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上北大10篇
篇一:[凭什么上北大]《你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_350字
大学,这个词给过多少人幻想、希望和努力。有次我不小心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刚看到这个标题时,令我很震惊。这个标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向来是个不爱看书的人,看篇作文都跳着看,可当我看这篇文章时,我一字不漏的看了几遍。
文中写了“我”在高二时选了所在中学最烂的文科班。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用“潜台词”批评了“我”,我却厚脸皮地做到置之不理,可当“我”听到“你只是懦弱”时,“我”便试着努力学习一个月,而后便不敢相信,从早上六点一直到十点晚自习最安稳、踏实竟然会是自己。在之后的一次考试,“我”竟破天荒地考了第一。之后“我”一直没改变过态度。高考前,“我”把五本历史书背了六遍,边背边哭。“我”总能在崩溃边缘把自己压下来,“我”依然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是的,我们总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东西。作者的这句话让我读懂很多。正所谓:有舍才有得。
初一:lvy琪
篇二:[凭什么上北大]你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_550字
北大这个学校每一个人都想进去上学,因为那是一所很好的大学,想进去也难,这篇文章我在读者上看到。
这篇给我的映像很深刻,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高二时选择了文科,因为那一次的班会,班主任的一句“你只是懦弱!”“我”决定尝试努力一个月。从那以后一个月,从早上六点到晚自习上课最踏实和安稳的竟然是自己,在期中考试时,“我”破天荒考了个第一,之后“我”再也没有改变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只有一个词:刻苦!在高考前“我”把5本高中历史书背了整整六遍,边背边掉眼泪,但我坚信坚持是世上最伟大的品质。踏入高考考场时,我很平静。考完后“我”心依然空无着落。以为我相信一切真实的感知都是要以泪水和痛苦作为代价的。
是的,这篇文章中说道,哪怕北大只有一个招生名额,为什么考中的那个人不是我?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问问自己问什么表扬的或录取的不是我?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机会,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把握或用好这次机会,机会你会遇到很多,发现了它就要牢牢抓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办不到”,仅仅是因为你没有去努力尝试而已。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像她一样为了一个目标而去奋斗,向那个目标前进。
觉醒吧!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吧!这个目标会成为你精神的动力,这也是需要你为此付出代价的,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应付出行动。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初一:臧钰清
篇三:[凭什么上北大]高中作文点评《痛苦之后的欢乐才最甜》
欢乐是人人豆向往二痛苦是人人豆躲避的。但殊不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通篇引用有点没必要。】经历过涅盘的凤凰才能重生,经历过痛苦的欢乐才最甜。
痛苦和欢乐总是如影随行难舍难分的,只有体会到过程的痛苦煎熬并且奋力挣扎之后,才明白欢乐的来之不易。贺舒婷在《你凭什么上北大》那篇回忆高三的文章里谈到:“我感谢那段时光,在每一次接近崩溃想放弃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离北大已经不远。它使我在性格的可塑期里融进了可以受益一生的坚持。”若不是那一年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砺练,她也不会在一所文科本科上线只有三人的学校里考上北大。【议论太软弱无力了,原文的大段引用没有体现出作用】
痛苦是走向欢乐的必经之路,一路上它会教给你许多需要付出血与泪才能学会的东西。但付出越多,你的欢乐才会显得更难能可贵。当体会到重生的欢乐与幸福时,痛苦已不成痛苦。【这段出现在这里,但是过渡的作用不是很明确】
