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10篇
士为知己者死篇(1):[时间征文]士为知己者死_1000字
一个知己在人生中是很重要的,他或她不仅能了解你,更能给你无价之宝——友情。
——题记
标题这句话语出自春秋刺客豫让,因其主对之有知遇之恩而被赵氏所杀,发此言,并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最后自刎而死。他对其主智伯瑶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君臣关系,上升到了友情,因此他愿为知己者死。
友情无怨
管仲和鲍叔牙,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事例了。管仲穷的时候,鲍叔牙多次救济他却毫无怨言;管仲当逃兵时,鲍叔牙竭力为他辩护却毫无怨言;管仲成为阶下囚时,鲍叔牙推荐他上台宁愿自己在他之下也毫无怨言。这就是管鲍之交,这就是知己,这就是友情。所谓知己,就是真正了解自己价值的人,这种人往往为了友情会无怨无悔。
友情无畏
明建文帝希望削藩以保证中央权力,不料激起燕王朱棣的造反。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开始了。期间,建文帝重用方孝孺,并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尽管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用甚至还有反面效果,但建文帝却没有处罚方孝孺,因为他知道这个人始终会发光的。方孝孺为此感激涕零,认为建文帝是他的知己并竭力辅佐。到最后南京陷落,燕王命令方孝孺草拟即位诏书。他宁死不屈,以理强辩,使燕王无地自容。燕王恼羞成怒,威胁道:“即死,独不顾九族乎?”“便十族奈我何?”这是一个勇敢的斗士对暴权的控诉,这是一个忠诚的臣子对君主的忠心,这是一个正直的朋友对友情的守护。无论多么残忍的手段都无法使友情屈服,士为知己者死。
友情无私
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触怒了朝廷被贬。当范仲淹卷铺盖准备走人时,他曾经一起共事过的同僚无不避而远之,生怕被指责为同党而受到株连。他很是心灰意冷。但他的一个叫王质的知己却大摇大摆地来送他。王质此时尚生有病,且明知此事有险还来送范仲淹。他不为别的什么,只是为了这纯洁的无私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友情。
友情无价,知己可贵,一个知己带给你的友情是没有怨言,不畏强势,纯洁无私的。
士为知己者死,有时士不用死而用平常的小事也能表现友情的坚贞。这就是知己,就是友情的力量。
初三:张睿康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文章多处引经据典彰显了丰厚的文采,美中不足是内容上和主题要求并无关系,希望小作者写作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加油。
点评老师:孟祥琦
士为知己者死篇(2):“豫让者,晋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①,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
士为知己者死篇(3):知音难觅_300字
——读《伯牙绝弦》有感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的故事。“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来源很古老,最初记载于秦始皇时代的《吕氏春秋》,明代人冯梦龙将它改编成一篇小说,收入“三言”。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知音”的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味。
人间得一知己足矣,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一个知己的,得到一个知己是多么的珍贵和幸运。我终于明白伯牙绝弦的道理。“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是讲知己的可贵和稀有。“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我感叹。
祝愿有缘人成为知己
初一:蜜糖宝贝(王忻宇)
士为知己者死篇(4):知己_1500字
我一直认为,没有知己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好像一出戏没有了花旦,也像一个美妙花园无人观赏。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想,如果能有一两知己的话,会比较幸福;如果有更多知己的话,那人生会更加理想。当然,不能以知己的数量衡量人生的幸福指数。我想说的是,有知己不一定幸福,没有知己一定幸福不到哪去。没有人知你,懂你,关心你,爱护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再美好的东西也只能“孤芳自赏”;也许你可以自处,但自处的人生还是少了一些滋味,好比汤熬的不够火候,没有了靓汤的特质。
知己,就是一个知你懂你的人,可以跟你分享很多东西的人。它的定义很广,范围也广,可以是你的兄弟姐妹,也可以是你的师长或密友。很多人会把知己局限在好友里,我觉得,做知己,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只要你觉得他可以读懂你就可以了,或者你跟他有共鸣。在知己面前,可以展现完全放松的你,一个纯粹的你,天真的你抑或脆弱的你,不必顾忌任何东西,不必掩盖什么痛楚。
知己能读懂你的每一个眼神,了解你的心理和举动,是爱人和朋友都无法替代的贴心人。在孤独和寂寞时,给你安慰和关怀,在失意和彷徨时,给你鼓励和信心。是能够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一起在人生路上风雨同舟的患难之交,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心灵“守护神”。
知己难求,难求知己,知己不是能求到的,求只能是一厢情愿。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能由着性子去找知己吗?显然是行不通的,很可能你就能被人骗了。
知己相得是缘分,是两个人不知不觉相互走进彼此的心中,长驻在灵魂中。风一动,声一止,便涌上心头,回味无穷。爱亦悠悠,恨亦悠悠,都不能轻易抹去曾烙下的印痕;喜也罢,怨也罢,都不会轻易忘却曾令人心颤的声音、曾令人心动的倩影。
