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感悟9篇

时间:2018-10-30 来源:人生感悟 点击:

生与死的感悟篇(1):生与死_450字

  我的两位爷爷都生了病,一个比一个严重。其中一个爷爷是近日才患病的。
  我不知道爷爷生了什么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越来越虚弱,不能下床行走。我们去看他时,他百般无聊地躺在床上,我想,换了谁都会很难受吧!爷爷已经很老了,头发花白,骨瘦如柴,一定是因为病痛的折磨。爷爷记性不好,经常会记错人,但是爷爷还记得我。每次去探望爷爷时,我都会笑着问:“爷爷,你还记得我吗?”爷爷的回答总是让人满意。我坐在爷爷的床边,一点也感受不到爷爷的呼吸和心跳,一点也感受不到别的生命力存在。看到爷爷蠕动嘴唇的样子,好象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使尽全身力气,一句话因为停顿而变得支离破碎,爷爷微弱的呼吸好象已经跟不上节拍。
  爷爷的病是会传染的,所以他的床沿边立着一块木板。这个木板就像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但是不知有多少双手执意越过这条界线,那些手,有大有小,我们让爷爷知道,我们永远都不会对爷爷置之不理,我们永远都会陪伴在爷爷身边。
  天上掉下一颗星星,地上死一个人。小星星,如果你一定要下来找一个朋友的话,请别找上爷爷,因为我们比你更需要他。
 

生与死的感悟篇(2):生命的感悟_400字


  生命是值得珍惜的,是值得我们敬仰的,生命给世界带来奇迹,也给世界带来欢呼,生命给平凡的世界变得繁荣,带来希望。
  生命是脆弱的却可以很坚强,面对挫折和困难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面对困难好像只有退缩,但是生命改变了这一切,它让如“拦路虎”的困难不再可怕,不再觉得退缩才是唯一的出路。使困难成为前进的动力这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实现希望和奇迹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生命存在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奋斗,生命是为了化解更多的人类未知密码,生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生命要有远大的志向: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我爱生活,为了它的美好,我与困难开始了竞争。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与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就不会虚度年华,青春就不会褪色,生命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重庆黔江区黔江区人民小学校六年级:代晓泷

