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台风最新消息2018|2018年台风特点总结 5大预报机构误差有多大?
2018年台风特点总结 5大预报机构误差有多大?
本站讯 日前,台风监测发布2018年全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25个台风的特点总结情况,数量上来说,与历史同期多4个,有11个台风都登陆了中国。那么,全球5大台风预报机构,在预报台风时的误差有多大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正在接近菲律宾并已达到巅峰强度(风速155kt)的超强台风“山竹”
今年台风的特点
2018年还剩下80天,在过去的285天中,西北太平洋一共生成了25个台风,比历史同期约偏多4个(历史同期为20.62个)。25个台风中,其中有11个登陆我国,它们分别是1804“艾云尼”、1806“格美”(登陆台湾时为热带低压,后加强)、1808“玛莉亚”、1809“山神”、1810“安比”、1812“云雀”、1814“摩羯”、1816“贝碧嘉”、1818“温比亚”、1822“山竹”和1823“百里嘉”。这些登陆我国的台风中,即有像“玛莉亚”和“山竹”自生成后径直朝着我国沿海而来的超强台风,也有像“贝碧嘉”在南海北部回旋打转并多次登陆我国的台风,更有罕见的一个月内三个台风连续登陆上海的“安比”、“云雀”和“温比亚”。
25个台风中有6个达到了超强台风级,而“山竹”在接近菲律宾时达到的155kt(1分钟平均风)巅峰强度至今仍让它坐稳了今年全球风王的宝座。
今年前9个月台风的路径整体上无疑是有点偏北的,这与今年7-8月期间副热带高压比往年略偏北有直接关系。7、8两月,西北太平洋共有15个台风在活动,副高的异常偏北使得这些台风生成位置也相应偏北,从而使得往年这两个月原本会影响台湾、福建的台风都跑到江浙沪一带去了。此外,以往作为两大台风生成地的我国南海和菲律宾东部海域,今年也鲜有台风生成。
五个官方台风预报机构5天内台风路径预报误差
各机构路径预报水平
对各机构台风路径/位置预报能力的评价,一般指机构预报的台风位置相对于台风实际位置之间的地球球面距离误差。比如说,中央气象台某天上午8点钟发布的某个台风在24小时后的中心位置将到达A点,而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钟(也就是中央气象台发布发布预报后的24小时),该台风中心却到达了B点,那么A点和B点之间的球面距离即为该次预报的24小时路径误差。
每个机构每年会发布无数次台风路径预报,我们统计了它们针对今年前25个台风的24、48、72、96和120小时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可以发现,五个官方台风预报机构24、48、72、96和120小时路径预报误差分别可以达到100、150、230、350和450公里以下。大家可以理解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机构预测3天后的台风位置一般会出现230公里左右的偏差。而10年前,3天的预报误差基本在350公里左右,与现阶段的4天预报路径预报误差相当。
五个官方台风预报机构历年来72小时路径预报误差演变
而超级计算机数值预报模式方面,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英国气象局UKMO三个机构的全球模式基本上已经与其余机构拉开了差距。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三个模式预报的结果,那就是“稳健”。基本上三个模式预报意见比较统一的话,台风最终的路径与它们的预报路径不会偏差太大。
国内外各机构超级计算机数值预报模式5天内台风路径预报误差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在各类台风分析推文中都会用到ECMWF、NCEP和UKMO这三个机构的全球模式预报结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用我们国家自己的模式,因为我国的全球模式发展水平目前仍严重滞后于欧美,而区域模式所使用的初始场资料也源于欧美的全球模式。
数值预报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利用AI进行天气预报将不再是梦。中国气象局新一代的GRAPES-GSM全球模式正稳步研发并改进中,希望有一天它能像高铁、航天等技术那样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片。
相关推荐
海南台风提前几天预报 台风提前几小时发布预警
广东台风提前几天预报 台风山竹来了提前准备什么
台风眼图片2018 超强台风山竹台风眼图片
台风眼为什么风平浪静 有人进入过台风眼吗
山竹被除名怎么回事 台风为什么会被除名
台风山竹为什么被除名 山竹被除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