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祭8篇
第一篇春日祭:三月暖阳_550字
三月里,桃花又盛。一袭曲裾,漫步在大街小巷。耳边传来店家的热情吆喝,单车清脆的铃声,就像解冻的生命,当春来临之际...一切的一切都活过来了。生机盎然,美妙的场景。我踏着碎步来到学校,虽是周末,但这里却异常的热闹,熙熙攘攘的学生,漫步在林荫大道上,互相说笑。这就是青春,活力如此多娇?
今天,是学校的春日祭,而这就是我身着曲裾的原因。穿过人群来到了,空无一人的高二三班,“青弦...今天也要努力哦!”这里,撤去桌椅之后留下的是我的灵魂伴侣,一把檀木古筝——青弦,虽说是自己取的名...但也是韵味十足。“秋,今天的你很漂亮呢!”一声清脆入耳,我回眸。她莞尔而笑,没有任何的粉黛装饰却是如此美丽,“姐,别夸我了,会害羞的...”我低下头,声如细蚊的说“哈哈,好了,不逗你了”她看上去很开心,犹如当下开的正盛的桃花,娇艳美丽。
这时,广播里已经在催促了“高二三班,墨秋!”看来到我了呢...“走吧”我转身和一位来帮忙的同学将青弦搬到了楼下的大礼堂,这里人潮涌动,好不热闹!我抚了抚裙摆,席地而坐。扭头看了看,抱着琵琶,脸蛋发烧的同桌,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妮子,还害羞呢”今天,我所弹奏的《千灯愿》,它承着我的思念载着我的祝福,希望它能化作歌声,能够被你听到。
轻抚过,弦。演奏开始了...此刻我多希望你能够看到,但这是不可能的吧...
我,身着曲裾,抚着琴。在这三月的暖阳之下,念你。
第二篇春日祭:[PK赛]关于春的作文:春日情思_1500字
虽说生在江南一带,我却对诗画勾勒下浓墨淡彩的江南诗意春色并不熟悉。我印象里的春天只是樟树叶中漏下的明晃晃的光斑熏在作业本上,熏得油墨淡香睡眼朦胧,迷迷糊糊中啁啾的鸟鸣吱着痒痒,摇醒一个长长的哈欠,浅抬眉发现窗外一片明媚阳光。我慵懒地伸着懒腰,眼皮却快乐地垂下做着未完的清梦。我曾是这样地不懂春天的诗意,窃以为不过是年复一年的春花春雨春草春风,何必引得一代代文人大惊小怪题诗作赋。但是只有静心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我才发现自己已蒙着眼睛,走进了无数的浪漫诗人们设下的宏大迷宫。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每每念起林徽因的诗句,总会想起和煦的微风在融融的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在花瓣。有百花的润泽鲜鲜和婀娜多姿,有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如水,有着草的鹅黄,芽的嫩绿,莲的洁白,有一树一树的繁华绽放,有一双一双的春燕呢喃。大概只有追求至善至美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心灵完全付诸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得对生活的启迪。我一直好奇于诗人如何保持孩子般纯真的眼观察世界,但大约这也正是诗人的神秘之处——在纷杂的生活中保持心态的清澈与平和,既然“每一片树叶都是不同的”,那何况万紫千红的春天!人的一生大抵就是要追求拂去心灵上的灰尘,以崭新的态度对待外界与自身吧。
想起春风微拂,莺燕纷飞的春天,就一定会浅笑着念起苏轼的《蝶恋花》。“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那大概是杏花谢尽,青杏正小,春风微醺,清酒飘香的暖和时候。行人并未感到太多伤春时的凄迷寥落,反而自我安慰“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玲玲的笑声传来墙头,不禁想踮起脚看看墙里是怎样的曼妙女子,说不定谈笑的正是自己呢!正想着脚步已远,笑声渐悄,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四周静谧,但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俨然是个单相思的喜剧。我每每想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一堵浅墙隔开笑声与相思,那暮春留下的有窃喜有懊恼,也有某个下午美好的回忆吧。我爱你,这与你无关而已。不管这是恋人们检验过的真理还是一句自我安慰的戏言,至少行人会得到肤浅的宽慰,以祭我不安的良心。
