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观后感6篇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1):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一:《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七夕公司组织观看《沂蒙六姐妹》,本来就对这个题材的电影不感冒,又在七夕,就更不敢冒了,更何况还要写什么观后感,只能硬着头皮去。
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很久以前就听说了,却很不喜欢大家一遍遍的拿出来炒作,感觉味道变了,想来她们本人如果像宣传的那样崇高,应该也是不喜欢被这样炒来炒去的。
电影怎么说呢,不说好,也不说坏,只能说有的人物性格不是很鲜明,很多东西我看来就是在演戏,那么虚假,两个字:矫情!
我们有必要这样吗?再伟大的精神被这样折腾,也变了味道。替六姐妹感到难过。
【篇二:《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10月28日下午,我和老师们一起观看了影片《沂蒙六姐妹》。影片讲的是沂蒙山六姐妹在解放战争时期踊跃支前的事,它以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事迹为原型,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踊跃支前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弘扬了六姐妹和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歌颂了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山东人民前赴后继,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影片主题思想深邃,故事感人,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那种鱼水深情,人民群众作为人民军队的坚持后盾,在中国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共产党以及它所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全国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是让全天下的贫苦农民都翻身当家作主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为了支持前线,为了子弟兵能打胜仗,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一位老大娘,自己的老伴在抗战中牺牲,他又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去当兵,两个儿子先后战死沙场。当老大娘得知儿子牺牲的噩耗时,表现的是那么坚强,他为自己的亲人献身革命而感到自豪,感到光荣。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正是像她这样的母亲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才使得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劳动人民最伟大!
这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它留给我们的使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是沂蒙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现在是和平时代,不需要我们上战场去拼杀,去流血,去牺牲,现在更需要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他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后辈人的一种寄托走了,换来的是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人,继承的是一种事业,继承的是一种精神,继承的烈士们对我们的殷殷嘱托。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把沂蒙精神更好地带到工作中去,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完成烈火士未成的事业,尽自己所能,立足本职,做好我们的每一件事,以出色的业绩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篇三:沂蒙六姐妹观后感作文】
2011年10月27日晚,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科技学校全体师生近两千人在科技学校篮球场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
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一幅幅展现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无时无刻不触动着在场所有观看者的心灵。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塑造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大爱。她们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短短的九十分钟,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摄人心魄的宏大场景,活灵活现真切感人的人物,引起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不时抬手拭泪,经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灵魂洗礼,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魅力。
剧中主人公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给科技学校全体师生以强烈的震撼。结合观看影片,学校团委立即组织召开学生团支部会议,布置观看人员写出观后感并开展了影评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为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做好准备,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影片也更好的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干劲,作为一名工作在沂蒙革命老区的教师,在沂蒙精神的启迪下,我们应该更加牢固的树立爱国守法意识、无私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并践行沂蒙精神,做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沂蒙精神暖人心,办学事业稳推进,我们必将激励革命斗志,以老一辈的奉献精神投身到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来。
【篇四: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张玉梅、伊廷珍等六位妇女,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前线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发动男女老幼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虽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沂蒙六姐妹那种自觉为革命事业拼搏工作的精神、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坚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给我们和谐社会的党政干部带来深深的思索。
加强修养,坚定信仰。春英得知丈夫牺牲却不敢告诉婆婆,坚强地继续工作;张月芬在丈夫奋战前线的情况下,按照婚约如期与公鸡拜堂成亲,直到丈夫牺牲,也未能见上一面,但仍旧努力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都遭受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但她们不怕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人十分感动。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一样,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产党员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名党政机关干部,今后我将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刻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准则,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政、执政为民的意识。
爱岗敬业,拼搏工作。在炮声隆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做军鞋、护理病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三更半夜起床,有时一天步行几十公里,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这种拼命硬干的精神让人敬佩。我所从事的办公室服务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相对较为繁杂琐碎,但是与那个年代的艰苦环境相比,现在的工作条件要胜过过去几百倍,我想,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珍爱岗位,敬业乐业,以十二分的热情拼搏奋斗,没有困难的工作要做好,有困难的工作更要做好,自觉加班加点,务实高效完成岗位职责和领导交付的各类任务。
无私奉献,倾情服务。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六姐妹在没有人的强制的情况下,主动将自己的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倾情服务前线官兵,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我将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少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服务大局、服务基层。要紧紧围绕我局和部门领导布置的任务开展工作,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工作,带头争创佳绩,发挥好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及时搜集基层单位和各部门的干部群众的意见,积极向领导提出机关作风建设、干部任用选拔等方面合理化建议;要深入基层和其他部门了解情况,加强沟通,及时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其排忧解难,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总之,观看《沂蒙六姐妹》给我许多感悟。我想,最关键的是要将六姐妹的奉献精神精神、拼搏精神融入个人日常工作,转化为工作动力,进一步坚定信仰,立足岗位拼搏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赞许。
【篇五: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忙里偷闲看了部电影《沂蒙六姐妹》,感动的难以形容。故事围绕解放战争时沂蒙山区一个村里的六个女性而展开。月芬嫁入一个拥军模范家庭,公公为了解放军工作牺牲了,丈夫和丈夫的哥哥都参军了,所以月芬没见过丈夫的面,家里剩下婆婆、嫂子和小侄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正值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王牌军即将会战,各家各户响应号召为解放军准备煎饼、布鞋、粮草,月芬家把自己留用的粮食都用上了,没有了粮,月芬只好去向富农黑燕家借,可黑燕是个童养媳,做不了主,但她思想进步,乐于助人,想了个办法,把自家草棚烧了,趁乱偷出袋粮食给月芬。后来月芬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妇救会主任兰花。没想到黑燕严厉吝啬的婆婆,在黑燕即将上前线支援的时刻说,烧草棚的事就不追究了。六姐妹都满怀爱国热情上了前线,做担架队员,炮火隆隆,硝烟弥漫中,她们目睹了解放军舍生杀敌的壮烈场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一个寒冷的夜晚,一段木桥被炸断,姐妹们扛着木板,跳到冷水中,用柔弱身躯搭起了浮桥。解放军没有飞机大炮,却有一往无前的勇敢,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孟良崮战役,我军终于取胜,当漫山遍野的解放军挥舞着红旗,喊声震天的一刻,我激动的落泪了。
影片很多地方都很感人,当部队经过村子,可月芬却外出没看到丈夫,她难过极了,回到家,看到枕头上有丈夫躺过的压痕,忍不住抱着枕头失声痛哭,谁想到,这一次错过竟是永别,丈夫和哥哥都在战斗中牺牲了。还有一个叫四喜的比较胆小的男人,一直很喜欢兰花。为了向兰花表明自己也学兰花那样进步,他参加了担架队。搭完浮桥,兰花发现四喜不见了,以为被水冲走了,兰花大喊他的名字,急的直哭,忽然,一身泥的四喜从水中爬上来,兰花喜悦心疼的和四喜拥抱在一起。
本来是想看《非常完美》的,希望平淡的生活多点笑料来调剂,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灵魂都被洗礼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正面战场表现,而是通过后方百姓的朴实奉献,侧面表现解放军爱民,勇敢,奋不顾身。我一直在想,如果现在发生了战争,我们这一代能不能也如此无私无畏的冲向前线,我自己应该是可以的。因为我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有着深沉的爱。以后真的不应该总沉迷在美国大片中,多看看这些真实的历史,我一定会更珍惜拥有的一切。不再无病呻吟。
和平真好,生在这个时代,我们不知道饥饿,动荡为何物,却滋长了很多被溺爱养成的毛病。我只能独善其身,做好自己的本分,希望其他人也能收到这样的触动,变得坚强,节俭,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几十年后,我们也用自己的努力写出一部动人的历史!
