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答题9篇

时间:2018-11-10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篇一:[古诗答题]高考:解析高考古诗词题答题技巧

  距离高考还有40多天的时间,针对考生在现阶段如何进行语文学科复习、如何提高答题技巧等方面问题,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高嵩博就此进行了策略分析。
  高嵩博老师认为,现阶段语文学科的复习重在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特别是课本中的一些文言文文章,可以找到一些平时没有掌握好的文言实词,句子的固定结构,受益的不仅是文言文,还有作文的一些素材也强化了。其次,考生要注意落实,把平时掌握的一些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反复加以练习,杜绝只有理论而缺少实战的经验的情况,要理论结合实际,把老师平时讲到的一些技巧落实到考试当中,这样才有实效。
  文言文翻译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嵩博老师认为,文言文要着重把握一些一词多意的文言实词。还有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如文言文的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被动句式。这些句式在文言文的翻译题中都可能要涉及。倒装句式中还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状语后置,还有主谓倒装。这些句式如果在考试出现,那么同学们在给出答案时把它恢复成正常语序就是得分的采分点。
  文言文的理解题,也就是第10题,这道题通常会问同学们,哪个选项是出错的。这样证明有三个答案是正确的,那么这三个答案就可以成文这篇文言文的注解,同学们在做文言文时可以先从这道题入手,结合这道题回归到文言文文本当中,方便同学们去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题要字字落实。同学们经常会有些字不翻译,而有些文章中没有的字却随意翻译出来。这是很不规范的一种答题方式。文言文翻译题还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有些同学读懂了文章,觉得意思已经明白了就把大意写了出来,这样并不能取得高的分数,一些文言文的实词,句式等采分点都要给出明确的翻译,才能获得高分。
  古诗词题的答题技巧
  考试中出现的古诗词题型通常包括形象题,诗词语言题,诗词的表达技巧即手法题这三种形式。如形象题里包括考查考生对诗词中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还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他所塑造的其他形象。做这样题时可以联系到一些塑造形象的手法,比如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抓住这些手法来看看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高嵩博老师说,在考试中形象题考的并不是很多,一般都会考语言题。语言题通常考查考生对语言的风格和语言的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在做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时要注意掌握一些术语,比如说语言风格是含蓄的还是生动的,是朴实的,还是富有内涵的等等。
  语言的内容题通常会考炼字题和炼句题,如问这个字好不好,换成别的字行不行等。考生在答这部分题型时第一步要先释意,清楚这个字或词表达的意思;第二,要看这个字或词是不是涉及到一些手法,大多数往往涉及到修辞手法里面的拟人、比喻等这些修辞。同学们首先应答出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是将谁比成了谁,或将谁赋予人的特点等。确定是那种修辞手法后再表述一下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那么这道题就回答的很全面了。第三,有时这个字或词还涉及到结构上的作用,如为整个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的作用,或引出后文对什么的描写等。回答这样题还应与作者的主旨,中心观点等关联到一起。
  手法题通常考查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种。其中抒情手法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用典抒情。如果诗词涉及到情和景的关系上,考生先找出“景”的意象,由此入手,看“景”所营造的意境是什么,氛围是什么,最终看想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寓情于景的答题思路正好可以调换过来,作者将什么样的情感寄寓在由什么样意象营造的什么样的意境当中是考生需要弄懂的。在对待托物言志类型的题目时,考生应弄清托的是什么“物”。“物”往往集中在梅、兰、竹、菊,松、荷等事物当中,这些事物往往具有高洁向上的特点,同学在答题时要从事物特点入手,首先表述出诗词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最终再点明作者的特点。分析是否是直抒胸臆类的题型时,考生要看诗中是否出现表达诗人感情的词,如喜怒哀乐等,如果直接点出内心的感情,可能就是直抒胸臆的手法,考生在答题时要点出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词题中的描写手法与现代文有区别,主要分为正面渲染,侧面烘托,白描三种手法。其中烘托又包括正衬和反衬,考生在考试时必须答清楚。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就是用到了正衬。有同学对比与反衬区分不开,对比是二者做比较,都突出都强调;反衬是二者对比后突出某一方面就是反衬这一方的特点。考生可以用回答“通过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反衬出什么的特点”,这种方式避免错误。反衬的手法有很多,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衬实,以实衬虚,以乐景写哀情等都是常见的手法。
  作文标题很重要
  高嵩博老师认为,作文的标题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分数,阅卷老师并不会把每篇考生的作文都仔细的看完,通常会着重看标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好的标题令人眼前一亮,很容易获得好的印象分。因此考生在作文练习中练好标题,练好开头和结尾是很重要的。文章的第一段语言很重要,要有文采,入题要快,把中心思想表达清楚,手法上要熟练使用一些修辞,长短句相结合,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在文章的结尾上,考生最好把前面提到的问题在最后做以总结,再把精心设计的标题在最后做下扣题,这样的作文基本都会获得不错的成绩。
 

