辛德勒的名单影评6篇

时间:2018-07-30 来源:励志电影 点击: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篇(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第一次听说这个电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乐课上。不过那是音乐,当时给人很压抑的感觉!因为音乐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助,失望,恐怖…从那时起我就想看看这部电影,可是终究因为各种不是借口的借口而没看…
一晃,已经上大二了!上周上课程与教学导论时,老师提到了它。终于决定看了,时间安排不太合适,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认识了奥斯卡。辛德勒,一个让我尊敬的“纳粹分子”!
辛德勒是个爱财的商人,他也很好色!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不过这也并没什么,毕竟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纳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渐的远离了他的“组织”。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火车被错开到奥斯威辛后,他又不惜花重金将她们救回了他的“工厂”!不久,苏联红军来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他,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多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拯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辛德勒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辛德勒一个让我尊重的人!
【篇二:?《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本是一个大发战争财,纳粹中坚分子的商人。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佣犹太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工。1943年,辛德勒亲眼目睹了克拉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时的场面,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文章的一开头写到天空中飘落下了一种雪花似的东西,辛德勒走到他的轿车旁,用手捻了捻,那不是雪,那是骨灰。
这个断尾,给读者以战争的感觉,而第二部分所写到的情形,则可以让读者们看出,辛德勒的内心,已经被触动了。于是,辛德勒便开始计划拯救犹太人了。辛德勒曾经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横财,拥有了他一生都花不完的钱财,他将这些钱装进了行李箱,再次通过他在德国军队内的关系,准备将犹太人救出。辛德勒请他的犹太人好朋友伊特兹哈克帮助他将一些犹太人的名字列下,然后再想办法带他们离开,这些犹太人的数量加起来接近1000多人,辛德勒将他的积蓄拿出来,给了德国纳粹党的高官,让他将辛德勒在名单上列下的人全部转移并且交给辛德勒,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些犹太人(虽然辛德勒也是德国人,但是当时德国纳粹党的高官告诉他,他随时可以叫人将辛德勒拿下,说明还是有危险的)。最终,辛德勒还是凭借他的智慧、胆量、关系以及金钱,挽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
一个人之前犯了错,但是只要他知错就改,相信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正像辛德勒,虽然犯过错,但是他知错就改,并且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1000多名犹太人自发签名,将这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而知错不改者将不会被人民、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电影《辛德勒名单》和这篇文章一样,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表现了人性最终战胜兽性这一主题。而我却认为,人性不仅战胜了兽性,也战胜了很多人都有的、每个人都有的对金钱的向往,辛德勒也一样,不过辛德勒却没有一直那样,因为他拿的是战争钱,因为他还有人性。
【篇三: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作文】
辛德勒,生于1908年,德国投机商人,好色、生活糜烂,是纳粹中坚分子。战争期间辛德勒雇佣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波兰最便宜的劳工。1943年,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杀,使辛德勒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他开始用一切办法,拯救犹太劳工。他的军火厂有七个月没生产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倾其所有养活厂里的犹太人,并贿赂党卫军官。他的觉醒,始于人性,始于心底的一种震颤。这与民族、政治、军事毫无关系,只是人道主义,为了保护那些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他没有获取任何一点好处——散尽家财、随时被党卫军怀疑,而且在战后还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一往无前,从不后悔。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辛德勒没有读过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们只有一个理念——做正确的事而不求回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赎,他所做的一切,不求报答,不求闻名于后世,只求于心无愧。他没有公开地反抗纳粹,没有走到街上散发传单,但他做了更伟大的事业,因为他,1200个犹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犹太人敲掉自己的银质假牙,送给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来语刻着铭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朴素的礼物,象征了犹太人纯洁而质朴的心,但他还在为自己保留一枚金质勋章而懊悔——虽然他已经拿出了全部积蓄来拯救犹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中国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结局,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辛德勒战后的恋爱、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犹太人的接济维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我们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会后悔,因为生命比财产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经做出了抉择,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赎了自己曾经堕落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黑白的屏幕转为彩色,已经步入暮年的犹太人,或者它们的后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块……每一个石块,都代表了当年的鲜活生命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等的或者劣等的,我们只知道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该受到尊重,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资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赎,才显得充满意义,那是战争中善良的人性。
【篇四: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希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形成整片的对比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欢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因为他们的惨烈因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因为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应该被虐杀。
当面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篇五:《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也难怪,在一切开始之初,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会显得那样的不自在。想来,时间和事件,真是改变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结束之时,同一间幽暗的办公室,stern手捧名单,说太好了,这名单太好了。他是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幸存的犹太人,一个见证了这一时代洪流的犹太人,一个将犹太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聚于一体的犹太人,一个幸运的、传奇的犹太人。
关于音乐,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篇六:《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它以辛德勒的故事,向我们揭露了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表现的震撼而又发人深省。
一开始,主人公辛德勒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
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
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党卫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
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他的壮举又告诉我们,“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世界。”只要一个人留有足够的道德底线,将可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拯救这个世界,同时拯救自己。
他最后也得到了犹太人的永远的纪念。
很喜欢《辛德勒的名单》那款经典的海报,一只手从上握住一只向上的手,想这也是这部电影超越二战背景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希特勒鼓吹着德国人的高贵和犹太人的低贱时,在风雨如晦的日子恰恰上演了这一出反希特勒意图的拯救和自救,这正是其鼓舞人心的地方,任疯狂的极端主义思想一时横行,总有人道主义的光芒照耀前方。它不需要你有如何的道德高度,不需要你已走过的人生路上毫无瑕疵,只要正视当前的现实,抵御将自我道德下拉的力量,就足以保持良知,并成为社会理性运转的一份力量。
【篇七:《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暗红色的衣袖中伸出一只柔弱的小手,上方有一只粗壮健硕的大手,正在坚定有力地挽起小手;凸现叠加在两只手之上的,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封套的右下角赫然矗立着影片的名字——《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辛德勒是一位德国人,他利用德国人发起的战争,诱逼犹太商人投资,并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生产适用于战争的军用铝制品,然后他自己以当时其身份的优势广开销路,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获取暴利之后的他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这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1943年犹太区域的惨案——流血的一天开始了。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面,从床铺下面,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枪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今天是历史的时刻,今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形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今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今天才是历史。”
财富和永恒是人类个人和集群追逐的目标,让世人记住,成为历史。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记忆。是良心发现还是信仰发生?发现和发生是一样的重要,否则,没有发现,生命的起点不会实现人生的目标,没有发生,人生的目标会违背人生的起点。发生让人们有根据,发现让人们做见证。身为这场战争的亲临者和目击者,辛德勒开始重新思考价值发生的根据,重新思考记忆发现的见证。
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名犹太人。为了不至引起怀疑而被封掉工厂,辛德勒买来其它工厂生产的军火冒充本厂产品,他说:"如果我们厂生产出合格的军火的话,我会不高兴的。"战争结束了,德国人失败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价值让世人测度它的财富。“辛德勒的名单”作为记忆让世人缅怀它的历史。
工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可触的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作为犹太人他们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可能抽象地拯救人类,也许会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命。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作为辛德勒本人认为他做的还不够,犹太人却握着他的手安慰他说:“你已经做了很多。”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
犹太人世世代代浪迹天涯,只身孤影的行走在地球上,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整体,他们不轻易并入他人的社会,因为他们不能像其他社会中人那样来确定他们的邻舍,然后爱憎分明,他们只能以圣经中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寓言启示认定他们生活中的邻舍,然后企求爱邻舍如同爱自己。集体的道德、社会的理想、国家的利益、民族的解放划定的区域都是为了成为他人的邻舍。人类是自由结舍的家园。
