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商怎么读9篇

时间:2018-10-29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第一篇参与商怎么读:读《清欢》有感_900字

  喜欢林清玄老师的散文,他的文字仿佛有光,照进我的心房。说来好笑,第一次注意到他的文章竟是在试卷上,记不得题目是什么,只隐约记得关于镜花水月,还有他自己写的藏头小诗,首字连起来看便是“镜花水月”。或许,便是那时迷上了他的文字。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清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一首词道出了人间
  林清玄认为,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到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兴趣,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清欢,清静欢乐。清静,是一个人的清静,却又是很多人的清静,就像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样;而欢乐,只是一个人的欢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清欢的意思,大抵是如此。可现在的人,反倒以浊为欢,以清为苦。
  林清玄曾和朋友一起去了圆通寺,慢慢爬山,欣赏野花,心里有着只有春天才有的一种欢愉。后来他又去了圆通寺,却不曾想,寺院门口摆满各种摊子,卖烤肠的,烤烤肠的白烟飘向寺院,一位母亲不准孩子吃烤肠拍打孩子,哭喊声尖厉急促,他转身而去。前后多么鲜明的对比。我想起了几天前去海边玩的事。沙滩并不是寺院那般应是清静的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我第一次见海,此刻正陶醉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一眼望去,水天相接,只觉得自己的心胸都宽阔了起来,大海,是足以让人尊敬的。美好却被人生生地打破了,坐在我斜前方不远的是一家人,看样子是刚玩尽兴了回来,小孩子吵着说饿,大人拿出面包,吃完却随手将面包袋丢在沙滩上,明明不远处就有工作人员摆放的垃圾桶!果然,凡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生在这个时代,清欢难矣!
  林清玄认为,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到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秽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最美是清欢,愿世人都能找到清欢,品味人生。

第二篇参与商怎么读: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幼年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出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10岁,在故乡。《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司马迁10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11岁。
  窦太后死,汉地区冲突罢绌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一说司马迁出生于这一年。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12岁。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青年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年朔二年)19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20岁,游历各地。
  司马迁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彭城,寻访楚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而归长安,历时数年,为协助父亲着作史记做准备。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22岁。
  公孙弘为丞相,请为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司马迁得补博士弟子员。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23岁,为郎中。
  以考试成绩优异为郎中,即皇帝的侍卫官。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24岁,为郎中。
  司马迁侍从武帝巡视至雍,祭祀五帝。获白麟。司马谈始修《太史公书》。
  《史记》原计划记事止于此年。
  《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扣来司马迁修改下限述于太初末年。
  公元前119年(元狩五年)28岁,为郎中。
  汉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内),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
  中年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33岁,为郎中。
  随汉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陕西凤翔县),到河东(今山西夏县东北)。
  有司与太史公司马谈、祠官宽舒议祭祀后祠。始立后土祠于汾阴(今山西万荣县)。冬十月,“武帝自夏阳东幸汾阴”,司马适随武帝回夏阳故乡。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34岁,为郎中。
  冬十月,司马迁以侍中身分侍从汉武帝巡行至西北的扶风、平凉、崆峒。
  太史公谈、词官宽舒等向武帝建议立泰坛。太史公谈议泰典礼。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35岁,为郎中将。
  汉武帝与公卿、诸生议泰山禅。司马迁受命为郎中将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达邛(今四川西昌一带)、笮(今四川汉源一带)、昆明(今云南曲靖一带),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设置五郡。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36岁,为郎中。
  汉武帝前入泰山封禅,太史公司马谈随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阳)而病危。司马迁自西南归,见父于周南。谈临终嘱司马迁继孔子而续《春秋》。
  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汉武帝至泰山,又至海边,自碣石至辽西。又经北边、九原(今包头市西),五月回到甘泉。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37岁,为郎中。
  春,司马迁随汉武帝到缑氏(今河南偃师),又到东莱。四月,黄河决口,司马迁从武帝至濮阳瓠子决口处,与群臣从官负薪塞黄河决口。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38岁,为太史令。
  继父职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绅石室金匮之书。”与朋友挚峻书信往还,勉励其抛弃隐居生活,立志于事业,从而立德、立言、立功。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39岁,为太史令。
  冬十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经回中道,批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涿鹿,从代地(今河北蔚县)而还,经河东回长安。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40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武帝至南郡盛唐(庐江),望祭虞舜于九嶷山,自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过长江,登庐山,北至琅琊(今山东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41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汉武帝行至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三月,经夏阳至河东,祭于后土祠。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42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等制定《太初历》,汉武帝宣布废《颛顼历》,改用此历法。太初历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冬十月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
  司马迁开始着述《史记》。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43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专心着述。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开汉元年)46岁,为太史令。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
  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47岁,为太史令。
  三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河东,祭祀后土。
  十一月,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后被释放。
  公元前98年(天汉三年)48岁。
  李陵被灭族。
  司马迁为着作史记而忍辱苟活,自请宫刑。
  《悲士不遇赋》约作于是年。
  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四年)49岁,为中书令。
  被赦出狱,任中书令。《汉书·司马迁传》:“迁既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发愤着史记。
  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53岁,为中书令。
  任安(少卿)此年四、五月间有信给司马迁。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55岁,为中书令。
  完成《史记》。《报任少卿书》说:“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改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仆诚已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56岁。
  司马迁约于公元前90年前后去世。死因不明。
  一说司马迁死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说死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
  《汉书·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郭沫若《关于司马迁的死》:“下狱死事,必世有流传,故卫宏、葛洪均笔之于书,谅不能无中生有,以歪曲史实”。
  2人物家世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
  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着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
  六世祖司马靳(司马错次孙)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司马错、司马靳等军事之功为秦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管理市场)。祖父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着有《论六家要旨》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司马谈在约汉武帝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
  公元前145年前后,司马迁出生于家乡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上,司马迁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

