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6篇
第一节课一:开学第一节课作文
【篇一:开学第一节课】
9月1日,是所有的学生最不喜欢的日子,因为那是大家开学的第一天,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生活又开始了。在这天的晚上,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并且感受颇多。
这个节目主要词即是——梦想。许许多多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是电影明星李连杰,还是商业奇才马云,还是一些平凡中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年轻人,只要拥有梦想,就有了目标,就去奋斗。
我们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实现,而有一部分是用不可实现的,我们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就像一个光点,深深的吸引这着你,让你跟着目标去奔跑,让你随着梦想去拼搏,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生活。我们应该确定一个梦想,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应该迷茫的选择理想,然后四面八方的奔波。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写,喜欢上了书。直到现在,我依然很佩服写书的作家,她们的文笔让我很敬佩。我很想像她们一样,投稿,然后发表,然后拥有自己写的着作。有了梦想,我就应该向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我们要为实现梦想而去拼搏。
“我的梦,中国梦。”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要向着为国争光的方向而努力。就像周恩来小时候立下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一个“我的梦,中国梦”的例子。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还要为我们的国家去努力,去进取。
看这次开学第一课,我感受颇多。
【篇二:开学第一节课】
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暑假就要过去了,我从广东回到老家很快将迎来一个新的学期。感觉一切是那么新奇又是那么的陌生,心情有点紧张和激动。再过两天就上学了,我准备好上学要用的学习用品准备迎接开学的第一天。一终于,我期盼的日子到了。
我走进教室,见到了许多新的面孔,我想他们就是我未来的好同学好朋友吧!我找了一个空位子坐下来,不一会儿就下课了,接下来我们马上要上第一节课了,我心里兴奋极了,在心里想像老师的模样,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们准备好数学书,坐得端端正正准备上课,铃终于响了,从门口走来一位男老师,身子矮矮的,胖胖的,他微笑着自我介绍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的数学老师——张老师。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很快拉近了师生心里上的距离。我们还知道其实我们的数学老师就是张校长,听说他是教毕业班的老师,我觉得张老师的声音很亲切,全班同学都这么说。
以前的老师跟这个老师比还是张老师的脾气好一点,张老师教我们不会做的作业,很有耐心,一遍不会教两遍一直教到我们会了为止。当他讲完新内容会不断题提问检验我们掌握了没有。课堂练习时他会走下讲台来到小朋友们的身边挨个指导。不像有的老师是教一遍不会就又打又骂,相比之下张老师有亲和力多了。第一堂课下来感觉老师的讲课我能适应,他讲的内容我都学会了。
叮铃铃,下课了,我还沉浸在美妙的数学课中。
【篇三:开学第一节课作文】
以往开学的第一节课,总是寒喧几句,然后提出新学期的要求,之后就进入新课文的学习。目的是一开始就给学生敲响警钟,强制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老师的威慑力的作用下学生也是很听话的。
现在,我觉得面对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又于心何忍呢,教育不是威慑,简单而生硬的方法,诱发不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因势利导比较好。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做有新鲜感的事情,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于是,我打算让他们手捧着语文书,闭上眼睛,深深地闻一闻书中的油墨香味,想像书中会有哪些自己喜欢的有趣故事,再睁开眼睛看着书,说一句此时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然后开始尽情地读课文。同时,我会提出了读课文的要求——对每篇课文做一个评价,即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课文题目下面加三朵小花(或用其他标记表示),比较喜欢的课文加二朵小花,认为一般般的加一朵花,不喜欢的则可以不给花。这样读书,学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一种责任感,就会认真地去读书。同时,学生对自己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对今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既让学生去翻阅课文,初步了解新课文的基本情况,又能激发学生对新课本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我相信,这样一来在读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持续地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所有课文都给以三朵花;少部分学生间或有些小动作,但会很快恢复学习状态。
