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6篇
镜中一:镜中世界作文
【篇一:镜中的世界】
“人们每天照镜梳妆时,应当学会思考。”镜子是件奇特的东西,它可以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人生,而书籍,无疑可作为人生的一面镜子,让你在沉浮中宠辱不惊,于消长中笑对生活。
没有了这个镜子,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面的“镜子”,它在阳光下时刻反射出我们的内心品德,赤裸裸地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或崇高、或卑微、或低劣,无一能逃过它所拥有的无穷魔力。
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存在着这么一面镜子。粗鲁、出口成脏的人与心平气和、文质彬彬的人交谈就会照到自己内心的丑陋。
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交车上抢座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就会从那些遵守道德的人的身上照出自己丑恶的嘴脸。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追求利益本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但有些人对利可望不可及的时候,就采取一些违背自己良心方法手段,以至于自己陷入法网而伤心流泪。这些人正是把利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了义,才会有此下场。对于这些违法犯罪的人们,他们看清自身正是从那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我的人那里,他们的卑微也正是这些人的对比才显得尤为清楚和令人厌恶。
对于那些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游离在网吧和营业性舞厅的人来说,他们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何其珍贵,怎容得他们如此玩弄和抛弃?由此可见,那些整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工作一族是对生命的负责和对自身的自我价值的提升。前者无疑是低劣者,后者的内心则是崇高的。
对着为镜,使我们学会了思考。
【篇二:镜中的世界】
“人们每天照镜梳妆时,应当学会思考。”镜子是件奇特的东西,它可以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人生,而书籍,无疑可作为人生的一面镜子,让你在沉浮中宠辱不惊,于消长中笑对生活。
没有了这个镜子,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面的“镜子”,它在阳光下时刻反射出我们的内心品德,赤裸裸地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或崇高、或卑微、或低劣,无一能逃过它所拥有的无穷魔力。
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存在着这么一面镜子。粗鲁、出口成脏的人与心平气和、文质彬彬的人交谈就会照到自己内心的丑陋。
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交车上抢座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就会从那些遵守道德的人的身上照出自己丑恶的嘴脸。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追求利益本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但有些人对利可望不可及的时候,就采取一些违背自己良心方法手段,以至于自己陷入法网而伤心流泪。这些人正是把利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了义,才会有此下场。对于这些违法犯罪的人们,他们看清自身正是从那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我的人那里,他们的卑微也正是这些人的对比才显得尤为清楚和令人厌恶。
对于那些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游离在网吧和营业性舞厅的人来说,他们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何其珍贵,怎容得他们如此玩弄和抛弃?由此可见,那些整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工作一族是对生命的负责和对自身的自我价值的提升。前者无疑是低劣者,后者的内心则是崇高的。
对着为镜,使我们学会了思考。
【篇三:显微镜中的世界作文】
两块镜片,三尺木桌,虎克用悲悯的双眼注视着镜下无声的生物,千百年来不为人知的神秘世界一点,一点被人们开始了解。
