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庄子9篇
篇一:[逍遥游庄子]千古一逍遥——读《庄子·逍遥游》_450字
烽火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孤独的极峰,望向梦里的仙境。芸芸众生,是谁得了不羁的逍遥?巨鹏?若无六月的风,它如何能上得九万里;尘埃?亦不过是借以生物的息,相吹罢了!
……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篇二:[逍遥游庄子]庄子告诉我们_900字
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
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平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常常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或许正是吾之短。羡慕可以为我想要成为我羡慕对象的那种人提供动力,来逐渐的完善自己,装备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羡慕别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学习,那就无济于事了。
在如今的诗人看来,庄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圣”在他的睿智,“圣”在他的坦然,“圣”在他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但千年难成就一位庄子,我们毕竟也都是世人,我们尊他的名为圣,他的哲学也帮助沦陷在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困境。
庄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
高三:柚子
篇三:[逍遥游庄子]齐物论
【题解】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别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原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
篇四:[逍遥游庄子]2005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出入人生_1200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意在告诉人们,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的收放自如呢?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读过庄子《逍遥游》的人,有几个不被他那不受约束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所折服?庄子的文章,不拘一格而又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其他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风格,表达出他的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称其文章“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为文为人真够洒脱的了。不过深入其里而观之,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洒脱。文中描述的鲲鹏,虽说体形巨大,看似能够在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可是一旦离开了海面上急骤的狂风之力后,它根本就无法在天空中飞翔了。
这种表面上自由洒脱,而在本质上拘束又牵绊的状态,其实就是庄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其中,当受其约束;思想超然物外,方得自由洒脱。“庄生晓梦迷蝴蝶”,他所向往的自由,正是像蝴蝶在花间飞舞一般不受拘束的情景,即在梦我与梦蝶的畅想中遨游。这也许就是他人生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吧!
与之相比,史铁生就不一样了。他由于疾病而在行动上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堂堂男儿,只能端坐在轮椅上续写人生,当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整天闭门不出,把心中的怨气都撒向他的母亲,抱怨老天的不公。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母亲的关爱,他才慢慢从失去自由的阴影中走出圈外。直到他母亲的去世,才使他真正看透这世上的一切。从而彻底跳出了失去自由的痛苦泥潭,入世生活起来。
沉湎于眼前的不自由之中,只会加剧我们内心对人生前途的迷茫和失望,一旦我们“出乎其外”,走出狭小的心房,便走进一个自由的天堂,一个广阔的宇宙,此时去眺看人生经历的挫折和苦难,原来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小沟小坎。
这个世上,洋洋大观,虽然我们无法享受庄子的绝对自由,但像史铁生一样踏实地走向开朗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多事情换—个角度看,走出思想的局限会不一样,就会给人以新的启示。
如果我们能像庄子那样追求自由,享受生活,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美丽“蝴蝶”,而少一些因钻牛角尖而痛不欲生的人了。如果我们能像史铁生那样品尝人生,追求生活,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美丽“地坛”,而少一些因争名夺利而苦不堪言的人了。
【点评】:这是一篇紧扣题意而又构思巧妙的议论性散文。开篇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现点: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又用一句“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的收放自如呢?”转入下文例析,其手法可谓高妙。然后有层次地分析了两个人物:庄子和史铁生。庄子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牵绊带来的困惑,终于超然物外,得出一种绝对自由的追求,其绝对自由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史铁生青年残疾陷入痛苦的深渊,最后走出痛苦的泥潭,其入其出却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得出跳出思维的局限就能走进一个广阔的宇宙的结论,极有议论力度,更显出作者驾驭文章的能力。当然,开头落入俗套,文中语气不畅,亦显有些缺憾。
篇五:[逍遥游庄子]感受孤独_900字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声势浩大,热闹非凡,不停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剧目:合纵连横、篡位夺权、王朝更替、民族争斗……为之伴奏的是擂擂的鼓声一一种种巨变令人惊心动魄,还有喜庆的弦乐一一王侯将相志得意满,喜气洋洋。然而,在这片嘈杂的历史之音中,却飘荡着一缕细细的丝竹之音,清亮悠远,,它孤独地回荡在不为人知的山谷间。
有人说:“千古英雄多寂寞。”他所指的英雄,应该是刘邦、忽必烈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在他们一统天下以后,驰骋纵横中原之时,他们也许会感到没有对手的寂寞,但绝不是孤独。我想,所谓孤独,应该是没有知音的苦痛和理想不得实现的悲哀。这些寂寞的“英雄”们决不会孤独。他们的生平志愿便是一统天下,扫清所有的对手,处在红尘世界之中,耳听众人歌功颂德,正是得其所哉。
真正有资格说孤独的人,应该是庄子、屈原、嵇康这样的隐者们。
庄子在《逍遥游》中对纷繁世界的慨叹,对缥缈的极乐世界的向往,是不是由他在人世间的孤独所造成的呢?数千年来,人们惊叹于《庄子》中瑰丽的描写,奇特的想象,可又有几个人能领悟到庄子的用心呢?天下之大,竟无一个知音,庄子心中这份凄凉的孤独令人扼腕叹息。
屈原放逐,而作《离骚》,一腔赤诚,寄托于此。他志行高远,胸怀坦荡,却屡遭迫害,潇潇江水,屈原独立。他悲愤,他无奈,仰问苍天,苍天不答;他环视楚国,却见奸臣乱党,小人当道,国家沦陷。孤独的屈原,最终怀抱大石,自沉而亡,这是否是一种绝望的孤独?
