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论文6篇

时间:2017-06-07 来源:励志电影 点击:

辛亥革命论文一: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


看完了《建国伟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有很多闪光点,如群星闪耀、如细节精致,如将伟大领袖,革命元老都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表现出来等。里面润之对学生运动的点评、陈独秀对工人同志的演讲将我党早期主要依靠发动学生和工人闹革命表现的很到位。
北伐胜利后朱德总司令拥着蔡锷将军的那个镜头,还原这样真实的历史场面于观众面前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国总司令,而蔡锷不过是一个旧中国的爱国军官而已,在以失败论英雄的中国,能够还原一些真正的史实,对于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时望着一脸病容的少帅,不免内心潮湿,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爱国志士抛家别子,恩断红颜。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很多如蔡将军一样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爱国志士。宋教仁遇刺临死时跟他的好朋友托孤:家贫,老母望照顾。此时,我已是泪水盈盈。时年,他年仅31岁。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那群年轻人为了国家民族救亡的呐喊,我被那个场面深深震撼了,甚至汹涌澎湃、热血沸腾!同样让我肃然起敬和钦佩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在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就连召开个会议都要东躲西藏的政党,谁又想到在28年后这个政党却成了新中国的执政党,从此这个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构建现在的安宁社会。
通过影片让我重温了那段历史,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的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那个英雄辈出地年代有无数的有志青年,无数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思考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有志青年和仁人志士们最终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充分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光阴似箭,中国共产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血雨腥风到现在的幸福安宁,这个党经历过无数次的成功失败和苦难,对于历史我们要正视他,无论对错、是非,我们都要反思如果没有这个政党,中国是很难想象的。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像那个年代一样的政治格局和战争了,但仍然有局部战争的威胁,我们必须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贡献,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的恩情!
很感谢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激情!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也从来没有这个崇高的理想要加入哪个党派,一向都是崇尚自由的我从这场历史中重新汲取到精神力量的源泉,他们执着地信念唤醒了我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让我对信仰和坚持的责任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励自己寻找青春的热情和动力,重新让我思考我的理想!当然时代不同了,理想也不同了,但是他们的那种热情和精神同样能激励我不断地为了我的理想前进。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影片同样是一部青年励志手册,希望在这个年代里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来重温这段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历史。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共同祝愿中国共产党90华诞生日快乐!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二)
昨天,我们红心团队组织看电影《建党伟业》。
说道看电影,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的话说的。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看电影,当然很少看国产的所谓“大片”。原因复杂,总的来说就是觉得国产电影不管是在剧情、表现手法、演员演技、特技等方面我都不是很赞同。国产电影不管是导演、编剧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的视角,还是表达目地的方式都没有西方导演那么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整部电影要连贯,一层扣一层。有些国产电影有时候你看半天要不就是不知道在看什么,要不就是早猜到电影的结局了,看后完全没有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战争、革命、疾病、爱情、和平等等。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开机前后都抄的异常火热,但是直到6月15日公映也没去看过。但是这次看完后还是给了我些许欣慰,也有许多的感想。
整部电影《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生、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这次观影,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我们党实在何种环境建立起来并承担起拯救被西方凌辱、压迫的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的责任。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或许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十年,我们伟大的党终于诞生了!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是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一条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道路,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那个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红心团队的一员,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牢记我们的党史,时刻怀抱理想,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三)
近日,观看了被称为建国伟业姐妹篇的建党伟业。观看完影片后,不由得为群星熠熠的演员阵容所震撼,但更多的,还是随着影片的叙述,使我的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出国留学网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看到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我深深感到弱国无外交、眼睁睁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看到那鲜血书写的大大的“冤”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泪。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却浑身激荡着那样一种慷慨豪迈,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影片中,青年毛泽东苦苦思索着救国之路,体育救国、教育救国、共和政府、无政府主义、学习法国、学习欧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究竟什么才能救中国?
南陈北李,影片中塑造了两个个性迥异,却又志同道合的共产主义先驱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慧眼注意到了遥远的俄国发生的那场庶民革命,注意到了布尔什维克,注意到了共产主义。他们敏锐的认识到,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动了各阶层的人民,尤其是所谓的“庶民”。他们的远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奠基的基石。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四)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公映了,他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还真实地在闲聊那个时代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以继续,富强重心使之!不但是当时人们所考虑的问题,也是观众所思考的问题。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各阶层都在尝试让中国富强的办法。虽然都有一些进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都没有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做出诸多尝试的人让中国富强的办法代表的是少数人的阶层,是那些当权者和富贵者,既得利益者,并没有代表社会最广大阶层的民众,例如工人农民这些无产者
如果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名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小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存,相互压榨,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紫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久不败的状态。
还有一点,给我很大感触,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追求,理想和抱负,是那么的鲜明,是那么的高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负五尺之躯以报国家。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北大旁听,放弃出国,矢志追求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看到了周恩来带领学生运动的睿智机敏;看到了朱德在护国战争中勇猛过人。这些伟人们在淬炼中逐步确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在完善自我,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族必然会实现伟大复兴,让华夏文明再次焕发出永恒的青春和活力。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五)
《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我认为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单独拍成一部电影,而却要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有些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让我看了热血沸腾。