我相信,只要有耐心,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一切都会好的!开学第一节课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篇四:开学第一节课】
开学第一天我踏进了实验学校的大门。高大的教学楼,笔直的旗杆还有那绿油油的操场。这一切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是那么安详和谐。
开学第一课不是语文课,不是数学课,也不是英语课。它是一场毅力与团结的考验,也是一张坚持与勇敢的试卷,他是军训。响亮的哨声响起,空荡荡的操场上顿时多了一排排整齐挺拔的队伍。霎时,操场上那停留了一暑假的寂静,在那一刻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的是气势如虹的口号声和整齐的步伐声。他们是最悦耳的声音。军姿成了这一星期绿茵操场最显而易见的动作。放眼望去,操场上多了一抹橄榄绿,多了一张张严肃的面孔。朗朗的读书声在那里变成了严肃整齐的军歌声。我喜欢这一刻的校园,喜欢她的坚强,喜欢她的坚强,喜欢他的认真,喜欢他的执着。
开学第一课,我勇敢的坚持下来,开学第一课的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或许对我们这些每天只会抱着书本认真读书公子小姐来说,更是痛苦中的痛苦。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但那烈日依旧没有停歇的挂在空中。面对那些像狙虫一样的汗水,也只能是忍受、忍受、再忍受。在这开学第一课里,我学会了坚持,执着、认真和坚强。他让我长大了很多,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和大家交成了知己知彼的好朋友。第一堂课是我认识校园的第一课,是我结交朋友的第一课。他是第一节课,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一节课,也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节课,他是军训——一个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篇五:开学第一节课】
我看了《开学第一课》这部爱的主题节目以后,我思考了很多,爱是分享、是力量、是承担、是荣耀。只有爱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更美好。
“爱是分享”。如果两个人一起分担痛苦,就会减少一半的痛苦,如果两个人一起分享快乐,就会增加一倍的快乐。苏文祥是达斡尔族小朋友,他告诉我们了他在“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中与其他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成长故事。3年时间里,合唱团的37名孩子从不相识,最后成为知心伙伴。
“爱是力量”。“爱,没有敌人。”刚刚参与过莫拉克风灾救援的李连杰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生命的感觉。他还带来了两位志愿者朋友。
“爱是承担”。爱也是一种责任沈阳13岁的孩子马鹏飞,4岁开始做饭,照顾失明的奶奶,而他没有耽误学习。为了照顾奶奶,他从家到学校几公里的路,都是跑去跑回。每天5点起床,做好早饭,喂奶奶吃饭,准备好白开水再去上学。
“爱是荣耀”。荣耀来自于祖国,荣耀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还有毅力。少年强则国强,做一名自尊自强自信的中国人,用爱荣耀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要学会用爱来把祖国建造的更强大。
【篇六:开学第一节课】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讲的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情如和煦春晖,温柔地照耀我们成长,父母情如涓涓溪流,守护着我们无怨无悔。“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郑渊洁、容祖儿、秦勇等都以身边一些看似细小的事,向大家传递出父母爱之伟大和深沉。我想起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风化雨,伟大而深沉呢!
启蒙我们的有很多人,如:周边的朋友、校园里的老师。我们像刚探出头的嫩芽,需要园丁的精心照料。而老师便是其中的园丁之一,可是除了老师们,还有两个人的对我们的人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因为从我们一出生开始,父母不仅是父母,还是我们生活的导师。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严厉,无时无刻管着孩子,不给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培养出十分内向的孩子,不然就是不敢去想象的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宠爱,这样就渐渐的变成了溺爱,如果像这样的娇生惯养,一定会培养出许多坏习惯,孩子变得说一不二,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有一天独自走上社会,有谁会满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但是如果这两种巧妙的结合,各取一点、融合其中,就会变成一个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我家就是这样的。
妈妈,用“严母”这个词来代替,再好不过了。她对我的学习、生活等等的一系列东西要求都很严格。平常还经常让我多看课外书。当时的我还不懂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埋怨,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爸爸,用“慈父”这个词来代替,再好不过了。他平常对我无微不至,每天都会询问我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同时他会抓住我的每一个一点进行表扬与激励,使我更有上进心,更加渴望进步!