生与死的感悟篇(3):关于生,关于死——观《入殓师》有感_1500字


  《庄子》中曾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开始是死亡的开始,生命的结束却是重生的轮回。我们活着一秒,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向死亡迈进一秒。生与死,无法逃避,无法拒绝。面对生,人们总是充满了希望;面对死,恐惧会占据我们的内心
  《入殓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故事。做为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所在的交响乐团解散之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事态的变化,小林心态的变化,也让影片的主旨渐渐清晰。
  若要用音乐来诠释生命,大提琴无疑是最好的乐器。电影要请来着名的NewAge作曲大师久石让为此片配乐。
  。这部电影延续了久石让以往唯美、简朴、纯净的音乐风格,可听性极强,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也会深受感动。大提琴深沉,极具感染力,复杂却带着质朴,用它诠释生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概念,是最为贴切的。因此,久石让在配乐时就以大提琴为主奏乐器,贯穿全剧。而大提琴手就成为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
  电影前半段都透着一种悲伤哀沉的情绪。色调也多是灰,白,黑,棕色,营造了一份失落、伤感的气氛。钢琴在低音区不断重复,则代表了男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妻子询问自己事业时,音乐变化的烘托,更将小林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怕别人看穿时的惶恐、犹豫刻画了出来。
  久石让没有简简单单地只呈现这一首名为Momery的大提琴演奏曲,而是通过转调的方式连接上了电影主题音乐Okuribito,全曲一气呵成。单听这一曲,就好似经历了整个生命的旅程。
  这曲子第一次出现是在小林在参加完第一个入殓仪式后。漫漫长夜,辗转难眠,白天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它拉起了儿时的大提琴,同时出现的还有那块寓意深刻的石头。深情款款的琴声,悠长深远的旋律,打开了沉寂已久的记忆。小林本是恨父亲当初抛下他和母亲,可却在亲自见证了一次生离死别之后,他拉起了父亲最爱的曲子。随着音乐的深入,画面中出现了小林儿时练琴的场景,河边寻石,母亲的笑容,父亲模糊的脸……这些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圣诞节的那段音乐,可以说将电影第一次推向了高潮。旋律如丝如缕地述说,将三个有故事的人都带入了各自的思绪中。之后,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加入,镜头不停地切换着小林各种忙碌的工作场景,有笑声,有哭泣,同时,也暗示随着小林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更理解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的重要性。
  石头在电影中包含着父与子的亲情隐喻,那是在小林记忆里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关于父亲真实的存在。父亲留给他的大石头,后来他又送给妻子的小石头,都说明在内心深处小林一直对父亲是有所牵挂的,也似乎意味着最后时刻他对父亲的原谅。父亲死后,小林来到父亲身边。看到这儿,我本以为那一箱箱小林父亲的遗物全是小林父亲在离开这么多年间想给小林的石头。然而最终当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时,从父亲手中紧握的那颗当年小林给他的小石子滑落,这一个镜头,着一颗石子,就足够体现父亲对小林的爱有多深。此处也是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
  小林心头一震,音乐再次适时响起,犹如父子二人超越时空无言的对话,将影片带入了另一个境界。这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爱是永恒。之后,记忆中父亲模糊的脸的脸渐渐清晰明朗,音乐退去后,一切怨恨已不复存在。
  影片结束,小林在一片草地上拉奏着大提琴。影片色调也变得明丽轻快,从白雪皑皑的场景转换到了春意盎然中。曲子的下段也完全显现了出来,音色的转化也带着情绪的转变,形成了一个高潮段落。这是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旅程,不仅通往天国,也延续着生命的意义。像画面中的草一样,冬日的枯竭,却是为了春天的新生。死亡不是离别,逝去也不是终结。吃时的情绪已不同于之前的哀怨低沉,悲伤凝重,而是有着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影片在此时已不再是简单地阐述如何面对死亡,而是对未来的畅想。音落,结尾处轻缓。那是将一切看开,迎接未来的暗喻。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没有哭,我却觉得那会死一种失败。只有真正理解生命意义的人,才会与失去亲人的人感同身受,才会同他们一样悲伤,一同落泪。大概是因为我还没经历过生离死别,所以自己没法理解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吧。
  写这篇文章不是说我已对生命十分了解了。而是在看过这部电影后,自己对生命有了一份思考。生与死是一种在自然,也是一种必然,无法改变。然而,请记住,在生于死之间还有一段旅程,叫做生活。这段旅程美丽与否,精彩与否,都看你的选择。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中学初二:zry478666887

生与死的感悟篇(4):生与死,爱与恨_650字

风像一位少女的手,轻轻划过我的脸颊,雨是一位肇事者,无情的淋漓在我的身上,在成长的路上经历过太多挫折,那些挫折一次一次的摧残着我的信心,我想过放弃,但我那天生不服输的性格驾驭着我的信心不断奔向那胜利的终点。  从一个人出世的那一天数起,那些困难像一群庞大蚂蚁军团,密密麻麻叫人头疼,也许我太小,不懂这是爱还是恨,可是大人们总说,我不小了,要懂事了。  在我心里那些恨,无非就是跟一些人过不去或者与其发生纠纷,而爱在我心里更加简单,谁对我好,我就爱谁。  直到那一天,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含义,二零一四年七月三十号凌晨四点五十分,我感冒很严重,迫不得已只好连夜赶去医院,刚进医院就看到一群人跟在一辆车的身后哭哭啼啼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知道有人去世了,没想到还是真的,那车一出门,那些人就哭的更大声,我听到一位阿姨在说:老天哪,为什么你要这样折磨人,儿子不孝吸毒被抓,女儿跟人跑,没想到我最后的依靠也没……………了………….呀说完便晕倒在地,后来听说那位阿姨紧张过度,猝死了。  那一句话落下后,我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一下,至今这句话依然回荡在我的耳边,飘荡在我的脑海之中,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想起它就会哭,有时加上白天的烦恼晚上就会大哭一场,似乎被深深的刻在了记忆,想忘也忘不掉。当你想抹去它时,它就会在你的记忆中越刻越深。是这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恨之间的温度,是这一句话使我受的无尽启发,如果这句话愿意伴随我一生,那就让它成为记忆中的永恒吧。    初一:李锦辉