慈悲的老人与心善的妇女们正在用眼泪和唾沫浇灌世间应积善助人,用金于贫的大树,所谓的“科学造福人类”好似一句空话,你瞧,许多个实验室中的人们每一早起餐睡,进出忙碌;而贫困地区的儿童照样在食不果腹、病中延挨,多么地可怜,需要大家来帮助他们呀!而缩在大房子里守着瓶瓶罐罐的科学家会去给他们饭吃,领他们去就医吗?可是,人人都以救济老弱为理想,把科学发展扔在一边,这个社会便成了一潭只有人情味的死水了。
科学的意义在哪?通俗来说,就是让人们知道更多的客观事实从而解决当今甚至将来会面临的种种问题,用严谨正确的做法来造福受苦的大众。虎克用青春换来了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以细心谨慎开启了微生物与大世界间的大门,引起了医学界有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跨越。如今的显微镜各种各样,但用镜者的一颗赤心依旧。世界上许多大规模爆发的疾病,被逮着了罪魁祸首,也被彻底消失在了萌芽状态。人们不再过多地恐惧疾病,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了。而且,更令人惊奇地是,显微镜还能监测人们身边可能出现的在害物质。科学家们更加地被触动,一心都放在充分利用技术造福更多的人上了。所以,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也少不了关爱弱者的好心人的一份功劳。他们虽然没有参与研究,却用对科学的质疑,对苦难的同情激励着一代代科研者不懈坚持,为世界的美好未来多添一份力。
显微镜中的世界少了人世的喧闹,也少了人情的温暖,而手握镜臂,久站不移的科学家们,正在用他们一生的认真与执着,呼唤着小小的生物们说出它们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一点一滴地记录着改奕人类生活的信息。
【篇四:镜中世界】
偶然凭窗端详自己风侵雨蚀的面庞,蓦地发现明镜深处闪烁的竟然是身后城市中的万家灯火!橙黄的灯光透过蝉翼似的夜色施施然漫进室内,幽幽地泛着蛊惑的风情,一如坠落在海面柔波里的繁星。城市的夜色因此显得越发迷离妖娆,那些荧荧的霓虹仿佛浅饮低唱后满脸春色的二八佳丽,不可方物,分外能打动无梦无寐之人的心肠。此情此景,真难释怀。夏萝女的艳丽鬼影隐隐闪现于那一片橙黄之中。
古法语传说中的夏萝女命中注定,不能自主行动,只能从闺房的镜子里看外面的世界;一日,天下第一勇士郎士洛出现在镜子里,她忍不住回头直视,从此患上了致命的相思病。我一直深深地迷恋这一凄美动人的传奇故事,虽然并非实有其事,而仅仅是诗人迷狂的幻想。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生命传说啊,足以牵动普天下所有心怀柔情的人儿!夏萝女的命运因为前世所定而充满了悲剧意识和宿命色彩,引人泣下。前世既不可追,来世又未可知,可以期待者,惟有朝露似的今生今世;而今生又非自己所可掌握,终日只能与镜为伴,以泪洗面,自此与尘世的悲欢离合毫不相干,宁不哀哉!镜中恩怨,梦里繁华,再也不能打动这颗灵韵芳菲的少女之心了。夏萝女从不欺骗自己,她真切地知道,她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用一生一世来等待那个弃她而去的雄奇男子。
在我看来,这个让人心酸的故事是个永恒的隐喻:夏萝女虽然能从镜子里知晓世间的一切事情,但某种意义上说,她看到全是假象。她整日晤对的从来就是一面镜子,别无其他;她只能从镜子里刺探她身处其间的世界的秘密,而镜子机械地模仿现实,甚至可以说镜子里发生的事情全是子虚乌有。夏萝女因此期待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只有爱情才能拯救她,改变她木偶的命运,让她经历一番真实的世界。——她厌恶,憎恨,迷惑,恐惧,为什么终日所见尽是镜中假象,那个真实的世界藏在何处,假如我不能活在真实里,我自己岂不也就是一个虚假的存在,我终日面对这一面镜子究竟有何意义?但是,啊,为什么我被局限于此?这四壁就是我天地的界限,揭开镜袱,看到的只是一个通往太虚幻境的碑碣!那个唯一能救我的男子为什么尚未出现?
郎士洛果真出现了。他英姿勃发,威猛无匹,斩蛟龙,斗女巫,退敌兵,所向披靡,达达的马蹄出现在她的鸾镜中。她如获至宝,心儿狂跳,耳鼓乱鸣,双颊绯红。啊,这一刻真的来临了。众神保佑,不要让它转瞬即逝,我要这一刻变做永久,这一幕铭记心头,让我永远守侯这个人,我的人。她赤足跑向窗前,拼命地挥手,企图引起他的注意,但他却熟视无睹,继续匆匆赶路;她拼命呼唤,奈何人群嘈杂,他充耳不闻,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命运女神就这样又一次捉弄了夏萝女,炽热地燃起她无边的憧憬,又冷酷地粉碎了每一个可以幻想的希望。果真刹那成了永恒:永恒的相思,永恒的苦痛,永恒的幽怨,永恒的悲伤……
中世纪的传说几乎都是美丽而忧伤,里面只有爱情,或者成功,或者失败,简单地无以复加。夏萝女的魅力在于它不但让你体验到爱情的不可恃,更会引发你对生命逻各斯的无尽思索:真实的生命才有存在的意义,有意义的生命才是真实的存在。当我再次端视镜中的自己时,心中涌起的就是这种感想。
【篇五:镜中的世界】
嘀嗒……嘀嗒……,闹钟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揉揉惺忪睡,看一眼,面前坐着一个头蓬垢面的,不修边幅的人。再细细一看,原来是镜中的我。看着看着我不禁伸手去触碰。镜如水,我就进入了镜里。