篇二:[古诗答题]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
  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
  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例析
  诗歌鉴赏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它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往往让考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就诗歌鉴赏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考生以帮助。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声:捣制寒衣之声。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2分)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例2: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NextPage]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例1: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例2: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常见错误:
  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例1: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2分)
  答:平淡质朴(平淡自然)。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作者由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篇三:[古诗答题]十一学校小升初面试真题


  试题题目:选择一首古典七律或绝句想象一个小故事。
  分析:这 道题考点有三个,一是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二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创新能力。
  古诗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古诗重要的不仅仅是诗的本身,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古诗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场景。古诗优美的词句让人沉醉,而古诗的背景文 化更能陶冶情操。十一学校正是认识到了古诗的重要性,从创造性的层面上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文学再 创作能力。可谓一举双得。
  解题技巧:诗歌内容简短,但寓意却很深远。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才能编写出动人的故事。所以解答这道题最好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古诗, 这个熟悉不仅是对诗歌本身,还要求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怀也要很熟悉。选好具体的诗歌之后,就要组织好思路和语言。简洁,富有创造性的小故 事会更吸引评委。
  后记:四中的小升初的综合素质测试题中也一道类型题。
  试 题题目:在3、3、7、7四个数字间加入恰当的数学符号,使算式的计算结果等于24。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样的题在奥数题中很常见。如何又快又准得把这样的题算好呢。这就要看平时下的功夫用多深了。这是面试 时出的题,所以一定不能太慢,在些许紧张的情况下要把这题算准,还要快,就要平时多练,练多了就自然成为反射,看到这样的题马上就有思路。  解题技巧:解答这样的题时有三大注意,首先千万不要心慌,不管这题你拿不拿手。二是,要拓宽思路,不要仅仅局限 于“+、-、×、÷”,还可以考虑用到括号。三,在运算的过程中不要忽略分数,这有时就是解题的关键。还有一个前提:观察。首先观察所给数字的特点,然后 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进行解答。这也是学校所要考察的一个方面。可以以这道题为例,首先观察发现这几个数字通过简单的“+、-、×、÷”是解答 不出来的。并且3和7不论是谁除谁都不会得到整数,这样就考虑可以把3和7放在一起构造一个分数来运算。7×(3+3÷7)=24就可以了。
  题目:写出十本你所读过的中外文学名着,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大家。
  分 析:从题面看这是一个考察学生文学素养的题目。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不仅仅是重在题面所说的“读过的中外名着”,而还有一个重点是在于 “推荐”给大家。考察的既是文学素养,也是口语表达。与人大附中的试题相比,十一学校的试题更具体,更有指向性,学生更好把握一些。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两所学校所考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人大附中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刘校长提倡素质教育)。而十一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如上题,很明确考察的 是学生的综合的语言文学水平。语文是初中乃至高中乃至大学里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的基本素养,包括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其重 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十一学校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即考察了学生的语言文学功底,又考察了学生的分析综合与逻辑思维能力。
  解 题技巧:1、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注意组织好语言。要简明扼要,一定避免毫无逻辑,没有顺序,冗长拖沓没有中心的介绍(这是大忌)。 2、尽量展现出知识的丰富,说出十本,尽量避免都是外文的或者都是中文的,最好各占五本。尽量选择有把握进行梳理分析的书。还有一定要选择有深层次意义的 书。
  后记:在十一学校的试题中,还有一道类型题。
  题目: 六年来你上过很多数学课,请描写一节你印象最深的数学课,并针对你所最熟悉的奥数内容进行介绍,同时,编两道此类内容的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题型特点:数学的世界里有很多种不同的思想方法,而此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的归纳法
  分析过程: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整个知识网络了解的清晰、透彻。并且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才可以。一方面,这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学 习奥数的思想方法,还要加强自己应用的能力,因为只有熟练的运用,才能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好处和方便。也即: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可以考察一 下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究竟怎样,考察学生是否能从两道题目中体现出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判断出这个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是否善于归 纳、积累。能否把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形成一个知识库。并通过此类题目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思 维能力。
  解题技巧:每道看似复杂的题其实都是有技巧可循的。首先从题意上看:“印象深刻”和 “熟悉”!可以看出你所要编的这两道题所用的奥数知识一定是你日常学习的知识中老师重点强调过的知识点,而且是你肯定有能力去解决的熟悉的知识点。也就是 说:解题时找两道印象深刻且熟悉的内容即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只需要注意:利用言简意赅的方法使自己的解题思想表达明确即可。但也要有创新的精神,不要 照搬原题,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所学奥数知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更好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更好 的证明。