【篇六:《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像《沂蒙六姐妹》这样的爱国红色电影都过于正式。这类的影片都给我一种悲壮、雄浑的感觉,但同时它们也是高高在上,远不可及的。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时间的浪潮冲刷走了总总悲伤;也许是时代的脚步过于快速,记忆没来的急传承,红色电影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总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沂蒙六姐妹》却拉近了我们与红色电影的距离,改变了我们对红色电影的成见。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又真实的故事。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粮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看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到这里为止我们就已经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们为支援前线战争力所能及的努力着,沂蒙山上的女人们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送上战场,让男人们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而她们也不甘于落后,通过为部队提供粮食,草鞋来奉献自己的力量。她们一方面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宁可自己挨饿也要保证完成粮食指标。部队里的每一个战士对她们而言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对象。她们也有过犹豫,有过动摇,有过自私的时候,谁不希看自己的亲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们明白没有国哪来的家。这也正是她们的伟大之处。
影片继续着它的讲述,故事有徐徐地展开。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不得不承认当我看到月芬满怀希望地推来房门却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时,我也为之而落泪。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换来的却只是一次插肩而过,从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穷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过自己丈夫的容貌。紧接着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战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当沂蒙山六姐妹欢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时,迎接她们的却是亲人们牺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们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时达到了高潮,烟庄人们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国人们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却先人的鲜血的我们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先人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抱怨现在的不如意,在我们为游戏、电影而荒废时光的时候,想想先人们所付出的努力、鲜血,想想沂蒙山的人们,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改变。
【篇七:《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2009年12月1日,我刚从家里回来,赶上了晚上的班级电影,风尘仆仆的与大家一起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沂蒙六姐妹》。
说实话,在观看《沂蒙六姐妹》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只知道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题材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想到什么英雄主义气概、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基本上是带着任务去,想看完也就算了。
可是当我真正坐下来,看了几分钟感觉就不一样了。影片的切入点找得很巧,以为孟良崮战争支前、完成补给任务为主线,以一对从未谋面的新人结婚为辅线,矛盾找得看似小却很巧,整片的铺垫就此展开。从影视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颇费心思,影片刻画之细腻,镜头运用之娴熟,堪称唯美,特别是对六姐妹的刻画细如发丝,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现出来,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令你在震撼之余发出无限感慨。
那瘦小的身躯是多么的坚强,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却撑起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就如一位网友说的,无论怎样绝望的境况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有希望,那是一种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们可以很坚强。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能让你掉泪,能让观众黯然神伤,就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这种力量让观众产生共鸣,让你为她们的快乐而感到欣慰,也为她们的悲痛而心如刀绞。
她们用身体架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应被呵护的臂膀,支撑着舢板为她们的至亲指引战场的方向,或许这一去便永别阴阳,或许这一扇薄板就了断今生最后的因缘,而那急行的脚步是在肩头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记。没有人阻止这样的急行,也没有人在决绝前退缩,她们就用这种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挚爱。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你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感到原来坚强会如此残忍,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看到最后,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泪水,只能让它尽情地在我脸颊上流淌。
她们期盼亲人归来,却等来了噩耗。可面对噩耗,她们仍就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脊梁,她们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小家,同时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希望。她们的笑是那么的美丽,而她们的泪依旧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
当我走出电影院,我的内心许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先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一下自己,作为当今社会担当重任的“80后”,我们做得怎么样?我这里想说,起码有一点我们做得不够好,那就是宗旨意识的淡薄。最明显的例子,多数人都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一种职业。这决不能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应当是一项“事业”,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本分”,是一种“态度”,是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伟大工程。如果你不能把他作为毕生的追求,你又怎么能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你又怎么能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篇八: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电影《沂蒙六姐妹》是公司开展执政为民、廉洁高效教育活动期间组织观看的,它是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写照。观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说过去看过的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曾让我感动,那么看完《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酸楚不已。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作出的无私而巨大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关于沂蒙山的故事,自上小学那时起,许多我就相当的熟悉了。数次去沂蒙,都曾找寻过她的足迹。今天,当视线通过电影再次嵌入这片红色土地时,那些泪水和硝烟大写的岁月尽管走过了60多个春秋,但是,你仍能呼吸着它的气息,抚摩着它的脉搏,那种博大、那种厚重、那种凄怆总是一次次使我的眸子发酸。沂蒙人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是血、粮食、煎饼、布鞋、和千万个战士。电影演到一半,一旁的同事突然说了一声:这就是六姐妹。其实,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样残酷的战争,妇孺都深陷其中,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虽然战争已经遥远,对六姐妹的故事记忆也是慢慢变淡,而现实社会,耳闻目睹的只有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洗礼我们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生活是艺术的本源,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源于深厚的生活积淀。电影的原型是真实的,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活泼、勇敢、和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战争年代,最贫困、最落后、最底层的山区群众形象,编剧及导演在刻画这些形象时,避免了以往一些影片惯用的空洞的说教及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只是撷取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些境界。整部作品以艺术真实还原历史真实,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艺术的享受中真切感受到伟大的沂蒙精神的本源和内涵,它独辟蹊径,通过细小而彰显伟大,通过画面和细节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观念,因而兼具了强大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功能。电影还是不错的,能体现出一些东西,特别有几个情节,能触及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六姐妹中有四位老人如今仍健在。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独具匠心的将二胡的演奏贯穿于其中,使其厚重深沉,达到了一种特殊的效果。当月芬知道自己未曾谋面的丈夫在战场上牺牲,她回到家后才清楚在自己的家中,这已是第三位献身于疆场上的烈士,在雪白的挽联中,在众多乡亲的跪拜中,低沉的二胡声奏起,悲凉凄楚,我的泪水忍不住,又一次夺眶而出。
看完电影后,感触颇深,这既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又是思想上的一次升华。我们要以沂蒙精神为鼓舞,学习六姐妹立场坚定、追求信念的崇高政治信仰;学习她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学习她们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价值取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执政为民,廉洁高效"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和工作干劲,把沂蒙精神与工作相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一己之力。
【篇九:《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今天,团校组织我们看了《沂蒙六姐妹》这部红色题材电影。
这是一部有情节、有情感、有情趣、有情爱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动人,我被真实感动了。
一个半小时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之后。从始至终我眼里的泪水就没有干过;心情也从没有从感动中平静下来。革命老区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重新体味了一次战火分飞的战争残酷
教育与革命年代艰苦卓绝的不屈精神。
这部电影的情节朴实的不能再朴实,因为他描写的就是沂蒙山区曾经发生在战争年代的朴实的故事。但就是这经过导演精心还原的情节使我的眼睛在整部影片观看过程中几乎没有干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现实中的原形,相信导演在情节的真实度上下足了功夫,以至于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观众都可能会相信那些情节都是过去历史片段的再现。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才会有情感的真诚投入,才会被真的打动。
影片开场是一个妇女追一只公鸡,着实让观众们一头雾水,后来才明白,这是导演的有意铺垫,影片的女主角——月芬就是和这只公鸡拜堂成亲的。这是沂蒙山区的一个风俗,如果到了结婚的日子,男方确实有事赶不回来成亲的话,可以由嫂子抱着公鸡代为拜堂。月芬的未婚夫当了兵,仗打得热火朝天,自然是回不来的。也就有了月芬和公鸡拜堂成亲的一场戏,也注定了她绵绵无期的守候。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抛在了前线,交给了革命;女党员尹德美,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
忠诚、博爱、自强、奉献。时刻铭记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则成为我们这些成长于新时代的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得有部名字叫《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电影,使“战争让女人走开”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说:女人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因为“男人的战场,女人的坟场”。在那炮火连连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枪杆下遭受践踏和杀害。可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的侵略,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革命战争已经遥远,对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闻。而现实社会,耳边只有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洗礼我们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通过这部电影让我很受感动,那个年代真是艰苦,我们的老区百姓为了支前默默无闻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啊!