那里,纯白无暇。我瞅见一个小孩在慢慢爬行,由于有好奇心的驱使,我便跟了上去。那孩子时而仰头看看天,时而低头看看地。他是在思考天为什么这样蓝?地为什么如此结实吗?不时,他见着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也跟着伸手挥舞。他也想像蝴蝶一样地飞吗?又走了一段路,他突然停了下来,就坐在那里原动不动,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吸引住了。我耐不住心里的痒痒,就走上前去看看他到底发现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搬东西呢。这孩子看着看着就仿佛沉思起来,像是在思考什么严肃的问题?突然,我从这孩子的眼中看到一种从好奇到失落的情绪。一声尖叫声,如钻头直抵我的耳朵。“你又不听话,随便乱坐在地上,看我不回去打你屁股,”一个女人严厉地说道。接着,我就看着她们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那里,壁垒森严。我看见一个年纪和我一般大的人,戴着眼镜,眼神呆滞。他端坐在书堆里,身后有这一卡车的习题,手里的笔沙沙地写个不停。头深深地埋在书里,脖子似吊有千万斤的坠子。他在那里正襟危坐,动也不动。直到慢慢的天转黑了……
那里,围着许多人。我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床上,神情慈祥、安和。可是稍心细一点,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微微抽泣。原来这位老人已在弥留之际了。人生短短数十寒暑,现在终于回到了原点。这时,医生说:“大家请静一静,老人有话要说”。老人看了看在旁的人,断断续续地把了自己的事情讲了出来。
听了老人对自己生平地叙说,我不由大吃一惊。他的一生竟然与先前我所经历过的画面十分吻合。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老人就是那个小孩子、那个书虫。简短地说完后,老人留下了遗言:“我傅红雪的人生就这样的毁了”。当我听到“傅红雪”三个字时,心中又掀起了浪潮。
老人是带着不甘而离去的。我也不甘。心中强说:“这人不是我,不是我”。虽然世界是婆娑的,但我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带着不甘的,我愤怒地朝苍天砸去。
镜子碎成了一地的花,我的人生重新开始了。
嘀嗒……嘀嗒……,闹钟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揉揉惺忪睡,看一眼,面前坐着……
【篇六:镜中世界】
喜欢手握望远镜站在30层的阳台上看南京星光灿烂的夜景。
镜中,夫子庙的灯红酒绿依旧繁华在“夜泊秦淮”的那个古老年代;镜中,“淮水东边旧时月”悄悄爬上高耸的楼群,与霓虹灯交相辉映;镜中,人们拖着疲惫的背影匆匆走过各自的生命。
这样的世界,每个夜晚,都可以从望远镜中看到。有时,沉醉于都市的繁华,感叹时代的辉煌,却不曾有过其他触动。可是,在一个燥热的夏夜,手握望远镜,我的心突然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颤抖起来。镜中:几个赤裸上身的男子蹲在昏暗的屋顶上,双手不停挥舞着。诧异了许久,才看出,他们是正在和水泥的民工。四周是高耸欲坠的大楼,他们就在这个仿佛被压抑着的破旧的屋顶上挥汗如雨。夜已经很深,闷热正一点一点无情地蒸干他们黝黑的脊背上的汗水。
此时此刻,待在空调房里的人还抱怨天闷呀!居然还有人在如此闷热的时候挥汗如雨。心弦重重地被撞击,那屋顶昏暗的光突然淹没了所有霓虹灯的绚烂。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他们别无选择!
城市在星空下渺小,人群在城市中渺小,他们又在人群里渺小。有多少目光曾经注视过这些人?又有多少目光曾经注视过却又鄙视地移开?
我想,这城市所有的繁华都是他们用汗水一点一点建造起来的。在“灯光渐欲迷人眼”之后,人们沉醉在城市的美丽之中而忘却了他们的存在。好像,他们本不应属于这个城市的繁华,同样,这个城市的繁华也似乎不属于他们。也许,华灯初上的此时亮起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但车水马龙的城市能放飞他们生命的梦想吗?在高耸的楼群下,在眼花缭乱的霓虹灯前,他们卑微地劳作在阴暗的角落,默默无闻。
我突然觉得心酸,却又无能为力。也许他们不会想到有人用望远镜默默地注视了他们近20分钟吧。或许一个月之后,这个昏暗的楼顶就会霓虹熠熠,为南京的夜添上新的风景;但那时他们早已离开,用他们的生命之火去点亮的霓虹之光。
周国平先生说:“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好。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认识生命,不是地纠缠于身份、地位、财富这些外在的寄生物吗?这些民工,他们没有身份、地位、才华或财富,但他们是普通而又独特,默默而又奉献的生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生命!