粗陋的打字机敲打名单的镜头是整个影片的一条主线,也是最不提神的沉闷和枯燥,也正是这主题画面铅石一样顽固的重音和背景音乐羽翼一样舒展的柔声让人们沉闷不语思绪万千。艺术不是善意的美学概论,不是进化之美神的人文现象,是创造之神美的形式表白。辛德勒被犹太人尊为"义人","辛德勒的名单"上在册的犹太人亦把自己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名单,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为不被遗忘的记忆。犹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诵读名单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死难的同胞,在特定的场合许多人轮流诵读一读就是好几天。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
“……这名单,是生路……。”
【篇八:《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长达3个多小时的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以纳粹德国在波兰对犹太人的屠杀作为背景,集中营的生命仿佛畜生一般廉价,被随意的践踏。犹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战争的惨痛代价让人不忍。人性在战乱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说战争从来只会凸显人性丑恶的一面,我们也看到纳粹军人对生命的漠视和肆意的残杀无辜的波兰犹太人。庆幸的是我们也看到战争的无情却激发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辛德勒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和其他商人一样重利轻义。战争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谋取商业利益的契机。他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机智获取德军官员的信任打通了与军方的关系,接着再利用借鸡生蛋的本事从犹太商人那里得到经营的资金。代价仅仅是一些生活用品,其趁人之危的行径为所有光明正大者所不屑。接着更是利用隔离区的犹太人作为廉价劳动力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至此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惟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辛德勒的改变伴随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发生,从点点滴滴的怜悯之心到最后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实也情理之中的。起初辛德勒救犹太人工人只是为了工厂的效益,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时候隔离区的犹太人遭遇的不幸是失去了自由。独臂老人由于辛德勒给他的工作而对他万分感激并亲自道谢,我们看到辛德勒对此显得很不耐烦,对于老人的道谢他仅仅是敷衍了事。接着老人在为军队扫雪的过程中被杀害,辛德勒为此向军方抱怨,理由是自己损失了一位操作熟练的工人。接着斯特恩被送上火车,辛德勒焦急如焚使出一切手段终于在最后时刻救出斯特恩,这时的辛德勒或许已经产生了同情之感。当然,也不排除他已经把斯特恩当成朋友,竭力相救只是出于对朋友的关怀。接着随着阿曼司令官的到来,犹太人被推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每天仿佛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及至,血洗克拉科夫城的那天,辛德勒站在高坡上远眺城中一个个鲜活生命在一声声的枪响后倒下。辛德勒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了。或许这一刻,同情的火焰已逐渐融化他心中的冰冷麻木。后来,他尽己所能拯救他所能拯救的每个生命,有时,仅仅是片刻的生命他也执着的去延续。此时,辛德勒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也逐渐高大起来了。大家都对他满怀感激。由于上级的决定隔离区中的所有人员都将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也意味着更血腥的屠杀即将降临了。高潮也随之来临,辛德勒搬出家里所有的钱和阿曼司令官进行了一桩交易,或许是史上最荒诞的交易——用金钱来购买生命。都说生命无价,我不知道辛德勒花了多少钱去拯救那1100个生命。但我认为,那写着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名单同样是无价的,如斯特恩所说,那几张名单里面是生命,而名单外是深渊。其实名单的无价更在于它承载了辛德勒的无私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最后,战争结束,德国战败,可能沦为战犯的辛德勒即将离开众人踏上逃亡的道路,名单中所有的幸存者们夹道相送。大家不舍的送上离别的礼物。一颗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挽救一个生命即挽救一个世界。这一刻,辛德勒深深的自责起来,他愧疚自己怎么没有多赚些钱,怎么没变卖掉车子和徽章,那样或许就可以挽救哪怕是再多一个的生命。这一刻,辛德勒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他早已无需愧疚了,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有谁如他一般为了那些卑贱的不名一文的犹太生命倾其所有。这一刻他就是英雄,尽管他没有深入虎穴,没有独闯敌营。
又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影片,这类的影片最终都会回到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过程还是终点,是自我的升华还是某个使命。或许,永远没有答案。只有一点是明确的,生命永远是最可贵。如辛德勒所言:今天你们能成为幸存者最该感谢的是你们自己。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篇(二):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一: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与纳粹军官的关系谋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了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这时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威胁。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的一一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了纳粹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我觉得纳粹简直是太残忍了!像疯子一样地迫害犹太人,可以说是不把犹太人当人:他们命令军官把犹太人关到条件极差的集中营;有用的就留着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点点不好就会被杀死,甚好至这些军官只要心情不就会乱杀人;那些老弱病残的就更别说了,只有送到奥斯威辛就先把头发剪了,再把他们毒死,最后用火烧掉。
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说是纳粹党里的正常人。因为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经扭曲变形了。但是辛德勒没有,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他还有人格,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刚刚开始他用犹太人是为了赚钱,因为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当然人肯定有一点贪心;后来他良心发现纳粹真的很坏、很残忍、于是他就开始用钱救犹太人……
可见和平真的很可贵啊!我们应该尽力去维护它!
【篇二:《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电影开头是彩色的而后来变成黑白的了。不管结局是什么,那个过程实在是太灰暗了。
600万犹太人被杀了,好庞大的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惨案能用数字代表吗?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人,我听过有人说,才30万,人家犹太人都死了600万。可是,这是能用数字代替的吗?不管这是600万还是600人,他们都是死了,生命的可贵在与它不能够从来。想象那些人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永远都起不来了。
所以这部电影不该有颜色,本来就不该有颜色。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一辈子我又能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在辛德勒的墓旁站满了向他致敬的人。波兰有6000名犹太人他们现在叫辛德勒犹太人。
那个随便向人开枪的将军被处以绞刑了。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安逸?幸福?没有什么是死亡带不走的。辛德勒活着时帮助那些人一起活了下来。他死后那些人的后人继续喊着辛德勒的名字。
人活着为了什么?
我还是不知道。
不过我至少明白过来,在还不明白时,至少让别人活着。
如果我是马加爵的朋友,我一定会把我盘中的食物分给他吃。
当善存心中,你才是活着。
【篇三:《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作文】
把人性的美丑憎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揭露出来,在战争的疯狂年代,有些人种将不被看为是人,甚至连牲口也不如,他们可以无条件无反抗无理由的被残暴着任意宰割,甚至整个人种被彻底灭绝。
影片一开始慢条慢理,以为主人公是一个借战争发财的投机商人:他一直等待战争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他几乎两手空空,但是凭借着口才和满身的智慧,借鸡下蛋,整合各方绝佳优势,把政界、商界、才界的所有精英统筹在自己的旗下,靠生产器具而捞得横财。
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局势的发展,犹太种族被列为绝种之列,数以无计的生命被活生生杀害而抛尸荒野,主人公辛德勒亲眼目睹了这个血淋淋惨不忍睹的过程,于是内心发生彻底的蜕变而一心为能多拯救几条生命而努力工作。
最后,他花光自己所有的财物,动用所有的资源,把一千多条生命借生产炮弹为由保护下来,也把犹太人这一人种在地球上幸存下来,以后的犹太人都是这些辛德勒犹太人的后裔,辛德勒面对生命作出了一个作为人而难得的选择,他是善的化身,他功垂千史!
除了主人翁辛德勒外,那个犹太会计也性格突出,不仅聪明智慧正义而且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没有他主人翁将不复存在。海伦和那个小孩也不可缺少,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犹太人种的智慧、坚韧、顽强、自爱、自尊的生命力!
我们看完此片应该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人作为社会上一个个体,其实生命有时候不如一只蚂蚁,他是那么的脆弱和不经风雨!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在有生之年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才是影片的真谛!
【篇四: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辛德勒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本是一个大发战争财,纳粹中坚分子的商人。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佣犹太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工。1943年,辛德勒亲眼目睹了克拉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时的场面,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文章的一开头写到天空中飘落下了一种雪花似的东西,辛德勒走到他的轿车旁,用手捻了捻,那不是雪,那是骨灰。
这个断尾,给读者以战争的感觉,而第二部分所写到的情形,则可以让读者们看出,辛德勒的内心,已经被触动了。于是,辛德勒便开始计划拯救犹太人了。辛德勒曾经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横财,拥有了他一生都花不完的钱财,他将这些钱装进了行李箱,再次通过他在德国军队内的关系,准备将犹太人救出。辛德勒请他的犹太人好朋友伊特兹哈克帮助他将一些犹太人的名字列下,然后再想办法带他们离开,这些犹太人的数量加起来接近1000多人,辛德勒将他的积蓄拿出来,给了德国纳粹党的高官,让他将辛德勒在名单上列下的人全部转移并且交给辛德勒,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些犹太人(虽然辛德勒也是德国人,但是当时德国纳粹党的高官告诉他,他随时可以叫人将辛德勒拿下,说明还是有危险的)。最终,辛德勒还是凭借他的智慧、胆量、关系以及金钱,挽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
一个人之前犯了错,但是只要他知错就改,相信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正像辛德勒,虽然犯过错,但是他知错就改,并且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1000多名犹太人自发签名,将这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而知错不改者将不会被人民、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电影《辛德勒名单》和这篇文章一样,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表现了人性最终战胜兽性这一主题。而我却认为,人性不仅战胜了兽性,也战胜了很多人都有的、每个人都有的对金钱的向往,辛德勒也一样,不过辛德勒却没有一直那样,因为他拿的是战争钱,因为他还有人性。
【篇五: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今天晚饭后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其实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经常被打断,没能完整看下来,今晚一直持续看到了十点多。这部电影的确是经典之作,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看到辛德勒的犹太幸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头表达感谢与敬意时,我在想:“我过世后,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评价又是如何的呢?”
每当看到犹太人遭受苦难,却仍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我的内心对我说“你现在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生命短暂、脆弱,请像影片中的犹太人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要被无谓的事情困扰,你可以活得更快乐的!”