第三篇参与商怎么读:张养浩简介


  一、人物生平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
  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1]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其曲“如玉树临风”。
  从政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瘼,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拜监察御史之后,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风宪忠告》),蹈厉风发,“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其门人黄

第四篇参与商怎么读:读《中国的司法制度》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_2000字

  感受古老的洗礼
  ---读《中国的司法制度》中古代法律制度有感
  读完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使我不仅对古代的整个法律体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其产生的根源和社会背景。
  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体系。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总称为“禹刑”。刑罚的出现,标志着夏代法律制度已经产生。
  “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商朝的刑法严酷,有死刑、肉刑、流刑、徒刑等。
  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商,到了西周更趋成熟。《吕刑》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同时,明确规定了罚金等级和赎刑制度等。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秦代法律以酷烈而著称于世,刑罚种类繁多,手段也极为残酷,对罪犯往往数刑并施。
  先秦以前没有专设司法机关,只是设官理刑。夏有大理,商周有司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设置掌握狱讼的最高法官。
  秦统一的秦王朝建立后,“廷尉”列为九卿之一,作为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和地方移送的疑难案件。秦地方无专门的司法机关,郡守、县令兼行审判权,可自行处理一般案件。
  西汉,萧何以《秦律》为基础,制成《九章律》,确立以律、令、科、比为形式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思想构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
  汉代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六部制度的基础。汉代中央仍以廷尉(又称大理)为最高司法长官,地方司法机关与秦基本相同。汉代对各种机构的员额和职权都有明确规定。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各朝都编纂法典。曹魏对法律作了重大修改,制定《魏律》18篇,规定五刑,使刑名进一步规范化;保护贵族、官僚、地主等8种权贵人物在审判上享有特权的“八议”也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刑法的重要发展。《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北魏、南陈法律中规定的官吏可以官抵罪的“官当”制度,对后世的封建法典皆有重大影响。
  隋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诸种制度包括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隋朝制定的《开皇律》在封建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唐律把“十恶”特标篇首,律文全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划分,明确规定了社会各等级的不同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唐律》和《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发展影响极大,对亚洲一些国家亦有一定影响。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司法行政,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案件。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亦参与某些案件的审判。唐朝时,每遇重大案件,皇帝通常命令大理寺卿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作“三司推事”。
  宋代司法机关不断扩大,职权分散。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和刑部之外,皇帝在宫中增设审刑院,掌审议大理寺上报的案件。宋元《宋刑统》是宋代的基本法典。宋朝全面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皇帝可随时颁布□令作为断罪处刑的依据。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两个朝代,在法律上亦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明、清法规以律为主,律外有诰、例、令、条例、则例、会典等。
  清代制定的《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明清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强化,司法权更趋集中、完善。于中央设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分典刑狱。对重大案件实行“三司会审”,清称“九卿会审”,标志着皇帝对司法权的严格控制。
  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条文的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思想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的统治,奴隶社会的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礼法结合,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体系。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
  ③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
  ④诸法合体、并用,司法隶属于行政,无独立审判权。中国古代法律最早表现为礼刑并用,之后形成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典。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司法大权。地方的审判权完全归属行政机关。
  感受完这一次古老的洗礼,我的受益良多。古代法律制度的背后承载了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只有我们更多地去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
 