永远忘不了那个放荡不羁的嵇康。当时人人都称之为疯子,然而,谁又能了解在那浪荡形骸之下隐藏着多少痛苦、多少孤独?他狂饮大醉,只愿心中的痛楚能稍稍平息;他疯言疯语,只因他知道无能做他真正的知音。在司马昭的胁迫之下,他坚挺不屈,宁愿死,也不肯出卖人格,为晋朝卖命。甚至连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来劝,也不为所动。终于,竹林中那个疯子铁匠永远的消失了。终于,《广陵散》成了千古绝唱。
他们心中的孤独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只有将它深埋于心中,慢慢地咀嚼罢了。
然而,当一切浮华的往事如过眼云烟慢慢散去,当那喧闹的鼓乐声终于消失,那缕丝竹之音,仍然会久久的回荡,回荡……
篇六:[逍遥游庄子]逍遥之乐_700字
文学如一片汪洋大海,我乘一叶扁舟徜徉于海面,尽享大海的雄伟与壮阔。
文学如一片森林,我是一个漫游者,探索着未知的远方。
文学如一片广阔的沙漠,那深浅的脚印便是智者的步伐,我循着足迹,走出我生命的旅程。
邂逅荷马的祖籍;揭开乔伊斯神秘的面纱;走访川端康城笔下的京都;聆听泰戈尔与神的对话;和普鲁斯特在忧伤中一同追忆似水年华;和金庸笑傲江湖……
尽管云深不知处,但那份舒心、惬意与心灵的宁静带给了我另一种人生。与之为伴,平淡的日子胜似神仙,自在逍遥。
沏一杯清茶,静坐窗前,沉醉于那心驰神往的世界。夜,闻那春水初融,听《春江花月夜》宛转悠扬的笛声在不经意间奏响,我的身心融入了那片诗的海洋。那一瞬,我读懂了“无言独上西楼”的婉约,“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妙,我也读懂了“泉眼无声惜细流”的轻快。一切乐趣尽在其中。
我飘飞的身心融入那千年的唐宋风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静坐于烟波湖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在夕阳余辉里,品情意绵绵;在古道长亭边,听古筝轻叹……
我开始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在孤魂野岛上经历凄风苦雨,我畅游于埃斯梅拉达的广场,去寻觅那一位吉卜赛姑娘。我开始接触保尔?柯察金的坚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韵。我开始读懂《苔丝》的伟大,《指环王》的壮阔。
我与庄子一同逍遥游,同伽俐略一起仰望星空,和简?爱一起走完人生之路。
于是,我开始思索,思索生命的壮烈博大,思索人生的辗转无常,思索遨游尘世的快意,思索翱翔苍穹的逍遥……
破晓和月牙在交替,我横渡海面,越过森林,走过沙漠,穿越过几个世纪,翱翔在苍穹中,纵横在千年间。与万物争光彩,与天地竞自由,寄情山水,逍遥尘世,何其快乐,何其逍遥!