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格外的躁动和不安,有时曙光就在眼前却难以抓住又被痛苦拖入了深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稿,拿去让朋友修改时,却被告知作品已被女仆当废纸扔进了壁炉。当多年的心血化成了灰烬,当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当成功就在眼前欢乐触手可及时,他没有屈服于痛苦的铁蹄之下,而是顶住了压力,化悲痛为力量。【这段论述说明的问题跟上下文有点脱节】七年之后作品出版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还是同样的问题,例子的大段叙述之后的议论太短太无力】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痛苦,我们要有刘翔经历腿伤退赛手术质疑屈辱还能站在赛场上再创辉煌的勇气,才能有12.97秒上海大奖赛的辉煌;我们要有刘若英甘愿在幕后服务十年的踏实,才会有一朝破茧成蝶荣膺最佳女歌手的喜悦;我们要有苏武在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默默放羊的忍耐,才能有重回大汉振国威的扬眉吐气。【罗列之后要有升华和落实到现实层面的东西,不然就没头没尾了】
痛苦是追寻欢乐道路上的奠脚石,踩着痛苦我们才能得到欢乐。纵观成功人士的欢乐之下,必有血和泪筑成的痛苦之墙,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映衬,我们才会更懂得珍惜。面对着未卜的前方,我们毫不畏惧因为我们坚信痛苦之后的欢乐才最甜。
篇四:[凭什么上北大]我们没努力就没有资格抱怨_2000字
我们没努力有什么资格抱怨刚刚看了《你凭什么上北大》真的挺感人,作;者以不懈的努力,没有抱怨过命运,不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真的一句话深深的刺激了我——我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相当傲气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来会不如哪个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做不到,我就是不信这世上真的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抱怨我不聪明,没有姐姐好。对就是这句话,我们没努力有什么资格抱怨。小时候也常常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虽然我不是很聪明,但我可以付出可以努力。我相信笨鸟先飞,聪明的人用一分钟可以学会,而我需要三四分钟,才可以学会,但我始终坚信我能行,我可以和他们一样。以前我的作文不是很好,和姐姐差很大的距离,我便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我的作文水平,晚上熬夜写,白天也写,姐姐看了我写的文章笑了好半天,说你写的是什么.......我气得哭了,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写作文,我认为我可以超过姐姐。每天都想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也不服气,凭什么你行的为什么我不行,我一定要超过你,而且不只要超过,更要比你强很多很多。那次之后,我尝试着在网上发作文,虽然发的不是很多,但都是我挑了又挑,心想一定要把我写的最好的发在网上。大概过了半年姐姐再一次看到我的作文,也是笑了半天,不过不是嘲笑的,而是高兴的。现在我明白了,我们没有努力就没有这个抱怨。阳光也是在风雨之后,而为什么我们的成功不能在我们的努力之后呢?感谢嘲笑你的人,因为他们激起了你奋斗的动力。感谢刺激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明白,努力才会成功。但我更感谢我的姐姐,因为有了她,我才学会努力。最后我要告诉你们,不要抱怨因为你们没有资格。
初三:王嘉隆
篇五:[凭什么上北大]我_750字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头整整齐齐的短发,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这就是我——滨州三中初一七班学生:李延鑫。
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说过:“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的字写得很好,那么他的人一般是端端正正的。我的钢笔字就写得不错,同学们见了,都夸我字写得漂亮。我想,如果说我的字写得不错,一定是我以前用心练习的结果。回想起来,我从四年级就开始练字了,每当晚上写完作业,我就会拿出字贴,静静得练上一张字。功到自然成,久而久之,我的字进步就很大了。我的做人又是怎样的呢?我想,我能从每件小事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那也一定是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吧!
