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作品4篇
季羡林的作品篇一: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_800字
很喜欢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看他的文章就像漫步在宁静的树林,倾听大自然的细语,从美的享受中受到启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们五年级时候的课文,也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主要讲了德国人爱花和养花是与众不同的,所有花都一律朝着窗子外边是给大家看的。
是啊,与别人分享才会获得快乐!
古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报纸,没有杂志,那些优美的古诗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原来那时候,诗人们经常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会在住宿的客栈和寺庙的墙壁上留下自己的佳作。于是后来的人看到就会告诉另一个人,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好多诗文就扩散开来了。
同样,一个好的有益的发明和创造也是以人的口口相传,而被大家所认识和学习,并且一步步改进的。
那时候人们没有自私到要藏起来,或者去抄袭别人的。
如今,科技发达了,是网络的时代,一件事情1分钟就会家喻户晓,真的是很神奇!网络真的是五彩缤纷,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不知道哪里是真哪里是假。
而大家似乎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别受到侵犯。可是,抄袭,谎言还是充斥着网络,让人不知所措!为什么不能像《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样,为别人着想呢?付出的是自家的花给别人看,可是收获的却是满眼的灿烂芬芳!整条街的两旁都是美丽的花。那是多么赏心悦目的景象啊。
所以,一些美好的东西,一些解决问题的小方法,是不是不要锁起来自己看,分享给大家不是更好吗?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不是就会得到的更多,学到的更多吗?
其实生活中这样美好的事很多。今天我打扫卫生,我尽力地打扫干净,明天另一批同学值日,把教室整理的窗明几净,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放一本书到班里的图书角,有同学马上也放了一本过去,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捡起门前灌木丛里的垃圾,环卫工人给灌木丛浇了水,修剪了,好美,绿化了环境,美了眼睛,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呀……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做事情时也会享受到别人为你做事情。如果人人都这样来做,我们的世界不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吗。
六年级:周宇珊
季羡林的作品篇二: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非宁静无以致远_800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於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於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於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於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於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於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於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着作等身却仍躬耕於红楼中
季羡林的作品篇三:生命的格调_800字
如今的文坛,一派喧嚣热闹的景象。
易中天、于丹等百家讲坛的坛主推出了一份又一份的“文化快餐”,在其粉丝的追捧下,网络点击率不断上升;郭敬明、张悦然以极快的速度“生产小说”,可是其小说的内容,终究只是局限在奇幻、早恋、打架上。作家学者不再甘于孤坐冷板凳。媒体吹风会、新书发布会哪里有镜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样的学者能研究出不一般的东西吗?这样的作家能写出震撼人心能穿越时空的作品吗?
我拨开现实的喧嚣,穿越历史的迷雾,去追寻那些大师匆匆的脚步,去感受那些大师不一样的格调。那位清瘦的老人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他有着留学德国十年的经历,可是他一生的研究却指向东方。他家的灯是北京大学的启明星,他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守夜人。他从没有说过东方学好学,他也从没有说过外语简单。关于工作和休息,他这样说:“于我,工作便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工作能让我静下心来,静静的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存在,生命在工作中不断的延伸与拓展。”关于做学问,先生这样说:“做学问没有捷径,最快的办法就是勤奋。除此以外的任何一条路,都要让你多走更长的路,多绕更多的弯。先生便是季羡林,先生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话,先生的格调是勤奋。