【篇十:《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很多年不看电影了,除非象《英雄》、《赤壁》等那样的大片,因为宣传功课做得足,胃口被高高吊起,也就禁不住诱惑走进了影院,但总是多多少少会有些华而不实、上当受骗的感觉。《沂蒙六姐妹》是山东影视集团拍摄的,原本以为是一部难脱俗套的主旋律电影(等同于宣教片),所以对其没有丝毫期待。但是却听说她感动了若干军营里的七尺男儿,引得他们六次落泪,于是,便带着强烈的好奇和疑问,走进影院与同事们一起观看这部电影,结果也是抹着眼泪走出影院。
应该说以90分钟的时长去讲述一个群体的英雄故事,这对电影的表现力要求会很高。而《沂蒙六姐妹》恰当地运用了主线、辅线相交织的手法,将红嫂的爱情、亲情融合于千千万沂蒙乡亲的民族大义当中,而一次次夺取了现场观众的眼泪。
先说主线,就是以月芬的爱情故事贯穿始终的这条线。在战争片中体现爱情故事或以爱情故事表现战争的电影并不少见,而看完《沂蒙六姐妹》中月芬的爱情故事尤其觉得悲壮、感人。影片开场便狠狠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晨烟缭绕的寂静小山村,月芬着一袭红衣与嫂子怀抱的大公鸡代替当兵的丈夫拜堂成亲。这多少有些滑稽、搞笑,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月芬和她那一身好看的红衣裳不停地出现在忙着摊饼纳鞋的农院中,出现在筹粮备资的山路上,出现在炮声隆隆的战场上,她的身躯是那么的娇小羸弱,她的眼神是那么的孤独无助,你的心便一点点下沉,一次次被戳痛,而月芬的形象也在泪光闪闪中一点点高大起来、丰实起来,尤其是当她在协助前线救助伤员时对医生声嘶力竭的大喊“你不知道沂蒙的男人都参军打仗去了吗?”,这一声嘶喊,既喊出了沂蒙女性的悲壮,又喊出了她们的坚强,顷刻之间,月芬也从一个娇滴滴的初嫁女变成了一个浑不怕的战士,她蜕变了。影片中,月芬一次次在人流中顾盼寻找她那从未谋面的丈夫,因为回娘家借粮支军而错失了与丈夫唯一的一次相见,那一袭红衣在流连奔跑中既代表革命战士爱情的浓烈,也代表那时中国革命战争的残烈。影片的最后,当六姐妹和更多的姐妹跳进齐胸的冰水,用柔弱的肩膀坚实的托起浮桥时,月芬,还是那一袭红衣,在雨水中抬起头,看着那一条条上膛的枪、一双双奔跑的脚、一个个杀敌心切的战士从她的头顶掠过,她的眼中满含爱意,似乎还在寻找她的爱人……
再说辅线,是以六姐妹牵动的一个个亲情、爱情故事去展现沂蒙红嫂们的勇敢、坚毅和无私奉献,诠释了感动中国的沂蒙精神。这其中有继承父亲遗志用满腔热血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的妇女主任兰花;闻听丈夫死讯独忍悲痛的嫂子春英;为做军鞋挨了婆婆打,放火烧了婆家柴草偷出粮食支援前线的童养媳黑燕;初长成的少女秀秀;稚气未脱的妹子小鹤;还有带领全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一门三壮士引来乡邻父老跪倒哭泣的月芬婆婆,她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支援前线、投身革命。这几条辅线,令整个影片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可以说,看完影片,我不再有疑问,影片以真情致胜,以真情感动了我,我也以不低于六次的泪流满面表达了对《沂蒙六姐妹》的敬意。片尾的纪实照片告诉我们,健在的人物原形在拍摄前已经由六位变成了四位,而在影片播出时,她们四位中的一位又离开了我们,终归,她们都将离去,但她们的伟大精神,将伴巍巍蒙山永远屹立,将如绵绵江水永远流传。
【篇十一: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张玉梅、伊廷珍等六位妇女,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前线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发动男女老幼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虽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沂蒙六姐妹那种自觉为革命事业拼搏工作的精神、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坚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给我们和谐社会的党政干部带来深深的思索。
加强修养,坚定信仰。春英得知丈夫牺牲却不敢告诉婆婆,坚强地继续工作;张月芬在丈夫奋战前线的情况下,按照婚约如期与公鸡拜堂成亲,直到丈夫牺牲,也未能见上一面,但仍旧努力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都遭受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但她们不怕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人十分感动。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一样,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产党员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名党政机关干部,今后我将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刻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准则,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政、执政为民的意识。
爱岗敬业,拼搏工作。在炮声隆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做军鞋、护理病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三更半夜起床,有时一天步行几十公里,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这种拼命硬干的精神让人敬佩。我所从事的办公室服务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相对较为繁杂琐碎,但是与那个年代的艰苦环境相比,现在的工作条件要胜过过去几百倍,我想,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珍爱岗位,敬业乐业,以十二分的热情拼搏奋斗,没有困难的工作要做好,有困难的工作更要做好,自觉加班加点,务实高效完成岗位职责和领导交付的各类任务。
无私奉献,倾情服务。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六姐妹在没有人的强制的情况下,主动将自己的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倾情服务前线官兵,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我将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少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服务大局、服务基层。要紧紧围绕我局和部门领导布置的任务开展工作,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工作,带头争创佳绩,发挥好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及时搜集基层单位和各部门的干部群众的意见,积极向领导提出机关作风建设、干部任用选拔等方面合理化建议;要深入基层和其他部门了解情况,加强沟通,及时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其排忧解难,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总之,观看《沂蒙六姐妹》给我许多感悟。我想,最关键的是要将六姐妹的奉献精神精神、拼搏精神融入个人日常工作,转化为工作动力,进一步坚定信仰,立足岗位拼搏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赞许。
【篇十二:《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山依恋着沂河水,沂河水滋润着沂蒙山。本是相忘于江湖的那片青山秀水,却因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而不再宁静,于是山头燃起了硝烟,山谷里回荡着炮声,原本衣食无忧的男人女人们也都不再享受那份清闲……然而,却正是这场动乱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群体,一种精神,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
可以说沂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是因为那里的大山如何高耸,不是因为那里的大河是多么澎湃,而是因为那里的女人,她们有一个标志性的名字——沂蒙六姐妹。不要以为他们就六姐妹,显然不是的,她们是成批出现的,是一个群体。她们有已到中年的譬如春英、有刚为新娘的如月芬,有稚嫩的假小子小鹤,有识字班泼辣大胆的兰花,也有大义凛然的婆婆还有童养媳黑燕……年龄跨度大,社会层次多,可以说这几个女人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结构,一个可以包括整个沂蒙山女人的性格的图解。也许他们曾经彼此积怨很深,也许他们甚至不曾谋面,也许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杂念,但在正义眼前,在道义的抉择眼前,在党的号召下,他们却又能从大局出发,任劳任怨,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劳作,成为了党的大后方。为了支援前线,他们甚至节约下自己的口粮,只为了让前线的士兵能吃得饱吃得好。
除了无私奉献外,他们个个都有这样的个性,那就是朴实、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她们居然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这在凡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们做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故事那么惊心动魄吧。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去看看月芬,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却没见过一眼自己的丈夫,连拜堂都是用一只公鸡顶替的。两人最近的一个见面都是匆匆擦肩,甚至连眉目都只是一个大致轮廓……她们本该是幸福的一对,但是战争却让他们彼此分割,看着他们的爱情悲剧,我突然觉得我们当前的年轻人真是幸运,没有那么动乱的环境,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不用无尽地等待,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把这种奢侈的幸福荒芜!
因此,沂蒙六姐妹,不仅是一种革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教育,珍惜这难得的幸福,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沿着先烈们展下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2):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400字
【篇一: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这部电影以发生在沂蒙山区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大背景,以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为原型而拍摄的。虽然这部戏围绕六个平凡普通的沂蒙山区妇女而展开,但他们身上的坚强勇敢不逊男子汉,从他们柔弱的身上可以得到无穷的力量。六姐妹作为普通的妇女是平凡的,但是她们在不平凡的年代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剧中有无数个感人的瞬间,她们带领全村人在几天之内准备好5000斤煎饼,5000斤马草和200双军鞋;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双肩在冰冷的河中架起“火线桥”……我对六姐妹中的新媳妇月芬印象深刻,她和公鸡拜堂,只因丈夫去前线打仗。她本有一次见丈夫一面的机会却因回娘家借粮而擦肩而过。战争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而这个连丈夫一面都无缘见到的女人却选择终生不嫁。在剧中她还有一句台词很感人,让我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流泪。医生要男同志献血,她说:“医生,你傻了吗!这里是沂蒙山,我们沂蒙山的男人现在都在前线呢!”
每个人都珍爱生命,崇尚和平,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数的英雄儿女都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离去都摧不毁打不倒她们,因为她们有最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她们做到“一口饭为军粮,一块布为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伟大壮举。我们应该继承先辈的遗志,珍惜英烈们用巨大牺牲才换来的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二: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传统的革命题材片往往习惯于以男性作为论述的主要对象。这些影片塑造了无数钢铁般的英雄形象,但回首中国多年的抗争历史,为了革命的胜利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又何止铁骨铮铮的男儿郎?谁说女子不如男,继百年前的花木兰,《沂蒙山六姐妹》再次向我们唱响一曲名叫“巾帼”的赞歌。
顾名思义,《沂蒙山六姐妹》的主人公是六位娇滴滴的姑娘,影片中虽然也不乏男性角色,但他们不是性格软弱、不敢有所作为,便是年老体衰、思想顽固,对于英勇的解放军,它们给与的镜头也是非常少。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男子出场次数要远低于女子,尤其片中的英雄之家,全家人均由女子组成,家中的男人全为革命牺牲了,青年演员李念饰演的新媳妇更是自始至终都没见过自己名义上的丈夫。
中国革命的胜利,除了是数不清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更是无数家庭忍受着家破人亡、至亲分离的割心之痛等来的。影片中李念大喊的那一句:沂蒙山的男人们都到前线去了!不仅喊出了这些家庭的心声,更是刺痛了听者的心。话语虽然简单,却蕴含女人们说不清的脆弱与坚强,它们随着眼泪的缓缓落下交织在一起,将绕指柔化作百炼钢,与男人们并肩作战,做他们最有力的后盾。
【篇三:《沂蒙六姐妹》观后感作文】
沂蒙山依恋着沂河水,沂河水滋润着沂蒙山。本是相忘于江湖的那片青山秀水,却因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而不再宁静,于是山头燃起了硝烟,山谷里回荡着炮声,原本衣食无忧的男人女人们也都不再享受那份清闲……然而,却正是这场动乱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群体,一种精神,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
可以说沂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是因为那里的大山如何高耸,不是因为那里的大河是多么澎湃,而是因为那里的女人,她们有一个标志性的名字——沂蒙六姐妹。不要以为他们就六姐妹,显然不是的,她们是成批出现的,是一个群体。她们有已到中年的譬如春英、有刚为新娘的如月芬,有稚嫩的假小子小鹤,有识字班泼辣大胆的兰花,也有大义凛然的婆婆还有童养媳黑燕……年龄跨度大,社会层次多,可以说这几个女人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结构,一个可以包括整个沂蒙山女人的性格的图解。也许他们曾经彼此积怨很深,也许他们甚至不曾谋面,也许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杂念,但在正义眼前,在道义的抉择眼前,在党的号召下,他们却又能从大局出发,任劳任怨,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劳作,成为了党的大后方。为了支援前线,他们甚至节约下自己的口粮,只为了让前线的士兵能吃得饱吃得好。
除了无私奉献外,他们个个都有这样的个性,那就是朴实、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她们居然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这在凡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们做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故事那么惊心动魄吧。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去看看月芬,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却没见过一眼自己的丈夫,连拜堂都是用一只公鸡顶替的。两人最近的一个见面都是匆匆擦肩,甚至连眉目都只是一个大致轮廓……她们本该是幸福的一对,但是战争却让他们彼此分割,看着他们的爱情悲剧,我突然觉得我们当前的年轻人真是幸运,没有那么动乱的环境,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不用无尽地等待,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把这种奢侈的幸福荒芜!
