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犹在8篇
(1) [花落春犹在]花落春仍在_1000字
鲁迅确实是一座大山,只是这座大山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不尽相同罢了。
有的人以为鲁迅是座大山,尊崇的是鲁迅的人格魅力与思想高度;他们以鲁迅为师,乃大山的攀登者。有的人则出于所谓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怪调,把鲁迅文章的苦涩与难懂当作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时刻想着如何能从这五行山下逃脱,以重振齐天大圣的威名————其实他们顶多就算群皮肤光滑些的猴子!在这两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则把鲁迅当作一座话题大山,常以鲁迅为题广设擂台,让天下英雄前来各抒已见,竞先争锋。当然,他们在提供一个讨论平台的同时,也不忘了趁机会在山脚下以各种方式开煤挖铁掘银淘金。
可以想象,当这三股势力交汇一起时,那将是多少壮观的场面!80年前毛主席的名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一溜烟就变成了“岁岁鲁迅,今又鲁迅”了。这不,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在语文教材中再次削减鲁迅文章,鲁迅话题又一次在媒体上被炒得热火朝天,差点成了一件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国家大事”。
其实这几年关于鲁迅的讨论,一个紧跟其后的关键词都没离开“教材”二字。有些人以为鲁迅文章是我们教材的脊梁,如今脊梁一根根地被抽走换掉,我们的学生将难以抬起头来挺起腰来,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当年共工怒撞不周山,把天柱
撞折,以至于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位。其实这种观点挺好笑的,因为它总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杞人忧天!
如果我们将现在的教材与过去的教材对比,我们会发现,鲁迅文章之所以近年来频频被削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教材里的鲁迅文章放多了。如果我们不适量地削减鲁迅作品,又如何从篇幅有限的教材里引入另一些优秀作者的文章呢?时代在进步,百花园里愈发需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至于有人担心鲁迅文章在教材中的减少,会使得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日渐式微。其实这种担心窃以为也有些多余。难道我们对于鲁迅的学习,就只局限于教材里的那几篇文章吗?须知,教材里的鲁迅文章,只是一个引子而已,真正对鲁迅精神的学习与体悟,远在教材之外;而且,只要我们的社会一日未真正和谐,鲁迅文章就依然会有市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俞樾参加礼部科考。当时的考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在卷首首句答曰:“花落春仍春。”对于鲁迅文章被削减,我们也可如是观。
注:俞樾,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1850年因“花落春仍春”而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获得朝考第一,并从此声名鹊起。
(2) [花落春犹在]春天花会开_600字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个“万紫千红”便赋予了春天花色缤纷的绚彩,再有一个“姹紫嫣红”,便使人仿佛置身于大红大紫中,飘飘然了起来。
春天的标志,当属桃花。有太多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总爱把桃花比成那蛇蝎美人的面庞,“艳如桃李,心如蛇蝎”。她承担了太多的骂名,太多的联想,花也有魂,桃花固然是艳,是妖冶,可那正是她的一种美,我们如何能为诸如莲花、菊花的淡然高雅而去否定桃花的绚烂夺目呢?桃色的红是俗中之雅,大俗中的大雅,自有一番“天地间美艳唯我”的傲气,春天的生机与绚烂,又岂是那夏日之白荷,秋日之淡菊可比的?
桃花,亦是一种道。桃花盛开时,走任何一条想要走的路,都会抵达灿烂的春天。
当三月的桃花点缀在如烟的杨柳岸,心中便滋生出这一生的情结。思也缠绵,梦也缱绻。不求常开不绝,只求开得美丽的一瞬,落入懂花人的眼。
每一朵桃花,其实都是一个春天。花开是春,花落亦是春,何须辗转归?任由春去春来,时光荏苒,漫过唐时风宋时雨旧时风月,这桃花上,早已浸染了春天的颜色,只待一个莺飞草长的日子,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绽放。
桃花的心,是春天的希望与生机,是三月的自由与渴望。她第一个将春天带来,又久久地让春天驻足人间。落英缤纷的刹那,任谁都会为那最后的绚烂而感动,桃花如此地装点春天,有一种美,历久犹存。
春天会开花,开遍祖国大好河山,开入懂花人的眼,开入恋花者的心,也开入你我这些追逐梦想的人的希望中。
花开不败,守候的是怎样一个春天?花开千年,展望的是如何一个未来?