生与死的感悟篇(5):读《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有感_550字

  在夜里,我在灯下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当我读到残酷的敌人用刀杀死刘胡兰那一刻,我热泪盈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当我读到刘胡兰鲜血喷洒都不屈服的那一刻,我沉默了,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压着,让我喘不过气来。
  这篇文章中的刘胡兰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她被敌人抓去,敌人苦苦逼问,她都没有投降。她坚信自己的信念,保守党的机密,保护百姓的安全,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慷慨就义。鲜血浸满了白雪铺盖的黄土地,一个光荣而伟大的英雄走完了她光辉而短暂的人生路程。
  多么伟大的刘胡兰!为了共产主义的目标,她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她为党献出了一切!这样伟大而光荣的人,世上又有几个呢?这样伟大而光荣的人,又怎能不让世人钦佩?
  而我,平时碰到一些小困难,就灰心丧气总想靠别人。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就想:“别费劲了,做不起,就空着……”
  在家里,父母让我干活儿,我总是厚着脸皮。赖到最后,父母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动手。日久天长,我变得又懒惰,又胆小,干什么都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和刘胡兰相比,我显得多么懦弱,多么渺小啊!
  书读完了,总有一句话在我耳边回荡:“竹签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革命前辈面对屠刀都无所畏惧,我就更应该勇于拼搏,战胜一切困难,要做刘胡兰那样的人。
 

生与死的感悟篇(6):感悟生命_500字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题记
  秋叶
  秋之美,美在一份萧然的肃穆,一份落叶归根的眷眷浓情,一场凄清静谧的独白,秋之美,美在它的空灵,美在蓦然泌入心脾的悲凉。秋日里;总是静的是人可怕,仿佛不再有生命,叶落冰结,燕去花枯,落叶荡漾在天与地之间,就像生命徘徊与生与死的界线左右。秋,虽没有花团锦簇的绚烂,倒也静美,让人心如止水地聆听那细细天籁,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不必去承载世俗的沉重,解开疲劳的枷锁,让禁锢已久的心灵在平静中睡去。倘若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在这飘逸的季节里完成自己的宿命,在生命的终结里,无牵无挂,没有畏惧,没有被尘土所沾染上遍身污迹,那该是多么美丽而奢侈的归宿啊!谁有能做到像风一样,来时无连无带,走时又无留无念呢?
  秋叶的青春——夏花
  当第一线阳光照在我有些慵懒的身体上时,知觉便告诉我,这个季节不会太安静,然后我便听到窗外,潺潺流水的欢腾,田野中无数微小生命的奋力宣言,天空中鸟儿婉转的鸣叫声,这一切的一切在扩散,传播。
  柳条在风中翩跹舞动,舞出旷世华彩。
  娇花在花坛中争艳,争的姹紫嫣红。
  这便是那盎然的夏日,有暴烈的太阳光和热情的生灵,它们在一同谱写着生命的高调。
  做一个生命的长者,去纵观那生与死的华章,鸿毛与泰山,览天上云卷云舒,看亭前花开花落,感悟人生,欣赏生命。
 

生与死的感悟篇(7):[5月征文]生命的感悟_1200字



  如果没有经历那一刻的生离死别,我就永远停滞在年幼浅薄的无知里;如果没有看到那一片片的如幕白幡,我将永远沉湎在亲情的永恒里;如果没有听到亲人们的声声呜咽,我将永远停留在生命如画的幻想里……但是,那一天、那一刻、那白幡,却击碎了我幼稚的梦想!奶奶离去的那一刻也永久的定格在我无法消失的记忆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里不肯飘散!
  我悲、我痛、我难以释怀……难道这就是我千里而来所求的结果?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最后告别?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缘起缘灭?我终于明白:这就是所谓的“驾鹤西去”!这就是所谓的“阴阳两隔”!每当奶奶那清瘦的身影、慈祥的面容浮现在我眼前时,那如烟的往事便不停地聚拢来、聚拢来……
  由于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奶奶更喜欢中原的风土人情,而我也因父母工作忙碌急需长辈照料时来到了奶奶身边。和奶奶共同生活的那一段时光早已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在所有美好的记忆里,闪闪烁烁的也永远是那一段时光里的那些画面——奶奶蹒跚的身影、微笑的面容、咿呀哼着的童谣……还有那飘散的葱油饼香、那可口的哨子面、那美味的胡辣汤……每每忆及,不胜温馨。那些葱油饼迷蒙的蒸汽,混合着麻油的香气,顷刻间就直冲鼻孔,让人馋涎欲滴、回味无穷。我就是这样吃着奶奶制作的美食、听着奶奶哼着的童谣,蹒跚地度过了自己的学前时光。所以,就算现在生活在这个滨海花园城市,就算这里四季如春,就算这是幸福之城,我依然坚定的认为:自己是都市里的“农村人”!因为那血液里流淌的基因,坚定地绵延着农村人的淳朴、善良、敏感!
  当年那美好的一切,如今都杳如黄鹤,一去不返了。我是一个懵懂的少年,我彻悟不了佛家那些高深的禅机,我开脱不了自己的心结,更留不住那温馨的亲情。现实也无情地向我展示着: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在怎么挽留也都是徒劳无功的!生活中,不只是美好的事物才会留下永久的记忆,惨痛的别离同样会烙下不灭的印记。在那些反反复复的追问里,在那些愁肠百结的纠结里,在那些茫然失措的无解里,我独自无奈的思索着,徒劳地探索着——脆弱的不仅仅是我的思索,还有那些让我脆弱的生命。如果时光能够重新来过,我会加倍珍惜那一切,我不会任性、不会淘气,只求在她生命凋落的那一刻,屏蔽了周遭的喧嚣与浮躁,静静地陪着她,不言、不语,一如秋叶。如果还能做一些弥补的事儿,我将更加不遗余力。
  追远缅思之余,我感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必须珍惜现在,珍爱生命,让生命之旅,在亲情的滋养中更加生动、灿烂!
 