因此,沂蒙六姐妹,不仅是一种革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教育,珍惜这难得的幸福,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沿着先烈们展下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篇四:观看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像《沂蒙六姐妹》这样的爱国红色电影都过于正式。这类的影片都给我一种悲壮、雄浑的感觉,但同时它们也是高高在上,远不可及的。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时间的浪潮冲刷走了总总悲伤;也许是时代的脚步过于快速,记忆没来的急传承,红色电影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总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沂蒙六姐妹》却拉近了我们与红色电影的距离,改变了我们对红色电影的成见。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又真实的故事。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粮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看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到这里为止我们就已经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们为支援前线战争力所能及的努力着,沂蒙山上的女人们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送上战场,让男人们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而她们也不甘于落后,通过为部队提供粮食,草鞋来奉献自己的力量。她们一方面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宁可自己挨饿也要保证完成粮食指标。部队里的每一个战士对她们而言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对象。她们也有过犹豫,有过动摇,有过自私的时候,谁不希看自己的亲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们明白没有国哪来的家。这也正是她们的伟大之处。
影片继续着它的讲述,故事有徐徐地展开。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不得不承认当我看到月芬满怀希望地推来房门却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时,我也为之而落泪。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换来的却只是一次插肩而过,从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穷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过自己丈夫的容貌。紧接着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战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当沂蒙山六姐妹欢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时,迎接她们的却是亲人们牺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们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时达到了高潮,烟庄人们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国人们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却先人的鲜血的我们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先人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抱怨现在的不如意,在我们为游戏、电影而荒废时光的时候,想想先人们所付出的努力、鲜血,想想沂蒙山的人们,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改变。
【篇五:电影《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总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人们缅怀那段铮铮岁月,青山秀水背景下硝烟弥漫,时光飞逝,却无法忘记那一个群体,一种信仰,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
5月15日—19日,按照省委党校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七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赴沂蒙山区进行考察学习,并于15日晚观看了电影《沂蒙山六姐妹》。电影感人至深,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月芬与公鸡拜堂成亲、春英的满怀期待换来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门板搭成人桥……这一幕幕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每一个细节和故事都激荡起我内心深处的感动和震撼,感动和震憾的不单是那未尽的姻缘、满门忠烈,还有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的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战争将临时争相支前、舍小家顾大家、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人民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革命。虽然没有一身戎装,但却用柔弱的身躯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火线桥,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当镜头出现战争胜利后一门三烈士的灵堂、满门忠烈的匾牌与齐刷刷跪倒哭泣的父老乡亲时,那渗透在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冲击和洗礼。陈毅元帅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这是对他们无私奉献最高的褒奖,不忘记沂蒙六姐妹,不忘记沂蒙精神。
沂蒙人民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在,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不一样的美丽人生。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信念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深知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这样的信念引领着沂蒙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形成了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我坚定的认为:只有树立像沂蒙人民一样的崇高信念,拥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大爱和追求,这样才会让你的心灵更加充实,让你的人生更加美丽。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远离了硝烟战场,生活在她们为之牺牲的新中国的和煦阳光下,在缅怀她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一下自己,作为担当重任的我们,做得怎么样?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时常有玩忽职守、贪污腐化、欺上瞒下的害群之马,他们一味地追逐个人利益,对理想和信念持藐视和不相信的态度,背离了群众路线,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比沂蒙六姐妹,他们应该感到羞愧。信念的缺失已经摧毁了他们美丽人生的构建。
如何才能拥有美丽人生?在以往的工作中,面对一些矛盾和困难时,我们曾经有过畏难和忧虑。通过学习培训和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我体会到只有无私才无惧。心中过分计较,患得患失中没有快乐。秉承信念,心怀大爱,追逐梦想,这才是美丽人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尽自己所能,怀揣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面对和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实实在在为身边的老百姓做事,就无所谓困难和烦恼,美丽的人生也就在一点一滴中孕育而生。
沂蒙精神对于我的现实意义极其宝贵,不仅仅在于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的意义精神,更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工作宗旨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领导者,树立坚定信念,铸就美丽人生,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安于清苦和寂寞,服务好广大农民群众。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会接待一些群众的来访,有的群众情绪非常激动,甚至很愤怒,但我深知他们反映的问题,也许我们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在他们看来却比天还重要。尽管他们说的不一定合情合理合法,甚至有时候是抱怨,但一定要听下去,倾听是做群众工作的敲门砖,因为那是对群众的信任,也是去了解和帮助他们的主要渠道。每次我的一个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都能很快稳定他们的情绪,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倍感亲切。
基层是连接中央与地方的桥梁,沟通党与人民的纽带。基层工作“兴”,人民则“拥”;基层工作“衰”,人民则“反”。中央与地方、党与人民,鱼水之道、舟水之理。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基层工作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把无私关怀和真诚帮助带到需要我们的群众当中去,让农家小院能够听到我们的欢声笑语,让田间地头多一张晒的黝黑的脸庞。大到修桥铺路、经济发展,小到走村入户、与群众话家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片热土上,满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工作信念。美丽人生也就在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中慢慢实现。工作因信念而闪光,人生因奉献而美丽,这就是沂蒙精神对我的感召,也是我肩上光荣的使命。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万个沂蒙人民的缩影,只是伟大沂蒙精神的部分。我深深体会到,沂蒙精神这几个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忠诚、信念、博爱、自强、奉献,是其内蕴的涵义。时刻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沂蒙精神继承、发扬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做“鱼水之道”的承接者,更愿做“舟水之理”的践行者。
【篇六:《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山依恋着沂河水,沂河水滋润着沂蒙山。本是相忘于江湖的那片青山秀水,却因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而不再宁静,于是山头燃起了硝烟,山谷里回荡着炮声,原本衣食无忧的男人女人们也都不再享受那份清闲……然而,却正是这场动乱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群体,一种精神,一种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沂蒙精神”。
可以说沂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是因为那里的大山如何高耸,不是因为那里的大河是多么澎湃,而是因为那里的女人,她们有一个标志性的名字——沂蒙六姐妹。不要以为他们就六姐妹,显然不是的,她们是成批出现的,是一个群体。她们有已到中年的譬如春英、有刚为新娘的如月芬,有稚嫩的假小子小鹤,有识字班泼辣大胆的兰花,也有大义凛然的婆婆还有童养媳黑燕……年龄跨度大,社会层次多,可以说这几个女人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结构,一个可以包括整个沂蒙山女人的性格的图解。也许他们曾经彼此积怨很深,也许他们甚至不曾谋面,也许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杂念,但在正义眼前,在道义的抉择眼前,在党的号召下,他们却又能从大局出发,任劳任怨,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劳作,成为了党的大后方。为了支援前线,他们甚至节约下自己的口粮,只为了让前线的士兵能吃得饱吃得好。
除了无私奉献外,他们个个都有这样的个性,那就是朴实、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她们居然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这在凡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们做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故事那么惊心动魄吧。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去看看月芬,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却没见过一眼自己的丈夫,连拜堂都是用一只公鸡顶替的。两人最近的一个见面都是匆匆擦肩,甚至连眉目都只是一个大致轮廓……她们本该是幸福的一对,但是战争却让他们彼此分割,看着他们的爱情悲剧,我突然觉得我们当前的年轻人真是幸运,没有那么动乱的环境,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不用无尽地等待,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把这种奢侈的幸福荒芜!
因此,沂蒙六姐妹,不仅是一种革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教育,珍惜这难得的幸福,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沿着先烈们展下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篇七:《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昨天上午我们三、四、五年级的同学去《人民会堂》观看《沂蒙山六姐妹》这一部是非常感人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的是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孟良崮的妇女老少们是如何支持战役的,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中的月芬,丈夫去参军,结婚时和公鸡拜堂,一直没能见到自己丈夫一面,为了做好后勤工作她们昼夜不停地忙着摊煎饼、做军鞋,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东借西凑,战事又紧,没有粮食,月芬回娘家去借粮食,恰与奔赴前线的丈夫插肩而过,没和丈夫见面,成了终身遗憾……
影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战场上因为桥被敌人炸断了,沂蒙山的姐妹们为了让战士们通过断桥跳下河,站在冰凉的河水里组建起浮桥,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流下了眼泪。
电影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沂蒙山姐妹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她们用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换来的,那首《沂蒙山小调》久久回荡在我耳边。
【篇八:《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七夕公司组织观看《沂蒙六姐妹》,本来就对这个题材的电影不感冒,又在七夕,就更不敢冒了,更何况还要写什么观后感,只能硬着头皮去。
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很久以前就听说了,却很不喜欢大家一遍遍的拿出来炒作,感觉味道变了,想来她们本人如果像宣传的那样崇高,应该也是不喜欢被这样炒来炒去的。
电影怎么说呢,不说好,也不说坏,只能说有的人物性格不是很鲜明,很多东西我看来就是在演戏,那么虚假,两个字:矫情!