篇四:[古诗答题]高考语文:如何完成古诗词的考试(一)

  第一部分诗歌的前言
  诗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学们的感觉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这里跟大家说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诗歌“罩住”
  一首诗给在我们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试,我们首先做到的事,应该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应该“罩”的是这几点: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的诗歌分几大类呢?当然分类的方法很多,类别也很多,但是,一种开玩笑的、却是最见效的分类法是——两大类:
  第一大类:男人的诗。
  那么想一想,中国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男人在外面打仗,这就是边塞诗;主题基本是歌颂边塞风光、歌颂将士作战勇敢、对战争的反思,等等。
  2、男人在外面流浪,这就是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歌颂朋友间的友谊、感叹自己官运不通,醉情于山水,歌颂大自然的风景,等等;
  3、男人在家里想象,这就是怀古诗、说理诗、抒情诗。怀古不是目的,目的是伤今、讽今、反思今天。说理是说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学过的这几类诗歌,它的基本主题是什么呢?闹清楚类别,实际上“主题思想、观点、主旨”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第二大类:女人的诗
  女人诗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两类。不是真的女人写的还是男人写的,而是指内容。
  “真女人”诗写的是闺怨的、思妇的,表达对情人、夫君的怀念、怨恨和婚姻爱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诗是借女人情感说其他的事情——注意,这类诗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诗歌的风格
  诗歌有几种风格呢?教材上教过我们的是十种风格,按风格的“粗、细”可以分成四大类。
  1、巨粗线条的:它们是“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
  2、粗线条的:“平实质朴”。
  3、细线条的:“清新雅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活泼俏皮”。
  4、巨细线条:“缠绵伤感”。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这些风格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准确说,就应该只写一个就对了,所以必须一下子“罩住”,其实就是弄清楚。
  (三)养成通读的好习惯
  不管是不是考试,好习惯都是重要的。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题目起的比现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题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寻梅》等。
  2、了解诗歌作者,如果这个作者你在高中中学习过他的作品,一定要把这个作者的风格、生平在大脑中简单的过滤一下,有助于你答题。
  3、借助诗歌的注解。考试时有的作品给注解,这个注解非常重要,比如2005年的天津卷中有“这部作品作于南宋灭亡,作者被俘虏,押送北上的路上”,这样的注解绝对帮助你做题。
  4、一句都不可以忽略。诗歌一般不长,不会超过8-10句话,所以,每一句话都不能忽略,不要认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与第一、二句没有关系,不对!
  5、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篇五:[古诗答题]中考精要题型讲练:诗文默写_3000字


 
  版主导播:
  诗文默写是考卷上的常客,几乎每卷必出,它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文的积累和迁移能力。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这一要求其实包含两层信息:(1)考查内容主要包含古诗文中的名句,课外的名篇也会有所涉及。(2)考查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兼及欣赏。从实际考题来看,2007年中考侧重理解、迁移、应用的默写题大幅度增加,且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这就在提示我们:注重积累,腹中若藏诗书万卷,考试自能对答如流。
  我们辑录了几道有特色的试题,这种考查于2007年首次亮相中考试卷,相信它们会引起更多命题者的青睐。一起来了解一下其特色所在,看看我们复习备考中还需要找到哪些“发力点”。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特色试题举例
  古诗接力,趣味激活思维
  1.(2007?吉林省)班级举行“诗林漫步