脑子一片浆糊,我感到还有很多想表达,却又无从说起,我想这是否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动人之处。
【篇六: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辛德勒的名单》一部二战犹太人民生活遭遇灭顶之灾的真实写照,虽然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让人确实感觉有点枯燥乏味,但是确实是实实在在地把犹太人民受苦受难的一幕幕又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战初期辛德勒是一个纯粹的纳粹党徒,好色、会享受,在当地是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民遭到迫害,使得辛德勒对纳粹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于是他便希望尽可能的从纳粹党的魔爪下保护纳粹人民。
辛德勒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好货色,好色、贪图享受,不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个投机者,想借着战争发一笔战争财来填充自己的财产的商人。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强悍的交际能力和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党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利用自己的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赚取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只是为了守护自己肮脏的财富,但是后来在目睹了犹太人被屠杀之后,辛德勒震撼不已,开始尽心尽力的保护犹太人民,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散尽了所有的财富,还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在战争结束后,他劝解守卫工厂的纳粹士兵回到家乡,放下对纳粹的执着,士兵们就垂头丧气得回去了。他把工厂里的所有东西都分发给了犹太工人,让他们去寻回自己的自由,1100个犹太人民为了表达对辛德勒的感激与尊敬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铸成金戒指并在上面刻上犹太人的名言“save、one、life,save、the、world、entire。(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后来辛德勒隐居于瑞士乡间,最后因贫困而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辛德勒为了犹太人民做出如此之大的牺牲,这不正是人类伟大精神的体现么?期待不在有《辛德勒的名单》,期待和谐有一天能真正意义上的成为至高无上的真理。辛德勒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生命无贵贱,希望人们都能平等对待身边的各个民族的人民,共创和谐美好的未来。
【篇七:《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花了三个多小时,一个人静静地看完《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被喻为旷世之作、获了七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当电影结束时,心里莫名地感动,莫名地震撼。从没试过对一部电影如此的执迷,但我知道有着这种震撼感受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压榨战俘赚取暴利到觉醒并付出自己的身家来解救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完美但真实,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并且是一个时势造的英雄。
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他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但在与犹太人的频繁接触中,他开始觉醒了,尽管一开始他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例如,当他发现吏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机工,一个独臂的老人被纳粹军人枪毙后,他却也不由自主地激动,并为此在纳粹军官前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招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他拒绝了,他说他的只是工厂,并不是要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来交换这两位老人并将他们收入工厂。
他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在他生日那天的晚会上,他吻了那个代表员工来送蛋糕的犹太女孩,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一个吻而被抓进监狱,但我想他决不会因为这一吻而后悔。当他走进中尉的地牢,安慰那一个温顺却受到毒打的海伦时,他是出于一种真诚和欣赏,这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是纳粹党员而海伦是“劣等的犹太人”……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篇八:《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在众多关于二战题材的影片中,有一部以粗粝的黑白画面为主调的史诗电影让人泪流满面,它就是曾获得第六十六届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六项大奖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突破了同类影片的樊篱,用深沉的艺术魅力展现着犹太人在纳粹铁蹄下挣扎求生的悲惨画面,同时又以讴歌式的情怀去追寻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暗淡的人性光辉。
这部如土地般厚重丰富的影片充满了艺术的智慧,斯皮尔伯格通过娴熟而出色的电影表现手法把《辛德勒的名单》打造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白色调的采用是这部影片的独具匠心之处,它和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除了色彩和影调,斯皮尔伯格简洁的电影语言也让这部史诗格局的影片拥有了洗炼的气质。影片以一场大雪作为结尾,这一幕场景极大地拓展了镜头的表现空间,并使画面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给世界电影史带来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收获,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因这部影片的出现有了更多光彩,他为现在和未来的电影时空打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人性丰碑。
在二战这个历史悲剧中,悲天悯人的美好情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暗暗涌动在残酷的现实之下。人性的曙光照亮了这部经典影片中的处处阴霾,也为沉沉黑夜洗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目前来说,我还是并不怎么喜欢看美国的大片,我总固执地认为那些所谓的大片,大多崇尚技巧、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观看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我开始动摇了自己以前的那种幼稚的想法,没有想到那些优秀的大片中在反映人性上如此得逼真,在认识事情的本质是如此得深刻,使我久久地难以忘怀。
在中国,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从我记事起,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部,但至今还留下印象的,已经没有了,如果非要找出一部的话,只得把《乌龙山剿匪记》拉上充数了。而《辛德勒的名单》也是一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它不像中国影片那样,直接地把镜头对准宏大事件,泛泛地描述,而是把发生在这段历史事件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通过一个小的切入口,来深挖掘它的内涵。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发生在二战期间德国疯狂地屠杀犹太人这个大背景下,一位德国纳粹投机商在目睹了纳粹的暴行,并与犹太难民朝夕相处之后,营救犹太人,最后破产逃亡这样的一件事情。我想像这样的类似事情,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或是不屑一顾。然而,导演斯皮尔伯格先生却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那段辛酸的历史,悲惨的生活,引发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现代人的深深地思考。
在看完了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内心久久的不能平静,喉咙有点儿难受,总想说出一些东西,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几天都特别难受,一直酝酿到现在。我在想一个问题,中国在二战期间,也遭到像犹太人被屠杀的厄运。但至今为什么好多中国人对这段历史就淡忘了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小说呢?为什么中国至今还没有拍摄出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影片呢?难道是中国人真的很健忘吗?我想,未必。中国也有人写过抗日战争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国人也曾拍摄过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但为什么没有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呢?
我想:这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原因吧,别的姑且不论,我仅仅从那些拍摄的影片上讲:一些反映抗战题材的影片好多是应时之作,总善于从一个宏大的角度入手,展现宏大的场面,里面弥漫着截然对立的仇恨,影片的一些人物都是模式化的,像京剧的脸谱一样,让人一看到就能猜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的性格刻画太单薄了,真有点儿像鲁迅评价《三国演义》那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写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样的人物能给观众留下印象吗?