我们有必要这样吗?再伟大的精神被这样折腾,也变了味道。替六姐妹感到难过。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3):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篇一:《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兄弟姐们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在也分布开了——这是电影《我的兄弟姐们》的题记。我喜欢着句话,不仅拾因为这部让我整整痛哭了半天,回味了数次,每次都使我不禁落泪的电影,更是因为我自己也拥有兄弟姐们,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感情我深有体会。
上个周末我到惠州看我哥哥一家四口人,当中午到达他们家时,嫂子已经做好了一桌子的家乡菜,满屋子饭菜香味,让我格外的有食欲。我看着哥哥嫂子幸福,两个侄儿机灵可爱,虽然距家千里,但是我还是感觉很幸福。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我出生在一个算是北方的贫苦家庭,我家有一个男孩、三个女孩,我的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农民,但是我们家处处温馨、和睦。80年代的时候,很多家庭刚刚达到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所以平时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而且一年四季,只有冬季的时候,父母才不用那么辛苦的劳作,在这短短的闲暇日子里,一副小小的军旗成了我家唯一的娱乐工具。每次父母他们两军对垒的时候,我们六个人就一起围绕在桌子旁边,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们,感觉他们好伟大。当一局结束的时候,他们还会给我们讲解战略部署,然后让我们实践一下。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渐渐的我们都长大了,离开了他们的身边,当初是六个人围绕在一张小桌子旁,现在一张大桌子旁也站不下所有的人。成长中,我们有得有失,但时的纯真是我永恒的记忆。
还记得,在小时候,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我们平时上学走的羊肠小道被雪深深的埋在了下面,雪的平均高度达到了四十厘米,母亲为了不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在早上六点半的时候,带着我们四个人出发,母亲拿着木锨在前面开路,哥哥紧跟母亲的后面背着小妹,姐姐则背着哥哥的书包牵着我的手走在最后面。我们就这样一深一浅的在茫茫雪海中缓慢的前行。站在高处,远远的看着这一幕,那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虽然颜色单调了点,但是浓浓的母爱和互帮互助的兄弟姐妹之情早弥补了那点遗憾。电影中的那四个孩子,在相似的冬天,他们面对的是父母的父母的相继离世,兄弟姐妹的分离,那是何种的凄凉,何种的辛酸。
《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东北的一家庭发生意外,父母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被叔叔收养,但是在物资匮乏的70年代,叔叔家本来就吃不饱、穿不暖,还有三个孩子,再加上新来的四个,无疑使雪上加霜,无力负担的婶婶经常骂骂咧咧,自尊心强的忆苦不愿再受寄人篱下的委屈,便带着弟弟妹妹离家出走。当看到忆苦离家的弟弟妹妹在冰上玩耍时,我想起了我童年的时候,每当大雪过后,池塘上面便结上了厚厚的冰,那是我们天然的溜冰场,那是我们快乐的回忆,然而对于忆苦他们,这却是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见证,我感到他们是那么的可怜、无助。在经历了小妹齐妙生病的一系列事件之后,大哥忆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送给他人抚养,当忆苦把留在身边的大妹妹送给邻居之后,他一路狂奔,声声呐喊弟弟妹妹的名字,他跪在茫茫的大雪地上,一遍遍的大声道歉:“爸妈对不起您们!思甜、齐天、齐妙哥对不起你们……”这绝望痛心的呐喊声穿透灵魂,即是对弟弟妹妹的难以割舍,又是对无法实现对父母的承诺的忏悔,也是一个稚嫩孩子在经历这段遭遇后爱与恨的宣泄。这一幕幕的感人画面,让人不觉的沉浸其中,随着他们一起悲伤,一起泪流。
20年后,当他们再次相聚,又一次赢得了我的泪水,这次的泪水是幸福的,是对他们以前歇斯底里的经历的告别,也是我对他们今后生活的祝福。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现实生活中,我与他们相比我是何其的幸运、幸福,全家福里面的所有人都是我奋斗的动力,是我累了时归家的港湾。
【篇二:《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世界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素不相识,可一到地上就结成了冰,化成了水,永远都不分离了。”这是电影《我的兄弟姐妹》里的一句台词。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艰难生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亲人。虽然这个家庭非常贫穷,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爸爸是山区一所小学的音乐代课教师,家里四个孩子,全家就靠着爸爸微薄的工资艰难生活。
有一次,全家人去照相,四个孩子可调皮了,在相馆里派来跑去,一点也不安分,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才让大家安静下来,小弟弟齐天说:“我要尿尿。”爸爸说:“就快照了,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再忍忍吧。”结果,全家福里,一家人笑得开开心心,只有齐天一脸的焦急,逗得全家人笑破了肚皮。
还有一次,大哥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恶作剧,把鞭炮挂在别人的门上,把人家的山羊当马骑,帮着妹妹偷别人的鸡蛋……爸爸知道后,狠狠的教训了大哥,还罚他站在冰冷的雪地里不吃晚饭。吃饭时,妹妹始终想着外面的哥哥,趁着爸爸不注意,悄悄的把馒头塞进衣服里,留给哥哥吃。兄妹俩在漫天雪花里开心的吃着馒头。屋里,爸爸看着眼前的一幕,发至内心的笑了。
爸爸妈妈因为意外去世后,大哥无力抚养弟妹,将他们送给别人抚养。看着弟弟妹妹一个个离开自己却又无能为力,大哥跑到空旷的野外大哭起来。二十年后,凭借大家的努力,四兄妹终于团聚,看着四个人在音乐厅里抱头痛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此时此刻,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电影开场白的含义:世界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素不相识,可一到地上就结成了冰,化成了水,永远都不分离了。”
【篇三: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作文】
昨天晚上爸爸在电脑上和我一起看了《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东北一家庭发生意外,父母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大哥齐亿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却流浪在外,当齐亿苦把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大妹妹送给人家后,他一路狂跑,疯狂的叫喊弟妹三人的名字,面对这充满寒意的阳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一遍又一遍大声的叫喊,伴奏着的插曲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里最浓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热滚烫的情感与电影画面产生共鸣,久久地沉浸在其中,任凭我的泪水滚滚而出……
20年后,大妹妹思甜成为一个钢琴家,她的一场演奏会再一次改变了她们兄弟姐妹的命运,演奏会当天,尽管忆苦在音乐厅的路上被警察发现并逮捕,在恳求之下,在原先父亲创作的音乐中,齐家四兄妹又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是齐亿苦、齐思甜、齐天、齐妙。当兄妹三人再次喊哥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忆苦当年告别弟弟妹妹时,思甜,齐妙,齐天那断肠的哭喊和对对哥哥的呼唤。
现实当中我的生活与他们比起来是多么的充实,面对她们的遭遇,我甚至无法想象到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的苦难家庭,我只能说他们太苦,我太幸福了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尽管如此,他们还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他们拥有了所有失去的属于自己的幸福。
【篇四:《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民间有句俗话,叫“打死不离亲兄弟”,相信大家对此都耳熟能详吧?但是,在这个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冷淡的社会,情同手足的亲兄弟、亲姐妹之间的摩擦,也变得越来越大。有时,他们会为分家产等事情互相吵闹,甚至大打出手,使彼此感情遭到破坏。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想,这些现象也是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而随之出现的。
但是,在《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中,让我找回了四十年前在东北某小市镇里孩子们的清贫生活:母亲没有工作,只是依靠父亲当音乐教师的微薄薪水去养活一家六口。在他们共同相处的美好时光中,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彼此关系融洽,互助互爱,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乐也融融的六口之家。与现代社会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相比,简直就是天嚷之别。
影片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四个孩子的双,亲因突发事故双双逝世后,大儿子肩负着养活弟妹的重担,带着他们在城市里穿行,奔波劳碌,为弟妹们找到好的人家,以便安顿下来,使他们重新过上稳定的生活。兄弟姐妹的手足情,在那一刹那爆发——他们在离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生动感人。可惜在被金钱、名利笼罩着的现代社会,这一现象却越来越少见了。
二十年后,当时尚且年幼的四兄妹,已经长大成人。其中要数二女儿取得的成就最大,她成为了著名的指挥家。在她回国演出的同时,也在别人的帮助下寻找着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结果,凭借着她的努力。她的亲人们被一个个地找到了……
当这四兄妹在剧院——二女儿所演出的舞台上重聚时,四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紧抱在一起,而观众也为他们的久别重逢而高兴,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影片以回忆四人儿时经历的数个镜头为结尾,完美地结束了这部感人的影片。四人的久别重逢固然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是蕴含了许多道理。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部影片对现实社会所存在的某些现象有一定的评击、讽刺的作用,并唤起人们对亲情的记忆。其次,影片通过对四十年前清贫生活的描写,也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贫困,即使生活富裕了也应回报社会,做人不要忘本。最后,影片对兄弟姐妹情作了详尽的描述,并通过四人二十年后的重聚等情节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但我们同时要注重精神消费,不要在浩瀚的社会大海中迷失了自我。
总而言之,《我的兄弟姐妹》是一部很出色的电影,它给我们很多启发,这些启发都引导我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它同时也使我们受益终身,成为成长路上的一块里程碑,指引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篇五: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我们曾经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互不相识,但落地之后,便凝为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不分开。”这是电影《我的兄弟姐妹》里的一段话。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不仅体现在它的亲情上,还体现在众人的关爱之情上。故事以雪和音乐作为主线,贯穿情节发展的始终。结合蒙太奇的手法,把过去与现在恰到好处的连结在一起。
以思甜回国作为故事的开端,踏上祖国的土地,开始了她对往昔的回忆。艰难的寻亲路,兄弟姐妹四人在这个路上的努力,那种亲情的召唤和心灵的勾通。给观众留下感人至深的情结,让人体味到亲情的伟大。
本是一个父母疼爱的家庭,可谁又会想到,一夜之间他们便成了孤儿,许多的事的发生就是那么突然。哥哥齐忆苦为了弟妹的生活,不得不把她们送给别人抚养。父母故去,兄妹分离,痛苦一起向哥哥压来。
送小妹的时候,小妹那哭红的双眼,还有那带有祈求般的话语:“哥,不要留下我一个人。”看着这兄弟姐妹别离的场景,真是催人泪下。最令我感动的是送妹妹思甜的时候,忆苦说:"我知道你们都是好人,我有钱,请你们留下她吧!"思甜的一声"哥"叫的撕心裂肺。有谁不为这亲情而落泪。
哥哥一人跑在空旷的大街上,悠长的街道衬托着哥哥孤独的背影,很凄凉,也很凄惨。
音乐同样是故事的一条主线。父亲说:“只要有音乐在,生命就不会空虚”。音乐伴随着思甜的成长,音乐也是寻亲的一个线索。生命因为音乐而变得多情,因为音乐而变得充实。
父亲是爱音乐的,这也影响了幼小的思甜。在思甜的童年记忆里,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成就了她以后的事业,以一个音乐家的身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又以音乐会的形式使他们四兄妹团聚。
亲情是无法就距离来衡量的,即使是远在天涯,也是可以有心灵上的勾通的。这就是伟大的亲情。
【篇六:《我的兄弟姐妹》电视连续剧观后感】
有一次,我在山东电视台看连续剧版《我的兄弟姐妹》,那是自从我出生10年以来,唯一一部让我流出感动的泪水的一部电影。
兄弟姐妹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开了。——这是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的题记。这句话一进入我的眼球,我就觉得亲切,不由地喜欢上了它。它让我整整痛哭了半天,回味了数天。每次回想起来,我就禁不住落泪。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面、镜头,是多么的真诚。它博得了观众们的泪水,赢得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同情。
《我的兄弟姐妹》讲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东北的一家庭发生意外,父母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大哥齐忆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们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却流浪在外。当忆苦把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大妹妹送给人家后,他一路狂跑,疯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对着充满寒意的阳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叫喊:“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思甜,齐天,齐妙,哥对不起你们……”这绝望的呐喊,既是对弟弟妹妹们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又是向父母忏悔身为一个家庭长子没有承担好的责任落空,也是对老天命运安排的不满和控诉,更是一个孩子发泄诸多爱与恨的表达。当镜头由近而渐远,我看到广袤孤寂的冰天雪地里,那充满着寒意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周围陪伴着他的,是只有几个树杈的秃头老树……那是一个略带童声的稚气的孩子最孤独、绝望、无奈的,发出他心底最歇斯底里的呐喊!插曲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里最浓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热滚烫的情感与电影画面产生最强烈的共鸣,久久沉浸在其中,任凭我的泪水滚滚而出……
20年后,大妹妹思甜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她的一场演奏会再一次改变了他们兄弟姐妹四人的命运。演奏会当天,尽管忆苦在到音乐厅的路上被警察发现并逮捕,在恳求之下,在原先父亲创作的音乐中,齐家四兄妹又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他们是齐忆苦、齐思甜、齐天、齐妙。当弟妹三人再次喊忆苦“哥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忆苦当年告别弟弟妹妹时,思甜、齐天、齐妙那断肠的哭喊和对哥哥的呼唤……
现实当中,我的生活与他们比起来是多么的充实,面对他们的遭遇,我甚至无法想象到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苦难的家庭,我只能说他们太苦,我太幸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他们拥有了所有失去的属于自己的幸福。
亲情永远是血浓于水!