我常想起席慕容的浅声低吟: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难怪说一切物语皆情语,即便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明媚春日,在慕容忧伤的瞳孔中拂过,皆化成了丽水街的淡白月光,玉兰树下的飘渺歌声,黑土中晶莹的琥珀,渡船头翻飞的裙裳,闲情少女的单薄背影和一朵朵枉然插入瓶中的玫瑰,她迷惘而纯真的心中尽捧着春天里深深的后悔与淡淡的忧伤。大概是生气盎然的春日给了尘封许久的爱恋一个念想的由头,她也许是像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缠绵的春潮落下,带走对年少轻狂,不知珍惜的感伤,暗念着“陌生人,我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能轻轻地感叹,春日注定要勾起刹那浮现的迷离思绪,在万物向荣的时节,叫幸福的人更加幸福,孤单的人更感孤单。
别说你不懂春天。只要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感悟的人,都一定能在春天里再次咀嚼自己的喜悦与忧伤,性情与感悟。即便你不知如何欣赏,也可以效仿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过是从心中无意漏出的一句感慨,也成为了世人怀想的春日名篇。只要能在春天里想到些什么,不管是信手拈来还是反复推敲,苏醒的生命就能在春日里被赋予新的含义。
伏在课桌上,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未完成的作业还斜斜地卧睡在两臂间,恍然间梦中人儿已如隔世。大概是春天到了罢,我暗暗忖思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向窗外探去,眼前一片清明。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一:h96211
第三篇春日祭:我们该去哪看花 ——清明祭舅舅_200字
那天的雨蘸着风纷纷落下
像是折煞
春日已无花
我们该去哪看花
年少之时你匆匆离了家
你可看见他们消瘦的背影
谁为你红了眼眶、白了鬓发
世间已无你的踪迹
我们该去哪里寻找
也罢,也罢
莫悲韶华
恩怨随他去吧
谁在烟雨朦朦中弹起琵琶
山脚下煮一壶清茶
狂风卷起了风沙
何人能描你绝代风华
叫人如何回答
咫尺却天涯
我们都相信世间有一片清幽的花海
要一起去看
你却是我们生命中的变卦
而伤口已结了痂
人生无憾何必惧怕
能否告诉我
那片花海在哪里
我们该去哪看花
初一:李依诺
第四篇春日祭:繁华落尽,时光祭雨(浅离与宿然)_3000字
人终究是会长大的,就像南风茈然所说:“我知道以前的我们终究会逝去,最后在流浪的年华里迷失了自己。”宿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也许是从她轻轻跃下的那一刻起吧。
她从小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锦衣玉食,还有强大的家族。只有她自己明白,在那段无知的年华里,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的洗礼。多少年了,父母亲争吵得面红耳赤得场景一次又一次重复在她的梦里,如渐渐散开的阴霾般挥之不去。
那夜,着一身白色睡裙的母亲与父亲争吵无望后,步履踉跄地跑出家门,转身飞快地冲上了天台的阶梯。她在后面追赶着,心里充满着恐惧,直觉告诉她,这次,不仅仅是一场闹剧而已,有一种令她默默恐慌的东西似乎即将来临,压在她的心上,使她透不过气来。
当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上天台时,母亲早已站在天台的边缘。风吹得她的裙子不规律地摆动起来,像暗夜里跳跃的天使,像锦缎一样绵延飘逸的长发飘荡在身后,以前她抚摩过无数次的柔顺早已成了无法追随的梦,取而代之的是凌乱。一缕曼延着栀子兰香的发丝轻盈地散落在她的手心,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的温柔。
父亲没有追来。
“妈妈,妈妈!”她哭喊得精疲力竭,喉咙里一阵血腥味儿。母亲缓缓转过身,抽泣得肩膀不停地颤抖,说不出话来。她缓缓伸出手,朝她轻轻地微笑。
她以为是要像以前那样拥抱。
就在她向前奔跑的时候,突然,母亲的身体往后一倾,消失在半空中。她亲眼看到,母亲的身影轻盈得像被雪花荤绕的白蝴蝶,不过,是折翼的白蝴蝶。晶莹的翅膀随风下落,重重地摔下宫殿的地面,成了小小的大字,然后她眼前一阵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就是那抹美得令人窒息的梦幻的白色身影,狠狠地撕碎了她没有一丝斑痕的凡心。她不记得在那晚她究竟哭了多久,她只知道,那个经常微笑着拉着她的小手的母亲已经离开了,永远地离开了。
醒来的时候,她轻轻地从贴满粉红色壁纸的公主间走了出来,至今她还记得父亲给她挑选房间时说的那句话:希望你永远像天使一样,没有任何烦恼!是的,她是天使,是被他撕碎了翅膀的天使,这就是所谓的让她没有烦恼么?