第五篇参与商怎么读:合作与竞争的魅力_3000字



合作与竞争的魅力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卡耐基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    卡耐基问大家,你对于自己发现的思想,是不是比别人用银盘子盛着交到你手上的那些思想,更有信心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如果你要把自己的意见硬塞入别人的喉咙里,岂不是很差劲的作法吗?若提出建议,然后让别人自己去想出结论,那样不是更聪明吗?    举个例子来说明:卡耐基的一位学生,费城的亚道夫?塞咨先生,突然发现他必须对一群沮丧、散漫的汽车推销员灌输热忱。他召开了一次销售会议,鼓励他们,并希望他们对他提出各种要求。在他们说话来的同时,他把他们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他说:“我会把你们要求我的这些个性,全部给你们。现在,我要你们告诉我,我有权利从你们那么得到的东西。”这就是:忠实、诚实、进取、乐观、团结,每天热诚地工作八小时。有一个人甚至自愿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会议在新的气氛,新的启示中结束。塞咨先生后来说,自此以后,销售量上升得十分可观。    “他们等于和我作了一次道义上的交易,”塞咨先生说,“只要我遵守我的条约,他们也就决定遵守他们的。向他们探询他们的希望和愿望,就等于在他们手臂上打了他们最需要的一针。”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购买或遵照命令行事,我们宁愿觉得是出于自愿购买东西,或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们很高兴有人来探询我们的愿望、我们的需要以及我们的想法。    以尤金?威森的例子再作说明。他在获知这项真理之前,损失了数不清的佣金。威森为一家专门替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草图,一连三年,威森先生每个星期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家。“他从不拒绝接见我,”威森先生说,“但他也从来不买我的东西。他总是很仔细地看看我的草图,然后说:‘不行,威森,我想我们今天谈不拢了。’”经过一百五十次的失败,威森终于明白自己过于墨守成规;于是他下定决心,每个星期拨出一个晚上去研究做人处世的哲学,以发展新观念,创造新的热忱。    不久,他就急于尝试一项新方法。他随手抓起六张画家们未完成的草图,冲入买主的办公室。“如果你愿意的话,希望你帮我一个小忙,”他说,“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完成才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位买主默默看了那些草图一会儿,然后说:“把这些图留在我这儿几天,然后再回来见我。”    三天以后威森又去了,获得他的某些建议,取了草图回到画室,按照买主的意思把它们修饰完成。结果呢?全部被接受了。    从那时候起,这位买主已订购了许多其他的图案,这全是根据他的想法画成的

第六篇参与商怎么读:许麋孙简伊秦传


陈寿

【原文】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进用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剌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

