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新材料的发展方向|浅谈良好习惯的养成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所谓习惯,即就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 学习习惯中,惜时专注,注意观察,勤思善问,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标新立异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还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随时随地支配他在不知不觉中,将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自觉自律地愉快学习,将学习溶入生活,此时的学习并非是一项费力的苦差使,而成为了一种对知识无限量接纳的本能,这种与身俱在的良好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灵动的双眼充满对未来的渴望,并且充满自信的寻找一切所需知识,高效的将之融会贯通。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语文教育观的体现。
1、书写――写“字”写“人”
写字是识字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与世界交流的阶石。掌握写字技巧,是迈入新世纪的前提。在识字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写字对当天的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写字,学生做到口中有音,眼中有字,心中有意,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有效识字。写字习惯首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措施之一。其次是正确地执笔方法和爱惜写字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的写字态度,教师要从小处着眼,时刻提醒,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小养成一丝不苟,始终如~的好习惯。
2、阅读--知古观今。
阅读是呈古延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人们通过阅读而知天下之事。自识字开始,我们就应提倡学生把握诵读的黄金时期进行大量阅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发奋图强。阅读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点划、圈、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3、按计划学习――劳逸结合
目标易定,计划易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去执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由于年龄的原因,刚入学的学生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不会自觉自愿的进行学习,这时,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定时定量的执行计划,对于孩子进行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显得尤为重要。
计划可分为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拟订计划时要注意简明扼要,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都应有所规定。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包括学习,还包括了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等等,在安排计划时,不能一味的拉长学习时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充分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计划定好了,实施是关键。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所谓定时就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并且到了学习时间就必须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去温故知新。在每天的计划安排中,最重要的是安排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早自习中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适当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符合定时要求的同时还应注意学习的定量性。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提出对学习的内容和容量的要求,有助于形成适当的学习紧张,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学习效率,做到日有所获,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有效完成作业,即把当天所学知识弄懂弄通。很多学生还没有把所学新知弄明白,便拉起作业就做,结果不但没有节约时间,反而费时费力。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先复习领会,后习题巩固。并且还要学会将新知与旧知进行归纳整和,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还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对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疏通。
4、专心致志――单位时间高效学习的保障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所谓“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抓住孩子的这种特性,将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 理念。追本溯源,就是让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觉、自主、自立的探求新知的过程。在过程中,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愉快学习。
而以下要讲到的玩,与教中玩并非同一概念。下面所谈及的游玩时间,就是任由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学习中,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对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的学习,不仅要注意追求速度和质量,还应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
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一心二用。应在学习时间内紧紧围绕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一切与学习内容无关或相悖的事情都要尽量不要涉及。尽量达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境界。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限,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不仅不易达到高效学习,还容易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形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认为一直在书桌前看书学习就是一件好事。其实并非如此,在得知不论是做得快还是做得慢,都得长时间坐在书桌前时,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开始打了折扣,学习效率这个概念对于孩子就变得无关紧要了。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在无声无息中形成“磨时”的坏习惯。所以一定要形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
5、精思求甚解—创造的摇篮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遇到问题,我们应培养孩子追求真理、务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准则。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准则,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对于新知,能批判地吸收。另一方面通过思考可以不断释疑,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在培养孩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新知找旧知,通过归纳整和形成前后贯通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使之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任何知识都有规律,都有体系。在新知的新授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融合,举一反三,以旧知导新知,以新知习旧知。达到心领神会的理想状态。
⑵、多提问,鼓励孩子多给自己几个“为什么”。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发问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耐心地听他们所提的问题,鼓励他们在“问”中思,在“解”中“思”。对于他们来说,处处都可皆问题。在受到鼓励之后,一种初步的被肯定会让他们的心底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并渴望得到答案。这为精思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素材,激励孩子用思考的目光更加饶有兴趣的审度世界。
⑶、提供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先自解,再查阅,后请教。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教给学生一些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为其解决问题提供桥梁。
⑷、鼓励发散性思考,答案无定性。激发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求新求易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创造的喜悦更会引领孩子自觉地去探索世界的奥秘。为其可持续性发展奠定知识与品质的基础。此时的精思,已成为其内在的自觉的心理素质,一个创造的摇篮。
著名的教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即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它还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凭着这棵金色的种子。它能够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念;锻炼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塑造优良的性格;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指引孩子自觉地学习,并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将成为愉快的事情。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充实;因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愉悦;因为执着追求而有所收获,因为收获而有所成长,因为成长而有所辉煌。而这一切,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他们,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足够的勇气。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巨大财富。让我们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孩子会因为有它而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