一开始说实话,我对《建党伟业》没有多大兴趣,总觉得是部政治性很强的类似纪录片之类的片子,但在看完之后,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整体上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一个“送”字,一针见血。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
虽然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两位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但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是根深蒂固。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铿锵有力,令人热血沸腾,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让人为之动容。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还有很多的场景让人慷慨激昂,心中涌荡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国大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电影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内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当时的青年为了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到底是什么催使我们的青年从容的面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强烈的爱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国让我们感知责任,使命让我们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祖国富强、民主、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青年人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青年的使命异常艰巨,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纪念日,作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的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熟知历史,以学促用,以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提升认知和学习能力,为铸就新辉煌做出贡献!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六)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其间,着名历史事件之多、相关历史人物之众、人物、事件互为因果相互牵扯的关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的容量。同时,绝大部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只是个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电影里把这段历史清晰地表述出来,对编导是最大的考验。
人物处理慎重还原历史面目《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加新军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其间涉及不少历史教科书中的反面人物,《建党伟业》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很多细节上更接近这些人物的本来面目。以袁世凯为例,无论是镇压戊戌变法还是改制称帝,他都是一个绝对的反派,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袁世凯往往被脸谱化为一个残忍、愚蠢的大光头形象。但是在《建党伟业》中,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是个有手腕、有心机、有胆量对日本人破口大骂,甚得部下拥戴的总统形象,但最终因为“想过把皇帝瘾”,结果“过把瘾就死”.关于五四运动中最出名的“三大卖国贼”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来,随着关于二人在抗战期间始终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不做汉奸的史实被披露,对他们的评论也越来越客观。显然,这种评论也被带进了电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学生困在赵家楼内,借着牌桌上的几句对白,点出了章宗祥在职务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为和“火烧赵家楼”齐名的“痛打章宗祥”这段史实,也被巧妙地艺术化处理为章宗祥夫妇脱身离去。疏漏未免生憾笑星令人出戏尽管顶着巨片的名头,出品单位多达40家,但电影本身依然难以避免出现粗疏错漏。廖凡扮演的朱德打了场“个人英雄主义”的恶战,枪炮轰鸣的好莱坞动作片范儿十足。这场“一个人的战斗”居然就是蔡锷指挥的护国战争的浓缩。如此铺排,未免有点恶搞之嫌。片中毛泽东的服装要么是笔挺的学生服,要么是浆洗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的长衫,外加一根很五四青年范儿的长围巾。编导显然忘了,求学时期的毛泽东一直是个贫穷学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七)
昨天联通公司组织了沃友们观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开始的进场的时候心情愉悦,大家欢声笑语。
灯熄了,电影开始了,电影将那些历史事件一个一个切换,从武昌起义,清帝退位,孙文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登基大位,在到蔡松坡将军云南起义,火烧赵家楼,顾维钧凡尔赛宫拒签合约,五四运动,最后嘉兴渔船上成立共产党,其间穿插了李大钊对布尔什维克的慷慨陈词,陈独秀对新文化传播的大力宣讲,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宋教仁遇刺。电影不仅有历史事件,还有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蔡锷与小凤仙的离别,电影充分展现出了清末民国时期,各种立场,思想,人物性格鲜明,让人难以忘怀。
最是一句离别时,"奈何,身许国,难再许卿"蔡松坡将军为了革命,离开小凤仙,赴日与孙中山商讨讨伐袁世凯。看着蔡松坡将军与小凤仙那凄美爱情故事,看着蔡松坡将军坚毅的眼神,为了革命,抛弃儿女情长,为了家国天下,为了黎明百姓,为了亿万同胞,起兵云南。这份壮举令人敬佩。
还有跪地喊冤的女学生,为了四万万同胞喊冤,还有慷慨激昂愤怒地咬破手指的男青年,血书"还我青岛",为了救国,为了向政府情愿,李大钊陈独秀在学校组织学生运动,举行罢课,上街游行示威,向所有市民百姓宣讲,为了惩治卖国贼章宗祥,义愤填膺的学生们,闯进其住宅,一把火烧了泄愤,最后这些爱国学生被军警驱赶,被抓32人,引起全国震动,各地工人商人纷纷表示支持,各地举行大规模罢工,罢市,五四远动的高潮由此拉开。最后政府被迫释放进步学生。看着这些爱国青年,在看看那卖国贼,看看政府高官们灯红酒绿举行宴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政府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百姓,才能够长久。
看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感触。这部影片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内,将清末时期,社会混乱,国家积贫积弱,到最后嘉兴南湖渔船上的开会,建立我们的党的场景,以气势恢宏的画卷展示出来。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各阶层人物,为了国家安危,为了民族前途,团结奋进,同舟共济,不怕牺牲,甘为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精神,和为了建立民族共和,使国家富强民主,不使外国列强欺侮坚持革命斗争的曲折艰辛。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的民族从来都不缺乏仁人志士,从来都不缺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从来也不缺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这些人,为了使全国人民摆脱枷锁,摆脱束缚,为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家庭,他们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最终为我们取得了胜利。从此我们幸福安康,富强繁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先烈的英雄事迹。为了使我们的幸福生活传递下去,我们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为了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为了人民的幸福发光发热。
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八)
看了一遍《建党伟业》,内心深处的爱国情不知不觉被激发,心中异常澎湃,也感到深深羞愧……
故事是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祖国赴汤蹈火,艰苦斗争的经历。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和朋友们寻求救国之路的艰苦历程是影片的一大线索。这让原本以为是很死板,严肃的爱国电影变得鲜活,有趣。也让我不禁感叹刘烨娴熟的演技,把毛泽东这一历史伟人完美地诠释。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与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二条线索,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饱受磨难。帝国主义列强对这片物产富饶的中国大陆虎视眈眈,纷纷与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瓜分我国领土。这时,孙中山先生站出来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度。但不幸的是,这一成果被野心勃勃,一心想当皇帝的袁世凯窃取,百姓的生活在北洋政府统治下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在经历无数苦难后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就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无声无息地诞生了。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在影片中,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是,为了不打扰百姓,甘愿睡在寒冷的大街上。这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国共产党胜利时,也预示着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
今天,作为当今时代的学生,我们生活在党用鲜血开辟的和平美好的新天地下,我们根本无法切身感受党当时的艰苦。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遵循毛主席的那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未来的中国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谁说现在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我们会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让这些舆论不攻自破吧!