(3) [花落春犹在]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4) [花落春犹在]犹记那年是春天_650字
芳春明景,风景秀丽。柳幕蚕丝,碧水琼花化作千词万阙融入笔下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斜阳微暖,云外事,一缕潇湘入春深处……
——题记
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春也“岁岁年年不相似”,今年春天,格外安浅。
卷壹:愿这一缕春光,永驻——
春风带走了冬的寒冷刺骨,明媚的春光翩翩而至。我拉开窗帘,任由初春的阳光穿过身体,折射出冬天不曾有的暖意。
终有一日,那些明媚的春光将牵引我走出年少轻狂,放声一笑,然后默倾听春之声,看春天勾勒的风景如画,明媚春光。
卷贰:如花美卷,似水流年——
纤弱的花枝渐渐恢复了往昔的活力,准备在某个夜间,忽的冲破泥土的掩埋宛如蝴蝶破茧,急促的拥抱阳光的温暖。无意间一瞥,窗台旁的细缝中,一株鸢尾开的正浓,虔诚的接受春的洗礼,划落花瓣的露水,为她了几丝灵动,为她画上的胭脂。
春归春去,谁懂?云卷云舒,谁看花开花落,谁怜?
卷叁:暗夜里,几丝颓唐——
春夜里,泥土的厚重味酿出醇香,春天奏起幽远的琵琶,点点滴滴,到夜间。当然,这样的春夜似乎更具诗情画意。诗意烂漫,空气中有夜来香的醉人芳香。
夜是黑暗的,同时也是颓唐的。春夜或者与众不同,或者傲然独立……
卷肆:此时春意正浓——
春雨朦胧,欢歌笑语中,又换来了一个春季。“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只愿沉醉此季中,此生不换。
花满树,嫩杨柳,此时春意正浓。
卷伍:暮春三月,莺飞草长——
在这春天,
一切,
仿佛又回到最初,莺尽草长的啼笑。
山东省滕州市育才中学初一:郗彤彤
(5) [花落春犹在][春天来了]呐喊,仿徨——花落,又花开_450字
柳树,枯了、又青;大雁,去了、又来;花,落了、又开……
孤城,老树,独桥,灯影……终将幻为泡沫。这个城市,把繁荣的一切归给了自己。
灯火,注定的闪亮
舞台的中央,还立着一个话筒,人们在上。面大声欢迎:“这个繁华的城市又将迎来她的光临。听!她的脚步声是那么的静,如二月春风拂面。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她的,不计其数。”我们不知道她是谁,只知道她让人期待。
只知道是春。春天来了啊,我们只能呐喊。
青春,也让人期待。
也,值得怀恋。
“屋顶的天空是我们的
放学后夕阳也都会是我们的
不会再仰慕更多了
唱一首属于我们的歌
让我们的伤都慢慢慢的愈合
明天我又会是全新的
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
永不回头的火车
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
不会遗憾就OK了
伤心的都忘记了
只记得这首笑忘歌
那一年天空很高风很清澈
从头到脚趾都快乐
我和你都约好了
要再唱这首笑忘歌
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
过去,一首歌,足矣。
花落,又花开。时光难忘怀。
但无论是呐喊还是彷徨,我们都拥有了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但愿所有人的梦想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慢慢地攀上树梢,看到了更美丽、更广阔的世界!
初一:何怡洁
(6) [花落春犹在]倾听_700字
喜欢倾听,享受心灵的平静;闭上眼,在黑暗的世界用声音描绘出绚丽的翅膀;打禅坐,在喧嚣的世界用体会隔绝一切凡音……
听——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何其云儿?文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溪水潺潺,仿佛在孕育生命,不缓不慢,溪水正应“柔”字,闭眼倾听,那是心中的涟漪。海潮之音,如此壮阔之声,这是海水卷着掀起的泥沙碰撞在岸石上那激烈的声音,将我们带入了金戈铁马的世界,兵器拼撞之时,只是。海水冲淡了血腥,多了几分英雄豪壮!
花开,花落。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大概受了黛玉那叹花之情,不知怎的,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犹忧花落之声。记得曾阅读过这样一段文字“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处跃落下来。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中,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早起,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这是极痛苦的又是多美的消逝啊!