因此我渴望着中国也能出现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影片,用多彩的镜头去描绘刻画人物人性的复杂性,性格的多样性,使得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起来,从而去反映中国人所遭受的苦难,引起全世界人的观注。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能引发人对此深深地思考。从而更好地制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持世界的安宁与和平。
【篇九:《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是一个发战争财的德国商人。1939年冬,纳粹开始对六百年前为逃避整个欧洲的敌视,应当时波兰国王之邀来克拉科夫避难的犹太人进行清洗,辛德勒建在克拉科夫的搪瓷工厂同时开始招收大量的廉价犹太工人。辛德勒家族世代经商,他为自己拥有了比父辈更为众多的雇工而自豪,他憧憬着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并且要让这里的人们把他永记于心。他可能来克拉科父前从没接触过犹太人,他对犹太人漠不关心;在一个犹太家庭被驱逐出祖辈居住的房屋后,妻子站在肮脏狭小的临时住所里安慰丈夫说这不算最糟时,他躺在这家人宽大的床上,得意洋洋地说:再好也没有。
可战争改变了许多事,它不仅仅开始改变辛德勒,同时也泯灭了管理集中营的党卫军军官葛夫的人性。射杀无辜的路人是他排解无聊的消遣方式,可当他对女佣海伦产生了感情之后,他脑中固有的一些概念逐渐模糊,他抚摩着海伦年轻美丽的面庞,有关犹太人的邪恶传说突然间变得如此不真实。这一丝挣扎的人性却最终也没能浮出水面,葛夫服从于纳粹灌输给他的非理性,他用加倍地毒打海伦来弥补心中的不安。
“这一切不在我们,错在形势。”
可是当人性屈从于集体的意志时,这个集体便要面临消亡的命运。
犹太人是一个遭受诅咒的民族,当欧洲发生了灾祸,便是他们充当替罪羊的时刻。葛夫在开始对集中营的犹太人屠杀时发表的讲话,和犹太人掠夺一空赶到大街上,非犹太种族的小女孩拼命喊着的“滚吧,犹太佬”一样,都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恶毒快感得以宣泄的恐怖。
“他们(犹太人)来到这里,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从今天开始,这六百年的事情将成为传闻。”
辛德勒骑马立在山头上,目睹了屠杀的全过程。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乐师,教师,商人在集中营里象动物一样被驱逐,他们象征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千百年来,颠沛流离。辛德勒驱马在高高的山上,亲眼看到一个又一个无法被判罪的人被杀死在党卫军的随意之下。
辛德勒发现自己的一个工人只有一条胳膊,大为光火。可是当他被党卫军杀死的时候,辛德勒告诉党卫军首领,他是个熟练技工,技术一流。镜头此时静止在辛德勒的脸上,他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所能获得赔偿的关切,更重要的是一个曾与他握过手的人的消亡所引起的悲悯。
在获赔无望之后,辛德勒反而敞开了工厂的大门,他一方面对着早已预见到这工厂将成为犹太人的避难所,而先于他开始了拯救计划的会计大发雷霆,另一方面却屡次三番招收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至处境极为危险的老人和妇孺。他甚至用自己的打火机,烟盒和手表进行贿硌,来换取那些对他而言没有商业价值的老人和孩子。此时他原先引以为荣的工厂,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庇护所。到他因为在站台上对着满载要渴死的犹太人列车用消防水龙浇水的时候,他终于因为触犯了反种族隔离法而被捕。辛德勒这时候已经完全清醒,他在出狱后,意识到历史把他推向了一个拯救者的地位,他的工厂就是当年的挪亚方舟,他要带着船上的人们,一直行驶到战争结束的那天。
在集中营即将开始最后屠杀的前夕,他决定了把全工厂搬迁到自己相对安全的家乡。在那里,他拥有至高的权威,党卫军不能随意进入工厂,在那里,随意杀人属于违例。对犹太人来说,这样的地方,就是天堂。而辛德勒,站在不可一世的党卫军中间发表讲话,就象是一个上帝。
1100名工人,每个人都要用钞票买回去,每一个出现在名单上的人名,都意味着一条生命的延续。
“这名单太好了,它就是生命,而名单之外,是深渊。”
此前零散的拯救变成了大规模的转移,一个打火机就能办妥的事情,现在要花费整箱的钞票。葛夫反问辛德勒,一条生命对于他而言价值几何;辛德勒的同行拒绝施以援手。辛德勒一个人将1100人最终带到了他的家乡,在那里,他的工厂创造了生产9个月却无一件合格品的记录。辛德勒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全力维护这个工厂的无效运行。在天平的一头是1100名工人的安全,另一头是他必须要生产符合军方要求的产品,以使这个工厂有着存在下去的理由。辛德勒在此后的时间里,花费了数百万德国马克用以购买别家的军火交差和贿硌上层官员。当战争终于结束的时候,他已经频临破产的边缘。
全片的风格凝重肃穆,直到影片的结尾,辛德勒才第一次失去了控制力。德国战败,他作为军火商,将受到通缉,而他在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却是他本可以多救几个人,辛德勒的那份象征生命的名单本可以多增加几个原本要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名字,只要他肯放弃汽车,放弃他黄金制成的胸针。辛德勒为此而痛哭失声,他在救出了1100人之后,仍然为没用他的胸针换出两个人而无法释怀。
片头在表现犹太人被集中重新登记时,不厌其烦地在镜头里一个个放大打字机下的人名字母。随着这个过程的持续,一种莫名的恐慌构成了影片给我们的最初印象。我们不知道这些人将去向何方,他们在世界上的全部位置被一份名单上的字母所代替。而辛德勒拟定的那份象征生命的名单,同样是一个个地耐心安排出场,然而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压抑却在那名单中被逐渐消解。每个人在名单上确认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之时,我们仿佛看见了在当年的摩西率领的众人面前,红海一分为二,彼岸清晰可辩。
“辛德勒很残忍,他给犹太人以希望。”党卫军恶毒地讽刺道。可辛德勒给犹太人的不仅仅是希望,他还将他们带到了最后的终点。
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事业不成功的德国商人,好色,贪财,借战争之机白手起家,在目睹了犹太人被无辜屠杀的场景后,发现自己的工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安全的庇护所。辛德勒从开始的出自善心的无意识行为,发展到后来把拯救这1100人作为一个信念。自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他意识到自己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带领这1100名无辜的犹太人避免糟屠杀的命运,坚持到战争结束。辛德勒并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一个商人,他最具深度的一刻就是对葛夫说出那句著名的话:权利是你有足够理由去杀一个人,却赦免他。
他没能说出来的另一句话,却用行动来证明了:
当我有能力去救一个人的时候,必竭尽全力,哪怕他(她)是在地狱。
当他用一口袋钻石让列车从奥斯维辛掉头返回的时候,当他为没有用仅存的胸针多救出两个人而自责时,他无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我觉得该片的几个看点:
1、音乐
该片中的配乐是电影史上的又一经典。忧伤的小提琴贯穿全片始终,压抑的弦乐配合黑白的胶片,在意识里拉长了犹太人的苦难。充斥着巨大悲哀的乐曲回旋了近三个小时,最后战争终于结束,辛德勒被迫离去的时候,音乐嘎然而止。辛德勒的痛哭,作为全片最为高潮的一瞬,把所有人的情绪抛向了及至。他就是一个酝酿了三个小时的高潮,打破了原先单调的结构,凸显于沉默的众犹太人之上,而围绕他周围的犹太人则象是寂静的和声,用一片隐忍的内心之乐把辛德勒这个高亢的音符衬托起来。全片结尾,色彩重回大地和天空,而气势恢弘的人声合唱取代了无言的乐曲弥漫在天地间。犹太人的面容一如承受无尽苦难时的的坚毅,只是这一次,他们终于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2、犹太人
因为宗教上的原因,基督徒对于犹太人的仇恨,渊源流长。纳粹把屠杀犹太人作为军事行动的一个理由,充分说明了欧洲的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辛德勒的犹太人,已经几乎忘记了发泄感情,或者说他们已经被彻底剥夺了纵情欢乐的能力。在被宣布二站结束,在辛德勒在他们面前流下自责的泪水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只是谨慎的欢乐。或许那连欢乐也谈不上的,他们已经喜欢了苦难,他们“相信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他们神圣的命运,直到弥赛亚来把他们带回“金色的耶路撒冷”──未来他们灵魂的一个避难所(或天堂)”。
对于这样的一个民族,我钦佩他们的生命力,他们忍受着随时会被逐出家园的威胁,直到今天,仍然为在地球上获得一块可栖息的弹丸之地而挣扎。
为在那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六百万犹太人致敬。
3、斯皮尔博格
斯皮尔博格的拯救情节驱使他拍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之做,到《辛德勒的名单》,终于登峰造极。该片荣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为他验明正身,得以成就一代大师的无愧地位。但相比他把自己的全部报酬捐献给大屠杀纪念馆,这些荣誉却又显得那么世俗,世俗得不得不让我们相信,这样的一部完美之作,的确是这个星球上的一个大胡子拍出来的。
【篇十:《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同时由爱尔兰影星利亚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篇十一: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去年因为在与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意见相左,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拒绝出任北京奥运会的顾问一职,令不少中国人不解与愤恨,我也是其中之一,好歹是享誉全球的电影大师,摔下一个政治上的争议话题,然后说不干就不干了。
抛开这些恩怨,我静静的看完了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我得承认,这片子是完美的,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斯导营造的种种气氛,以认真的表情看着奥斯卡辛德勒、看着那个瘦小而精明的犹太秘书斯特恩、看着乖张暴戾杀人如麻的纳粹高级军官,看着大难临头时犹太人的群像与个体、看着纳粹分子中的狂热与摇摆,斯皮尔伯格以黑白的影像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二战犹太人受难史,一段纳粹分崩离析的透彻解析,一部立场鲜明的个人传记。
话说拿到剧本后,斯皮尔伯格也举棋不定,认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不一定能拍好这部本民族的受难史,七推八推,先后找过同为犹太名导的罗曼波兰斯基,西德尼波拉克和老马丁,都没答应,于是老斯还是亲自上阵,完成了这部从初稿到封镜制作周期长达十年的巨制。
就连诸位名导也推三阻四,我这个电影爱好者就更难对全片彻底解析了,欣赏下吧还是。上图,批图!~
拉尔夫费因斯,这个男人就该演这个角色,说不清道不尽的情愫在他眼里百转千回,那张傲气十足的脸上总是能变幻出让人匪夷所思的神情……
个人觉得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饰)长得一副好人样儿,压根儿就是个纳粹分子中的异类,所以由他演这个"救了全人类"的角色再恰当不过~~
全片唯一的彩色,铭记在心的亮点之一,也是让奥斯卡辛德勒悲怆落泪的那片红色。
圣雄甘地何许人也!便是这位大叔扮演,此等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的重任交给他我们自然能够放心了!