辛亥革命论文二:问世间革命为何物_高中优秀议论文1000字


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只宁静温和为何物……
电影开篇的镜头是就是秋瑾就义的镜头,秋瑾走在街头,缓步走向断头台,伴随着画面,响起;“我此番赴死是为了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开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的誓言。
电影的开篇就如此煽情,想必是为了阐述革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这段话总让人联想起《十月围城》中孙文先生的阐述,同样与革命有关:“十年以前,一个学生在这里提问:‘何为革命?’我告诉他,革命,就是要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两次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如果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革命之路,异常艰辛,有杀戮,有牺牲,有战争,有炮火,是对人性的最大磨砺和考验。无论是秋瑾慷慨赴义的话,还是孙文的感慨,都透支了革命的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则是这样一种典型的革命:看似成功,实则失败。而且,革命并不预付美好未来……
或许这真的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我个人认为,只要电影还原的是历史真相,那是不是主旋律电影就不再重要了。说到这,我们必须还要回到100年前的这场革命,之所以为革命,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孙文先生的领导下革了清政府的命。事实上,我相信很多人对历史上的“辛亥革命”的了解仅仅只来源于书本上所学,对于革命的细节、前因后果知之甚少……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很详细的描述了,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无奈。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止,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辛亥革命论文三:人物素材:走进伟人孙中山先生