是望远镜放大了这个城市真实的一面,放大了那些生活在最低层的人们的生命,也正是那一道道艰辛、孤独的背影淹没了星光的灿烂和霓虹灯的绚烂,组成了一个真实的镜中世界。
眼睛有些蒙
镜中二:镜中的她
也许是上帝创造了太多的美丽,此时的他显得有些累了,于是就把他制造的马马虎虎,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还有脸上那可恨的小数点
她看着镜中的他,丝毫没有灰心,因为他知道父母不在身边,他需坚强,因为他知道她学习不好,她须努力,因为她知道自己生活在农村,她须奋斗,她梳好了头发,对着镜中的她微微一笑,因为她知道笑可以解决一切。
偶尔在学校下了晚自习,她会躺在学校的足球场思念异地的父母,她会对着天上的星星诉说,爸爸妈妈不是不要她,而是为了生活逼不得已的,所以小小的她就很懂事,很会理解人了。
她在学校的朋友并不多,在老师心中的位置也不是怎么受关注的,这就造就了她孤僻的性格,偶尔遇到同学们的嘲笑,或者是一些不开心的事,她会找她最好的朋友诉说,她很感谢上帝给了她这么一个会倾听,懂她的知心朋友,所以她很珍惜。
慢慢的、慢慢的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也慢慢的学着长大,突然有一天,她和年迈的奶奶顶了嘴,把家里的一部分东西狠很的砸在地上,然后气冲冲的跑出了家门,她流着眼泪,眼前一片茫然……她不知该往哪儿走,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走到附近的街上,抬头望了望;”自由网吧"。她犹豫了片刻,始终还是进去了,她开了台机子熟悉的把自己的QQ号输了进去,她把自己所有的事都倾吐给网友听,心里终于好过了一些,泡了一天的网眼睛难免有点惆怅,她出了网吧的门,抬头望了望天空,天灰蒙蒙的,就像她的命运还是那样不如意。
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心里害怕地,小心翼翼地走着,回到家里没有理会奶奶的嘀咕,径直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对这镜子坐下,看着镜中的她。
风对她耳语,生活就是这样的无比残酷,云对她抚摸,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如意。雷队她咆哮,生活就是这样的铿锵有力……
她看着镜中的她,重新的梳理好了一切,抖擞了精神,对着镜中的她微微一笑,镜中的人也回了她一个美丽的微笑,好像在暗示她,坚强一点吧,明天的太阳的属于你的。
镜中三:镜中是魂
有人告诫我说:“不要在夜里照镜子,否则你会从镜子中看见你的灵魂。”
夜深了,可我还没有入睡。窗外天上的星星变得依稀、黯淡。这是一个由黑色包裹着的世界,很安静。在安静的夜里,心也变得平静,就像阳光照耀下的一汪清泉,清澈、透明,没有涟漪。
时间悄然流逝着,秒针不厌其烦地转动着。在寂静的黑夜中,秒针转动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正如幽深的小巷里传来行人的脚步声。伴随着秒针不停地转动,夜的黑,似乎变得更为浓郁,就像是黑暗一步步地逼向我。
我躺在床上,全身被黑暗包裹着,听着时间的脚步声,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午夜十二点,好似急匆匆珊珊来迟的客人。终于,响起了它的脚步声,接着就是一阵清脆的敲门声。一天的结束与开始,就在此刻,我迅速地翻身下床,打开灯,拿起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照。我平时很少照镜子,只因镜子里的人,看起来总让人觉得不是自己,是虚幻的,这次也不例外。我看见的是一张蜡黄的脸,除了嘴唇以外,脸上再无半点红晕,眼神黯淡,眼睛下是沉重的三角形的眼袋,头发也有些蓬乱。这就是所谓的人的灵魂吗?