我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我崇尚一个词语:博闻广记。因此,我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有历史的,有科幻的,有童话的,有人物的,还有寓言故事、唐诗宋词、百科全书、名言警句、中外名着……由于我看书比较多,所以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当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时,我一般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爸爸从北京给我带回的《凭什么上北大》。因为从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讲述中,我明白了做为一个中学生的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负时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毕业生。
我的数学学得也不错。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课下,总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闲暇之际,经常让爸爸、妈妈给我出一些数学题,做一些数学游戏。在小学的时候,我还参加过两次奥数竞赛,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我的书架上,摆了很多关于数学的书籍,在课余时间,我看得津津有味。
我的业余爱好也比较广泛。上小学前,我就对电脑很感兴趣,在班里,我算是个电脑高手呢!另外,电子琴也能弹上几曲。在体育方面,我最爱好的是打篮球,还上过篮球训练班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爱好会让我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这就是我,一个好学上进的中学生。
篇六:[凭什么上北大]梦想多么震撼人心_900字
科学的奇特之处有我受启蒙,立志做科学家。救死扶伤这个天职,我也想承担。想要亲自目睹人们所说的皎皎明月。希望自己用笔写出不朽的作品。我比谁都清楚,以我现在的实力去实现伟大梦想,简直是天方夜塌。“梦想”,书写容易,实现难。这些只仅仅是我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梦想。现在我唯一最求的目标是考上——北大。 “北大”,你们知道简单容易的两个字,去见证、去实现,有多么困难吗?我现在就读天马学校,我如今12岁了。以我的排名只在班上排12名,更何况是全校呢?就算我在全班排第一名,也不一定能考上北大。下学期,那会是我最焦躁、最烦恼、最着急的时刻,因为要毕业考试。那时,每个人都会有考进北大班的考试机会,不仅斗争激烈,人人都会紧张。北大的四科考试试卷为750分,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老师曾对我们说,我们平时练习的难点题目,跟那几张试卷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如果谁能有幸考上北大,学费由十几万迅速减少到几万,这对父母也是一件有益的事。可是,最令人头疼的是,考上北大的才区区20个人,全校只能竞争20个名额。就凭我,我能考上吗?可是,这一丁点儿机会,我怎么可能放弃? 我为了有朝一日我可以考上北大,就踏上了一条崎岖的、看不到终点的“路”…… 自从我有了目标以后,我就经常严格要求自己:考试必须在95分以上,作文一定要写好,课外知识一定要丰富,多看课外书……只要学习不足的地方,我都会想方设法的去补偿。寒假里的30几天,我也不打算玩,反而还定了更高的学习计划。我不清楚,我究竟多少日子沉静于学习状态之中,不过,每一次看到自己一点点进步,我就感觉离那个地方近了一些,想起来就让我感觉到欣慰。 看到爸妈工工作辛辛苦苦,每次加工11点到12点,我的心犹如被恶魔挖走了。可是我却帮不了多少忙。我懊悔:我一定是不孝的女儿,爸爸妈妈都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我一定要考上北大!这句话就这样藏在我的心里了,但——这句话不是白白说出口的!即使有时我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困难,我也会忍住痛苦爬起来。我也不会去羡慕、去想别人头顶的一片艳阳天,而是靠自己去争取得奖。 靠父母给我们的双手去打拼、去努力、去实现梦想,迈着步子一步一步前进,不怕自己会摔跤,不依赖任何人,做好自己的事。我一直盼望我出人头地、代表班级去比赛、去考试的那一天,要给爸妈争口气的那一天……我要由梦想的第一条路一直走到第二条路的那一天。
篇七:[凭什么上北大]微光_1000字
“微”为细小、平凡,“光”则可照耀万物,“微光”之中,便是平凡中的绚烂人生。
夜空中的点点星辰、道路边的点点野花,都不会因自身的渺小而隐去自己的身形,反而会更加执着的绽放光辉、高昂脸庞,它们尚且如此,身为“万物之灵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甘于平凡呢?
要坚持,才能于平凡中创造非凡。罗伊·格劳伯在69岁的时候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却最终落选,并因此被邀加入“搞笑诺贝尔奖”俱乐部。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看到俱乐部里不得志的科学家们一个个得放弃,他却拿起扫把扫起地来,就这样过了十一年。有一天一位故地重游的清洁工见到他时惊讶于他扫了十一年的地,可令他更诧异的则是伯劳格竟是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当他下意识的想从伯劳格手上夺下扫把时,伯劳格只是微微一笑:“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扫地和拿奖不都是一个道理吗?”说完,他又俯下身颤巍巍得扫起地来。
伯劳格十一年如一日扫地的坚持,正是促成他最终获奖的原因。因为坚持,他取得的突破一点点累积起来,因为坚持,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坚持,他从平凡中脱颖而出,微光照耀世界。
要热爱,才能于平凡中创造非凡。北大保安甘相伟出了书《站着上北大》,传媒大学的保安陈胜考上了播音主持专业,人大的保安张团政则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研究生。他们无一不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可却凭着心中那不变的大学梦,一跃蜕变成人人渴望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就像张团政说的那样“每个人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领军人物”。
可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当然是因为他们心中的大学梦,当然是源于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假如他们不热爱,他们还会如此努力的学习吗?他们还会在平凡之中奋斗吗?他们还会是现在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热爱,他们从平凡中脱颖而出,微光照耀世界。
要知足,才能于平凡中创造非凡。公元589年,隋灭陈,本是贺若弼与韩擒虎一飞冲天的契机,可二人却为了独揽战功先后两次到隋文帝面前争功,表面上文帝夸赞二人,心底里却对二人这般有失将军风度的表现极为失望,心中原有的赞赏之心也烟消云散。之后贺、韩二人也没再得到重用与提拔,虽然二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大好的前途也被他们亲手断送,名留青史的机会也被他们亲手推开。
因为不知足,贺、韩二人葬送了似锦前程;因为不知足,二人没有从平凡中脱颖而出;因为不知足,二人的光芒只剩下刺目与灼热。
就像爱默生说的那样“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唯有坚持不弃,保持热情,知足常乐,才能于平凡之中创造非凡,才能在平凡之路上走向非凡巅峰,才能让微光照耀世界。
高三:向泽栋
篇八:[凭什么上北大][我的大学梦征文]梦在清华、北大_800字
在我的心里,有着一个美好的梦想。这个梦想成为我向前迈进的动力!成为我奋斗的目标!