妈妈的教育,犹如山一样,表面只是静静的,可在背地里,她无数次的在鼓励我,通过其他的方法,以前,我没能体会到这种教育的方式,可现如今,我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在狂风中依然稳定而沉着的方法;爸爸的教育,犹如水一样,每次都能给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冲的动力,让我无时无刻都充满信心。他们经常告诉我,做事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诚实、不可以说谎、要学会宽容、友善、学会尊老爱幼,懂得知恩图报、知道无功不受禄……虽然有时候听到这已经重复几百遍的话觉得很烦,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总很天真的认为,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很应该的,在普通的事。现在坐下静静想想,这是一种十分伟大的精神,这也许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爱,不容置疑。
父母的教育决定了我的一生,我们要去虚心接受这份有时让我们很烦的东西——教育。
第一节课二:初中,我的第一堂语文课
六年的小学生活过完了,我踏入了初中的三年成长,我对这三年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我踏入新华初中的第一堂课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张,她是一位课堂上严肃,课下温柔、和善的老师。
这第一堂语文课,张老师先给我们上了一堂“政治”课,告诉我们怎样做好一位中学生。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
然后我们打开语文书,整个第一单元围绕的主题是:浓浓的亲情!第一颗的题目是《散步》,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之间浓浓的亲情。张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解释了,题材与体裁的意思。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的作品的材料,也就是一篇文章的内容;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文章的类别,比如:散文、记述文、议论文、说明文……
张老师还教我们怎样去朗读好一篇文章。想读好一篇文章,要从这篇文章和作者身上找特点。就像《散步》这篇课文,写的是浓浓的亲情,而主人公呢,是一位中年人男人,也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位孝顺的儿子。那么就要用庄重、平稳一些的语气去读,要包含浓浓的亲情。
这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印象深刻:我从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责任心,从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中体会到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从老师从容流畅的言辞中读懂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我深深理解老师对我们寄予了希望与期待……
第一节课三:最开心的一堂课
紫藤花又开了,紫藤架上立刻变成了紫色的花海。风吹来,紫色的花瓣漫天飞舞,像一个个紫色的小精灵,飞到我的心里、脑海里,使我想起了紫藤架下那开心的开学第一课。
那天,陈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纸,叫我们写上自己的缺点。我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陈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我想不出更好的答案,就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缺点:上课举手发言少。
第一节语文课,陈老师让我们拿着写满缺点的纸条来到紫藤架下。接着,她找来一把铁锹,在紫藤架下挖了个大坑,让我们把纸条扔进那个坑里。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迟迟不敢扔进去,怕有什么阴谋。“没事的,扔吧!”陈老师一脸平静地说。听了这句话,同学们立刻开始行动了。有的同学缓缓走到坑前,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放入大坑,然后退到一边,闭上眼沉思,仿佛在为那纸条默哀;有的狠狠地把纸条扔进坑里,动作干净快速;有的做出投篮的姿势,手拿纸条高举头顶,眼睛直视大坑,手一勾,向前一伸,那纸条却落在了坑外,他只好垂着头走过去,将纸条放入坑内,引得全班大笑。我将纸条揉成一个小球,“嗖”的投出去,小球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落入了大坑。不一会儿,坑里堆积了许多白色的“埋葬者”。
陈老师走过去,拿起铁锹,将土铲在上面,然后用脚狠狠踩实,擦了一把汗,深呼吸一口,变魔术般拿出一张纸,声情并茂地读起来:“缺点先生们,今天我们为你们举行了一场葬礼……”古怪、滑稽的内容让我们忍俊不禁。不知是哪个同学先爆发出一阵笑声,接着许多同学都忍不住了,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直拍大腿……第一堂语文课,在笑声中度过了。
那也许是我上过的,陈老师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下决心改掉缺点。当我再一次来到紫藤架下,我又想起了那开心的一课。看那飞舞的花瓣,我在开心中学会了改正缺点,反省自己。
第一节课四:第一节作文课
今天是我上三年级的第一节作文课。老师说,他可以通过握手将自己写作文的智慧传递给我们,真有这么神奇吗?
老师在和陶理想握手的时候,他问:“有没有感到老师的手暖暖的?”陶理想回答:“有。”老师又说:“这说明写作文的智慧已经传递给你了。”陶理高兴地大喊:“我会作文了!我会作文了!”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终于,老师要和我握手,心里像有只小兔子在跳。我紧紧地握住他的那双大手,希望得到他的写作文的智慧。当老师告诉已经传给了我,我又是高兴又是怀疑。
后来,老师让我们口述,他和别人握手的情形,以及自己又怎样和老师握手。他还要我们按黑板上的提示,再把说的写下来,我很容易地就写好了。看来老师说的不错,他真的把写作文的智慧传递给了我,我心里高兴极了。
第一节课五:难忘的一堂课
离那次上课已经过去5天了!
心情已经平静了不少!感慨很多,但没想过要写点什么!只因为无从入手。
紧张的心情是从那天3点知道课题开始的。3点不到就一直在刷教育网,到了3点20几,终于刷出了课题。晕!这门课我们学校没开,教材也没!当时就有放弃的想法。但因为开会时领导说过:只要你抽了签,哪怕有天大的事,也要去上课,否则那个班那堂课就没人上了!是啊。准时上课是老师最基本要做到的啊。于是央求一位同事,开车送我去职专拿书(真的要谢谢他!那时是交通高峰期呢,要是我自己坐车过去,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呢)。
来到职专,朋友早就等在那,当时真想问问他一些情况:哪个班级啊?学生情况怎么样?教学进度怎么样?在哪个机房上课?可是开会那天领导又说过:不能去上课班级询问上述情况。唉!拿了书,说了谢谢,就离开了职专。事后说起这件事,被同事和朋友说了一通:哪有你这样死脑筋的啊!
