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6篇

时间:2018-10-23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人情味一:人情味

“情”这个字被用在了很多的诗句和文章当中。它包括了很多东西,友情,爱情,亲情等等。常言道有情才能成大事也,可见,作为一个人心中的情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常说:作为一个学生是一定要有亲情和友情的。父母的爱是我们的精神的支柱,有了他们在我们的身后就会什么都不惧怕了。他们会给你指出你走的路是否正确,纠正我们的错误,让我们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弯路。亲情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时候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友情”那是一个学生必备的,有了朋友会快乐,他们会在你伤心的时候关心你,会在你开心时陪你笑,会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他的手,并且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朋友就像一颗甜甜的糖,甜甜的滋润着你的心。若是有一个知心朋友那你的一生就没有遗憾了。
有人情味会帮助我们在社会上结交更多的伙伴,扩大我们的交际圈。
外出必备“人情味”。

人情味二:人情与人情味

你也许不懂人情世故,但你一定懂得人情。一封红包、一顿盛宴、一块名表、一瓶陈酿,你欠别人的人情就这样如永不停息的污水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动、堆积。但你怎么知道,那张“弥勒佛”面具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假意或真心?
不知什么时候,父母开始精打细算着每一笔账。吃、住、行、用,他们都工工整整地记载着数据,连五角一毛都不放过。他们开始频繁地奔往银行、家、工作单位,天天过着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存折、单据越来越多,总是“神出鬼没”、“卧虎藏龙”。红包袋也越来越鼓,随份子、还人情的钱张数也厚实许多。
前几年,身居要职的高官坐着这“第一把交椅”怎么也不安稳,一会儿看着自己的下属一个个“下马”,一会儿又故作镇定地把那些阿谀奉承的“红纸条”塞回口袋;一会儿瞥见暗访组走进一家酒店,一会儿又和败落贪官一起花天酒地。别人的礼物,他照收;别人的人情‘他照还。提拔、升职、加薪,他握着一手大权,什么做不到?
社会风气的败坏,都与这些人情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小户人家隔三差五的举行宴会,大事小事都张灯结彩,不就是为了挣回这么些年换人情的钱吗?大户公司提拔一批批无真才实学、有家室背景的贪官、奸臣,不就是为了还那些烟酒人情吗?
全球在变暖,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变僵:人类之间的打交道不再是关切的微笑,而是奉承地假笑,传递温暖的不再是话语,而是被手心捂热的红包。二氧化碳在增加,而你我之间的人情味在减少。
你的心中是否装着你最在乎的人,而不是你梦寐以求的职位?你的管理是否奉公廉洁而不是徇私舞弊?你的官职是否真材实料,而不是徒有虚名?你们的人情味呢?
人情,人的情谊,希望这个意思不只在字典里,而在生活中……

人情味三:最暖不过人情味

在《暖闻》杂志提供的材料中,我体会到了满满的人情味。古代的人情味,是邻里间的的互相照应,你家的孩子饿了我借你点米,你家的水缸空了我帮你去挑。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时代的发展,人情味逐渐散失。家里的铁门越来越厚,问候越来越少,但其实有人情味的社会才更加适合经济发展。
这三则材料,无一不体现出社会的正能量。“油条哥”对大众承诺不使用复炸油,可能是出于对大众健康着想,但也为他换来众多的回头客;况且,维护食品安全本该是商家们的义务,自觉维护食品安全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但并不能用此代表人情味。而从外地来的老父亲不辞千里只为见忙于坐诊的儿子一面,更多的是表达出父亲深沉的爱,如果与儿子早点协商,父亲就不用在门口站两个小时,这也反映出职业压力使得亲情的疏离。医生儿子的尽职尽责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但常回家看看也是儿子的义务。这两则材料初读会让人深思和感叹,但是我觉得并不与《暖闻》杂志的要求贴切。
而画展上的主办方对小男孩的突发事故的处理方式,则体现出浓郁的人情味。小男孩对画作的好奇心驱使他探身观看,却意外跌倒导致画作损坏。面对小男孩因年幼而产生的不知所措,主办方用人情味化解了小男孩的忧虑。他们为了小男孩以后有一个顺畅的人生,选择了只备案而不报案的处理方法。法律条文是死的而人心是有温度的,主办方用人情味融化了男孩心中的恐慌,化解男孩心中的阴影。这则新闻让我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了人情味的重要性。倘若主办方坚持报案,那么小男孩的一生会因为年幼这一意外事故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则新闻展现了人情味在社会上的调剂作用,也充分表达出最暖不过人情味。主办方打破陈规旧制,用人心做度量衡,化解了这场意外,无疑贴切主题,更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主办方的做法为小男孩提供了一种处理事故的变通方法,也是时代间人情味的传承。这则新闻也说明了,无论时代怎么变,人情味始终还是占主导地位,人心才是真正能主宰世界的。一件又一件富含人情味的小事,就能搭建起温暖的社会。
对比起社会上的丑闻——年幼的女孩因家里贫穷而去偷面包被抓游街,男孩因玩耍不小心撞破玻璃而被痛打,这个有人情味的主办方就是这个社会新时代的标杆,也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正能量。