人物素材:走进伟人孙中山先生
中国历史悠久,发生的事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数不清。其中最亮最亮的一颗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年了,而有个不朽的灵魂,仍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头。那就是伟人孙中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最后,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孙中山的毕生好学精神,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称道和钦佩的。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六年,他在东京。老同盟会员仇鳌回忆道:“他的寓所内,四壁图书,琳琅满目,十三经、二十四史、中外政治经济书籍、各种地图,应有尽有。他经常读书,手不释卷;融会贯通,能得要领。”我自己记得,他只要有一点空,就在书房里把大地图铺在地上,手里拿着深色铅笔和橡皮,在上面标绘出铁路、河道、海港等等。他订阅了一种英国出版的航运年鉴,知道很多关于船只吨位、吃水等这一类的事情。有一次他乘巡洋舰视察海宁时,告诉大副,航道水浅,把船靠外行驶。但这位大副自以为他更熟悉情况,结果船搁了浅。
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感动。孙中山的毕生好学精神,是我应该称道和钦佩的,他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是值得我作为榜样和学习目标的。
在班级里,我是一名中队长,难免会碰到一些需要自己付出的事情,但我却把无谓的休息和游戏沾满了课间,而浪费了适当的学习时间。同时在考试不如意的时候还不肯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不吸收教训。所以我以后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多做自我检讨和自我教育,让我的成绩更进一步。平时还有帮助较差的学生解答题目,加深题目印象,或抽空帮同学做事,让他人也有学习时间等……有一次,我的同桌请我帮他解答一道题,我很不耐烦的拒绝了她,去做自己的事。但现在去回想,我其实应该帮助她的,学习孙中山先生那优秀的品质。
我们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了他那坚持不懈、自我教育的精神。让我们今后努力读书,长大了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来开创未来,建设祖国。让我们努力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辛亥革命论文四: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


伴着片尾曲,灯光照亮了影院;一如伴着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照亮了中国革命。眼睛被拉回到现代,然而一颗心仍在那段峥嵘岁月的一幕幕里徘徊,久久不愿离去。——题记
一部《建党伟业》,一份献给共产党90华诞的厚礼,一次中华儿女共同领受的精神洗礼。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我曾经认为,这些只与历史考试有关;然而,真正的历史,又怎是薄薄的历史书所能承载得起的?当电影带我走进那段励志人心的岁月,我的整个人如同燃烧了一般。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时光飞一般的流逝,现在党已经90岁大寿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只有亲身尝过苦,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现在回想起《建党伟业》我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www.lz13.cn)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背负着历史,我们的脚步注定是谨慎而稳健的。我们会记住这一切,我们会珍惜现在的这一切,在今天的起跑线上,创造全新的自我!
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二)
今天,观看了影片《建党伟业》,这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建党伟业》,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辛亥革命论文五:继承与创新议论文范文大全