一直以为可以置身事外不为所动的我,在奥斯卡辛德勒落泪时,也几近落泪,毕竟同样的磨难印记也在我们身上……
【篇十二: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这部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赎,它清楚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军火商人从一开始的贪图一己私利到最后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救助每一个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这一转变过程。战争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带来了死亡与恐惧,那些执政党派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战争使人性扭曲,也同样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表露出来。影片用了许多细节来交代辛德勒的转变,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影片开头那个一心只想大发战争财而不在乎犹太百姓生命的商人辛德勒,原来一个人真的是会蜕变的,犹太人让辛德勒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让他明白了救人一命,就是拯救全世界的道理。但是本文却不是从情感上分析这不影片,而是应用政府经济学所学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先作以下声明:一、只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分析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自己看完这部影片也是很压抑的,但毕竟是作业,所以我将从时代背景-政府干预-军事管制-利益集团-权力寻租-政府失灵为线索来阐述;二、因为所学和所查阅的资料、包括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是不足的,所以本文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是片面的,不喜勿喷;三、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影片的前一部分大概半小时左右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侧重于情感路线不予分析。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经济背景,第一、希特勒上台后,政府大规模投入高速公路、铁路、大型工程等,这也是片中铁路发达以及政府控制铁路运输的由来;其次建立了卡特尔垄断体系,卡特尔集团垄断了重工业、化工、电力、糖业等,加强了国家资本对经济体的控制,建立了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片中也有提到的经济部(辛德勒不满自己员工被转运到集中营,官员说到:你可以去经济部投诉),这表明了当时的经济部甚至是军方政府都没办法影响的重要程度,也因此德国的军工化工重工业大幅增长,但与此同时纺织业农业大萧条甚至停滞,所以粮食只能依靠进口,十分稀缺,片中的黑市交易粮食,包括两次出现对衣服(西装)夸奖的镜头(一次开头辛德勒对纳粹士官说的话,一次amon对辛德勒西装的夸奖)都表明了当时包括纺织业裁缝业等轻工业产品和资源都是很稀缺的。第三、国有资本的权贵化,在政府强力干预状况下,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倒闭破产(包括辛德勒的搪瓷厂前身),小商人被迫进入垄断性经济体做工,国有资本大量转化给寡头和纳粹党魁,这导致了纳粹党魁直接控制国家经济,导致以债务、投资和重工业为核心的寡头经济体系无法维系国际贸易差和国际采购的负担,于是只能通过战争转嫁经济危机,掠夺大量国际财富,与此同时作为纳粹党魁直接控制经济,直接将目标转向了犹太资本,不止是掠夺犹太资本财产企业等,不止是强迫奴役,作为廉价劳工,更是残暴的关押在劳改营,虐杀、焚烧,大量屠杀清洗犹太人。与美英法不一样,德国为了战争早就将和平经济转向了战时经济,在这一整个时期都是帝国主义的战时经济政策。通过经济控制手段对整个德国进行控制,而控制了德国战时经济的这些部门(如最大的经济部)就拥有了对整个德国进行组织、分配和操纵的重要权力。所以在辛德勒拥有了对军需产品生产的主导权后才会有这么多军官害怕他手中的权力,也因此结交更多的高级军官,这也涉及了等下分析的利益集团和权力寻租分析。
片子中描绘最多的最是辛德勒(代表着当时的商人资本家)。凭借自己一身公关的功夫恰好的利用了当时的政治背景,靠着乱世的局势发家致富,作为一个商人,的确一开始具有商人的理性化和唯利是图的本色,对于商业手段的运用也都是信手拈来,以一点点资本和围关系做公关的经商之道、凭着完美的赌徒心理和百分百的自信加上分析能力和公关能力在商界混的风生水起。我们试想一下,辛德勒是怎样成功的呢?首先,他成功勾搭上或者说巴结上了高级军官(军界代表),混熟了并打下夯实的政治基础,这对于之后的经济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是很好的铺路砖。作为一个商人,在当时的背景下,或者说现在也是这样子(虽然强调廉政但现金很少政府能真正做到吧),认识了强硬的背景并不足够,还要懂得如何喂饱他们,这就涉及了权力寻租—通过资本跟政府或者是有权的人(这里更多是军方和纳粹党魁)购买或者交易权力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最顺利的致富和暴利基本上都不会是走纯市场创造路线的,所以通常是官商合作(勾结?还是不敢用勾结)创造更巨大的价值。所以作为商人,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必须付出庞大的利益,但是直接贿赂对于当时强势政治下是很让人反感的,所以辛德勒更明智的是赠予一些大家都喜欢而当时又很稀缺的东西(例如高级烟酒,罐头,女人等),在当时的乱世,掌握这些资源比掌握钱财更为重要,这就不难理解辛德勒开头在黑市上结识卖家的初衷了。也因此辛德勒获得了军方的军需订单,大量的赚钱获得更多的资金,有钱能使鬼推磨,辛德勒的交际不止让他赚取财富,更让他在很多威胁和困难面前迎刃而解,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没法忽视的重点,就是会计斯坦的存在——一个好的会计,这也是为什么辛德勒一再拯救他保留他的原因,不只有专业知识,还有社会知识,懂得利益博弈的轻重,无微不至,敬小慎微。彼此的信任,包括账面的稳定和人情的大典都头头是道。
商人大多都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典型。其实对于辛德勒来说,犹太人只是一群有技术而价格又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对于有头脑的他来说,雇佣一群如此廉价的高级或者初级技工是非常好的商业选择。良心是一个商人又一个必须注重的东西。虽然商人都唯利是图,但再如何也必须有一个底限。毕竟生意再大,不能大过自己的良心。丧心病狂状自然是不行的。我在这里说的不是大公众意义上的道德等东西,那些东西确实没什么用,尤其对于商人来说。但是,作为一个商人,总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我不清楚片子里辛德勒到后来保着犹太人有没有那么伟大的道德层面的事儿(因为后半部分几近于刻意为之),但前半部分辛德勒分明还是有自己作为商人的底限考虑的。他那么努力的维护犹太人,第一考虑是基于自己的利益,第二就是自己的名声。他并不像落得被人说成自己和‘其他德国人’一样,也是杀人狂,是战犯。这里就不多分析感性方面的了。
从利益集团来看,阿蒙作为辛德勒的‘朋友’,属于当时的权力掌握者。他大约代表了拿枪的那一部分人。这部分人是辛德勒的交往对象,对于拿着枪的人来说,除了成为他们的朋友(实质是利益共同体),要么你就也拿起枪,否则什么办法也没有用,这是任你再如何聪明有多少文化,甚至有多少钱都没有用的事情。这是一种战争属性,或者说,这是一种极权属性。但这恰恰是当时背景下没有办法的事情。
最后还是从感性谈一谈犹太,个人看法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犹太人在这其中扮演了最惨淡的人,尤其是聪明的和自作聪明的更为悲哀。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处境,以为自己只要拿着一身知识文化与金钱就不会遭殃,而后来,片子里对大众的无知表达的最完美的地方莫过于在集中营的有一天晚上,女囚犯们讨论着问题,一个较为老的女囚犯最后总结“我们对他们很重要,他们不会杀我们”。大众最悲哀的地方在于过于高估自己的价值,总是不根据现状而过于在乎自己,大多都是错误的自我膨胀,或者盲目的乐观,然后结果都挺杯具的。可惜,我们在年轻时受的教育与感知总是在告诉我们‘我’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联系实际,更没有人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在真正的命运面前只是一张白纸而已。
为什么辛德勒会说‘真正的权力是能杀而不杀’?是因为大众太渺小。这话其实是对大众极大的蔑视。因为之后辛德勒说的杀了他们并没有价值,甚至不值得一杀,无关痛痒甚至是浪费子弹,大众在这些权力面前没有价值。个人认为,没有价值这种事情再可悲不过。可是大众觉得,能活着就是幸福了,这大概是人性中最可悲的事情了。
最后还是得表达看完这片子真的挺压抑的,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而不是什么政府干预啊、军事管制啊、经济学啊,因为这是作业也就不多加个人的评价,不过还是得说,人性是很可笑但是又没发控制的事情。最后说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篇(三):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00字

【篇一:读《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本文由位置不同来写整个故事。
故事的主任公辛德勒,本是一名纳碎成员,他利用战争来发了战争财,而后由于纳碎人员不顾世界的反对,以种族歧视为由,大量残害犹太人民,使无数的犹太人面临家破人亡的命运,而其中由于辛德勒的良心发现而使部分的犹太人免于于战乱。
本文不断写辛德勒与纳碎人员的对话和表情,来写出纳碎人员手段狠毒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和辛德勒在此过程中以“战争财:来赎罪。在和纳碎人员的对话中也体现的辛德勒的机智勇敢,也体现了罪恶的本原:经济,也就是金钱。
在纳碎时代,犹太人受到了无可估计的损失,在纳碎人员的眼中犹太人什么都不是,想杀就杀,想辱就辱,而文章通过辛德勒良心的觉醒来体现纳碎时代即将结束。
也说明了纳碎成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恶魔凶手,他们只是受到了蒙骗而已。
作者以主人公辛德勒为名,一语双关,从侧面来讽刺西特勒的奸诈,丧心病狂。
最后,文章以犹太人的联名上书来证明辛德勒的“无罪”还用他们仅有的金制品为主人公打造了枚戒指,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体现了犹太人高尚的品格,和恩怨分明的精神。
作者想写本文来警告世人,不要被一时的诱惑而冲昏了头脑,不要昧着良心做事,如果已经作错了事要尽快迷途知返,尽自己的可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而不要一错再错。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如果及时弥补那就还能宽恕,否则他的行为就是可耻的令人所不容的。
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为那些贫困,无助的人尽份力,为世界的和平繁荣而尽力。
【篇二:《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花了三个多小时,一个人静静地看完《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被喻为旷世之作、获了七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当电影结束时,心里莫名地感动,莫名地震撼。从没试过对一部电影如此的执迷,但我知道有着这种震撼感受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压榨战俘赚取暴利到觉醒并付出自己的身家来解救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完美但真实,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并且是一个时势造的英雄。
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他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但在与犹太人的频繁接触中,他开始觉醒了,尽管一开始他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例如,当他发现吏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机工,一个独臂的老人被纳粹军人枪毙后,他却也不由自主地激动,并为此在纳粹军官前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招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他拒绝了,他说他的只是工厂,并不是要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来交换这两位老人并将他们收入工厂。
他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在他生日那天的晚会上,他吻了那个代表员工来送蛋糕的犹太女孩,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一个吻而被抓进监狱,但我想他决不会因为这一吻而后悔。当他走进中尉的地牢,安慰那一个温顺却受到毒打的海伦时,他是出于一种真诚和欣赏,这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是纳粹党员而海伦是“劣等的犹太人”……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篇三:《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作文】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希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形成整片的对比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欢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因为他们的惨烈因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因为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应该被虐杀。
当面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篇四: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影片《辛德勒名单》的背景取材于二战,主要讲述的是在德国纳粹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大环境下,一个德国企业家挽救了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得他们逃过了被屠杀的厄运的故事。
辛德勒是一位精明的德国商人,他利用这场战争,诱逼犹太商人投资,并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那些犹太人生产的铝制品,他凭借其身份的优势,广开销路,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着实大赚了一笔钱。然而,他一开始虽然并不见得是个什么好人更不要说英雄,和许多人一样,他仅仅只是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发财的投机商,甚至他自己本身,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对于犹太工人,他只是利用而已,借他们的劳动力来获取自己的享乐奢华的生活。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民族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家财,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逃难!但是,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之下,那一千二百多个人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之一!正如影片最后,犹太人送他的那枚意义非同的戒指上所刻的:”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的确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诚然,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应该有一个英雄的名分,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及其后人永远也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正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很真实的英雄。
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被自己同胞视为非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二百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与感恩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的人类独有的人性!