人情味四:故乡的人情味

我的故乡在荣成市,她是一个美丽但不十分出名的地方。但我却认为:故乡的人情味胜过所有其他地方。
“人”是指故乡的父老乡亲,他们的热情像七月火热的太阳。看,今天李婶又炖了一大锅鸡汤,热心的她正准备请邻居们去她家做客呢!
暑假时,我总是回老家过一段日子。那儿没有4G网络,姥姥也不肯装WiFi,我就只好写作业,等写到无聊的时候,“串门”就成了消磨时光的好办法。
我最喜欢去我的好姐妹涵儿家,他们家有许多零食,还有很多书籍,涵儿的奶奶知道我爱吃爱看书,就在我去他们家时给我美食吃,让我随意看书,享受“贵宾”待遇,在我累了时,涵儿还陪我到处玩。
张姨家也是个好去处,那儿有空调,还有数字电视,我也爱我去她家,张姨看我爱去,就准备好饼干饮料等着我光临。
“情”是指乡亲们对家乡炽热的感情与浓郁的亲情。
最爱家乡的当属我姥爷了,他听说文登归属于威海市了,就不停地说为什么荣成没有划归威海,那样荣成也就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了。晚上串门时,姥爷和张大爷高谈阔论,把政府机构有些人浮于事的弊端说了一通,但最后还是感谢他们的英明,没有使荣成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受到严重污染。
秋收的时候,家中的老人与年轻人全体出动,我虽然身在威海,却关心着农活的情况,与小舅在电话中谈论着人们对土地原野的感情,小舅说:“本来多施化肥既省事又能使粮食多产,但为了使土地不板结以及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乡亲们宁愿施用人粪肥,并亲自除草、拔草一直到收割,对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我听后感慨万分,不愧是荣成市人!
“味”是指家乡美食的可口滋味,说起美食家,首当其冲的要属对制作美食情有独钟的李婶了。
看,李婶又在餐馆跟大厨学做饭了。说实话,李婶做的饭堪比“山珍海味”了,实在不用再费工夫学,但李婶很执著,学无止境啊!
有一次过年,我们一家去李婶家拜年,还没进门就有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进去后看见了惊人一幕:李婶一家围坐在桌子旁,桌子上应有尽有,香甜的烤玉米、肥美的大螃蟹、新鲜的溜大虾,还有可乐鸡翅、熏鱼、吉祥饼……我们看呆了,李婶一家却没呆,“快坐下一起吃。”他们边招呼边添碗筷、搬凳子,温暖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盛情难却,我们坐下边品尝各色美食边由衷赞叹道:“不光好看,还很好吃啊!”李婶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乡的“人情味”永远是我最珍贵的记忆,淳朴的乡亲,朴实的亲情,更有回味无穷的美食,你说,如果这里不是顶尖的地方,那哪里才是呢?