第七篇参与商怎么读:艺文志第十

【说明】本卷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周代以来,官修私著,书籍繁多,内容宏富,故需校理群书,以为目录。刘向校书,著有《别录》,刘散继承父业,又著《七略》。《七略》分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七个部分;班氏自言,“今取其要,以备篇籍”。本志名曰“艺文”,所谓“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者为六艺;所谓“文”,指文学百家之说而言。其内容,在简短的序言之后,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种之后有小序,每部分之后有总序,对先秦、秦汉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可以想见,班氏对《七略》做了些删繁取要的工作,加上吸收刘氏观点及掺以自己学术见解而成之。其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功,不可磨灭。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1),七十子丧而大义乖(2)。故《春秋》分为五(3),《诗》分为四(4),《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5)。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6),礼坏乐崩,圣上唱然而称曰:“朕甚闵(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7),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8)。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9)。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10),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11),太史令尹咸校数术(12),侍医李柱国校方技(13)。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14)。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欲卒父业(15)。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16),有《六艺略》(17),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1)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微言:精微要妙之言。(2)七十子:指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人。七十,是指成数。大义:指诸经之义。(3)《春秋》分为五:谓《左传》、《公羊传》、《

第八篇参与商怎么读:太史公自序


郝永娟 译注

【说明】《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父子执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自序》明述了作书之本旨,概述了各篇的写作旨趣。一般说来,书之为序其义有二:一曰,序者,绪也,所以助读者,使易得其端绪也。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义也。《自序》可以说是兼此二义。推本春秋,考信六艺,这一宗旨或殿于卷末,或冠于篇首,反复述明;又分别标明诸篇小序,申明为某事作某本纪,为某事作某年表等等,全书纲领体例,《自序》中莫不灿然明白。读者在读《史记》之前,须将《自序》篇熟读,深沉有得,然后可读诸纪、传、世家;读纪、传、世家若不得其解,仍须从《自序》中求得。这实乃司马迁在教人读《史记》的方法。其体制如《周易》的《系辞》,《毛



》的《小序》,皆关系到一书的体要。清人牛运震曾评价:“《自序》高古庄重,其中精理微者,更奥衍宏深,一部《史记》精神命脉,俱见于此太史公出格文字。”(《史记评注》)

《史记》自《黄帝本纪》起百三十篇,合而论之,总是一篇。篇终必须收束得尽,承载得起,意理要包括得完,气象更要笼罩得住。《史记》的最后一篇以自序世系开始,逐层卸下,中载六家、六经两论,气势已极隆,后又排出一百三十段,行行列列,整整齐齐,最后又总序一百三十篇总目,其可谓无往不收,无微不尽。其文势有如百川汇海,万壑朝宗,难怪乎后世之学士文人有望洋向若之叹了。

从前颛顼(zhuān xū
专须)统治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唐虞之际,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周朝时候,程林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当周宣王时,重黎氏因失去官守而成为司马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周惠王和周襄王统治时期,司马迁离开周都,到了晋国。后来,晋国中军元帅随会逃奔秦国,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族人分散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在卫国的,做了中山国的相。在赵国的,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kuǎi
kuì
?愧)就是他们的后代。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已更名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赵国长平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司马