    广东珠海香洲区珠海市第五中学初一:范欣
  点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但文章通过追忆奶奶,因奶奶去世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太单薄,而且全文叙事重在对奶奶的无限思想之情,而在结尾处突然转为对生命的思考,硬点中心。


点评老师:宋力








向老师提问:在线报名
提出关于作文写作的相关问题,即有老师进行解答。



作文专项课:暑期课程
小初高年级作文提升专项辅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盲点。




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北京中高考语文考纲、考点、题型及应试技巧,尤擅指导考生应对阅读和作文题。
                      >>查看详情


生与死的感悟篇(8):生命感悟_450字

  生命感悟
  他,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学习着,所以在班上并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可自从那一天起他什么也没有了:烦恼,愁绪,快乐,理想,幸福都随着波涛奔腾向大海.无情的大海将他的尸体浸泡着,然后慢慢腐蚀,最后消失在了神秘了深蓝色里.一个人就这样没了.一切都好象在瞬息间发生,结果,悄无声息!
  生命是脆弱与渺小的结合,仿佛沧海一粟.在生命的漫漫路途中,随时都可能有戛然而止的时刻.而你的消失丝毫不会造成影响,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似乎不容我们去留恋.所有的事物都没有改变,只是单单地少一个生命,一个可能在人生舞台上演绎辉煌的生命!
  此刻,我拖着手中沉重的笔在纸上续写我的人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几时会结束.我只希望在笔尖停止的那一刻,能够为世界添上美丽的一笔,让它载着我的思想奔向需要它的地方!
  生命短暂,它的生与死是平凡的化生,但这平凡中却闪烁着金的光辉.纵然躯壳不会太长久,但思想精髓却是永恒.我终于明白,生命不会消失,它只是从有形化作了无形,时刻包蕴了万物.我更加确信:世界末日将永不会来临!
  此为纪念一位逝去的同学而作,但愿他能在自己心中的天堂幸福快乐!

生与死的感悟篇(9):生命的感悟_550字

  心中总有太多的向往,于是在大自然的奇丽秀美中流连忘返,也因为有了向往,我有了探寻的目光,有了欣赏和感悟。
  对于人类来说,心中的向往意味着目标和快感,是一份喜悦,一份收获。但对于动物来说,命运又赋予了它们向往别样的意义。
  毛毛虫破茧成蝶,是因为它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对美丽生命的热爱。这份向往注定不单纯的是一个梦想,而转化成了责任。它从出生,就注定要有一场浩劫,一次蜕变,无从选择。于是,它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在吐丝作茧的时候,它是在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但同时也背负着死亡的风险,因为,如果无法超越重重阻碍取得突破,就是作茧自缚。不生即死。为了履行对自己的诺言,它奋力突出重围……终于,在它张开双翅的那一刹那,它向我们诠释了它的向往:美丽和勇敢。
  飞蛾扑火,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企盼,它不是卤莽的,它是壮烈的。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壮,一种浴火重生的脱俗。命运给了它追寻的方向,却收回了它生的希望,来不及看到梦的完满,它已在跳动的火苗里破碎……我们将会多么惭愧,回想当初的嘲笑简直是愚昧。在一只飞蛾的眼中,向往,是超越生命和世俗的眼光,是不顾一切的追求。
  动物们尚且对心中的向往义无反顾,作为人类的我们,谁还能轻意地辜负向往?
 

扩展阅读文章

人生感悟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人生感悟推荐文章

人生感悟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