【篇七: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在忙于发展的社会里,国家忙于发展经济而无暇顾及这个只剩下四个懵懂小孩组成的家。由于身边缺少关注,缺少援助之手,四小孩为生存而各自分离,老大将弟妹三人送于他人抚养。童时生死不离之情在时间的冲淡下,由难分难舍到可分可舍,由曾经的淡笑风声到鸦雀无声,由五味俱全到平淡无味,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之份已淡然平化。
这不仅让我叹息,也让我们深思呀!他们是孩子啊,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如鲜艳的花朵般踏着春光而来,带来鸟语花香;如浩瀚的长江般迎着远方而往,带来祖国未来的***;如初升的太阳将普照大地,带来阳光,带来温顺;如破土的种子将要绿化世界,带来希看、带来青春,更带来了无私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示来,为何孩子们遭受如此之罪呢?敢问孩子们承受得起吗?不能!这一切都是社会人士的精神麻痹,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要将麻痹彻底铲除,提倡仁爱,心与心交流,培养无私的爱心精神,将自己的真诚,***,青春无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让每个小孩都有美好的童年。
20年后,懵懂小孩长大成人,该为他们喝彩、兴奋,可我依然丝丝悲哀,可观察到,老大虽开出租车过着凡人的生活,但依然单身一人,生活低迷,受教育少,终因触犯法律而犯罪。弟弟虽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分离的境遇让他性格孤僻。小妹因养父养母的早逝,提前辍学,过着糜烂的生活,在我看来,由梁咏琪饰演的二姐则是最悲惨、痛苦的,她表面上看起来生活很美好,但她的内心一直饱受着兄弟姐妹分离之情的长久思念。这也许是我们需要深进内心的感受。
这一幕幕闪现于我的脑海,四人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忍受着经历了凡人没有的痛苦和历程,我为他们自豪,为他们骄傲,。故事结局时,以优雅的音乐作为情感重合的温床和扭带,将四人凝聚一起。感受到家的***、家的温馨,兄弟姐妹之情的升华。
是啊!圆满的结局让人心情澎湃,内心布满喜悦,可不要忽略流逝20年的光阴,作为委员的我衷心希看社团里的兄弟姐妹珍惜来之不易的缘份,短暂的时间,记住:曾经拥有的美好回忆不要忘记,无法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往的留做回忆.人的年轮只有一圈,时间流程只是有一次,让我们在社团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团结工作,在社里往做你想做的梦,往你想往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
兄弟姐妹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开了。——这是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的题记。这句话一进进我的眼球,我就觉得亲切,不由地喜欢上了它。它让我整整痛哭了半天,回味了数天。每次回想起来,我就禁不住落泪。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面、镜头,是多么的真诚。它博得了观众们的泪水,赢得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同情。
《我的兄弟姐妹》讲述的是在严冷的冬天,东北的一家庭发生意外,父母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大哥齐忆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们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却流浪在外。当忆苦把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大妹妹送给人家后,他一路狂跑,疯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对着布满冷意的阳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叫喊:“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思甜,齐天,齐妙,哥对不起你们……”这尽看的呐喊,既是对弟弟妹妹们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又是向父母忏悔身为一个家庭宗子没有承担好的责任落空,也是对老天命运安排的不满和控诉,更是一个孩子发泄诸多爱与恨的表达。当镜头由近而渐远,我看到广袤孤寂的雪窖冰天里,那布满着冷意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四周陪伴着他的,是只有几个树杈的秃头老树……那是一个略带童声的稚气的孩子最孤独、尽看、无奈的,发出他心底最歇斯底里的呐喊!插曲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里最浓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热滚烫的情感与电影画面产生最强烈的共叫,久久沉醉在其中,任凭我的泪水滚滚而出……
【篇八: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
二十多年前,东北某小市镇里生活着幸福的一家,父亲是个音乐老师,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大家和和睦睦还是十分幸福的。然而,就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由于长期的积劳成疾,母亲突然病重在去医院的路上,发生了车祸,父母双双去世,四个孩子当即成了孤儿。
表叔坚持要收养这个孩子,可是表婶不同意,懂事的大哥忆苦将妹妹们带着逃走了,将她们分给了好心人,而自己却无处可归。20年以后,忆苦已经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思甜到达的那天,本来两兄妹有机会重逢,但命运却让他们失之交臂。无意中,忆苦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思甜的消息,决定到旅馆与思甜相认,谁知却意外地卷入了一宗交通事故,还成为了嫌疑犯,使忆苦不得不躲起来。
在逃跑的忆苦在偶然的一次机会,在报纸上发现了他妹妹,还与几个人打了起来,惊异的发现自己的妹妹来劝架了。
演奏会的日期临近,继续藏匿的忆苦偷偷地买了两张票。而心急的思甜和齐妙在不停地寻找忆苦,企盼能兄妹重逢。
演奏会当天,大家都到场了,只有忆苦没到。原来忆苦在到音乐厅的路上由于被警察发现并被逮捕了,在恳求之下,忆苦终于来到了在音乐厅……在父亲的音乐中,四个兄弟姐妹拥抱在了一起。
这部电影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亲人之间的真挚的爱,从哥哥对妹妹的爱,又转到妹妹对哥哥的爱,层层推进,是电影推入一个高潮。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忆苦,小的时候成了孤儿,帮自己的妹妹都找到了收养的地方,而自己却流落在外,最后成为出租车司机,被误抓后,没有申辩什么,而是一心只希望能见到自己的亲身妹妹,这种情使我们无法体会的,那种看不见自己妹妹的同就像是钻心的痛。
爱永远是最美好的,但是爱也是最珍贵的,要求好好珍惜。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4):观《草原英雄小姐妹》有感
暑假我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电影,影片中两姐妹誓死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本片讲诉了两姐妹为了让公社羊群吃得饱,赶羊群去了黑山上殊不知风暴就要来临,中午一过就下起了大雪,羊群四处逃散,两姐妹原有机会可以回去再找别人来救羊群可她们没有,她们齐心协力赶着羊群,玉荣的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造成终生残疾,羊群却安全返回。龙梅和玉荣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很多人知道了她们的英雄事迹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40多年了,两姐妹的故事至今还感染着我们,她们俩的献身及为集体利益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想想我们现在,有的同学连学校里的公物都要搞破坏,实在过分。学校里有许许多多损坏的桌椅,门,门锁和栏杆。桌椅上到处是划痕,门经常被踢坏,栏杆经常被撞坏,学校成了学生发泄愤怒的场所。我曾经看见有一个同学被老师责骂之后,用小刀在桌子上划来划去,漆掉了一大块呢。我真后悔当时没有制止他这么做。可玉荣和龙梅能为了集体利益放弃生命看看我们是多么的过分。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从来不曾挨饿受冻,相比之下,龙梅和玉荣在那样恶劣的天气却不畏严寒,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最终冒着生命的危险保住了公社羊群,完成了阿爸的嘱托,这种热爱集体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向两姐妹学习,不能破坏公物,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5):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篇一:《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为保护羊群而使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伤病。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在草原上放羊的小姐妹,她们性格活泼开朗。有一天在替父亲放羊时,草原上突然下起了暴风雪,她们为了保护羊群,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龙梅失去了大脚趾,玉荣失去了两只脚。她们完全可以只顾自己的生命放弃羊群自己跑回家,可是,为了不丢失一只羊,她们没有这样做。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们是在保护祖国妈妈的财产,不让国家失去这些财产啊!在刚刚建国的时候,国家还很穷,这样一群羊是很大的财产。
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草原小姐妹保护国家财产的精神吧!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点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吧!