这部怀旧的黑白电影里,有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沦丧,但更多的是人们并没有在绝望中崩溃,每个人都渴望新生活新生命,都在坚强的活着,就像其中一个犹太人所说的”我们的财宝,就是我们自己,你是抢不走的。只要我在,只要我活着,只要有徒弟,我们就会生生不息。“但凡有了信念,哪怕是躯壳灰飞烟灭,灵魂依旧会指引下一个生命勇敢的朝着自由狂奔。
影片最后,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的时候,整个画面突然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种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觉,内心的痛楚被希望代替,这也是辛德勒式的光辉在闪耀,让我们在霞光掩映中记住这个伟大的英雄。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无权决定别人的命运,更无权剥夺生命。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才会在这个世界拥有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才会有它光芒四射的丰碑!
【篇五: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
就在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辛德勒的名单》,它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兽性。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希特勒率领他的纳粹士兵占领波兰期间,主人公辛德勒在波兰建立了一个搪瓷厂,他的工厂只雇用当时最廉价的犹太人当工人,因此,他的工厂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从中用时他也从中捞带了一大笔的钱,最终,辛德勒良心发现,他便将转来的这笔钱装进了行李箱,通过他在德国军队内的关系,准备将犹太人救出,他几乎把他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给了德国纳粹冲锋队的高官,让他将辛德勒打在名单的人全部安全转移到辛德勒的家乡并且交给辛德勒,最终,辛德勒凭借他的智慧、胆量、关系以及金钱,挽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时犹太名族没有全部灭亡。
从《辛德勒的名单》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我们要辛德勒学习,学习他的真善美,不要学习纳粹的假丑恶,我们要在生活中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天伦之乐”,把自己奉献给社会,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着在受苦受难的人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辛德勒,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
【篇六: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今天晚饭后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其实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经常被打断,没能完整看下来,今晚一直持续看到了十点多。这部电影的确是经典之作,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看到辛德勒的犹太幸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头表达感谢与敬意时,我在想:“我过世后,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评价又是如何的呢?”
每当看到犹太人遭受苦难,却仍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我的内心对我说“你现在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生命短暂、脆弱,请像影片中的犹太人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要被无谓的事情困扰,你可以活得更快乐的!”
脑子一片浆糊,我感到还有很多想表达,却又无从说起,我想这是否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动人之处。
【篇七:《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本是一个大发战争财,纳粹中坚分子的商人。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佣犹太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工。1943年,辛德勒亲眼目睹了克拉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时的场面,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文章的一开头写到天空中飘落下了一种雪花似的东西,辛德勒走到他的轿车旁,用手捻了捻,那不是雪,那是骨灰。
这个断尾,给读者以战争的感觉,而第二部分所写到的情形,则可以让读者们看出,辛德勒的内心,已经被触动了。于是,辛德勒便开始计划拯救犹太人了。辛德勒曾经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横财,拥有了他一生都花不完的钱财,他将这些钱装进了行李箱,再次通过他在德国军队内的关系,准备将犹太人救出。辛德勒请他的犹太人好朋友伊特兹哈克帮助他将一些犹太人的名字列下,然后再想办法带他们离开,这些犹太人的数量加起来接近1000多人,辛德勒将他的积蓄拿出来,给了德国纳粹党的高官,让他将辛德勒在名单上列下的人全部转移并且交给辛德勒,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些犹太人(虽然辛德勒也是德国人,但是当时德国纳粹党的高官告诉他,他随时可以叫人将辛德勒拿下,说明还是有危险的)。最终,辛德勒还是凭借他的智慧、胆量、关系以及金钱,挽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
一个人之前犯了错,但是只要他知错就改,相信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正像辛德勒,虽然犯过错,但是他知错就改,并且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1000多名犹太人自发签名,将这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而知错不改者将不会被人民、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电影《辛德勒名单》和这篇文章一样,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表现了人性最终战胜兽性这一主题。而我却认为,人性不仅战胜了兽性,也战胜了很多人都有的、每个人都有的对金钱的向往,辛德勒也一样,不过辛德勒却没有一直那样,因为他拿的是战争钱,因为他还有人性。
【篇八: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与纳粹军官的关系谋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了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这时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威胁。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的一一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了纳粹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我觉得纳粹简直是太残忍了!像疯子一样地迫害犹太人,可以说是不把犹太人当人:他们命令军官把犹太人关到条件极差的集中营;有用的就留着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点点不好就会被杀死,甚好至这些军官只要心情不就会乱杀人;那些老弱病残的就更别说了,只有送到奥斯威辛就先把头发剪了,再把他们毒死,最后用火烧掉。
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说是纳粹党里的正常人。因为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经扭曲变形了。但是辛德勒没有,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他还有人格,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刚刚开始他用犹太人是为了赚钱,因为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当然人肯定有一点贪心;后来他良心发现纳粹真的很坏、很残忍、于是他就开始用钱救犹太人……
可见和平真的很可贵啊!我们应该尽力去维护它!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篇(四):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600字

【篇一:《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也难怪,在一切开始之初,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会显得那样的不自在。想来,时间和事件,真是改变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结束之时,同一间幽暗的办公室,stern手捧名单,说太好了,这名单太好了。他是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幸存的犹太人,一个见证了这一时代洪流的犹太人,一个将犹太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聚于一体的犹太人,一个幸运的、传奇的犹太人。
关于音乐,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篇二:《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本是一个大发战争财,纳粹中坚分子的商人。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佣犹太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工。1943年,辛德勒亲眼目睹了克拉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时的场面,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文章的一开头写到天空中飘落下了一种雪花似的东西,辛德勒走到他的轿车旁,用手捻了捻,那不是雪,那是骨灰。
这个断尾,给读者以战争的感觉,而第二部分所写到的情形,则可以让读者们看出,辛德勒的内心,已经被触动了。于是,辛德勒便开始计划拯救犹太人了。辛德勒曾经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横财,拥有了他一生都花不完的钱财,他将这些钱装进了行李箱,再次通过他在德国军队内的关系,准备将犹太人救出。辛德勒请他的犹太人好朋友伊特兹哈克帮助他将一些犹太人的名字列下,然后再想办法带他们离开,这些犹太人的数量加起来接近1000多人,辛德勒将他的积蓄拿出来,给了德国纳粹党的高官,让他将辛德勒在名单上列下的人全部转移并且交给辛德勒,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些犹太人(虽然辛德勒也是德国人,但是当时德国纳粹党的高官告诉他,他随时可以叫人将辛德勒拿下,说明还是有危险的)。最终,辛德勒还是凭借他的智慧、胆量、关系以及金钱,挽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
一个人之前犯了错,但是只要他知错就改,相信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正像辛德勒,虽然犯过错,但是他知错就改,并且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1000多名犹太人自发签名,将这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而知错不改者将不会被人民、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电影《辛德勒名单》和这篇文章一样,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表现了人性最终战胜兽性这一主题。而我却认为,人性不仅战胜了兽性,也战胜了很多人都有的、每个人都有的对金钱的向往,辛德勒也一样,不过辛德勒却没有一直那样,因为他拿的是战争钱,因为他还有人性。
【篇三:《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作文】
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它以辛德勒的故事,向我们揭露了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表现的震撼而又发人深省。
一开始,主人公辛德勒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
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
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党卫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
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他的壮举又告诉我们,“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世界。”只要一个人留有足够的道德底线,将可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拯救这个世界,同时拯救自己。
他最后也得到了犹太人的永远的纪念。
很喜欢《辛德勒的名单》那款经典的海报,一只手从上握住一只向上的手,想这也是这部电影超越二战背景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希特勒鼓吹着德国人的高贵和犹太人的低贱时,在风雨如晦的日子恰恰上演了这一出反希特勒意图的拯救和自救,这正是其鼓舞人心的地方,任疯狂的极端主义思想一时横行,总有人道主义的光芒照耀前方。它不需要你有如何的道德高度,不需要你已走过的人生路上毫无瑕疵,只要正视当前的现实,抵御将自我道德下拉的力量,就足以保持良知,并成为社会理性运转的一份力量。
【篇四: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与纳粹军官的关系谋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了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这时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威胁。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的一一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了纳粹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我觉得纳粹简直是太残忍了!像疯子一样地迫害犹太人,可以说是不把犹太人当人:他们命令军官把犹太人关到条件极差的集中营;有用的就留着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点点不好就会被杀死,甚好至这些军官只要心情不就会乱杀人;那些老弱病残的就更别说了,只有送到奥斯威辛就先把头发剪了,再把他们毒死,最后用火烧掉。
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说是纳粹党里的正常人。因为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经扭曲变形了。但是辛德勒没有,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他还有人格,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刚刚开始他用犹太人是为了赚钱,因为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当然人肯定有一点贪心;后来他良心发现纳粹真的很坏、很残忍、于是他就开始用钱救犹太人……
可见和平真的很可贵啊!我们应该尽力去维护它!