古人知己当首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近代之榜样蔡锷小凤仙,千古名流传佳话。人常说:“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只因真正的知己,是须彼此交流,相互倾诉。它是一种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即刻意会。知己无不牵动彼此的视线,无时不刻左右着彼此间的心感心境。彼此关怀、彼此关心、彼此关注,关心所喜,为他欢乐,关怀所伤,给予抚慰,关注所恋,体贴支持。彼此发展、提高;彼此前进、完善。
知己像冬日里一抹阳光,能驱散心头的阴影,注入新的活力。知己像雨天中一把小伞,为伊人遮风挡寒。知己像花开时节的小溪,洗涤风里的尘埃。
知己是一副良药,精神的良药。有些愈合不了的伤口,有了知己的呵护,也许会慢慢好了;走不出的迷糊,有了知己的鼓舞和爱护,也许会很顺利地闯出一条路。
朋友好得,但知己却难得,知己并非天天相聚,时时守望。知己是离别后的牵挂,相聚时的醉于真情。
知己更应该重友谊,末及爱情。彼此间可数繁星、看夕阳、醉彩虹、觅春意、闻花香,那是对友情最有力的注脚。
有的时候会感到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人是哪样遥不可及,想诉说的时,却是哪样难,一个人每日在各方面辛苦和忙碌着,人与人表面上是那么接近那么谈笑自若的,但内心中却是那样荒凉那样寂寥!内心中也会有风风雨雨的,也渴望拥有一个避风雨港,人的一颗心是最难读懂,恰恰有的时候俩个从未曾相识的人心会一下子走到一起!彼此聆听着彼此的心声。
所以人在凡尘,怎无知己?
也许,知己是前世无垠的企盼?也许,知己是今世情爱不老的执着?知己是朋友中的经典,是人海中的精髓。
一笑一叹,一言一行,只有知己能贴切地解读。无需赘言,无需诠释,那种相互间的意会,只有两个字:默契。
知己不必拘于形式,不必因为责任的担负,而去维系一个必要的议程。
它无需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不象恋人间的大悲大喜,不似情侣中的缠绵扰人。
偶尔的相聚,在轻叩慢谈中,曾经凋零的希望,会摇曳起新的希翼;曾经失落的情感,会得到熨帖的安抚;曾经获得的成功,会获取真诚的祝贺。
即使分离天涯海角,知己间的问候,总能穿过时间的隧道,在不经意间降临。
知己不需要甜言蜜语,真实自然即可,它不是暧昧,而是名正言顺的好朋友。
人逢知己千杯少,酒逢知己不言醉。
欲把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人生如得一知己足矣!
如果有知己,那是我的幸运!如果没有,那也是公平的!因为,没有人必须去理解你啊!
士为知己者死篇(5):与感恩一起走过_750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美丽。
山峰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尘土,江河感激怀里的每一颗水滴。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简朴的令人难以置信。当丛飞罹患胃癌晚期时,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她的心灵不在他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爱的地方。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汇报了祖母的养育之恩;当代歌手丛飞以他美妙的歌声与行动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以一颗感恩之心在回报,去铭记。
我们若是一颗种子,是谁把我们带到这里?我们若是一树繁花,是谁扶植着葱郁花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旧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一坚若磐石。麦穗感激阳光,也感激暴风雨的洗礼;杨柳感激春风,也感激秋爽的凛冽。他以自己的行为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它既是当代捐肾救母的孝子——田世国。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的无私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个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之风情。让我们与感恩一起走过,让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青海省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高一:残留的回忆丶
士为知己者死篇(6):友情_600字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友情。是的,我便要赞颂那真挚纯洁的友情。
知己就是互相理解,互相认同,互相支持,矢志不移,终身好友。非常了解自己并轻易深切:士为知己者死。我虽不能达到那种境界,但我们那坚韧的友情一点都不比它逊色。
他就是我的小学同学,现在我们已分路扬镳,不在同一所学校了。进入了初中。课程很紧,自然没有太多时间去联系。虽分居两地,但我们还是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学时并不能与全班同学都成为好友。说白了,如果相隔较远,并不能全面认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四年级时老师统一整理排位,他调到了我的后面,打那以后,我门俩渐渐成为了好朋友。
在小学仅剩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俩彼此熟悉,每天结伴出去玩,一起走出校门直到挥手再见。考试发挥失常,我们互相安慰,彼此重新鼓起向前奋斗的勇气。人生无常,这种事情不知何时就已来到,我们俩经过了风风雨雨,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沮丧、愤怒时,我们俩始终不离不弃,从未有过背叛。
我们俩虽然没有知己那样有着几十年的交情,但遇事总会为对方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在这段时间里,我最自豪的是我们俩从未发生过矛盾。遇事会掌握分寸,鼎力相助,为初中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世当中,友谊是最珍贵的,当然也是脆弱的,如同陶瓷花瓶一样,一摔就碎,所以我们要精心呵护这纯真的友谊,在人生路上多一盏灯。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第十一中学初一:许震
士为知己者死篇(7):随感生死_700字
当你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时,便是生;
当你从别人的眼泪中结束时,便是死。
生与死不过尔尔,三两滴泪水就是它们最好的证明。