篇六:[古诗答题]高考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重点难点梳理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都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因此我们只能对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情(即“虚”)。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动静结合)。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诗句作出说明即可。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顺序和空间(远近高低内外等层次变化)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以多角度开拓意境,使景物互为映衬,从而构成一种情趣,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该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鉴赏角度,应仔细揣摩诗歌内容,从中找出最为鲜明突出的表达技巧类型。两首诗前后两句所描写的内容反差都很大,很明显均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古诗中的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让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以此来揭示主题,增加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难点攻略
  一、掌握常见类型,避免“无米之炊”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都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除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考生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应是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前提和关键。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尽管种类繁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某些角度给它作个大致的分类。如: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以上分类有的有交叉现象,如第一类中“直接抒情”是第三类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种说法;第三类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则都属于第一类的“间接抒情”。鉴赏时如果题目中没有规定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我们只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或站在其中的一个角度表述即可。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借景抒情、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对偶等表达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古诗的数量可谓恒河沙数,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对其“大面积”鉴赏,因此,精心选择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应是我们高三古诗鉴赏备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选择此类诗歌的时候,不应忽视教材中那些经典性的课文诗歌,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对象。
  其实,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扬州慢》中的“比拟”(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豪杰,写乱石穿空,旨在为下片写周瑜功业),刘禹锡《石头城》的“借古讽今”等,不一而足。鉴赏时我们可把它们作为“样板”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当然,我们还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钩连”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也可从课文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而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一些课外篇目也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合并同类项”——这种“钩连”课内联系课外、通过对同类表达技巧在不同诗歌中运用情况的分析和了解的赏析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取得“小投入”而“大产值”的效果。
  三、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
  ①2008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②20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③2007年全国卷Ⅰ: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

篇七:[古诗答题]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字词句段44


  一、字词:
  1、随声附(fù)和(hè)凫(fú)水果脯(fǔ)胸脯(pǔ)
  2、“合龙”与“合拢”。
  3、“合龙”:桥梁、堤、坝等从两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间接合。
  例如:经过一年的加紧施工,这座跨江大桥终于合龙了。
  “合拢”: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例如:只要你的手稍微碰一下含羞草,它就把叶子合拢起来。
  4、名言警句
  表示勤奋学习的: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你知道吗?
  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
  (二)、小测试:
  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
  1、将对应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朝着名诗人(  )所写的。
  3、诗中表现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句子是(  )。
  4、试将诗作所表达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出来。
  (  )。
  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哪个字突显了这种思想?
  (  )。
 

篇八:[古诗答题]2012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已发布)


  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2)群贤毕至,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匪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

篇九:[古诗答题]期中考(中)_550字

  在考试前十分钟,我异常的紧张,手有时发抖,我也不清楚,有可能是复习的不充分吧,在考试前一个小时,我就临时的看了一下文言文常识和古诗,文言文翻译还没有完全背过,只能看临场发挥了。
  “考试开始,请考试开始答题”当我听见声音时,我不得不开始答题,看着简单的古诗,我“刷刷刷”的写完了,可当我看到选择题时,我犹豫不决,因为一题三分,打错了就完了,但是我还是选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之后的题目也不简单,我只能说我尽力的写了,之后竟然卡在了找近义词上,卡了足足十多分钟,还是没找到,我就跳过了,我看了一下别人答题的速度,比我快一点,我看了一下表,惊到了,只有五十分钟写作文了,我随便幻想了一件事就开始写了,因为这次时间有些少了,我也不打算凑字数,就直接开始写重点了,最后在五分钟完成了作文,又翻到前面写了起来,好在全都写完了。
  下午考数学前,我就看来一会就开始睡觉了,一直到下午考试前十分钟醒来,答题的时候非常不顺,一卡一卡的,有时还不得不跳过,在计算题上,我写到一半才发现我背错公式了,想也不想就直接划掉了,在后面提名时还算顺利一点,只是复杂的题不得不跳过,但没想到还是提前做完了,我也懒得检查就放下笔睡觉了。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顺,但愿明天考试能好点,感觉今晚得通宵放下物理化学了~
 
    初三:陈霁鑫

上一篇:我的最故事9篇
下一篇:年二是谁6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文章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文章推荐文章

励志文章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