【篇二:《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十二岁的龙梅和九岁的玉荣,姐妹俩一天在草原上放牧。突然天气变化,刮起呼呼的西北风,鹅毛大雪夹杂在风中席卷而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骤然降临在了乌兰察布大草原上。
眨眼间,气温降至零下37度。人和羊随时有被暴风雪吞噬的危险。小姐妹没有丢下羊群逃命,她们牢记阿爸平日教诲:“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小姐妹与暴风雪战斗了一夜,跋涉了三十多公里,吃尽千辛万苦,终于保住了集体的羊群。她们自己却被冻伤致残。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很惭愧。现在的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从来都是大人围着我们转。家中的玩具从来都不懂得爱惜,不想玩了就乱摔乱掼,导致这些玩具没一个是好的。再说说在学校也不爱惜公共财物,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打扫卫生的扫帚也成了我们课间打闹的工具。还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
我们现在所缺的正是故事中小姐妹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舍己为公的精神。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能够从温室中走出,遇到困难不退缩,做任何事都要有责任心。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三:《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又好看又感动的书,名字叫《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本书主要讲的是11岁的姐姐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在大草原上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在草原上放羊的小姐妹,她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她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可是在一天放羊中,下起了暴风雪,她们俩为了保护羊群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
龙梅失去了大脚指,而玉荣失去了双脚。她们俩完全可以只顾自己的命名而放弃羊群自己跑回家去,可是为了不丢掉一只羊,她们没有这样做。这本书感动了我,她们是在保护祖国妈妈的财产安全,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啊!在刚建国时国家还比较贫穷,这样一群羊是很大的一笔财产。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精神吧。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徐晨露读《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相关内容:经典美味老师您辛苦了!
【篇四:《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讲的是龙梅、玉荣这一对好姐妹在1964年2月9日那天放羊。中午时分,突然狂风大作,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逼近了,温度极度下降,而姐妹俩在草原上一边拼命地追赶,一边聚拢四处乱窜的羊羔,寒冷、恐惧、疲劳、责任全部集中在两个小姑娘身上。二十多个小时后她们终于获救了,但姐姐和妹妹因长时间在雪地里行走,所以终生残疾。姐姐失去了左脚趾,妹妹失去了双腿。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想:她们这一对好姐妹为了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姐姐失去了左脚趾,妹妹失去了双腿,真是了不起啊!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就是草原精神,更是英雄的力量体现,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草原上的雪莲,更是不屈的雪莲,草原中的雪莲最珍贵的,是集体利益的保护神,更是一对好姐妹。她们保护了集体的力量,保护了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
从龙梅、玉荣草原英雄小姐妹身上,有一种精神,牧人的淳朴、善良品格,是一种踏踏实实地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现在她俩依然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这种精神传唱了一个时代,更激励着中国人。
我要学习龙梅、玉荣这一对好姐妹那样为了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篇五:《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前不久,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草原英雄小姐》。读过以后,我深有感触。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个讲述少年英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蒙古族的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他们去为生产队放羊,可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暴风雪。羊群经不起暴风雪的袭击,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保护着羊群。然而,龙梅为了救一只羊,和玉荣、羊群走散了。等她找到玉荣时,玉荣正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脚,已经冻成坨子了!龙梅想脱下靴子给玉荣穿,可靴子被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开袍子,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走。但她走着走着,便倒了下去。还好,很快就有人来找她们。姐妹俩安全脱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羊一只也没少。
我在读“龙梅为了救一只羊,和玉荣、羊群走散了。”时,非常感动。现在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都会想:不救了,不就是一只羊吗?但是,龙梅为了生产队的利益,还是救了羊。更何况她还和玉荣,羊群走散了。如果我是龙梅,而玉荣和羊群即将离开,我是不会救羊的。我的肩上还有看好妹妹与羊群的责任。我认为我没有必要为一只羊而与一群羊和自己的妹妹走散。不过,在我读完这个故事后,不在这么认为了。
龙梅还是一个舍己救人的人。她看到自己妹妹的脚冻成了坨子,立刻就想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然而,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她的靴子根本脱不下来。于是,她撕下袍子,包上妹妹的脚。她不冷吗?冷。但她愿意。因为她的心是火热的,所以她愿意让自己受冻,不让妹妹的脚冻坏,背着妹妹,艰难地往前走。
比起他们,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但是,在这个时代,真正想它们那样舍己救人,为集体着想的人,又有多少?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篇(6):开天辟地观后感
【篇一:开天辟地观后感】
昨晚看了电影《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故事一直很感兴趣,所以看得十分入神,看完之后也感触良多。
透过这部电影,对那段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了当时整个国家处在一个怎样的生死存亡时刻,也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热血青年甘愿牺牲生命去换取哪怕一点点国家振兴的希望。是啊!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沦落到人见人欺的悲惨境地,但凡有点血性的年轻人都会无法忍受,正是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给处于黑暗之中的国家带来了曙光。一九一九年,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的中国人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老牌帝国主义的侮辱后,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部电影除了详细描述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之外,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作了深入刻画,比如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以及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中夏等青年共产党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崇高责任感,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心,对中国未来的清醒认识,等等,无不让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汗颜,联想到现在很多八零后乃至九零后,缺乏理想,对社会、对国家毫无责任感,要么金钱至上,要么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的程度令人发指,这些人真应该好好看一看:我们的先辈是怎么做的,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们的党成立已近九十个年头,九十年来,它带领我们不懈探索,努力奋斗,虽然也曾走过弯路、有过挫折,但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经济腾飞,让曾经衰弱的中国重新崛起,这份成就放眼世界、回顾历史,绝对是独一无二,任谁也无法否认的,套用电影的名字“开天辟地”来形如也绝不为过。
【篇二:开天辟地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敬佩之情,荣幸的观看了《开天辟地》这部影片。它让我懂得,什么是满腔热血的工作,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时代的开辟者。
《开天辟地>这部影片主要讲了1919年买国《巴黎条约》引发的“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期间的历史事件。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为新青年制造好生活的人,自己不一定有好生活”的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又领略了毛泽东、邓中夏“我们与帝国主义列强斗争,有了第一把火就会有更多的爱国人士参与进来”的报国心切的先进精神与满腔热血、励志富国强民的伟大精神。了解了当时的爱国志士们是怎样苦苦的四处演讲,调动革命的精神救国救民;以及共产党诞生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光辉意义。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奋斗的历史不仅是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还需要我们去完善、去升级。影片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又时而痛心疾首的往事。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一个党员倒下了,紧接着另一个党员有奋不顾身的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着:“革除阻碍祖国发展的一切绊脚石,解放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富国强民!”这一种信念已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我深深地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位祖国将来的建设者,我应该努力奋斗,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在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富强贡献出我应有的一份力。
【篇三:开天辟地观后感作文】
在中国“开天辟地”象征着伟大的首创精神。他是打破一个旧的黑暗和浑沌的世界,开辟一个晴朗而纯净的天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在以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先驱们用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片暂新的天地。电视剧《开天辟地》非常好的完成了从神话到现实的诠释。因为“开天辟地”首先让我们想到中国一个伟大的神话,就是盘古开天地。用这样一个神话象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多深刻的底蕴。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岸巨人的诞生,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的开端。
电视剧《开天辟地》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放在近现代史的宏大的背景中,展示了共产党在历史中的主旋律。在无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塑造了共产党人一心为公和无所畏惧的光辉形象。《开天辟地》确实把中华民族的追求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中国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和共产党的伟大都深刻的揭示出来了,它特别地让我感动。
在《开天辟地》中还挖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党史,触及了过去有很多空白的事件和人物。另外,这个剧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剧中,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不再是脸谱化的人物,在历史过程中,这几个人物都是对等的。它在详细地诠释了孙中山、李大钊和陈独秀革命先驱的同时,又展现了毛泽东在当时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形成。还详细地表现了毛泽东敏锐的洞察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非凡的组织能力。再有,在《开天辟地》里,把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期,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展现出来了,让周恩来这个光辉形象更加的丰满了。蒋介石的阴险狡诈和那种特殊的笑声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开天辟地》吸引我们走进这批革命伟人的历史,从他们的历史中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他们,这是《开天辟地》中人物塑造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毛泽东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为了革命,他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别人住,自己家的田地给他人家种,自己家欠别人的钱一次性还清,别人欠他们的钱,却要一笔勾销。把自己的一家亲人都献给了革命……。干革命都要像我们的前辈那样舍得牺牲,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难。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人。现在的领导干部不要说让他们做出一点牺牲,就是对他们现有的待遇差一点都要骂娘,还要利用职权拼着命地为自己谋取私利。真的不知道:我们的领导干部何时才能做回毛泽东时代?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开天辟地》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围绕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条主旋律,让人们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我想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提供给我们普通百姓的,也不是提供给我们下一代的,它更是提供给在位的领导干部们的一部好教材,所有的领导们更应该多看看。要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样为中国的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今天的政权又来得多么地不容易。水能载舟,也可以覆舟。要巩固好这个政权,还得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按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做人和做事。
【篇四:《开天辟地》观后感】
《开天辟地》所讲述的,正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从中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前期领导者,领略了毛泽东邓颖超、邓中夏等一大批青年共产党人的风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上个世纪初叶的中国是怎样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了解了当时的爱国志士们是怎样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光辉意义。
很多当时的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带头青年的结局往往是牢狱之灾,乱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学子各个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反抗政府,鼓舞群众,虽然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仍是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努力着。
陈独秀、李大钊也纷纷演讲,掀起一片热潮,北京天津都沸腾了,陈独秀更是被捕入狱,也激起了全国青年对政府的谴责;毛泽东更是湖南方面的主力人员,既是学堂的老师,也是报纸的笔者,他把他的思想都融入到了文章里,与李大钊一见如故,畅谈很久。上部以陈李二人前去上海的背影结束,相信下部更加跌宕起伏。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学的课本上、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它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又痛心疾首的画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无数的党员倒下了,无数的党员又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奋斗着,这一种信念已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却是无限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做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名未来的祖国建设者,我应该努力奋斗,好好学习,克服各种困难!虽然我这一学期没有考好,但我下定决心:下一学期一定要考一个好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
【篇五:电视剧《开天辟地》观后感】
在中国“开天辟地”象征着伟大的首创精神。他是打破一个旧的黑暗和浑沌的世界,开辟一个晴朗而纯净的天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在以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先驱们用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片暂新的天地。电视剧《开天辟地》非常好的完成了从神话到现实的诠释。因为“开天辟地”首先让我们想到中国一个伟大的神话,就是盘古开天地。用这样一个神话象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多深刻的底蕴。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岸巨人的诞生,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的开端。
电视剧《开天辟地》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放在近现代史的宏大的背景中,展示了共产党在历史中的主旋律。在无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塑造了共产党人一心为公和无所畏惧的光辉形象。《开天辟地》确实把中华民族的追求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中国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和共产党的伟大都深刻的揭示出来了,它特别地让我感动。
