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团读后感7篇
(1) [第三军团读后感]青春少年的那些事儿——读《第三军团》有感_1000字
在心中久久回荡,少年的志气豪情,一张小卡片运载着真挚、正义。“第三军团”赫然印入心中。细读下去,心底深处被撩起,是青春的呐喊,是飞翔的季节,少年的情怀袒露胸襟。
五个神秘的中学生,一只奇特的“第三军团”。中学校长派卧底潜伏于高二中。当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真相浮出水面时。隐藏在里面的是几位少年正义、真挚的心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干部蒲乐章代表的是什么?校长怎样破获“第三军团”……
做老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好学生,但有多少人不知道教师的辛苦,特别是青春期的那些孩儿……胡老师在澡堂的那幕,‘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她是辅民中学的,做老师不容易,放了她吧……”’感觉做老师的不被人尊重,甚至是被人可怜的职业。校长顾永泰的只注重学习,忘记了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教育。“第三军团”的出现,被校长误认为“流氓帮派”,学生在思想上,老师们有真正的关注过吗?学习成绩才是唯一吗?学习固然重要,思想品德更重要,青少年缺乏关爱,如同羽翼即将丰满的小鸟迷失在旅途中,却没有人真正的去帮助他们,他们只好学会自己成长,然后封闭自己。华晓说过:“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少年,宁愿打电话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交谈,而不愿意把他们的痛苦和隐私讲给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听呢?”陌生人,彼此互不知谁,互不了解,是没有顾虑的,分担一下心情,要是我,我也愿意。
中学生撒谎?在当今社会中谁没撒过谎,大人们每天都说实话吗?当在为撒谎而生气时,有没有想过别人为什么会对你撒谎,多听听别人内心真正的想法吧。
我很支持洛强的想法,弱小不是障碍,只要有信心,担当起一切,挑战一切,于是,在天将泛白的黑夜里,他们会从泥土坑中爬起,谈一谈身上的泥土,征途依旧。
有一种体验叫做感动,铭记于心……孙老师离世了,她在走之前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安慰着别人——宋小雪,宋小雪也对孙老师很愧疚,但她从孙老师这里体会到了真情,我也被深深感动了,只感觉疼了心中的某个地方,却深深地温暖了另一个地方。
发生了很多……
当有人真正明白青春这个东西,一颗颗炽热的心,正值青春年少,行动着什么……
合上书,我觉得青春似白色,总要为它添上点什么,才那么绚丽。
初二:林碧凤
(2) [第三军团读后感]长征读后感_2000字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着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五年级:林铭熙
(3) [第三军团读后感]观《百团大战》有感_1200字
9月27日,我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一部抗战经典电影——《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主动发起的历时五个多月的敌后战场的持久战,并取得了辉煌战果。仅前三个半月进行大大小小的战斗一千八百二十余次,攻克据点2990余座,歼灭日军和伪军四万六千余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日军继续南下的步伐,打出了共产党及八路军的威风,反击了‘游而不击’的谬论,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心,它也成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篇章。
这段话摘于电影的后记。而在电影的正片中,主要描述了三场战役,刻画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军民,令人们难以忘怀。
就我而言,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刘柱子。他是红军第三军团的团长,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人手需要,他被降为了班长。并且,他担任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务。他潜入了敌人内部,打听到了许多重要消息,并使八路军取得了许多胜利。尽管他被家人、亲戚误认为汉奸,甚至还不让他上炕,但他仍然一声不吭,继续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他,是真汉子!
不过,这只是一个代表,一个微乎其微的个例,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过去真实的抗战过程中,这样的人太多了。正是有着这些许许多多的个体,才凝聚出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成果!
让我们回想一下,日本人曾经扬言要三天攻占上海,三个月统治全中国,可是呢?经过八路军的顽强的抵抗,日本人花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勉强攻占上海。八路军这种浴血而战,不服输,就算付出生命代价也要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精神,作为我们年轻一代,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还记得几个星期之前的九月三日吗?那个日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中国还在北京的天安门进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阅兵仪式,以表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段话——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是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我要做的就是“勿忘历史,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奋斗!
最后,我要向这些在抗日战争当中献出宝贵生命的人致敬,你们都是好样的!
初二:顾金超
(4) [第三军团读后感]观《大渡河》有感_550字
中国的五星红旗是被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的,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不畏牺牲。不管有多少艰难,那些拦路虎在红军面前都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大渡河就是其中一只“拦路虎”。
片段一:只见大渡河的河水湍急,两岸群山险峻,地势十分险要,是进入川西北必经之地。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120里急行军,到达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附近,经过激烈交火,抢占了渡口,占据有利地形。
片段二:在女战士的耐心说服下,老乡终于打消顾虑说出有船,但这时躲藏的敌人开枪了,女战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子弹,为他人、为革命的希望英勇牺牲。
片段三:突击队冒着密集的枪弹和炮火,在急流中前进,在岸上火力的掩护下,迅速登岸,浴血奋战抢占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红一军团度过了被国民党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这些片段说来简单,但这个胜利又是多少战士的生命换来的呢?歌词有唱:我们的国旗为什么这么红,革命的鲜血染红了它!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那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他们,那么,可能现在,我们还处于战争之中。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爱国的革命先烈们而感到自豪。我们要像红军叔叔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努力奋斗,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五年级:作文人
(5) [第三军团读后感]《红色之旅》读后感_650字
今天,老师让我们阅读了《红色之旅》这本书,它讲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故事。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学校开展了“八访见八行,争做校园八颗星”活动。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两条醒目的标语,不禁让我想起了在我国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并为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一个个人民战士的身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赵一曼是一位著名的女英烈。“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派到东北去工作,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二团政委。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被俘。敌人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没有动摇;敌人用掺着辣椒水的汽油往她嘴和鼻子里灌,她没有畏惧;敌人把她拉到她曾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她没有屈服。
就这样,年仅31岁的赵一曼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她年轻宝贵的生命。在开赴刑场的火车上,她给远离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诿过而牺牲的……”
同学们,直到现在,祖国各地还传诵着许多英雄的名字和他们英勇牺牲的光荣事迹,邓铁梅、杨靖宇、朱瑞、董存瑞、杨子荣……这些英雄的名字闪耀着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神圣家园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雄伟气概!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勇拼搏,长大后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6) [第三军团读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_200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
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
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
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
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
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
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
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
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
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
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
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也是一个个身
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
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
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
述。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
宗士兵强奸民女的事。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
还一个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
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
有人脱衣。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
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
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
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
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
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
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这样一
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美貌
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
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
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
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
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
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毛泽东和共产党。战场上的军队
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
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在日寇机枪扫射之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在敌人
堡垒枪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
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
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7) [第三军团读后感]《魔法提琴手》读后感_900字
相信读了这个题目的读者一定猜到《魔法提琴手》是一套漫画的名字,你一定会问我:别人写读后感,一般都写着名的书或文章,你为什么写一本漫画呢?其实这是因为我在暑假意外看到了这套书,就借来看了,并且我认为这本书揭示许多世上珍贵的感情还有肮脏的做法。
《魔法提琴手》主要讲了主角魔法提琴手哈梅尔,和朋友斯菲尔伦多的热血公主——芬儿特、爱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