——题记
“风萧萧兮一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何等的豪壮,在秦殿上的追逐是何等的悲壮。高渐离在秦殿上的谈奏是壮。直到死的那一刻,他不悔,因为他崇信“士为知己者死。”在生与死之间,为了友情,他选择了死,他不在乎。他以为,有一种东西比生死更重要,那便是友情。在他眼里,生死只不过是他手上的一根琴弦,有人谈奏时,会有激昂的乐曲,便是生,无人奏时,虽静止不动,却依然留有千古名乐,便是身死魂存。
敌人的枪口对准了马本斋母亲的头,逼她给儿子写劝降书,年迈的马母看了看敌人,她笑了,那么坦然,她指着敌人大骂,她绝不会写什么劝降书,儿子是人民的儿子,革命是国家的革命,为了人民,为了革命,她自己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为了亲情,她选择了死,她不悔,在他眼里生死不过是她缝衣时手中的棉线,线被不停地穿插,缠绕,这期间算是生,当衣服完成时,尖刀在线的结头轻轻一划,它的生命便是结束了。但它又以一件衣服的生命而长久的保存下来了。
长亭一别,不知何日能相逢。重逢在祝英台和梁山伯之间是一个未知数,或许这个日子永远不会有,但他们都用心期盼着。当喇叭声吹响,当别人替英台换上嫁衣的那一刹那,英台知道那是自己要出嫁了,而新郎却不是梁山伯,英台没有哭,没有闹,她坚强地走了出来。化蝶,让她的生命结束,她不悔,她以为这是她的爱情划上的最美丽的句号。在她眼里,生死不过是她头上的一根发簪,喜欢的时候戴上,生命大发光彩,被时间冲刷后,生命结束,却让人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若有小眼看生命,它只不过是一根琴弦,一根棉线,一跟发簪。何足惧矣!
士为知己者死篇(8):知音难逢_750字
得知己,人生快哉。
古人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有谁能够忘记子期与伯牙合奏的那曲《高山流水》?又有谁忍心看到伯牙因子期之死而断琴后寂寞的背影?是啊,那个世界上惟一懂得自己的知音不在了,留着把空琴又有何用呢?
菊以渊明为知音,梅以狄翁为知己。须行即骑访名山,李太白的知音不过就是一壶浊酒,青山之间,倒骑青牛而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的知己是那“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虞灰飞烟灭”的周郎,这种穿越了时空的伟大心灵的对话,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之中的那股巨大的失鸣声,无独有偶,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他的知己是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代仁人志士,时空,从来都不是知音间可造成屏障的阻碍。
但人生得一知己,何其难也!
庄子笔下的鹏,即便是有着飞向苍穹的雄心壮志,但在面临蜩与学鸠的不解与嘲笑时,它仍是注定要遵行一场自己的圆舞曲,所谓高处不胜寒,得不到知音的鹏也许可以撑得住这种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旅吧!
投江而死的屈子,他的生命里也未出现能与之慢慢相懂的知音,本以为楚王可以懂自己,不料这种坚信却抵不住几句挑拨之言。“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等的美好又有谁来欣赏?柔弱的身躯最终化为汩罗江中的一朵水花。
就是宴请众人的醉翁,也会说出“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道出一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而我独清”的感叹,知音啊,确实难逢。
记得那晚,苏子无意入睡,寻好友张怀民,共赏那一庭如水月华,也许当苏子发现好友一如自己难寝时,心里也是有一种情感得到回应的快乐吧。知音不需出生入死才可得到印证,世人的友情也许并不须要似马克思恩格斯般伟大,但知音,一生中有一个,也就足够了。
或许在某一天,你可以在遇到某人抑或是某物时产生一拍即合的那种感觉,这时,我只想说,好好去珍惜他吧,因为,知音难逢。
士为知己者死篇(9):幸福之花_800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思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对太子丹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六年级:2765874104
士为知己者死篇(10):关于感恩的议论文素材
感恩的议论文素材:名人名言
1、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2、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8、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9、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10、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
11、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12、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
13、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
14、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15、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16、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
17、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18、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日本谚语
19、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日本谚语
20、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日本谚语
21、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中国谚语
2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感恩的议论文素材:历史故事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