父亲依然是像往常一样的潇洒,只是脸上写满了愁苦,但绝不是心痛。
她绝望地看着父亲。有什么东西正在一点一点地破碎,她努力地看向父亲,希望父亲至少能为此感到一点伤心。可是她错了,她从这个没有一丝哭过的痕迹的男人脸上,早已经看出了他究竟有没有爱过自己的母亲,那个为他而死的女人。毕竟,从四岁开始,他们的战争就没停过。
最初的害怕,到后来的置之不理,再到后来远远的观望,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在以路人甲的角度欣赏一出闹剧。
那个时候,她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谁会淹死在另一个的唾沫之下呢,她总在揣测。
有时候,她真的会为母亲感到可惜。母亲是一个世间少有的美人,赫连家族倍受宠爱的二小姐,再加上夜莺般娓娓动听的声音,强大的家族,活泼甜美的个性,早在读初中时,就有一大堆男生递情书、为她买盒饭、大肆献殷勤。在母亲成人礼上,来观望这个绝色公主的一大堆王公贵族、青年才俊更是挤破了门槛。可是母亲依然义无返顾地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南风凌洛,尽管那个男人并不爱她。他真正爱的,是她的姐姐,那个曾经患有自闭症的赫连世家大小姐——赫连凤笺。
可是每次,好像都是父亲先离开,留下母亲一脸疲惫地抚抚凌乱的长发,擦拭着嘴角流出的透明液体,那样子简直像个讨要东西未遂的疯子。
“小然,你醒了。”父亲疲惫地揉了揉眼角,伸出手想抚摩她,虽然他并不喜欢那个女人,但是对这个乖巧温顺而又懂事的小绵羊乖女儿,他是真心地疼爱。
她灵巧地避开了。不要再一口一口叫我小夏、小然了,我恶心!
“你终于不用再跟我妈吵了,开心吗?”她面无表情地看向面前这个高大的男人。如果眼神可以杀人,她多么希望此时她心中积蓄的满腔怨恨可以透过瞳孔如利箭一样贯穿他的心脏,是他,让她失去了自己挚爱的母亲。
似乎有些惊讶。他眼中一闪而过的难以置信的表情。这还是他的女儿吗?那个会拥抱他的乖女儿,那个会甜美地叫着“爸爸”的宝贝女儿?
她也陌生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这还是她认为的天下最好最好的父亲吗?是那个喂她吃水晶蛋糕的父亲吗?那个给她买了一屋子礼物的父亲?
殊不知,她的心,已经死了。
当她面无表情地叫着自己的阿姨——赫连凤笺“妈妈”时,当她一个人抱着妈妈的骨灰盒埋葬在繁华锦簇的墓地时,当姐妹们朝她投来隐隐带着讥讽的嘲笑的眼神时,当自己的亲妹妹满含着泪水问她妈妈哪去了时,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曾经她厌倦了每天客厅里无休止的争吵和不堪入耳的污言碎语,她等待着有一天能结束这种日子,到时候她就不用再倚着墙角以陌生人的姿态冷眼旁观。
妹妹的哭声,唤醒了她心里积蓄而久的仇恨与怒火。那年的她,轻轻拂去妹妹的泪珠,在整个家族面前宣誓:“父亲、姐妹们,希望你们给我等着,七年后,我就不再是那个任你们欺负嘲笑的懦弱公主了,等着我归来的那一天!”她给自己改掉了宿然这个名字,因为她不相信宿命,她有一个新的名字:浅离,她希望自己在离别时,能够淡然地浅笑而过。有多在乎,就有多痛。
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她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百倍,努力让自己不再回忆起母亲离开的场景。
很多年以后,每当从梦中惊醒,白色的窗帘如鬼魅般地飘摇在几步之外,衬着窗边左右摇曳的树叶,像极了母亲徘徊的身影。
她一直记着姐姐的那句话:我们终究要面临风霜的洗礼,在有一天我们不再纯洁时,在有一天我们也学会了勾心斗角时,就再也无法寻觅过去那段真实的年华。
春日,料逍寒意,红颜初展,少年坐等愁。
赫连家典雅的回廊屋檐楼宇,少女身着白裙,长发及腰,妩媚的桃花眼,娇容初绽,提笔凝眉,却又忍不住偷偷瞥向窗外。
少年一身暗灰色的中长衣,黑色的短马靴,微长的头发被帽檐遮去一半,凤眼细眯,如鹰般射向她,眸底却又如丝般柔情。
他在窗外,她在屋内。
他将光滑的青玉放在她温热的掌心,“带着它,到南风家来找我。”
她眉眼低垂,唇瓣微掀。
他淡淡地一笑,转身离去。她只是痴痴地看着他的背影,也许是命运使然吧,她没有叫住他,只是轻轻地抚摩着冰凉光滑的青玉。
红颜将错,错红颜。
“凤笺凤笺!”一张俏红色的小脸伸了过来,一样的眉眼,一样的笑容,一样的唇瓣,一样的长发,不一样的俏丽。
“看到今天那个少年了吗?他的家族要与我们的家族联姻了!你说,是你嫁还是我嫁?”赫连语茗俏丽而萌动的脸上,笑意正渐渐蔓延开来,“不过,不管是你嫁还是我嫁,我们都不许生对方的气。”
凤笺不语,又想起了那块青玉,还有他的诺言。她浅笑,轻轻地拂去妹妹头上的落花。
后来,父亲找到了她。“凤笺啊,我们就要和南风家联姻。就是前天那个南风少主。你是长女,本应有你下嫁,然而你也知道,你这个妹妹很不让人省心,我也该为她寻一门好亲事了。我们跟南风家交好,语茗嫁过去一定会很受照顾的,你也希望她幸福对吗?”