--题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大学梦,我的梦想就是上“清华”“北大”。脑海里一直孕育着这个美好的蓝图。这个美好蓝图从我刚走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清华”“北大”就是我的目标。
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
从我刚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脑海里就经常闪现出“清华”“北大”这两个一流大学的字眼。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发奋努力;开始为走向“清华”“北大”铺垫路基;有“清华”“北大”在前面指引着我,让我更加努力的学习,让我朝着“清华”“北大”的大门扎扎实实的迈进。
从我刚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感觉到似乎对大学有着莫名的兴趣,“清华”“北大”的吸引力让我成为学校的佼佼者;“清华”“北大”的吸引力,让我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挺直腰杆去面对所有的难题。“清华”“北大”成为我学习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带领下,让我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对待学习!
每当左邻右舍问起我;“侯翔,你长大了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每次我都是以笑回答!在我的梦想里,早已被“清华”“北大”这两所世界瞩目的学校占据。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一路朝着“清华”“北大”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要想上“清华”“北大”不能光凭嘴说,要用实际行动去面对,没有好的成绩就是纸上谈兵,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就难以实现。我不会放弃我的梦想,我一定要用我的努力拼搏来实现我的梦想!
在小学里,我一直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家长和左邻右舍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成绩,让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我一定要用我的努力圆我的大学梦。
珍惜每分每秒:
升入初中,童年的童真童趣,渐渐地在我身上消失,让我觉得时间的宝贵,上“清华”“北大”的梦想更是与日俱增。让我更加发奋的努力,我上学期初一期末考试七门功课就有五门是100分,一门89,一门98,给我的初一生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去完成我的梦想!
初二:侯翔
篇九:[凭什么上北大]高考真的公平吗_3000字
千千万万的高考生经过了最后数月刻骨铭心的奋斗和冲刺,一年一度纷纷扬扬、轰轰烈烈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如今,考生中胜出的数百万幸运儿,也开始在各大专院校里书写其人生的新篇章了。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滋味,唯过来者自知。
日前读到一篇关于高考的文章,该文认为“高考作为现阶段最公平、最好的一项基本制度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并一再强调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的重要性和公平性。对此,本人也凑个热闹,谈谈个人的看法。
人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而忽略或有意避开了同样重要的背面——“法律是人定的”。敝人始终认为,凡事只要是有人为的介入,就存在有不平等的可能性,只有在人不能左右的东西面前,才能有真正的所谓平等,譬如,“岁月面前人人平等”,又譬如,“电子摇号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哲学方法论问题。
平心而论,“文革”后,百废待兴,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而高考录取率不到5%的社会环境下,恢复高考制度来选拔人才,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体现了社会的公平竞争。然而,即便如此化解了因出身和推荐造成的“机会不公”,但仍未化解因长期的城乡、师资、贫富之别等等人为所形成的“社会不公”,艰苦低劣的学习条件无形和无奈之中变相堵塞了无数天生质素和智商远比你我都高的优秀农家娃的升学之路,生存的温饱尚且未解决,就更无从谈及“只要考得好,照样上北大、清华”了。那年头高考,表面上“大家都按同一规则参与竞争”,但实质上仍然未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当时中国占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但大部分大学生却来自于城镇。如果诗仙李白能翻躯再现参加高考,在下敢打赌,这“乡下小子”也只不过是一介“白卷英雄”而已。