你被后人称作“文化昆仑”,《管锥编》、《谈艺录》中的旁征博引,几万条的书证让后人叹为观止,感叹“大师风华绝代”。你就是钱钟书。你的格调是静。静,你一生追寻的品质。你的字是自己取的,叫“默存”。你一生甘于寂寞,就连遗体告别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你一生默默治学、读书。清华大学许多难读之书的借记簿上只有你孤孤单单的名字。你不爱记者的提问。从英国远道而来的女记者只想见见这位写了“现代《儒林外史》”的中国作家,却被你一句“知道鸡蛋好吃,干什么还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拒之门外。无论是下放五七干校时的一声轻叹——只是没有书,还是被世人误解为孤高傲世时的零辩解,先生只是一直在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先生的格调是静。
追寻大师的格调,“勤”、“静”让我充满了力量。
泰兴市高港区胡庄镇汪群中学初二:刘至涵
季羡林的作品篇四:浅谈网络小说与经典名著_3000字
我自认为我读过的书少,不比有些人才富五车,可侃侃而谈。今日就我个人观点谈谈对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和经典名着的利弊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对网络小说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人看的。且限于自身局限性,说得不好之处望见谅。
首先我要说明我是看武侠小说启蒙的,所以侠肝义胆、万丈豪情是我性格内里的基调,加上家族成员也多是直爽简单的性格,所以我自小就认为人之本性应是淳朴善良、爱憎分明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却刷新了我的观念。且说我是零八或零九年时开始在网上阅读小说的,一开始是在贴吧,后来也加入了阅读起点网站小说的大流。一开始人们的言论与思想还是较为纯真的,加上自己年幼,单单就觉得看小说其实是一件很开心很有用的事,可以练习眼力和文笔,多好呀!但是现在我却对网络小说有些避之不及了。现下流行的网络小说大概有玄幻、修真、灵异、言情,灵异方面我且不谈,而玄幻和修真也差不多是一个打怪升级谈恋爱收小弟最后君临天下的路子,归位一类谈。言情在市面上的书籍大多是青春少女看的情仇纠葛,不过我在晋江网上看的大多是十分理智的言情小说。为了叙述方便,我将起点网上的热血小说归为一类,称“起点文”,晋江言情(含耽美)小说,称为“晋江文”。
起点文多是男性阅读的,因为它满含豪情壮志、热血滚烫、逆天逆命、万里征战、开天辟地,间含无数美女投怀送抱、结交各式各样的兄弟朋友,背景宏大场面绚烂,实在是人一生最极致的享受啊!而晋江文多是女性写就,她们并不全是柔柔弱弱只会写谈情说爱的女子,不少作者理性且谨慎,也并非不看过起点文,但是却对起点文中的弊病譬如千篇一律的男主必定与许多女性搞暧昧、总是有逆天般的运气、天材地宝功法绝学奇境灵师,都是主角的。主角永远是对的,主角小分队是团结一心的,而敌人是无理的可恶的、内部相互倾扎的……表示很不屑。故她们的作品较起点文较为清寡平淡,言辞之间十分理智,绝对的正义与邪恶是不存在的,也不大会让主角过分自大。
当然晋江的女性心思纤细间也各有不同,导致作品风格、思想内容都是不一而同的,有些在情怨描写之间过于夸张以致矫情肉麻,心底一番纠葛读来让人寒意悄生、不解其意。有一些作者的心机自然是很深沉的,尔虞我诈、利益之争、亲情友情爱情等的背叛,赤裸裸地见诸笔端,也不知是不是继承了鲁迅的衣钵,可又不免将人的思想与情感黑暗化了,其实现实中哪里有必要想这么多呢!轻松搞笑的文章是有的,但是有时在我看来又多无可嚼之处,要么流于浅薄、要么太过欢脱、若是恰到好处的滋味也尚可一观,但是何必总是看这些东西呢。最后讲一讲市面上的言情小说,我是不爱看的,因为总觉得文字之间充斥着泛滥的情感,就像季羡林先生讲的:“情感多于需要。”不仅无缘无故的“别有忧愁暗恨生”,一些文章简直就是腻歪,若我捧着这些个玻璃心,不说出门半天就得折回家抱头闷哭一场,面对我老妈她也会一巴掌扇过来,吃好喝好让人服侍好,你还嫌个啥?
要觅一篇结构布局巧妙、人生道理丰富且积极健康、文笔优美的网络小说可难如捞针了,尤其是在近些年来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发现现在网上常常因为各种观点一片错杂,相互对立而产生冲突的遍地都是,然后口诛笔伐,骂人毫不忌口,缺乏理性与文明,偏激冲动到处都是,人心躁动的风气在网络中迅速蔓延,而后越来越多的纷杂就此产生。张目之间暴戾乖张、批判一切、愤世嫉俗的气息和粗俗言辞溢满眼眶,令人蹙眉无语,内心起伏不平。越来越多的小说因为作者心境浮躁而言辞跳跃,人类正常的情感不得很好的体现在作品中,而往往这样的作品文笔也不会太优美香馨,因而这种文章也即所谓“糟粕”了,读来害多益少,全不可观。因为网络小说大多是“快餐式阅读”,所以若是看多了,即使当作消遣也会因为太多的情仇恩怨一下压在心头而使人心头难净。
起点小说热血却有时带有膨胀的优越和叛逆精神,晋江文理智平淡却在文笔、气势、场面上略差一筹(不是全部,有很多大大文笔高超),其中各有其优缺点,一个读来爽快让人斗志昂扬,一个更含现实与智慧,一个有时会剑走偏锋,一个有时会压抑心灵。取其中庸之道,即应读经典文学了。经典是前人的巅峰之作,是贴合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衍生的作品,其中自有常人最真最纯的情感,不会无缘无故驳斥一切,也不会无缘无故生出莫名其妙的腻歪情感,有的是人的骨气、人的勇气、人的追求美好的斗争精神和对无理取闹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古今中外,无论是开拓者的一路高歌或是隐者的淡然洒脱都让人赞颂,是因为他们都在追求心中的美好,而不是悲观失意,随波逐流。经典名着中有一股伟大的气韵,为人输送信心和动力,鼓励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无论是朝日辉生、清风淡酒,还是鸟儿展翅长空、花朵浸透血泪而盛放,都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品读名着,犹如掬一捧清泉、啜一口香茶、饮一杯醇酒,万语过心中,不着丝痕,犹春风化雨滋长你的灵魂、你的学识、你的智慧、你的情操。虽是平淡,却比之“精神的鸦片”——刺激大脑神经却令你茫然无所获的作品好上太多。故虽然网络小说对于我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现在我却要决心与它划好界限了,做些高雅的事,譬如寻一方净土排开他念诵读名着、做笔记摘抄、练字唱歌,若能学琴更是人生妙事……回归本质的生活,享受分秒间的深邃悠远,当是人生一大境地。
生活好比珠贝,历尽颠簸打磨、喧扰嘈杂才能孕育一颗光华动人的珍珠,洗尽铅华方能映射最美的情感。
诸位如果领会了我的意图,就把这篇唠唠叨叨的文章忘了吧,前去追寻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和快乐。
初三:刘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