在《开天辟地》中还挖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党史,触及了过去有很多空白的事件和人物。另外,这个剧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剧中,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不再是脸谱化的人物,在历史过程中,这几个人物都是对等的。它在详细地诠释了孙中山、李大钊和陈独秀革命先驱的同时,又展现了毛泽东在当时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形成。还详细地表现了毛泽东敏锐的洞察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非凡的组织能力。再有,在《开天辟地》里,把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期,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展现出来了,让周恩来这个光辉形象更加的丰满了。蒋介石的阴险狡诈和那种特殊的笑声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开天辟地》吸引我们走进这批革命伟人的历史,从他们的历史中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他们,这是《开天辟地》中人物塑造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毛泽东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为了革命,他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别人住,自己家的田地给他人家种,自己家欠别人的钱一次性还清,别人欠他们的钱,却要一笔勾销。把自己的一家亲人都献给了革命……。干革命都要像我们的前辈那样舍得牺牲,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难。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人。现在的领导干部不要说让他们做出一点牺牲,就是对他们现有的待遇差一点都要骂娘,还要利用职权拼着命地为自己谋取私利。真的不知道:我们的领导干部何时才能做回毛泽东时代?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开天辟地》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围绕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条主旋律,让人们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我想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提供给我们普通百姓的,也不是提供给我们下一代的,它更是提供给在位的领导干部们的一部好教材,所有的领导们更应该多看看。要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样为中国的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今天的政权又来得多么地不容易。水能载舟,也可以覆舟。要巩固好这个政权,还得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按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做人和做事。
【篇六:开天辟地观后感】
开天辟地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从德国手中转让给日本的强权统治。高呼“外争国权、内惩旧贼”、“取消21条”等口号,并在示威游行中火烧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逮捕了32名爱国学生。北大校长蔡元培协同13所人学校长要求总统徐世昌立刻释放学生。上海也举行三罢活动支援北京爱国学生。《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引起民愤,反动军阀被迫将他释放。蔡元培、李大钊、胡适及众师生到监狱门口迎接。陈独秀对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分钦佩。表示马上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李大钊提出还应进一步组织发动工友。1921年在南湖的一只游船上,来自全国的12位代表,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历史舞台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路程!
很多当时的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带头青年的结局往往是牢狱之灾,乱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学子各个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反抗政府,鼓舞群众,虽然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仍是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努力着。
陈独秀,《新青年》的主编,与李大钊、胡适等人一起探索着适合中华的道路,《新青年》也成为了广大学子的热爱读报。陈独秀、李大钊也纷纷演讲,掀起一片热潮,北京天津都沸腾了,陈独秀更是被捕入狱,也激起了全国青年对政府的谴责;毛泽东更是湖南方面的主力人员,既是学堂的老师,也是报纸的笔者,他把他的思想都融入到了文章里,与李大钊一见如故,畅谈很久。上部以陈李二人前去上海的背影结束,相信下部更加跌宕起伏。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学的课本上、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它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又痛心疾首的画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无数的党员倒下了,无数的党员又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奋斗着,这一种信念已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却是无限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很清楚地知道,学习始终是重中之重。只有我们拥有了足够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我们才能懂的为国家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做。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认识到各方面的紧迫性,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我们即将面临的一切问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跟党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终身,因为中国的发展更期待着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不断更新思想,积极地创新,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生命。而这,也将是我们最终的价值体现。
【篇七:开天辟地观后感】
在中国“开天辟地”象征着伟大的首创精神。他是打破一个旧的黑暗和浑沌的世界,开辟一个晴朗而纯净的天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在以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先驱们用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片暂新的天地。
1919年5月,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和“巴黎和会”的侮辱,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中国最早觉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心创建无产阶级的政党,虽然经历了种种艰难坎坷,终于在1921年7月的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影片真实地描绘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王尽美、邓恩铭等“一大”代表在建党历程中的革命实践,也刻画了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刘仁静等历史人物的复杂心态。虽然我们只是看了影片的上部,仍感触很深。
当时很多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带头青年的结局往往是牢狱之灾,乱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学子各个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反抗政府,鼓舞群众,虽然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仍是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努力着……
毛泽东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为了革命,他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别人住,自己家的田地给他人家种,自己家欠别人的钱一次性还清,别人欠他们的钱,却要一笔勾销。把自己的一家亲人都献给了革命……
喜欢这部电影源于对历史的热情,特别是1840年后的中国近代史;也是源于对1919年那一场运动之后,思潮云涌、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的向往;也是源于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拜。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印象中没有什么热闹非凡的庆祝场景,看了一本《“五四”九十周年祭》的书,这一年也就这么过去了。今年却不同,红歌唱遍大江南北,凡是能被动员的,只要具备基本的说唱能力,都被动员起来,包括3岁的幼儿园孩子。
其实,我倒认为“五四”的历史意义更为深远,没有“五四”的铺垫也不会有1921年的开天辟地,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的延续和结果。不理解“五四”,也就难于理解1921。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使先进青年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着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可以说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中,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性的标志。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学的课本上、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它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又痛心疾首的画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无数的党员倒下了,无数的党员又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奋斗着,这一种信念已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却是无限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如今,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怎能不为之自豪?回想着那五四运动激情澎湃的一幕幕,怎能不为之骄傲?听着那似乎仍在耳边缭绕的口号声,又怎能不为之激动?
我们作为21世纪世纪的先进青年,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
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朋友们,让我们向《开天辟地》中的革命先辈们学习、致敬吧,让我们在新的世纪,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篇八:《开天辟地九十年》观后感】
看过很多的关于党的电影与电视剧,但是最近看的《开天辟地九十年》却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部电视文献片。《开天辟地九十年》气势恢弘,完整而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最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到领导当代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的充满艰辛的发展之路。在90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创造和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由此开始,中国人民也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为挽救国家和民族,中国的有志之士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然而,无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在这一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的命运由此改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但由于暗探和巡捕的监视和骚扰,最后一天,会议不得不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虽然在社会上没有引起关注,然而,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从这一刻起,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建党之初,困难重重。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受封建主义思想统治影响很深。如何进行革命,如何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正确的集合起来,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们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状况,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里取得巨大的胜利。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异常英勇,舍生忘死,在整场战役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取得胜利后,共产党内部却产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陈独秀的右倾主义错误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虽然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这时的党仍然太年轻,在对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状况等方面仍然不是特别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了解仍然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大革命的后期没能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致使了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全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后,又义无反顾的继续投身革命队伍。大革命的失败使党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由此,共产党为中国的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将立足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对于中国来说,农民占得比重最大,所以党决定,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战争,争取最后的胜利。后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在长征的途中,红军表现出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及为了革命用于献出一切的伟大精神。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在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应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全民族,积极进行抗战,并主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希望促成两党的合作,以共同抵抗外来入侵者。在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终于同意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共产党人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国民党作战。在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时候,共产党积极的深入群众,以隐蔽的方式开展抗日宣传教育和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人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主动攻击作战,在行动上取得主动权,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进行全面反攻,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自决。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但是面对国民党的行为,只能采取自卫战争。党在准备自卫战争时,仍努力避免全面内战,争取和平前途。因为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赢得了人民的大力支持,最终国民党因为失去民心,而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人民终于翻身做主人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另外很多身处海外的爱国人士也纷纷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中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途中也有很多艰辛,例如十年”文化大革命”,但是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党带领人民克服艰难困苦,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有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33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不少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建党到现在已经有90年了,在这九十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人民作出了贡献。据200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除此以外,中国社会和谐稳定,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同战胜了如98年南方特大洪水、03年非典疫情和08年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等一系列困难。在科技发展领域,“神五”升天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人民着想,密切联系群众,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地努力奋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开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我们党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努力发展科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领着全中国人民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