篇七:[逍遥游庄子]山水中的人生哲理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海不拒绝点滴的水,因而能使自己这样浩瀚;山不拒绝一土一石,因而能使自己之样崇高。辞:拒绝。
[出处]《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蓄积得不深厚,那它就没有力量托浮起大船。积:聚;负:托浮。
[出处]《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堆积泥土,垒成高山,风雨就从那里产生;汇聚水流,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里面出现。
[出处]《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深溪:深谷。
[出处]《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5、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让:推辞,拒绝;择:选择,引申为舍弃。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许许多多河流要学大海,(流行不息)终于流入大海;丘陵要学高山,(但停止不动)最终不能到达高山的高度。
[出处]汉·扬雄《扬子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
7、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安静地听,却听不见雷霆的声音;仔细地看,看不见泰山的外形。熟:仔细,熟练。
[出处]西晋·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9、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不管它弱水有很多,我只舀一瓢水来喝。弱水:指水浅或地僻不通舟楫的河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篇八:[逍遥游庄子]微笑着走过灾难_800字
灾难,犹如看似波澜不惊的大海,没有人知道它何时席卷而来,汹涌而至,我们能做的,只有微笑,然后迎接灾难。
周文王被困狱中,这突如其来的不是灾难吗?是灾难,但周文王最终还是走过了这场灾难。《庄子·逍遥游》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有人认为庄子太消极,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坦然,一种面对灾难的坦然之心。正如周文王的忍,他除了笑还能怎样呢?灾难已经降临,就必须学会承受,而且是笑着去迎接。
无锡小企鹅公司面对公司倒闭的灾难,经营者以“末日管理”的口号重整旗鼓,让小企鹅起死回生。这,难道不是灾难中微笑的力量吗?正如金融风景时,香港经济危机加深,李嘉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却依然泰然自若,最终从他的坚持站稳了脚,渡过了这一难关。
的确,灾难犹如世界末日一样,没有人可以改变它降临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笑着迎接它,战胜它。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在于他能在灾难中得以脱险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他能在灾难来临后,微笑着去面对它。一个在世界末日仍然坚持工作的人是最不可战胜的,因为他连灾难都不怕了,还会有什么令他害怕的呢?末日来临,我不怕,我把末日当生日,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易经》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范蠡在帮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毅然辞去官职,抛弃高官厚禄而一意经商,最后富甲天下。而勾践却因滋长的骄傲而亡国,试想一下,如果范蠡留在越国,他又会怎样呢?灾难有时是可以预测,并避免的,范蠡正是知道勾践的潜力已尽,所以他才毅然离开,从而避免了后来的灾难。其实纵使越国不亡,范蠡一样会有灾难,岂不闻“飞鸟尽,走狗烹”。
铁矿特大火灾事故,包头飞机坠机,煤矿瓦斯爆炸,又有谁敢说,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灾难呢?当我们为死者哀悼惋惜之时,我们可曾想过那些管理者是否应该反省呢?灾难是沙漠中的魔鬼,如果你能未雨绸缪,就一定可以躲开它的魔爪;灾难是彩虹出现前的风雨,只要你能微笑的面对突然光临的它,你就能走过。
篇九:[逍遥游庄子]心灵的远游_800字
每每读到你的诗,总是心情澎湃;你的诗,你的事,你的人让我的心灵搭起翅膀,作一次天之涯,海之角的漫漫远游。
初次相识,是在一个寂然的雨夜,风声敲击着心灵的呜钟,越发紧凑。在书架上翻卷诗书,无意中有幸触到了您的传记。我打开书页,从此沉浸在你的诗情画意当中;人虽在,心灵早巳飞渡镜湖月,不知归处?
我访遍所有的书籍,希望可以找到一句可以赞美你的言辞。但我寻访不到,也许只有一句才可表达我内心对您十二分之一的赞美,它就是你的老朋友金岳霖教授写给您的挽联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你的心灵总是那么澄澈,让我羡慕不已!
也许,现代人早己淡忘了当年“中国一代才女”的你,这是胡适对你的赞美,也是世人对你的肯定;或许张爱玲对现代人而言,更加熟悉,也许是现代人对于《金锁记》、《十八春》的熟识。对于张爱玲而言,你的诗更加的清澈而一尘不染,虽然她笔下的小城逸事曾经也令我疯狂过一阵子。但是你的诗不仅仅使我疯狂,而是令我的心不由自主地远游。
你的书寥落无几,但你的诗情却点缀了一个时代。在那个荒乱的年代,烽烟四起,你的诗盖过了炮声,在寰宇中流淌;你的心灵,洗涤了战争残酷的尸骸,渠清如许!
当初在剑桥,在康河的柔波里,你陪伴戴着玳瑁眼镜,郊寒岛瘦的诗人一徐志摩荡漾船支,穿过驻足桥,体验夕阳美景,可曾想过桥边的柳枝日后将给你的心灵留下一道哀伤。不曾,因为你的心灵早己穿透尘世,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一尘不染,像你的诗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无论是《窗子之外》还是《九十九度中》;无论是你的诗意天分;还是散文上的才华绝世。你不曾给后人带来荣华,但你给他们留下了更多,包括心灵上的洗礼,这将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你有庄子的精神却不悄然避世,这是庄子所不及,也是逍遥游无法带我作心灵远游,而你的诗情和性灵却不然。如果还有一句旷古绝今的言辞可感激你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唯有借助你的诗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