时至30多年后的今日,全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涵盖包括初、高中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规范和完善,社会正趋于大同和一体,更主要和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录取比例已经高达70%以上。在此社会背景下,如果还要“继续牢牢地守护”目前高考的所谓“公平之根”,笔者倒认为大可不必和不以为然。说实话,中国的高端缺的不是“满分英雄”,而是与生俱有逻辑和创造性思维的睿智高才和奇才,尽管他们高考也有可能会名落孙山。在选拔和网罗这类“人才”上,30多年来的高考帮上大忙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中国早就该象狂扫奥运奖牌那样,狂扫诺贝尔奖了。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小的们为了这八十之“定”,好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而目前的高考制度,竟以区区2天而定其终身。难道不觉得这过于“文断”和有点不公吗?姑且不算密集和高强度的高考考试本身以及临考前长期的“朝5晚9”的紧张备战复习,直接给多少高三考生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心身健康的伤害。就以其2天的临场考试而论,由于考生的身体状况、模拟题命中率、场地环境、赴考交通、甚至全国各地之温差、等等加等等的N种差别性和不确定性,就能造成很大的不公,从而间接影响到考生的高考成绩。试问,这样的高考对他们公平吗?
还有,那些平时吊儿郎当学习差的主儿,考试时似有神助中头彩,只有天和“鬼”知道他们怎么考了个满堂红;相反,那些平日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尖子,瞬间的糊涂和“马失前蹄”就能造成其“千古之恨”,相信这两种情况都大有人在。由于一时的失手而考砸或落榜,以致使他们只能屈就于低类或非对口的院校,或者象“范进”般足足等够一年再来“中举”,甚至没完没了地疲于应试中。借问,这样的高考对他们也公平吗?更有,30多年来,又有多少高考落榜生们因此而自责、自弃、甚至于自尽!敢问,这样的高考对他们就公平吗?
不过,也有人认为:“就目前而言,还找不出哪一个制度比高考的制度设计更好,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就此,笔者试着以此当作一道高考命题自考,就叫“找制度”吧。用3分钟的思考时间挑战自己后,参考西方国家的高考制度草拟了以下虽有自以为是之嫌,但仍略觉公平些的高考“权宜之策”。
一,全国三年高中期间的十几门必修课科目,学校严格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来教学和测验,在每门单科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该单科给出一个综合成绩,到高三毕业时,学生就有了一张完整的明示自己十几门必修单科的成绩汇表,或称A表,作副表用。选修课和特色课可不受制约于教学大纲,但学校可自行另外给出一成绩汇表,或称B表,作补充参考表用。
二,对其中最主要的几门主修课科目,例如语文、英语、数学等,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举行全国或全省统试,可就在自己课室考。同样,高三们毕业时就又有了另一张完整的各主修单科于各期全国或全省统试的成绩汇表,也叫C表,作主表用。C表成绩的全国公正性和公平性以及首选性,平衡和修正了各地区和各学校在A表上的差异。
三,高三毕业生无需高考,而凭A+C表直接申请上大学,学生若觉得有必要,也可自愿附上B表。对于象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院校,可先在尖子堆里摇号选出,再择优录取,反之亦然。
四,保留目前的全国高考。但功能主要是作为第二次机会,限制性地给予那些“A+C”成绩不达标,然而希望提升入大学分数的高三生,以及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高中学历而缺少完整“A+C”成绩表的人员,例如自学和在职人员,以成全他们的大学梦。此高考成绩可定为D表,持D表申请大学者,资格水平等等条件与“A+C”组高三生一视同仁。
五,A+C表和D表3年有效,持表人可在3年内申请高等教育,并给予申请人含学校和专业在内的5个选择自愿。
以上五条升学之路的实施,同样需要法律的保障,更有赖于同学们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全国数据库的建立、各考试以及其A、B、C、D成绩对应性的统一和标准化、录取规程的操作、等等方方面面系统工程的完善。从而使公正性和公平性不断得到改进和合理化,也使形形色色的“滥竽”们无法“充数”。