因为抽到的是上午第一节,所以在少少睡了几个小时后,又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大床,(唉,这对于我这个不睡足8小时不行的人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早上起来一点都没胃口,好心的同事给我买了早餐,可是吃了一口就想吐。头也晕晕的!
7点半到了职专,可是门口没有什么指示牌,问了老师,也不知道这回事,而我呢,连上课的班级,机房在哪里也不知道。现在想来,当时自己还算比较冷静了,要是在平时,早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打了电话给他们学校的老师,问了上课的机房,在他们机房使用情况一登记表中,我看到了我上课的班级——08电器。不会都是男生吧?我在心里想着。这时时间已经7点45了,机房的铁拉门才打开。这时的我一再告诉自己别急。越急事情越做不好。(呵呵。现在想来一年多的心理健康教学对我也挺有帮助的呢),我有条不紊地打开所有的电脑,又打开教师机和服务器,下发上课所要的文件,教学网站(居然不能复制,U盘里全是病毒!,没办法,只能放在U盘里了,速度可能会慢些,但也没别的办法了)
7点55,学生陆续来了,啊!真的全是男生,高高大大的,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跟他们聊了几句,再次让我紧张,学生居然从来没接触过PPT?而我的这节课是这一章的第二节,是当作学生已经会打开PPT,并会一些基本操作的前题下备的一节课。怎么办?学生没接触过PPT,自然不能直接引入第二节课的内容了。情急之下,我把事先准备的几个复习题当作新课来教学,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好在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软件,通过类比,应该不难掌握)
课似乎流畅的进行着,可自己却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专业术语没了,代之以“这个东西,那个东西的”。更让我难过和伤心的是,学生根本不尊重上课老师。从开始上课时的师生问好,学生居然都是三三两两站起来的,一问,才知道,平时老师都没这么做的。他们觉得很不自然。唉,不好的开始。在上课过程中,几个高高大大的男生一直在制造课堂的意外,发出一些刺耳的声音。虽然我尽力挽救,可是心理总感觉很难受。印象中,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一堂课。
40分钟终于过去了,坐在车里,接通第一个电话,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这堂课让我终身难忘:备课到凌晨2点;学生情况、教学进度一无所知;学生上课捣乱;课堂语言无序……
这么一堂课,让我知道了自己其实有多么的不足,虽说有些客观原因,但这也是在考验一个老师综合能力。唉,什么时候,能上一堂随心所欲的课啊!
第一节课六:正视卑微是人生的第一堂课
20世纪40年代,一个10岁的男孩胆怯地走进意大利北部小城莫迪纳一家为贵族子弟开办的音乐学校。这个男孩刚出生时就能发出独特明亮的嗓音,当时医生认为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男高音。童年时代,小男孩一直生活在要成为歌唱家的期望中。但是他出身卑微,一个靠卖面包为生的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好在这所学校的校长看中了男孩的天赋,破格让他在这里学习,作为回报,男孩每天最早到学校为学生们烧上开水,下午做完全校的卫生后才能最后一个离开。
男孩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比谁都刻苦。一次年末,全班同学中只有那个男孩通过了校长近似苛刻的考试。校长严厉地指责其他学生身处良好的环境,竟然得过且过,浪费光阴,只有那个男孩是班上最优秀的。“校长,你有没有弄错,他可是卖面包的孩子啊!”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一片嘲笑,这个男孩脸被羞得通红,低下头一言不发。“孩子,把正视卑微当成你人生的第一堂课。卑微并不可怕,不思进取才是最不能容忍的。我相信你将来也是最优秀的。”
这个男孩果然没有让他的校长失望,经过7年的不懈学习,男孩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又用了7年,进入大都会歌剧院。而第3年结束时,终于成为歌唱家。他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男高音家帕瓦罗蒂。1963年他在英国伦敦出演的歌剧《波希米亚人》获得巨大成功,1990年夏天在意大利举办足球世界杯赛期间,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一起登台演出,从此帕瓦罗蒂作为世界第一男高音而被世人认可。
回忆起他的成功之路时,帕瓦罗蒂深情地说,童年时的校长告诉他,正视卑微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他从那以后忘记了自己是面包匠的儿子,认为在音乐面前,没有高贵,没有卑微,只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