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电影观后感9篇

时间:2018-10-09 来源:励志电影 点击: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1):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风声》观后感_800字


  看完电影《风声》,离开电影院很久,压抑和感动的感觉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毕竟地下党“老鬼”最后揭晓让人颇为意外。
  论专业,她不如李宁玉;论后台,她不如白小年;论官职,她不如金生火;论聪悟,她不如吴队长。很多年前,在我们祖国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在日军占领区,在一个大男人都会心惊肉跳的特务环境里,这个外表娇气的顾晓梦暗中递送情报,并策划了多起刺杀日军首领的行动,她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党“老鬼”。
  电影最初叙述中,顾晓梦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还向汪精卫组织捐过一架飞机,她本来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凭借自家财富远离铁蹄践踏的家园出国定居。但是随着故事进展,看她怀着赴死的决心缝在李宁玉衣服上的密码,我理解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做地下党,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担危险和压力,只为正义,只为她深爱的祖国。电影中顾晓梦一直在给李宁玉缝补那件开线的衣服,现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织补的不仅仅是衣服的破损,更是修补当时社会中那种正在溃散的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个残酷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顾晓梦一样的英雄,为民族独立牺牲了自我。吴队长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德国军校,但他放弃了其他军事强国高官厚禄的邀请,义无反顾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他最早发现了特务们安装的隐蔽窃听器,也是他教会顾晓梦用手语交流,而用言语迷惑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烟放到顾晓梦手里,是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也为保全战友生命。但顾晓梦又把香烟放到了逐渐觉醒的李宁玉手中,地下党“老鬼”保住了战友“老枪”的生命。电影即将结束,全国解放后的“老枪”吴队长擦拭眼泪,为所有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
  默默告慰长眠的“顾晓梦们”,现在新中国六十岁了,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我们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所有踏实幸福是那么值得后辈珍惜。我们一定会努力!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2):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地道战》观后感_100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爱国电影《地道战》虽然结束了,但插曲仍在耳畔回响,画面仍在脑海跳跃。
  《地道战》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时,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片中我认识了智勇双全的传宝,一片忠心的老钟叔,可恶的汉奸汤司令以及穷凶极恶的日本山田队长。
  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他的死激怒了高家庄人民,他们立下了铮铮誓言,要为老钟叔报仇!我想到了司马迁的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老钟叔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的死重于泰山,人民也会永远记住他。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为民造福的人。
  没有先进的武器,但高家庄的人民想出了挖地道的好方法。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天罗地网。有几个汉奸冒充八路军武工队来到高家庄,想刺探高家庄的地道位置。开始高家庄的接待人员差点上了这些汉奸的当,后来这些汉奸露出了一点狐狸尾巴,被高传宝发现了,他很机智地把这些汉奸引到了一个地道里面,把他们制服了,真正的八路军武工队来了后,汉奸面目全部暴露。后来日本鬼子对高家庄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派了几百个鬼子扫荡高家庄。高家庄的男女老少都武装起来参加了反扫荡的斗争。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刚刚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想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的勇气更是可歌可泣的,难怪有人说:“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那振奋人心的歌声又响了起来,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慷慨激昂的节奏让我感慨万千。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3):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_800字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湖南邵阳新邵县酿溪镇中学初一:陈佳颖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4):[爱国电影观后感]举起手来_200字


