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的故事8篇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1):美德的故事_550字
最近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这本好书,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多关于美德人物,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让
我懂得了历史美德的知识,又使我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苦练,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只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勤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道理个: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江苏南京竹山小学四年级:邵文馨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2):让我感动的生花笔的故事_700字
在我呀呀学语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给我讲故事,许多故事触动着我幼小的心灵,让我感动不已,关于王安石的生花笔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一直伴我成长、催我奋进。
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一定都会希望自己妙笔生花吧?王安石年轻求学的时候也不例外。一天,王安石从书中得知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梦见笔头上长出鲜花,从此才华横溢、闻名天下,他激动地去请教他的老师杜子野先生:“先生,世界上真的有生花的笔吗?您能给我一支吗?”杜子野语重心长地对王安石说,“我这有五百支笔,其中一支就是生花笔,但需要你勤学苦练,在用心写文章中才能找出来。”听完,王安石抱着这捆笔兴高采烈地走进了书房,专心致志地写起文章来……
几年后,王安石写秃了这五百支笔,但始终找不出生花笔,他又去问杜子野:“先生,您让我从这些笔中找出生花笔,可是我为什么怎么也找不到?您能不能告诉我真正的生花笔是哪一支呀?”杜子野笑着,在纸上写下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交给了王安石。王安石望着这四个沉甸甸的大字,恍然大悟……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写秃了998支毛笔,他用最后一支笔写下“策论”二字时,突然感觉文思泉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从此,王安石也一举成名。
从生花笔的故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要有毅力,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生花笔的故事中,我被王安石勤学苦练的毅力所感动。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每当我写作文“卡壳”时,我就想起这个故事,它激励着我继续坚持写下去。现在,我也仿佛得到了一支生花笔。
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小学五年级:滕飞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3):成语故事: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典故: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
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4):名人故事: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医圣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中国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钦佩。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医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
人工呼吸首创者
还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杀,被人们发现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张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一松一压。不到一个小时,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张仲景关照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做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那人终于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在急救中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5):《美德故事》读后感_800字
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会更和谐;美德使生活更丰富多彩。
《美德故事》这本书,通过很多神话故事、诗篇、寓言、童话等丰富体裁,让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观。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着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当继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使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成功人士,无不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面对困难的生活、恶劣的条件,能咬紧牙关,克服众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居政,正是我身边的美德少年。他家境贫寒,父母靠捕鱼为生,每天早出晚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居政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煮饭烧菜。居政在学习上勤奋刻苦,付出了别人几倍的努力。居政因发明“上接插头式电水壶”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创造发明大赛一等奖,和吴江市第四届科技创新市长奖。居政是一个平凡又幸运的孩子,不富裕的家庭让他更加地独立,格外地坚强。他的这种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我坚信中华美德会被人们永远传承,会在这个流芳百世,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中华美德永驻!
初二:王昊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6):我最喜爱的社团活动_900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宋子怡,来自安阳外国语小学四(2)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最喜爱的社团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有很多称号,小组长呀,语文课代表呀,小班主任呀,还有一个称号,你肯定想不到,我是书法社团的团长!
提起这个称号,我就要和大家讲一讲我和书法的渊源了。从二年级开始,学校每周五下午后两节课是社团活动课,我们学校的社团可多了,有鼓号、合唱、跳绳、舞蹈、折纸、绢花、书法、小导游等等。我性格内向,比较安静,教我语文的郭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模仿郭老师写字,争取有一天也像郭老师一样写一手好字。正好郭老师办了书法社团,所以我选择了书法社团。
