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4篇
第一篇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真心的尊重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真心的尊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优秀作文:真心的尊重
爱乐乐团在大陆演出,为禁止观众摄影录音,不仅不断在场地两侧打出字幕,甚至用起了“镭射光笔直射”这般野蛮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我认为原因在于乐团负责人并没有对此现象进行思考,只知堵住下游,却不从源头治理。观众为什么“顶风冒死”摄影录音?归根结底是喜爱这个演出,否则为何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因此,爱乐的处理方式太过强硬,丢了观众的面子,还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然而为什么即使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大陆观众仍是屡教不改呢?我想原因一言难尽。摆在首位的,便是观众对艺术的尊重程度,或是认识程度较低,对艺术与娱乐的概念,观众混为一谈不作区分。在台湾或是西方发达国家,交响乐被视作神圣庄重的高雅艺术,观众大多是了解并真心热爱交响乐之人。他们不觉得曲高和寡,愿意用安静聆听的方式尊重音乐和音乐家们。然而大陆观众中,这样的知音比重恐怕不会太大。有多少人是冲着“台湾爱乐乐团”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为在门面上“提升”自己而来。他们或许觉得悦耳动人,却不会意识到交响乐和演唱会的区别。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娱乐,娱乐就该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转型期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又何至于此?中国人不爱守规矩的习惯和大众的侥幸心理,这一次不过是再次集体显现而已。一个人过马路、听交响乐,或许会老实地遵守交规,静静聆听;一群人扎堆,就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壮景,以及快门声和屏幕亮光遍布观众席的“盛况”。这也难怪工作人员会出此下策。我想,爱乐若真想营造良好的演出氛围,就该站在观众的思维上考虑和处理,而不是一句自视清高的“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不给人留一丝情面。这种“曲高和寡”的表态,只会将大陆观众推离交响乐更远,有悖于音乐存在的意义,并对交响乐在民众的普及造成一定阻碍。若我是乐团负责人,那么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我会身着正装站在舞台中央,用温和但有力度的语调,向观众普及有关交响乐的常识,让观众理解摄影录音对演奏者的影响。并且,搬出名家之语吧:“真正的音乐,是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的。”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流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学习西洋乐器,人们的观念必将与时俱进。对待交响乐,也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真心的尊重。熄灭镭射光笔,用温和的眼神带领大众走向艺术的曙光吧。
第二篇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2016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漫画作文 关于分数(图)
2016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作文题为漫画作文:
2016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漫画作文 关于分数(图)
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以此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第三篇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2017高考作文题目写作角度二卷_高考全国卷2写作立意
2017高考作文题目写作角度二卷_高考全国卷2写作立意
1、怎么看今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于老师:2017年全国Ⅱ卷(陕西卷)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是一道主题开放式材料作文。“稳”指的是延续了2016年全国Ⅰ、Ⅱ、Ⅲ卷作文的命题思路,延续了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命题的方向,而“变”指的是打破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的主题由多则材料聚焦一点或多个主题由一则材料引发的闭合状况。
2、今年作文题目的立意是什么?
于老师:今年的高考作文主题开放,只要是与所给的名句中两三句有关联的立意即可,这有点类似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话题作文,作文所写主题与话题有关联即可。但开放中又有聚焦,“聚焦”指的就是依据作文立意的主题虽已开放,但最佳的立意依然聚焦在当下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上。这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道路上,我们既要有名句三、六中所说的坚定自信和责任担当的态度,更要有名句五、一中所说的正视现实,不避艰险和自强不息、奋发实干的行动,最后都要落实到习近平同志新年献词中所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上,梦想才有可能能变成现实。
3、这个题目学生在下笔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考生只有依据材料,扣住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立意,才能写出优秀的考场高分作文。
4、其他有的省份的作文题目当中提到了“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空气污染”这种比较现实的时政类话题,相比之下您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差异?
相比较而言,全国Ⅱ卷作文题扣社会热点问题比全国Ⅰ、Ⅲ卷作文题扣社会热点问题更隐晦一些,对考生的审题要求更高一些。比如全国I卷作文题扣社会热点问题不隐晦。“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12个,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关联。
全国III卷题为“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扣社会热点问题更直接。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激扬几代人的梦想,凝聚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题目明白直指今年“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热点话题。
5、这六句古诗名言应该如何分析理解,考生才能不跑题?
第1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语出《周易象传》,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取自这两句。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君子效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所以,这句名言的主旨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进取实干。
第2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所以,这句名言的主旨是:思乡思亲,思家思国,关注现实。
第3句: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所以,这句名言的主旨是:注重内在美,充满自信,特立独行。
第4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的原话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受”有“接受”“给予”两种理解。整句看来,应以前一种理解较恰当。所以,这句名言的主旨是:不断学习,视野才能宽广。
如果按“给予”理解,这句名言的主旨就是:分享交流,普照四方。
第5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是鲁迅说的,意思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逃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目的。正视现实,自己,正确认识现实的种种与自己的不足等等,才可以有可能往下一步,敢想,敢做,指的是怎么做是对的是好的,是自己可以做的,最后做了就有了觉悟,可以胜败平常心对待。
所以,这句名言的主旨是:正视现实,不避艰险,勇于进取。
第6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语出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
意思是纵然历史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但也毕竟已成历史,如今的江山,掌握在如今的人手中,唯有今朝的英雄,才能解今朝的困难!从整首词来看,这一句点出了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所以,这句名言的主旨是:责任担当,坚定自信,伟大抱负。
第四篇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人要读三本书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浙江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