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9篇

时间:2018-11-11 来源:活动总结 点击:

篇一:[红色教育]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为激发全体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在迎接建国60周年和XX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组织开展“唱响红色经典迎华诞”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展现校园文化风采,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1、传唱爱国歌曲
①活动规程:
2 每个班级必须全员参加,可邀请家长参与表演。
2 每个班级参赛曲目均为一首自选曲目,为建国以来红色经典曲目。
2 每个班级合唱形式至少加入一种以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②比赛要求:
2 自选歌曲为建国以来红色经典曲目,适合小学生演唱的歌曲。
2 节奏整齐、音准正确、音色统一。
2 精神饱满、富有朝气。
2 人数齐全、全员参与。
2 学生指挥、节奏准确。
③评分标准:
2 节奏整齐、音准正确、音色统一(20分)
2 伴奏正确,合唱人员表演准确、恰当,表现形式富有创意(20分)
2 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台风好、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整齐(15分)
2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主题,通过唱、演进行体现,具有良好感染力(10)分
2 学生指挥,节奏准确、动作大方到位(15分)
2 自选歌曲积极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10分)
2 每班全员参与,每少一人扣1分,服装统一(10分)
2 评分总分为100分,最低起评分为70分。计算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综合其他的评委得分为参赛中队的最后得分。
2、观赏经典影片
根据“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及学生电影推荐影片,组织学生观赏优秀的爱国主义、励志、儿童等题材电影,开展相关影评活动。
3、走进教育基地
与秋游结合,以区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的活动项目设计为指南,增强参观活动的吸引力;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
4、践行文明世博
根据区精神,推进“迎世博、懂礼仪”主题教育,开展“阅读世博、体验成长”世博记事本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地了解世博会;以小学生十个礼仪指南为要求,践行相关的礼仪要求;参与迎世博“三五”(5日文明服务日、15日环境清洁日、25日公共秩序日)集中行动,继续开展“我微笑·我捡起”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争当“我是世博志愿者”;同时,为10月实践活动做铺垫。

篇二:[红色教育]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月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为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服从大局、乐观向上、谦虚谨慎、排除万难的精神和品质,培养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达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目的。一、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二、活动时间:年月三、活动内容:1.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祭悼活动。在四月六日升旗仪式上,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好学生。(活动已完毕)2.开展“寻找革命足迹,弘扬革命精神”学生论坛交流活动。在四月19日班会课上组织学生通过“寻找革命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主题班会寻访革命足迹,交流学习感受。在这周各班出一期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板报。引导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小主人。(上交班会教案,准备照相)3.实施“传承革命精神,建设和谐家园”我行动工程。组织学生开展观看一部革命电影,阅读一本革命历史刊物、讲一段革命故事、学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出一期手抄报教育实践活动。(以上五项活动每位学生任选一项,并要有材料,材料月底上交。)4.开展“传承革命传统,珍惜美好生活”全校学生诵读比赛活动。以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在4月12日——16日以班为单位举行诵读比赛,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每班选一名参加学校比赛,由其中选一名参加区里比赛。(交演讲稿)四、活动措施1、领导高度要重视,进行督促检查。2、各项活动开展结果做为班级量化的一项内容。3、分层次开展活动,班班参与,高度重视,要求各班班主任统筹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好各项教育活动。4、活动结束,要重视活动资料的积累,整理,班主任要及时上交相关材料。

篇三:[红色教育]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前两天,我作为一名新晋的共产党员前往井冈山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这次的井冈山之旅对我感触颇深,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
  讲解老师在认真的讲述曾经发生在井冈山上的一个一个革命故事,这让我对井冈山革命圣地更加崇敬,对老一辈革命家更加崇拜和缅怀。英勇烈士伍若兰同志对革命忠贞不二,不管敌人怎么严刑拷打都坚决不说出革命后退的方向,最后不幸在赣州牺牲。她最后留给后人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贺子珍和曾志都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曾经她们都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经常捉住机会接受革命的教育。通过教育,她们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更多的了解了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对祖国人民的伟大情怀;因而她们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舒适安稳的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巾帼不让须眉,当她们物质生活很富裕的时候她们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当她们物质条件很差的时候,她们通过自己强烈的精神斗志来鼓励自己面对物质匮乏的生活。我一直在思索着,到底是怎样的理想信念可以让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想应该是爱国主义,她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为了中国革命的事业不断努力。
  从井冈山回来以后,我的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先烈们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一直指引着我前进。长辈们也一直指导我去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做事方法,并一直带我走向正确的方向。我相信这几天的井冈山之行对我整个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启迪。今后,我将以全新的思想和态度去面对以后的每一天。