继承与创新_议论文800字初中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继承与创新_议论文范文900字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议论文1000字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继承与创新_优秀议论文范文500字
两个书法家,一个在学习前人中僵化,一个在自我独创中漂泊。其实,真正的艺术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了依据。正如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在继承中,中国文化贯穿着历朝历代的缩影,从唐诗的意境到宋词的音韵,从曲剧的情节到小说的丰盈,沿袭下来的一部《红楼梦》震撼了多少心灵?如果没有继承,“集大成”的“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将会成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统治的论文,毫无意趣,看得见明清,却看不见历史。
没有创新,继承就没有了动力。正如没有浪花,大海便没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进,劈波斩浪都会茫然失措在一丝风也没有的平静里。在创新中,杂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风暴雨里,试想若只是顺其自然生长,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产或是易摧折而高产。是创新,让杂交稻以绝对的优势解决了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这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我们看得到的阶段。而人类农耕文明从刀耕火种,从牛耕;从自然取种,从自西域引进新品种到今日机械化作业,人工优化作物品种。这期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的创新!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5篇)。我们需要继承,我们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学会继承,我们是幸运的,在继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在创新中,我们变得清醒。就像那两个书法家,学习前人是他博采众长,总结出构书造字的一般规律,因而理智;自我独创,是他意识到个体的存在,独立人格使他清醒。我们与其批判他们是两个极端,应该中和,不如将他们看成两个阶段,认识由继承向创新的过程。这样,继承与创新才统一起来,人生也因其而丰富多彩。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范文900字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又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
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的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议论文1000字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异彩纷呈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随之增多,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也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刚构建了中国梦的中国来说,文化是否能够正确地传承与创新是决定中国梦能否完美描绘的一个重要因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上溯殷周下至宋元明清,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囊括了教育,历史,哲学,道德,艺术和科学技术各方面的内容。我们的传统文化穿越几千年历史的风尘走至今日,由这精妙文化孕育的我们怎么能不悉心传承。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历代记载流传的史书,文人墨客提笔挥洒的诗辞歌赋圣贤之人深思感慨的句句哲理……皆是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这些是古时书生文人必定倒背如流的名篇佳句,而流传至今,在今天的学生之中,几乎感受不到古人含英咀华的诗情雅韵。名篇名句皆已加上“考场必备”“学生必读”作前缀,本需要细细品味传承的传统文化却演变成硬加的负担。所以,为了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应提高人们的自发性,注重兴趣的培养,用中华文化的瑰丽吸引人们的目光。
当然,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而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仁、义、礼、信是中华文化中一直提倡的传统美德,但这些优良品质流传至今也被歪曲。现今的食品安全问题状况百出,中国游客在国外名胜处乱刻乱画,面对遭遇车祸在马路上奄奄一息的孩子却不去救扶……这些都早已与我们提倡的美德背道而驰。当然,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演绎着这些可贵品质,当一个孩子从六层楼高摔下时,会有一个路人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将孩子接住;当客车就要撞上前面的孩子,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不顾一切地将孩子推开;……这些人,则是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着“德”。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用鲜血与
生命才能证明自己树立了美德,但作为中国人必须时时谨记中华传统美德,不能因一味追求物质财富便舍弃了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的包容性。吸收借鉴各民族各国家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促成了今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与外界交流也日益增多,外来文化潮水般涌入,有些人便因此站不住脚跟。如今,外来的节日在我国风靡,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再也找不回昔日的气息。吸收外来文化并没有错,文化创新固然重要,但在创新的同时务必记得自己的根还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影响着中国梦的构建蓝图,为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要懂得如何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_初中议论文700字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候,回眸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还是很有意义的。
当中国还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在借鉴外国革命的基础上,力主中国革命有所超越,以摒除外国资本主义初期带来的弊端。虽然他们的革命没有完全胜利,但这种打破思想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不管是民主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亦或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
时至今日,在中国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学习各种国学经典,又成为一股新的文化热潮。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学经典中,我们要学些什么,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要发扬什么,我们要创新什么。很多国学经典是不变的真理,但在这些国学经典中,也不鲜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学习经典,重要的不是学,而是用。弟子规、三字经张口便是,生活中却丝毫未见,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但你也要会在生活中用到。满脑袋之乎者也,满嘴的仁义道德,到头来未见真才实学,不得不说是十分可笑的。当继承已经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当经典走进生活,创新便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继承也不过尔尔。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是我们前进的路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辛亥革命论文六:《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


《建党伟业》是一部于2011年上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沿用《建国大业》导演客串执导的做法,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电影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内容包括中共建党的历史原因以及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共创党领袖选择并确立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的历程。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开机前后都抄的异常火热,令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幸得在中国近代史的课堂上观看了一次,看完后还是给了我些许欣慰,也有许多的感想。
《建党伟业》之所以感人,是对我们中国人心灵的冲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的斗争与牺牲,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的恩赐下的小孩,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或许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孙中山并没有提出切合中国实际的思想,顶多是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他的理论,在松散的党内都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国民的另一个大佬黄兴,革命成功后醉心于实业治国,思想上未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当时实际主持国民党的宋教仁,幻想靠议院政治来实现共和,最终用生命证明了此路不通。并且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是靠武力占据民国政府的北洋军阀们,都不是思考者,他们都是实际主义者,只是想用手中掌握的武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只是局部的,这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胜利者的失败,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是说的那句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现在听来还是那么让人痛心。巴黎和会对当时幻想强国的知识分子是个沉重的打击,其直接导致了后面的五四运动。“弱国无外交”,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就在这时,我们伟大的党终于诞生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时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一条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道路: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当青年毛泽东在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同时,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
当影片迫不及待的结束时,我意犹未尽地叹了口气。心中一直涌荡些东西不吐不快,于是就写下了这些文字,虽然说得不一定就对,可确实是我的心里话。尽管这部电影并不是完美无缺,但是也比目前和以前的许多革命样板戏之类的影片强的太多了。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电影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电影推荐文章

励志电影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