人情味五:智能化与人情味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将所有的机器都智能化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却又抗拒且畏惧全面智能化的到来,始终觉得其“非我族类”,拥有越大的能力就拥有越大潜在的伤害能力。既想拥有最大化的利益,又想确保自己在未来世界的绝对统治;既要现在,又要未来,居安思危体现的不仅是远见,更是复杂与贪婪。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成为统治者可能吗?可能。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只会是因为人类本身的制造出了问题。如今人工智能的创造与养小孩差不多,输入一条指令,确定一套执行方案就行了,甚至小孩子还有可能不听话,而人工智能则一定会执行。人工智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决于人类输入怎样的方程式,就像小孩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一样。前段时间,台湾一台GPS以其幽默可爱的语音导航走红网络。如此幽默搞笑的导航风格不也正反映了它的制造者的有趣性格吗?当我们以最大恶意揣测未来的人工智能时,又是否想过臆测中人工智能的野心恰恰是人类本身欲望与邪恶的体现呢?既然能将计算机智能化,那将它再人情化又有何不可呢?哪怕是一条“看见老人摔倒要将其扶起”这样简单的指令,不也是充满人情味儿的体现吗?并非是像人类一样思考就非得是坏的事情。
但是如今人类的人情味儿却反而愈见淡薄。比如扶起摔倒老人这件事反而并没有成为每个人类的指令。计算机人情化是好事,而人类计算机化则是一件可怕到难以想象的事情。当人们眼中只剩下利益,那么这个世界无疑是在被一群行尸走肉所统治。在山西的某个村庄曾破获一起特大妇女拐卖案件。人贩子将妇女带到这里并囚禁,村民则帮着看住她们以从中获利。我不知道原本淳朴的村民是如何为利益所趋从而丧失同情心,我也不知道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是否几百块钱远比活生生的人重要,我只知道那些妇女向他们求救无效后,留下的眼泪里是对这个冷漠社会的绝望。当社会被数以万计的人型计算机所占领,那么原本鲜活热烈的人也会被推入熔炉中重塑,最后变成一堆冰冷坚硬的机械。当人情味不再属于人类,那便是“人”这种动物消失于世间的时刻了。
计算机的智能化与人情化是为了创造更和平美好的未来,但倘若在此期间人类先行一步进行计算机化,那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人情味是一颗热烈跳动的心脏,在将它复制给计算机之前,我们要保证自己的那颗能永不停息地跳动。

人情味六:人情味的共享

共享在生活中已经不算个新鲜词——或许在老早之前就不算是了。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一系列共享资源忽然一窝蜂地出现在了上海街头,成为了一个吸睛的热点话题。
或许,在日常出行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番潮流、便捷的光景。只需要掏出手机扫一扫,便可以立即提车走人,相当便民。但这是否在手机与人的一来一往间,丧失了原来人与人交流中的人情味儿?
七月下旬,我同母亲回到河南的一个小镇上度暑假。一切对我来说都新鲜极了,在上海几乎鲜少能见的牛、马、羊一应俱全,不似城市里头的高楼大厦,镇子上的人住的多数是自己改的土屋,一家挨着一家,比肩相邻。若是说成镇子,其实更类似于村子,没有谁不认识谁,远近还能扯上些亲疏关系,人际关系的距离,也就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人们都淳朴,善良,在这里,我看见了共享时代的另外一隅。
回到小镇的头一日,外公便带我到自家菜地里择绿豆。瘦瘦干干的豆荚裹着一颗颗圆豆子,一咕噜一咕噜地结在地上,还有些豆荚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的龇牙咧嘴地吐出笑脸,一脸得意地炫耀自己的果实,模样可爱极了。说是下地干活,只不过是在菜地里撒欢罢了。摘累了绿豆,冲着隔壁菜地里头的玉米流口水。嚯!好家伙!这一丛丛玉米长得几乎过人高,果实金灿灿得叫人馋涎欲滴。外公瞧我冲着玉米从发愣,伸手摘下两个玉米招呼我:“回家给你煮玉米吃!”
我慌了神:“这可使不得,这叫做偷啊!”外公“嘿嘿”一笑,道:“几根玉米怎么就叫做偷了?放在你们城里,叫做‘共享’吧!我这做法,是乡下人的共享!”我支吾了半天,还是跟着外公乖乖回家了,心里却因生平第一次做“小偷”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外公和外婆就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了,好半天,端出一锅绿豆汤和煮玉米。我拈起一根啃了起来,外婆却捧着汤碗准备出门。我急忙问她:“这都饭点了,您还要去哪呀?”外婆笑意吟吟地告诉我说:“我这是去给村头的马大娘送汤呀。不然你当真以为这玉米是白叫你吃的呀?”说完,还朝我手里的玉米棒努了努嘴。
吃完饭,马大娘把碗就送了回来,碗里装满了薏米、红枣一类的谷物。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外公口中“共享”的含义,相较银钱两讫的共享,这种方式还更具人情味儿呢!
在共享时代里,人们发展迅速,但是否在便捷自己的同时,丢弃了原先的那种人情味儿的交流。“共享”二字,切不能因为“享”而舍弃了“共”,舍弃了人类最初的人情味儿的共享。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文章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文章推荐文章

励志文章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