她只是眉目低垂,像以前一样,恭恭敬敬地点头:“全凭父亲做主。”
因为她一直是一个好姐姐,甘愿把一切都让给她。
语茗下嫁那一天,穿着华丽得无与伦比的嫁衣,惊鸿一瞥般美艳,她亦无多说,将那块青玉塞进她的手心,轻轻转身。
夫君,夫君,本是她的夫君,现在却成为了她的妹夫……他一辈子也不会发现她才是那天在天窗与他定情的女子,这个秘密会被埋藏一辈子,静静地埋葬在她的时光里。
五年级:林忻瞳
第五篇春日祭:关于清明节的习俗_3000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jū)。
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着《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第六篇春日祭:[春天来了]四月里的祭日_150字
又一年清明到了,母亲
你静静地躺在山塬里
一千多个日子
四年时间听不到你的声音
见不到你的影子
我算是模糊地辨识了生死:
相约无期的真实
谁还在你的坟前为你哭泣
岁月早就钝化了伤口的痕迹
念你的人只在脑中浮现你的影子
不再恸哭得像京剧一样的戏
又一年清明到了,母亲
家乡的父亲烧些纸钱给你
寄托了我们共同的哀思
高三:蒋俊爱
第七篇春日祭:香雪飞舞_600字
人说萝岗香雪美,魅力处处闻。到此处一看,方知此言非虚。
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争妍。整片梅林里,弥漫着淡雅清香。更有流溪河穿行其间,片片花瓣随流水,朵朵香雪逐清波。观此景,闻此臭,宛如天仙挥长袖,嫦娥洒暗香。萝岗香雪的魅力,恰在于此。
虽说香雪魅影难挡,但一次旅程,却让我发现了那比萝岗梅更深刻的魅力,那深远、开阔的气息,那沉甸甸的意味……
那是在歌乐山上,独自谒拜江姐殉国之所。拾级而上,沿路一片白雪,仿佛在奠祭红岩烈士。蓦然间,一道红光闪闪,双眼循光望——竟是一树红梅吐芬芳,朵朵红花战雪浪。
我激动了,抚摸着这一树红梅,两行热泪自眼眶溢出——不,这是感性的结晶,是激情的精华!那一刻,我与它相视无言,只有那泪滴与雪花在无声的交流着……
它红得鲜艳,使人想起了歌乐山上的一位位爱国忠魂。长眠此山,他们也许已被世人遗忘。但这一树红梅,却是他们“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写照。倘若为烈士们树一丰碑,那么,就在这周围栽一圈红梅吧——让烈士们当年殉国之血,把这红岩梅染红,让它红得灿烂!
啊,这一树红梅,让我明白了,让我顿悟了,让我感受了——红岩梅的魅力,在于它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那“飞雪迎春到”的勇气,那“且为忠魂舞”的深情!
在这红岩上,我不觉吟出了心灵的赞歌——
香雪漫天舞,
红梅一处开。
忠魂壮心在,
且待春日来。
——对,且待春日来
第八篇春日祭:2005年中考语文优秀作文选登_1500字
编者按:中考评卷工作在近日结束,中考各批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也陆续划定。据市教育部门透露,今年中考,高分考生占的比例较大。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语文考试中,更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文。昨日,本报特意邀请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为读者挑选出两篇风格不同、文体不同的优秀作文进行刊登,同时请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唐荣缵进行点评。
2005年中考语文作文要求:话题“魅力”或题目中要有“加油”的作文
香雪?红梅
人说萝岗香雪美,魅力处处闻。到此处一看,方知此言非虚。
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争妍。整片梅林里,弥漫着淡雅清香。更有流溪河穿行其间,片片花瓣随流水,朵朵香雪逐清波。观此景,闻此臭,宛如天仙挥长袖,嫦娥洒暗香。萝岗香雪的魅力,恰在于此。
虽说香雪魅影难挡,但一次旅程,却让我发现了那比萝岗梅更深刻的魅力,那深远、开阔的气息,那沉甸甸的意味……
那是在歌乐山上,独自谒拜江姐殉国之所。拾级而上,沿路一片白雪,仿佛在奠祭红岩烈士。蓦然间,一道红光闪闪,双眼循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