竹摆,竹吹。
每每享受竹之声,我都佩服大自然的神力。竹笛之声悠扬,清亮,含绵绵情思,而竹叶摩擦时,犹如林中精灵呓语,使人心旷神怡,仿佛世界握在手却遗失了什么。
雨下,雨声。
有时雨使太阳温顺有时雨在屋檐滴下,缓慢而富有节奏感,“滴——答”使摇滚世界安静下来“滴——答”
喜欢倾听,享受心灵的平静:水流潺潺,花落悲怆,竹声空旷,雨落平静……
听——
初二:violet
(7) [花落春犹在]荆棘花开_1500字
那悠扬的歌声,在猩红的血花中,开出余音阵阵的旖旎。——题记
曾在大漠边关、漫天黄沙的古战场,寻找金戈铁马的悲壮;曾在六朝古都、红檐重叠的深宫中,寻找哀怨的低吟;曾在断桥残雪、剥落磨损的悬崖上,寻找漫长的宁静;每一朵花,开出的都是那么美的故事,可独独不能打动心弦,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一朵带着希望之光驶向黎明的曙光。
我从江南来到荒漠,借着度假的借口游山玩水,想见识成吉思汗的雕弓,昭君远行的琵琶,可面前一片黄昏昏、望不到边际的沙漠彻底打碎了我的幻想,只有天空的颜色不是黄,只有明月的皎洁能给我安慰。
我将要离开,回到杏花烟雨的江南,单薄的马匹与骆驼凝视着古道西风,望着渐渐落下的夕阳,徒留天际余晖,它也只是半张匍匐,有点不舍,毕竟存在过我的记忆里,突然,有一只孤单的只影窜入我的眼帘——
那是一只通体火红的鸟儿,在金光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倨傲,翅尖像一支支拂柳一样美丽,却孤单影只得掠过夕阳红光,徒留一个模糊逆光的阴影,它飞得很慢,很哀伤,像不愿惊醒一个美好的梦境。
不知道为何,也许是看惯了赣江畔的鹧鸪翩迁飞舞,大漠的红翅鸟更让我有一种迷恋荒漠的美感,几欲逃离这儿的沧桑,却久久没有离开萧瑟,这里的夜安静地让人落泪。
就那么一个个小小影像,我情不自禁地跟上它的飞翔,它是那样突出的美,张狂红润的羽毛像巨大的龙爪花一根根分明细致,像深井落花一样,愈走愈黑,我开始好奇这只鸟儿要去哪里。
阴暗的深潭,这是大漠唯一有花草的地方,我常来,因为我喜欢这儿叫做荆棘的一种草,它带刺儿,茎部却很柔软,苍翠而桑然,总是一枝枝孤寂地屹立,也不愿生长在一起。
就像那只火鸟一样。
突兀,我想起了什么,听大漠的居民说过,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鸟类,名叫荆棘,通体火红,一到特定的时间,便会找到最长、最尖锐的荆棘,扎入自己娇小的体内。
我不知是真是假,所以跟着荆棘鸟,想一探究竟,翘首以盼。
鸟儿东凑西瞧,终于在西北方向的一株荆棘处停住了,那株荆棘尖锐高大,像一把凛冽的利刃,闪着寒光,阴深深,暗沉沉。
鸟儿在丛中停顿了一会儿,它环顾着四周,最后抬头望了望蓝天,眼中仿佛有一股氤氲的苍凉,那样的无力,却又无怨无悔,就像临死之人要解脱了的模样。它在笑,我可以明确的看见,笑的悲壮,有一股“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不依不饶,我不懂它为何笑,只是感觉它在笑罢了。
荆棘鸟慢慢地飞向荆棘,不由得,我心中一阵钝痛,情况并没有我想的亦步亦趋,犹犹豫豫,它干脆一身扎进了荆棘中!鲜血喷涌而出,染红的了荆棘,染红了翅尖,染红了一地苍痍,染红我的双眼……
那一刹那,我闭着眼,却听到了一辈子难以忘却的声音——
悠扬啼转的声音虚无的鸣叫着,缓缓的跟着沼泽流水静静流淌,那是山中的清泓天籁,胜过伶仃歌谣,淳朴而洋溢伤怀,有如梦境中朦胧的轻纱,大有“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意境,就像一曲哀悼颂,一曲镇魂歌,悠远绵长而冷心至极,就像有人在耳边轻轻呢喃花事了,就像打破的瓷器,清越婉约。
我看见了,和这血和泪的歌唱,那凄美动人的歌声使人间一切美妙黯然失色,那是鸟儿用生命谱写的乐章!一曲终了,荆棘鸟气竭命陨,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我留下了悲羌的谜。
那倒在血泊中,红羽和血色融为一体的鸟儿,死的安详,它还在笑,不过我感觉地到,它笑的满足……
六年级:未初
(8) [花落春犹在]杜甫《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