【篇五:《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花了三个多小时,一个人静静地看完《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被喻为旷世之作、获了七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当电影结束时,心里莫名地感动,莫名地震撼。从没试过对一部电影如此的执迷,但我知道有着这种震撼感受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压榨战俘赚取暴利到觉醒并付出自己的身家来解救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完美但真实,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并且是一个时势造的英雄。
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他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但在与犹太人的频繁接触中,他开始觉醒了,尽管一开始他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例如,当他发现吏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机工,一个独臂的老人被纳粹军人枪毙后,他却也不由自主地激动,并为此在纳粹军官前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招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他拒绝了,他说他的只是工厂,并不是要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来交换这两位老人并将他们收入工厂。
他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在他生日那天的晚会上,他吻了那个代表员工来送蛋糕的犹太女孩,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一个吻而被抓进监狱,但我想他决不会因为这一吻而后悔。当他走进中尉的地牢,安慰那一个温顺却受到毒打的海伦时,他是出于一种真诚和欣赏,这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是纳粹党员而海伦是“劣等的犹太人”……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篇六:《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希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形成整片的对比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欢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因为他们的惨烈因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因为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应该被虐杀。
当面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篇七:《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很早就知道《辛德勒的名单》,但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完整地看过,偶尔从电视上零星闪现的片段与镜头就足以震撼灵魂、足以刺痛人性中最脆弱的部位。关于战争、关于杀戮、关于人性、关于救赎,每一个主题都极其沉重、极其庄严。昨天周末,一个异常炎热的周末,于是,呆在家中让自己完全平静,用了3小时15分钟,用一种亲历历史的极其庄重的心情去观看《辛德勒的名单》,震撼很大,思考很多……
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7项大奖,真不是徒有虚名,确实是一部旷世杰作。影片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整个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000多名犹太人免受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
辛德勒作为故事主人公,他的一生没有在影片里完全展开,但最为全面而重要的部分在战争这一放大镜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历史背景之下,辛德勒是作为一个商人出现,进而他是一个纳粹党员。当然,他信不信国家社会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片开始的酒会上,他突出地表明了一个投机分子的作风。他对犹太人没有什么感情,在历史机遇到来时,他敏锐的抓住了机遇,发了战争财,他巧妙的榨取了犹太人的血汗。
但是,“Today、is、history”的那一天,辛德勒出现在山顶上是一场偶然,德国党卫军不仅仅在对犹太人进行暴行,那象征的是整个人类,包括德国人自己。理由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思维。辛德勒心灵的重创和他情妇的惊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那一刻,辛德勒开始重生,也就是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电影的最后,也是最打动我的一幕,工人工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作为辛德勒本人认为他做的还不够,犹太人却握着他的手安慰他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这样的话听来,和我们中国人常常听到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着不谋而合的道理,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正是因为辛德勒未曾泯灭的人性的微茫照耀他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上千条的生命。1100人的生存对6,000,000的屠杀看起来似乎实在渺小,但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救赎、是对全部人性的救赎、更是对全人类的救赎……
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调,但在中间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点红,一个身穿淡淡红衣犹太小女孩在远远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仿佛逃离了纳粹的魔掌。但在将近结尾处一辆装满了尸体的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那个镜头依然是远远掠过,却唤起人心中无尽的悲伤。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让世界五颜六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眼泪溢满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单》已经不单单是名单了,而是生命,是承载着1000多人的生命。这部影片让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有更深的洗涤,当我们浮躁于现在的工作烦恼和生活琐碎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如果经历灾难,除了生命和亲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为我们没有环境的压迫,所以我们有闲心来烦恼这样那样的事情,当我们拼命赚钱,拼命跟这样那样的“朋友”处好关系的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生命的满足感是很容易达到的,多给自己轻松快乐的情绪,多给家人宽容体贴,你会发现传说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篇八:《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同时由爱尔兰影星利亚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本片获得奥斯卡7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这也是他从影以来首度获得影评界肯定的作品。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篇(五):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000字

【篇一: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怀掉。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
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
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难道不能说是犹太人的庇护神吗看完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对于很多的事情我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种族灭绝例如战争例如战争中的人与事……
二战纳粹法西斯这一系列的词语战争结束了几十年的岁月里依旧是很多人难以忘怀一些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幸存者。以影片为例德国法西斯仅仅是在二战的几年中对欧洲的犹太人就带来了不止六百万的死亡更别说这场有人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种族灭绝是很多的国家与民族的“杰作”。似乎每一个民族都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哲学也似乎只有手中有枪的民族他们才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上帝最杰出的作品。死亡是他们加之在他们认为不是跟他们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无法去理解这“用民族的剑为民族的犁争夺空间”的逻辑。当我在电影中看到几十个刽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个犹太活人当做猪狗一样的屠宰的画面时我无法去言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历史书上提到仅仅几千的日本鬼子就能占领我们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压迫与被压迫在我的心底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很直白顺畅的逻辑关系去理解。历史的构成究竟是什么我不明白……
同样一份名单成为生或者死的界定线我也没有弄明白。当辛德勒用钱财用关系在这个生与死的斗争中换取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生命竟然可以用价钱来商量战争年代里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在逻辑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对这样一种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当年强势的德国人对付的是弱势的犹太人而如今强势的犹太人又在对付着处于弱势的巴勒斯坦人。几十年仅仅几十年不少的犹太人对当年德国的屠杀一直耿耿于怀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犹太人看到了他们屠刀下处于悲惨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军或者是民。一颗高科技的炸弹下去失去的是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过是未来历史书上的数据而已。
当然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文化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影片结束了那场战争也结束。但是新的战争新的“名单”也正在酝酿与产生。或许结局的时候辛德勒的话是最有深意的他说不是他在战争中救了犹太人而是他们的自救而已。换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说人类要发展只能靠自救呢?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世界才会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也才会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单》期待和谐真正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所有种族的最至高无上的真理。
【篇二:《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也难怪,在一切开始之初,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会显得那样的不自在。想来,时间和事件,真是改变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结束之时,同一间幽暗的办公室,stern手捧名单,说太好了,这名单太好了。他是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幸存的犹太人,一个见证了这一时代洪流的犹太人,一个将犹太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聚于一体的犹太人,一个幸运的、传奇的犹太人。
关于音乐,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篇三:《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作文】
在众多关于二战题材的影片中,有一部以粗粝的黑白画面为主调的史诗电影让人泪流满面,它就是曾获得第六十六届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六项大奖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突破了同类影片的樊篱,用深沉的艺术魅力展现着犹太人在纳粹铁蹄下挣扎求生的悲惨画面,同时又以讴歌式的情怀去追寻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暗淡的人性光辉。
这部如土地般厚重丰富的影片充满了艺术的智慧,斯皮尔伯格通过娴熟而出色的电影表现手法把《辛德勒的名单》打造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白色调的采用是这部影片的独具匠心之处,它和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除了色彩和影调,斯皮尔伯格简洁的电影语言也让这部史诗格局的影片拥有了洗炼的气质。影片以一场大雪作为结尾,这一幕场景极大地拓展了镜头的表现空间,并使画面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给世界电影史带来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收获,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因这部影片的出现有了更多光彩,他为现在和未来的电影时空打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人性丰碑。
在二战这个历史悲剧中,悲天悯人的美好情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暗暗涌动在残酷的现实之下。人性的曙光照亮了这部经典影片中的处处阴霾,也为沉沉黑夜洗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目前来说,我还是并不怎么喜欢看美国的大片,我总固执地认为那些所谓的大片,大多崇尚技巧、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观看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我开始动摇了自己以前的那种幼稚的想法,没有想到那些优秀的大片中在反映人性上如此得逼真,在认识事情的本质是如此得深刻,使我久久地难以忘怀。
在中国,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从我记事起,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部,但至今还留下印象的,已经没有了,如果非要找出一部的话,只得把《乌龙山剿匪记》拉上充数了。而《辛德勒的名单》也是一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它不像中国影片那样,直接地把镜头对准宏大事件,泛泛地描述,而是把发生在这段历史事件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通过一个小的切入口,来深挖掘它的内涵。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发生在二战期间德国疯狂地屠杀犹太人这个大背景下,一位德国纳粹投机商在目睹了纳粹的暴行,并与犹太难民朝夕相处之后,营救犹太人,最后破产逃亡这样的一件事情。我想像这样的类似事情,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或是不屑一顾。然而,导演斯皮尔伯格先生却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那段辛酸的历史,悲惨的生活,引发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现代人的深深地思考。
在看完了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内心久久的不能平静,喉咙有点儿难受,总想说出一些东西,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几天都特别难受,一直酝酿到现在。我在想一个问题,中国在二战期间,也遭到像犹太人被屠杀的厄运。但至今为什么好多中国人对这段历史就淡忘了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小说呢?为什么中国至今还没有拍摄出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影片呢?难道是中国人真的很健忘吗?我想,未必。中国也有人写过抗日战争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国人也曾拍摄过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但为什么没有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呢?