第九篇参与商怎么读:名言警句系列素材:言行

  1、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2、言语是心灵的图画。——《人生格言》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3、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人生格言》培根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4、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人生格言》苏格拉底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人生格言》达。芬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6、凡你不愿写下来并且签字负责的事,就不要说。——《人生格言》E.W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唐群英
  7、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情感教育心理学》卢家楣
  8、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
  9、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10、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
  11、管教孩子是必可少的,但管教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费氏教育法”的创立者,美国学者费特弗森——王志友
  12、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李龙潭
  13、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他们必须得爱的时候。——《人生格言》赫尔巴特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14、爱产生爱。——《中外名人名言》周丽主编赫里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2001年9月出版——郭传柏
  15、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16、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7、友爱、协作、守纪、礼貌、集体观念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些技能的培养,一个再聪明的孩子也只可能被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8、作为长辈,在谈话中我们理应更加细心,更加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努力地尊重我们的孩子,从而营造出更加友好的谈话氛围。——《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9、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张玉娟
  20、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是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罗伯特。特拉佛斯
  21、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22、劝导孩子多想想如何去取得成功,而不要为成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过多地担忧。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位成功者。——《哈佛才子》
  23、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4、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王海郁
  25、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26、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7、友爱、协作、守纪、礼貌、集体观念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些技能的培养,一个再聪明的孩子也只可能被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刘爱云
  28、人们的情感是许多层面和各种趋向的。有崇敬的、敬重的、景仰的、有亲迈的、关怀的、思念的、也有同情的、惋惜的、怜悯的、还有悲痛的、哀伤的、恐惧的等。——《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29、当你感觉学生对你讲的话不感兴趣,似听非听,或者听而不信,无动于衷的时候,要想打动学生的心,取得学生的信任,就应当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和学生交谈,和学生交心,使学生感受到你是出于真情实义,是给他讲真话。这样的语言才有力量,才能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心。——《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30、激励学生是要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去激励,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心灵中潜在的情感,激起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着的热情,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缺点,放下思想包袱,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31、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面前,从不以教师行长者的身份自居,凡事采用与学生商量的口气,哪怕是最差的学生,在他的眼里也是一个需要尊重、理解、认识的人。——《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32、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用情感性语言来感化学生,这些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议论,枯燥的言词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33、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34、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35、一个班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一旦成员们都姑言行中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36、教师在语言修养中,应当重点进行口头语言修养和口语表达斩训练,努力造就自己的口才。——《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37、朗读课文也应饱含激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进行形象而逼真地描绘,辅助轻重缓急的语调,把课文中的论述故事、人物形象读好,读活读出滋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求知欲望。——《教师实用语言艺术》郑晓舜华化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唐书坤
  38、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道德待业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这时的孩子可塑性极强,既可向积极方面发展,形成很好的品德;也能往消极方面转化,形成不良道德倾向。——《教子成才的科学与艺术》张永泰等著工商出版社——张文东
  39、用“我”代替“你”开头,可避免对学生指责批评和攻击,如“我真担心你回来这么晚,我以为你有什么事”。——《青少年心理教育》,第30页,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张元
  40、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
  41、声调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仅仅为了嘹亮的唱歌,漂亮的谈吐,而是为了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马卡连柯——杨小燕
  42、教师给学生的评语要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评价,切忌片面;注意针对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特点,避免千人一面,力求准确、恰当,通过评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充满期望,教师评语要倾注“师情”,体现“爱心”,使学生能通过老师鼓励的话语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语言上要具体化,避免泛泛空谈;要情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43、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而且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交流着师生彼此之间的人际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情感,也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表现出来,为教师所心领神会,彼此情感会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一条情感回路,它们分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情境中的语言,情绪表现。教师的“一笑一颦”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表现。——《情感教育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伏舜霞
  44、言语是心灵的图画。——《人生格言》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45、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人生格言》培根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46、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人生格言》苏格拉底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47、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48、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人生格言》达。芬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49、凡你不愿写下来并且签字负责的事,就不要说。——《人生格言》E.W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李彩云
  50、艺术就是情感。罗丹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52、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53、普遍流行着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似乎只是逻辑推理和所得结论的结果,其实,情感支配人的行为的作用是巨大的,许多极其重要的决定是在情感的直接影响下采取的。——Ⅱ。N.杜布洛夫斯基——史军
  54、培养情感的艺术:1、巧设悬念,诱发感情;2、以情传情,情感共鸣;3、以景传情,情景交融;4、以美传情,情满胸臆;5、以理激情,陶冶情操;6、以神传情,内化品格。——《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高长梅