灵魂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感觉有一样东西总是形影不离地跟着我,但又看不见,摸不着,挥之不去。它似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一轮红日照亮冰冷的大地,一场大雨滋润干裂的土地。灵魂是生命的发源地,没有灵魂的人就是一副行尸走肉;没有了灵魂,生命会失去光彩;没有了灵魂,生命会变得没有意义。灵魂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思想,是人的追求,是人的生动。
柔和的灯光洒在镜面上,映出一个人儿。我从沉思的海洋中驾驶船驶进了港湾。再度睁开眼,看见的依旧是镜子中的那张脸。懂得去拼搏、去努力,明白去珍惜、去追求,做真实的自己,这便是灵魂,镜子中的那张脸告诉了我一切。
镜中四:镜中窥人
镜上复制了我的外表,体型高瘦,皮肤白净,眼睛深邃,五官端正。镜前的我,姓高名嘉敏,芳龄十三,正值豆蔻年华。出生于二零零四年三月,一个小康家庭。父母学历不高,家中还有年长四岁的姐姐。一家人幸福和睦,其乐融融。
我在音乐方面极富天赋,能歌善舞,目前已修小提琴八级。我在文学方面的羁绊更深。从小,诗词耳濡目染,常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却无法意会“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我沉溺于童话世界不可自拔。年龄渐长,我逐渐对小说和名著感兴趣。床头常常放着一本《红楼梦》。但也只是对那些扣人心悬的情节感兴趣。再长大一些,我又喜欢上了散文和诗歌。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进了李清照。走进民国,我又刚好遇见张爱玲。只一眼,便万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我尝试拿起笔,写日记,作文写散文和小说,此时,我的写作才能初露头角。我喜欢四处云游,趟过千山万水后,我亦发现,读书与旅行竟可以融为一体,边走边读。正如高晓松的一句话“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勤于思考,因此痴迷于数学。它的理性思维及活跃思维,常给予我无限乐趣。学习让我内心愉悦而充实。
我的性格从不沉闷。我没有林妹妹的多愁善感,没有张爱玲的清高孤傲,却多了一丝外向、开朗、幽默、善良、平易近人。
父母为我取名时,对我寄托了无限厚望。愿我幸福成长、学业有成。我早已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规划。将来,我将置身于祖国未来科技建设,成为一名科学家,将中国进步于一个全新的科技局面,实现中国梦。唯有时间可以证明努力的结果和我成长的足迹。在此,我为自己加油,鼓足勇气,竭尽全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镜中五:镜子中的我
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从镜子中看到了我自己。
我是个爱幻想的小女孩,有时我坐在书桌前或躺在床上,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一会儿幻想飞到月球上,和嫦娥姐姐交朋友;一会儿幻想去法国巴黎欣赏凡尔赛宫;一会儿幻想坐上潜水艇到海底游览一番,看看有什么需要探索的奥秘。
我还是个喜欢读书的女孩,因为书上有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很佩服那些写书的人,他们为我们增添了许多精神食粮。我曾想写一部小说,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不会放弃。我相信,只要我学好文化知识,我一定能写出这部小说的。
噢!我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了!原来我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小女孩。
镜中六:断发
心中还是带着几分犹豫与纠结。走进理发店,我越发的烦恼了,不知如何是好。
早就期盼着换个新发型,毕竟一生需要多种尝试。但是心中的另一边仍充斥着不舍。留了那么多年的头发又岂是说剪就能剪的呢。
现在的我已是骑虎难下,镜中的我模糊迷茫,我眯了眯眼,看清了脸上的纠结,心中暗想:算了,冒一次险吧。我咬着牙,决绝地对着理发师,“剪吧。”
只听“咔嚓”一声,大把的黑丝飘散而下,好似断裂的线,满怀不舍,含怨落地。透过镜子看着这一切,虽是面无表情,但是心中确是有满满的苦涩荡漾开来。蓄了多年的长发就这样离我而去,要过几年才能长回呢?心中越发的后悔,后悔自己的鲁莽。可是,理发师全然不理会我的表情,在我的头上肆意舞动,一把一把的发丝不断地悠悠地飘散着,飘散着,我闭上了眼睛。
睁开眼,我的发型已具雏形了。看着新发型,心中倒也不全是难过与惆怅,似乎夹了丝丝的期待与喜悦。我期待全新的自己,喜悦不一样的我。减去这头发倒也轻松许多,不用再在清晨急忙慌乱地梳头,也不用再在意马尾的散乱。
等待是烦躁的,这令人纠结的时光也确实难熬。我只能一动不动地注视着镜中那模糊的影像。完毕,我长舒一口气,凑近镜子,打量着镜中的女孩。依旧是熟悉的脸庞,马尾已不见踪影,短发整齐地垂在耳根,似乎换了一个人。头上顿时轻松了许多,但心中仍是不适应。忍不住用手扯了扯头发,镜中的女孩也动了动。略显滑稽,真是熟悉而又陌生。出了理发店,总觉得路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仔细一看却又没有,定是心里在作祟。真是别扭!
回到家,更是肆无忌惮地照起了镜子。镜中的自己和脑海里的自己相结合,那感觉十分怪异,看来要真正适应还是需要时间啊。
一生那么长,不去体验更多不同的东西也算虚度光阴了吧。无论后悔与否,没有尝试也没有收获。我要与过去的我告别,也许在将来我又会与另一个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