郭老师告诉我们,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学会写字的姿势,得掌握字型结构,看清字体在格里的位置,再一笔一画地写出笔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也不假。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我的手抖得厉害,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有时候回到家,我一个字总是写不好,就把笔给摔了,这时妈妈鼓励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练书法是要苦练五年、十年,只要有耐心一定能练好。”她还给我讲了许多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一学期下来,我练习了基本笔画,并学写了简单的汉字,我一练就是两节课,甚至课间休息也不出去玩。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如今是第五期了,我依然报的是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写的毛笔字越来越好,每次都被作为好作品进行展览。上学期我和几名同学还代表学参加了区组织的社团展演,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我也当上了书法社团的团长,每学期我们都要吸收不同年级的新团员,就像本学期我们收到了一些五年级的大姐姐和一些三年级的小妹妹。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书法,作为老学员,更是作为团长,老师把一些简单的任务交给了我,在老师讲解后,我和老师会一起检查他们的握笔姿势,指导他们写字。一到学期末,我作为团长,还要向评委老师和同学介绍我们书法社团。大家都在认真写着毛笔字,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使评委老师都感到惊叹。每学期的社团评比,我们书法社团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社团。大家请看,这些就是我们书法社团在接待外来客人参观。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我觉得书法不仅能使人练一手好字,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耐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四年级:宋子怡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7):《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7)_750字
读完《中国神话》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里面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太令我感动了。作者通过一个个神话故事,教育我们如何不畏艰险,战天斗地;如何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如何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如何勤学苦练,克敌制胜……读完这本书我真是收获不浅。
这其中有一则故事最令我回味。那是《黄帝平天下——选贤传位》的故事。这段故事主要是讲述黄帝想推举新帝继位,所以开展了一次选贤比赛,结果他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通过文武两关的比试,进入了最后的决赛,黄帝决定最后以德试来选能。黄帝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葫芦,葫芦里都有河水,开口即流,水宽三丈,一人多深,流过二百里才会干。但是要求他们让水从嵩山北坡流过三百里到东边的颖水,谁的水流到颖水水继位。二人急匆匆地抓起葫芦跑到嵩山去放水。结果他们各自试了无数天,放流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就在二人疑惑不解时,大兄长提议把两个葫芦融合一体,那河水就哗啦哗啦地流出了四百里!众仙看了不禁称赞:“手足同心,兄弟情长”。事后黄帝把兄弟二人叫去问,他俩有没有获得启示,二人表明了只有葫芦合体,水大流远。这里面有着治理天下的道理,百川归流,才能汇积成海。在黄帝的试探下胞弟谦虚地说,办法是兄长想出来的应该由兄长继位,而兄长也谦让地说:“弟弟年轻有为,继位最好。”而黄帝见他们诚心诚意,就让兄长继位。哎!真是名副其实的兄弟情谊长啊……
从这段故事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的重要,谦让的可贵。而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在践行“八荣八耻”的行动中,都做到讲团结了吗?都做到谦让了吗?和玄嚣、昌意的讲团结的好品质相比,那些平时喜欢搞小摩擦,不讲团结的同学难道不感到羞愧吗?和玄嚣、昌意讲谦让的好德行相比,那些自私自利严重的同学难道不感到耻辱吗?
团结出力量,谦让出人才!
勤学苦练的故事篇(8):作文素材系列:勤奋
指勤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花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实现的阶梯,把握勤奋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将理想变成现实。
?写作角度?
1、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2、天才在于勤奋。?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不懂勤奋的人生是从零到零的虚线。?
5、光有志向而不勤奋只是幻想。?
6、勤奋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分钟热血。?
名言
1、A代表成功,B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2、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3、经常用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4、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布封?
5、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克雷洛夫?
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7、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9、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木村久一?
10、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1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2、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左宗棠?
13、学问须时时拈缀,乃时时受用。——李贽《焚书·答庄纯夫书》?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秦《论语·为政》?
15、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方。——陶渊明?
16、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先秦《荀子·劝学》?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镂,刻)——先秦《荀子·劝学》?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贺兴思?
19、怠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罗?
20、任何神都不愿意帮助懒惰的人。——拉丁谚语?
21、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富兰克林?
22、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颜氏家训》?
23、天下事,坏于“懒”与“私”。——朱熹?
事例?
炼丹家与火药
隋朝初,有个名叫杜子春的人记下了一件事:他去深山里看望一位炼丹老人,天色晚了,老人就留他住下来,夜里,忽然看到炼丹炉里冒起大火,焰火一直升到屋顶,把整个房子烧了。后来这个人通过一次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会着火的——火药。?
到了10世纪,唐朝末年的时候,火药已应用于军事,用来制作武器了。从此,兵器由冷武器跃进为热武器。
十二岁的秀才
有个贵州侗族人叫隋本松,才学出众。他从小就勤奋学习,白天上学堂,晚上苦学到深夜。12岁上黎平府考秀才,考官看他年纪小,不让他报名。?
陆本松说:“我虽12岁,已读十年书了。”考寂很惊异。陆本松说:“我7风骚产进学堂,白天读5年,晚上以学5年,一共不是10年吗?”考寂暗自赞赏。?
考场上,考官给每人一张一寸宽、两寸长的纸条,要求童生写出10000字在上面。?
陆本松写道:“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12个字,交了头卷,最后中了秀才.
妙用镜子
天边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大地仍在酣睡中,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校园一片寂静。一个人轻轻走出了宿舍,来到后山上,把一样东西挂在一棵树上。这个就是肖楚女。
肖楚女初次担任教员,担心自己讲课效果不好。每天天拂晓,他就跑到山上,投井下石上镜子,反复对着镜子讲,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这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肖楚女的教学水平大有提高,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常驻到尊敬和赞誉,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举两得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其实是他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一次,鲁迅的好友许寿裳问鲁迅说:“你用鲁迅这个名字,可有什么讲究?”
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说,自己比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