  55、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56、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57、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58、言语是心灵的图画。雷——《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隋晓枫
  59、父母亲和教师的个人表现是儿童观察周围世界的第一窗口…儿童以教师为榜样,相信他的每一句话。无条件的执行他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
  60、知过则改永远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61、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
  62、爱是真正使人复苏的动力。歌德
  63、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
  64、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人生格言》爱迪生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65、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66、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67、言语是心灵的图画。雷——《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68、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69、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人生格言》马卡连柯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70、教学的艺术,全在乎把年轻人天生的好奇心唤醒,然后加以满足。——A.F
  71、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董运萍
  72、言语是心灵的图画。雷——《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73、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74、艺术就是情感。——罗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75、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76、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77、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78、要想知道一个民族的未来,看看他们的孩子就知道了。谚语
  79、人们对爱的寻觅,往往缘于曾经的失落。谚语
  80、我只会出了一滴水,却得到了整个海洋的回报。谚语——阚艳
  81、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82、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83、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84、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85、艺术就是情感。——罗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8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谚语
  87、有位哲人说过,要想知道一个民族的未来,看看他们的孩子就知道了。谚语
  88、儿童的魅力好像音乐。罗曼。罗兰
  89、我只会出了一滴水,却得到了整个海洋的回报。谚语
  90、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
  91、言语是心灵的图画。雷——《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赵宏玲
  92、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人生格言》赫尔巴特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93、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人生格言》达。芬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94、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95、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96、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人生格言》彭长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候成彬
  97、以“我”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孩子的某个行为错了,与其直接批评他,不如说出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还可以避免攻击孩子的人格。——《教子良方——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性教育》杨霞、张元著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
  98、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303页
  99、用“我”代替“你”开头,可避免对学生指责批评和攻击,如“我真担心,你回来这么晚,我以为你有什么事”。——《教子良方——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性教育》杨霞、张元著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
  100、善意、尊重的原则;师生共意原则;协调一致原则;自我意识原则;意识调控原则;积极作用原则;程序控制原则。——《成功愉快教育全集》孙锦涛、纪登训、王大凯、章叶英新华出版社。
  101、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
  102、寄希望于言语之间,相信你能吸取这次教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廖建华——黎燕丹
  103、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不是某种专门附加的东西,而是教材本身……善于提示已知的东西与新的东西的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诀巧之一。——《公民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
  104、“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即使“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象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昆体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105、而在情感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言语的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甚至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情感教育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信长江
  106、无声的表情具有的交际效果是有声言语的五倍。——《奥妙的人体语言》汪福祥中国青年出版社
  107、只有热爱科学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情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108、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109、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弥尔》卢梭商务印书馆。
  110、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教学方法现代化研究》商继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1、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王占
  112、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303页
  113、用“我”代替“你”开头,可避免对学生指责批评和攻击,如“我真担心,你回来这么晚,我以为你有什么事”。——《教子良方——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性教育》杨霞、张元著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30页。
  114、善意、尊重的原则;师生共意原则;协调一致原则;自我意识原则;意识调控原则;积极作用原则;程度控制原则。——《成功愉快教育全集》孙锦涛、纪登训、王大凯、章叶英新华出版社。
  115、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
  116、寄希望于言语之间,相信你能吸取这次教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廖建华——田小瑞
  117、妙唱非关舌,多情岂在腰。只要发自内心,出于自然,什么样的语言都能取到好的效果,那种皮相的“深情款款”,只会令人反胃。——龚华——龚华
  117、教师要具有情感吸引力,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不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能理智分析、正确引导,适当给予宽容和谅解;对后进学生能用超常耐心去感化和挽救;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当学生遇到挫折打击时,能亲如父母,及时给关怀;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时,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到与学生心灵的相互沟通。这样,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亲切感,……——《人民教育》1999年第5期,李文华《教师要具有情感的吸引力》
  118、……对孩子们的“在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充分尊重他们因为在乎而表现出的种种需求,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念头。否则,由于我们的目中无人而导致的急功近利行为,将会挫伤多少孩子的心灵啊!……孩子们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微笑,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奖励,在乎教师给他的一个改错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爱的使者,用爱的心灵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点需求,更能激励每一个学生,……教师尊重和珍视孩子们的“在乎”,让学习变成孩子们最快乐的事,让他们的心空蔚蓝起来。这不是给予,而是对孩子的真诚奉献。——《人民教育》2002年第2期戴振华《在乎学生的‘在乎’》。——刘森

上一篇:关于我7篇
下一篇:做自己的主人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文章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文章推荐文章

励志文章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