  今天,我随同妈妈去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是:举起手来,这是一部爱国电影,讲述了日本鬼子,为了得到一尊佛像而费尽心思,想要得到他,可是这尊佛象让村民们保护了起来,日本人一怒之下,就去搜查,有一个日本兵特别搞笑,他嘴里一直喊着不知是什么字,还有俩个小孩他们勇敢的对付日本人而无所畏惧,有一个日本人被他们整的很惨,到最后,这尊佛像终于被成功地运了出去,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精神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
    五年级:王浩然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5):爱国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1)_600字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
  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所以,真正为《南京!南京》赢得惊人票房的,不是导演陆川,不是宏大的演员阵容,不是独特的视角,也不是高水准的制作,而是南京大屠杀题材本身。架设在如此严肃、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铭心史的基础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难,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30篇)
爱国电影观后感:《我的兄弟叫顺溜》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建国大业》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南京!南京!》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集结号》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铁流1949》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风声》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复兴之路》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东京审判》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
爱国电影观后感:《地道战》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铁血》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红领巾》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党的女儿》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毋忘国耻》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霍元甲》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看《黄埔军人》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焦裕禄》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红孩子》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国歌》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张思德》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我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少年雷锋》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心灵点滴》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无声的河》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少女穆然》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6):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_200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
  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
  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
  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
  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
  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
  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
  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
  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
  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
  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
  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也是一个个身
  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
  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
  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
  述。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
  宗士兵强奸民女的事。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
  还一个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
  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
  有人脱衣。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
  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
  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
  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
  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
  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
  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这样一
  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美貌
  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
  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
  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
  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
  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
  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毛泽东和共产党。战场上的军队
  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
  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在日寇机枪扫射之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在敌人
  堡垒枪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
  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
  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7):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霍元甲》观后感_65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霍元甲》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电影《霍元甲》,本片主要讲得是一代宗师霍元甲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影片重点讲了霍元甲一生的主要经历。他小时就非常喜欢武术,但是由于他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认为武术就是打擂,就是要获得“中华第一”的荣誉,从而导致满门皆亡的悲惨结局。从此以后,他彻底醒悟了,他对武术有了全新理解。他利用他非凡而精深的武艺打败了众多外国高手,他的那种“精武”精神也流芳百世。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霍元甲最后与日本高手的擂台赛,表现了霍元甲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以及他爱国的精神。看一看那在战乱时的霍元甲,再想想我们这些生长在鲜艳红旗下的青少年,我们无地自容。
  爱国是霍元甲具备的第一个品质。我们从小就接受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可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其实这也不是爱国。
  自强不息也是霍元甲的一个重要品质,因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被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有些学生就是娇生惯养,处处依赖父母,连一点事也不做,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放弃了战胜挫折的希望,有些学生具有依赖思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次出门,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若不小心少说了什么,都会惹出麻烦。
  《霍元甲》这部电影看完了,但霍元甲的形象久久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们应该学习霍元甲身上的优良品质,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国成才的时代少年。
  [简评]由一部电影升华到培根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为国成才”已深深扎根于培根的孩子心中。全文中心突出,引议结合,总分总结构严谨,“爱国,自强”分论并列有致,是一片很好的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8):爱国电影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_1000字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爱国电影观后感篇(9):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_60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
  9月30日,学校让我们观看了《红领巾》这部具有红色经典的大型儿童话剧。《红领巾》讲述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少先队员郝强、萌萌、壮壮、大伟去野外郊游,他们对“红领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想游泳时因为没带泳裤就想拿红领巾当泳裤,这时孩子们被“时光隧道”带回到七十年前的战场,遇到了铁柱、二娃子、马原、八妹子等四个年龄相仿的儿童团员。两代少年从相互隔膜、误会到理解和信任,最后儿童团员牺牲了生命保护少先队员们回到“今天”。
  看完了这部话剧,知道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红领巾是老一辈用鲜血染成的。可是有些人,还把红领巾当抹布,当擦黑板的抹布不见了,他们就用红领巾来擦黑板;有些人,把红领巾当毛巾,一出汗,就用红领巾擦汗;有些人,还把红领巾当草稿纸,数学课上没有草稿纸了,就在红领巾张乱涂乱画。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如果没有“红领巾”,我们现在还可以在家里悠然自得的看电视,看电脑吗?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他们不尊敬红领巾,也就是不尊敬国旗,因为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在战争年代,为了让今天更多人得到幸福、自由和尊严,很多革命先烈都英勇牺牲了。那些不尊敬红领巾的人,肯定是觉得革命先烈打仗是应该的。我敢保证,打起仗来,那些觉得革命烈士在以前拼死打仗是应该的那些人,肯定是第一个先逃跑,因为他们觉得打不打仗都不关自己事!
  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好好爱护她,不能让她被坏蛋强了去!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电影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电影推荐文章

励志电影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