同样“毋庸讳言”,对比目前的高考制度,这样的升学之路起码有了以下几大变革。首先,也是最要紧的,由于免考而给绝大多数青春年华的高三考生们,以及背运的“高四”和“高五”们(外加更背运的“老六”们,如果有的话)松了绑,还其一个自由身,免除其自残式的复习和高考之苦,也免除其家人折腾受罪之累。其次,由于将高考2天密集型的各科考试和成绩分摊到6个学期的高中学习中,而大大缓解了高三们升学考试的压力,也更公正公平地反映了他们的真实知识水平,避免了高考过大的随机性和误差。同时也有助于从高中开始,即养成其严于律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品质和责任感。除此之外,报名自愿与单科成绩的匹配,以及B表可能显示出的独特专长,都更便于高校在其本人兴趣之下为国家选拔和造就出对口的出色的有用之才。再就是,升大成绩3年有效,可给已录取的高三们在高等学府和社会大学之间一个过渡期和缓冲期,或暂且工作、或旅行或别的,而不仅仅只有一竿子到底地式受教育一种选择。从而使他们的青春更阳光,人生更精彩。
诚然,这只是本人很小儿科的练习,况且也就这么一说而已,应该还够不上砖的质地抛去引玉。相信中国教育界的“高参”们绝非等闲之辈,也懂得“只有较好,更好,而没有最好”的道理,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上个3星期,或者3个月,一定能帮咱们找出一个“更好、更有利、更公平”的高考制度。
另外,高考前还见有高三们“十年寒窗磨一剑”之类的宣誓,此番形式的“拼死”而非“拼爹”的报道高考前也多有见诸于报端,大有誓不罢休的亢进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至于吗?想必这也是目前高考制度开的花、结的果。窃以为,不管是在哪一个学习阶段,即使是受法律强制的义务教育,学习都应该视作是一个过程,而不应该是个目的,在这一点上,小小芬兰国的治学方针值得咱们泱泱大中国借鉴。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和享受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的乐趣,而不是为了高考即大学的学习而去学习,更没必要为此而去发誓。只有摆脱了“有目的”的功利冲动,学习才能乐在其中,并进而自觉或不自觉中把学习演变成一种“玩”,“玩”得走火入魔,“玩”得出神入化。自然,也就会水到渠成、天经地义地就该你是大学生,就该你是学士、硕士、博士,用得着临了使上吃奶的劲儿紧抱佛脚吗?要知道,“学”是已知的东西,而“玩”即是已知,更是未知的东西,精英是“玩”出来而不是逼出来的,还别说,说不定哪天一不小心还真的就给“玩”出个“中国版”的爱因斯坦或乔布斯什么的。不信,走着瞧。
高三:索纳居士
篇十:[凭什么上北大]现代文阅读题之一:审清题目与要求
常见失误
●审题大意,答非所问。
我们在中考阅卷时常常会见到各种跟正确答案相去甚远的表述,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考生不重视审题。事实早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不重视审题,将受到惨重的损失。如2008年贵州贵阳市中考20题第(2)小题:作者主要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题干明明问的是“哪一种写作手法”,你只须写出“拟人手法”即可,有的同学却下笔百言,仍不着边际。
●抓不住关键词。
有的同学对试题语言的表述缺乏应有的敏感,往往抓不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导致答题失误。如2008年山东青岛市中考第16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人们利用哪些方面来预报雪崩。不少考生就因粗心大意,忽略了题目中的“些”字,只答了一种方法,因而丢了分。
●无视字数要求。
有的题干对答题的字数有明确要求,如“请将答案控制在10字以内”“答案不超过15字”等。在紧张的考场上,有的同学对这类明明白白的要求往往视而不见,答题字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字数。这样,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或许你的答案是对的,但仍得扣去一定的分数。
应对策略
●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题干往往暗示命题意图,揭示解题方向,提示答题范围。因此,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审清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才能保证我们的答题思路正确。
审清题目与要求是正确答题的第一步|
原题回放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县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我封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