我想:这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原因吧,别的姑且不论,我仅仅从那些拍摄的影片上讲:一些反映抗战题材的影片好多是应时之作,总善于从一个宏大的角度入手,展现宏大的场面,里面弥漫着截然对立的仇恨,影片的一些人物都是模式化的,像京剧的脸谱一样,让人一看到就能猜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的性格刻画太单薄了,真有点儿像鲁迅评价《三国演义》那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写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样的人物能给观众留下印象吗?
因此我渴望着中国也能出现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影片,用多彩的镜头去描绘刻画人物人性的复杂性,性格的多样性,使得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起来,从而去反映中国人所遭受的苦难,引起全世界人的观注。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能引发人对此深深地思考。从而更好地制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持世界的安宁与和平。
【篇四:《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在教室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对我的触动很大,后来在寝室我又看了一次,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有太多的东西是震憾到我的脑子里,骨子里。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这是一部磅礴伟大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我能强烈的感觉到生命的重量!救一个人就是救了全世界!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触目惊心的,不是焚尸场面的惨烈,也非毒气室中的恐慌与绝望,而是一个相对平淡的早晨。这个早晨,一群可怜的犹太人正在一个德军辖区的电网内如牛马般不堪重负地劳作。而该辖区的长官葛夫呢?他正光着上身站在卧室外的阳台上欠背伸腰,悠闲地俯视着他统御的犹太人。在他背后的卧室里,他的女人睡得正香。舒展完筋骨之后,葛夫缓缓踱回屋内拾出一条狙击枪瞄准远处劳作稍显迟慢的犹太人,将他们一一击毙。他歪着头,嘴里叼着枝烟,表情平和。每一声枪响,都惊扰到葛夫女人的睡眠。她使尽浑身解数,想让耳朵逃到枪声之外,可她失败了,因此她难受极了——枪响惊扰了她的睡眠,她难受极了。这决非突发事件,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杀戮在他们的意念之中,已经不具有任何刺激性了,这种非常态的事件已被他们看作常态。这一点,我觉得比杀戮本身罪恶百倍。
有战争的地方就有英雄的存在。集中营的生命仿佛畜生一般廉价,被随意的践踏。犹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战争的惨痛代价让人不忍。人性在战乱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说战争从来只会凸显人性丑恶的一面,我们也看到纳粹军人对生命的漠视和肆意的残杀无辜的波兰犹太人。庆幸的是我们也看到战争的无情却激发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他以自己聪明的头脑在战争中以低廉的劳动力获取了巨额的收入,是冷血资本家的代表。然而他又是良知尚存的,一次次救了那些犹太人,把他们带进了自己的避难所。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辛德勒的名单上的每个名字,则是生命的份量!
【篇五:《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第一次听说这个电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乐课上。不过那是音乐,当时给人很压抑的感觉!因为音乐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助,失望,恐怖…从那时起我就想看看这部电影,可是终究因为各种不是借口的借口而没看…
一晃,已经上大二了!上周上课程与教学导论时,老师提到了它。终于决定看了,时间安排不太合适,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认识了奥斯卡。辛德勒,一个让我尊敬的“纳粹分子”!
辛德勒是个爱财的商人,他也很好色!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不过这也并没什么,毕竟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纳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渐的远离了他的“组织”。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火车被错开到奥斯威辛后,他又不惜花重金将她们救回了他的“工厂”!不久,苏联红军来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他,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多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拯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辛德勒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辛德勒一个让我尊重的人!
【篇六:《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希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形成整片的对比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欢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因为他们的惨烈因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因为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应该被虐杀。
当面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篇七:《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朋友聚会,每当有新朋友在场时总会有人有意无意地提到某某人是影迷,而又总会有人说电影无非是一种快餐文化。也许很多电影真的只能用快餐来形容,好看、花哨、热闹却经不起思考更别说时间的考验。经常在各类媒体中看到XX剧组主创人员表示自己是"有诚意"地拍摄一部电影,而看过其作品之后不得不令人怀疑那些诚意究竟是给予电影观众的还是给予片酬或是别的什么的。特别是某些披着大制作大投入的大片巨制……。真不知道这些话是应该多说几句呢还是点到为至,看了太多吐槽,感受了太多无奈之后,只能说一句"说了也白说"而草草了事。
不过,总会有一些电影会成为影史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并不是第一部反映那段历史的电影,也不是第一部因为反映了那段历史而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却应该是同类题材电影中最成功的一部电影。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这是一个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
2、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所表现的是历史中最黑暗的一面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3、这部电影拥有一个超一流的制作团队,包括一流的导演、一流的编剧、一流的演员、一流的摄影、一流的后期制作、一流的配乐、一流的剪辑等等等等等等……
所有的原因归根到底其实只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关于这电影的种种已经快要被专业影评人与电影爱好者们8得快要烂掉了吧?所以,不想再去说那些专业的或者是非专业的话题,而是想聊聊关于态度的问题。
《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小说《辛德勒方舟》,小说中的故事是一位因辛德勒而死里逃生的经历的犹太人波德克。菲佛伯格所讲述。1983年斯皮尔伯格与一直期待这段恐怖的经历能够被拍成电影的菲佛伯格见面,斯皮尔伯格给他的回答是"10年"。
为什么是10年?
斯皮尔伯格用行动给出了一个答案,他试图将这部电影让给曾经拥有同样经历的犹太导演罗曼。波兰斯基,1983年的斯皮尔伯格真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这样一部沉重的电影,即使在这之前他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但那些电影的确没有办法与"严肃"两字划上等号,历经10年沉淀之后小说终于被搬上了大银幕。
一个梦想或者说一个计划被搁在心底是个什么感觉?
时不时地会被这个梦想打断思路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十年磨一剑,剑出鞘,天地惊!
真的希望能够多看到这样的电影而不是看着边上的观众捧着爆米花无聊地嚼来嚼去。
【篇八:《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在老师所推荐的几部影片中,《辛德勒的名单》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当然,刚开始,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甚至因为影片较长,还有些畏惧,不过还好,渐渐地我就被它的情节所吸引住了。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这发生在西方,且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没有多少很深的体会。观看电影前,脑袋里想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数字:六百万。可能也就是几张曾经在历史教材上看到过的关于大屠杀的图片。其他的,我也就不知道了。其实说实话,相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和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并不足以令人震撼。
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人忘怀。
虽然大家不是同一个种族,但是作为同一生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
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
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而他却为自己感到愧疚,要是用自己的这枚戒指去换人命,那又得救出多少人了……他,难道不能说是犹太人的庇护神吗?
同样,一份名单成为生或者死的界定线,我也没有弄明白。当辛德勒用钱财,用关系在这个生与死的斗争中换取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生命竟然可以用价钱来商量?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当年强势的德国人对付的是弱势的犹太人,而如今强势的犹太人又在对付着处于弱势的巴勒斯坦人。
几十年,仅仅几十年,不少的犹太人对当年德国的屠杀一直耿耿于怀,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犹太人看到了在他们屠刀下,处于悲惨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军或者是民。一颗高科技的炸弹下去,失去的是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过是未来历史书上的数据而已。当然,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文化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世界,才会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也才会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篇(六):科扎克:不做辛德勒名单上的赦免者

像往常一样,科扎克早早地起床了。他准时同斯黛法还有其他教师和孤儿院孩子们一起坐在木桌旁用早餐。突然两声哨声响起,一个恐怖的命令传来:“所有犹太人出来!”
科扎克和斯黛法立即站起身来稳定孩子们恐慌的情绪。像往常一样,他们心有灵犀地知道对方要做什么,互相配合。到了此刻,科扎克还是连想都没想过要把孩子藏起来。几个星期以来,试图藏在橱柜里、墙后、床底下躲过一劫的犹太人不是被德国人扔出窗外,就是在枪口的威胁下走到了街上。这一切科扎克都看在眼里,他别无他法,只能带着孩子们和教师们直面未知的未来。
但是,科扎克想象不到等待着他和孩子们的是怎样的未来。因为当时,还没有人从集中营逃出来过。
德国人点了点人数,一共192名儿童和十名成人。负责的警察头子施梅林下令孤儿院的人员上车。科扎克让全体孩子起立。
就在那一刻,有个德国军官穿过人群,把一张纸递给了科扎克。传说纸条是一位犹太福利机构的高官当天早上向盖世太保求来的特赦令,凭这张纸条科扎克可以留下,让孩子独自离开。据说,科扎克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挥挥手就让这个德国人走开了。
科扎克领着孩子们走向火车,所有犹太警察自发地分出一条道路,站在两旁向他立正敬礼。德国人问此人是谁,人们却突然泪流满面。广场上响起人们此起彼伏的哀号声。科扎克一步一步地走着,高昂着头,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眼睛直视前方,眼神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就好像看到了远方。

上一篇:电影暖春6篇
下一篇:暖春电影6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电影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电影推荐文章

励志电影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