篇四:[红色教育]红色记忆_1200字

  这次的大连之旅,日俄监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这座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而成。监狱围墙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和15座工场。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
  小的时候,对那些爱国主义教育没什么深刻的感觉,甚至于感到是每年的例行公事。那时候定期出板报,虽然时间在走,但是校园里那块属于我们的黑板却是一样的板面,一样的英雄故事,一样的诗抄,甚至于连标题都是一样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走过监狱的检票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仿佛小时候那些谙熟于心的故事都变得真实而又鲜活。所有的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压抑。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段不忍触及的记忆在这所监狱里都变得血淋淋。透过关押犯人房间的铁窗,看到里面的草鞋和饭桶,不知那些个小到只有8平米的房间怎么住的下6个心怀天下的爱国志士?任何取暖的设备都没有,哪怕是薄薄的棉布,不知我们的勇士是以怎样的满腔热血抵挡住充斥着绝望但坚定的严冬?所有的房间都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阴暗,一样的感知不到外界的一切。
  心里已沉重到无法承载,参观的指引路标又指向了暗牢。这里关押的都是重犯。进去之后基本上就是不见天日。房间没有窗户,只有一个手掌大的圆形洞口留给狱守察看。透过这个口我看到了黑暗。我没有在暗牢里逗留太长时间,因为无法抵抗内心的恐惧,无法控制满腔的愤怒……
  心弦再一次被拨动是在绞刑室。绞刑室有两层楼高,上方是错综复杂的绳子,地板上有一块是活动的,下方是一个木桶。我们无法想象这些都怎样解释。同行的人告诉我们,在执行绞刑之前要根据犯人的身高体重计算绳子的长短,以保证一次处决致死。那块活动的地板可以打开,尸体就从那里掉入木桶。验明正身已死之后便解尸然后埋葬……妹妹躲在了我的身后,她认为好恶心。我躲开她的手把她拉到前面,我知道我们不应害怕,因为有那么多的人挺胸抬头的接受处决,到死也不低头。我们如果躲在他人的身后,恐惧的不敢面对那段历史,我们就对不起曾在这里为了革命理想而牺牲的先烈。感到恐惧的不应是我们,而是那些曾经做过这些惨绝人寰之事的帝国。早晚有一天,他们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羞愧,低头。
  参观途中有一个北大门。沉重的心稍稍有一点缓和,因为曾有4个前辈从这里逃走。冲吧,冲出这牢笼,自由的追寻你们的理想,代替这里其他人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途中的树木郁郁葱葱,草色特别青翠。我看着这些感到一种晕眩,绞刑室的木桶,刑审室的各种刑具,破旧的饭碗,阴暗的牢笼,检身室破旧的衣裳……都像一幅幅图片浮现在我面前。我不知道当年的植物是否像今天这样郁郁葱葱,我只知道烈士们当年的鲜血在今天依旧鲜红……
  与那些窄窄漆黑黑的牢房不同的是,参观的最后一处是宽敞而又明亮的大厅。没有陈列的刑具,没有让人心痛的黑白照片,只有一块大大的红色幕布,中间是毛主席手书的拓本,遒劲而又潇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篇五:[红色教育][暑期征文]有意义的红色之旅_750字


  暑假里,我们参加了由绍兴网主办的“绍兴网网友红色地表之旅”。将去参观诸暨的“枫桥大庙”、“俞秀松纪念碑及故居”,再到上虞的“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以及“叶天底故居”。
  我们在报社上了车,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枫桥大庙。这是一个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门后有枫桥地图、枫桥历史等。据说周总理曾经在这儿发表过演讲,这还是当年解放绍兴红色路线的起点。
  半小时后,我们回到车上,又前往参观俞秀松纪念碑和俞秀松故居。在纪念碑前,我们听了俞秀松家人的介绍:俞秀松是共产党员,曾经到过新疆,苏联等地工作,还受到斯大林等人的接见。1938年,俞秀松被反动派在莫斯科被杀害。我要向俞秀松以及像他一样所有的共产党员致敬!是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在纪念碑,我们所有的网友排成两队,向烈士鞠躬,围着纪念碑举行纪念活动。合影后,我们来到俞秀松故居。这是一座不算太大的双层古建筑,客厅里,陈列着俞秀松生前的一些遗物。楼上则是俞秀松及他家属的寝室。在他的房间,我还见到了他的书法作品,看上去是那么苍劲有力!
  在上虞的“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我们看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产党的一批名将的介绍,当时的武器装备也还保留着。我知道新四军是原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后来整编成的,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为书记。妈妈说以后要学习“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篇就是陈毅写的新四军的豪情壮志。我还知道北撤是为了避免和蒋介石发生正面冲突,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随后,我们还去了叶天底故居……
  这次红色之旅,使我加深了新四军的了解,我的眼界又扩大一部分,感谢绍兴网为我们举办如此好的活动!
 
  浙江绍兴行知小学三年级一班:王曦元

篇六:[红色教育]红色之旅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阅读提示:红安的确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块红色土地共献出了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人.
    日至日,为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全体员工赴革命老区湖北省红安县开展“红安红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
    月的红安,已然充满了盛夏的热情。用镜头记录走过红安的每一个片段,回放时透过大家脸颊的汗珠,我看到的却不是倦容,是参观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时的庄重和肃穆,是缓缓走在七里坪长胜街时的感慨和豪迈,是与红安挥手告别时的敬仰和留恋……
    因为身在其中,我理解定格的所有表情。因为红安的确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块红色土地共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有人说,红安的土地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于红安籍。   
    这是一片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土地,这也是一块名扬海内外的红色土地!一个小县城,土地面积仅多平方公里,却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xx;走出了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等223名将军。它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这就是名震中外的“将军县”——红安。
    舒缓由于感慨奇迹引发的心潮澎湃,跟随讲解员漫步红安的历史画卷,我们开始静静地感知红安。红安(当时称黄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2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黄安(红安旧称)、麻城两县的农民武装和数万群众,在潘忠汝、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等中共党员的指挥下,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一举攻克了黄安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建立了鄂豫边根据地。
    离开时,我愿意说我们读懂了这块光荣的土地。有时候,数字也就可以代表感性的认知。曾诞生了三支工农红军队伍,孕育出的多名我军高级将领中,上将8人,中将13人,少将58人,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铮铮“脊梁”。仅一个七里坪镇,就曾诞生了两支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年月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1938年3月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没有采访任何一位同事,因为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手执党旗合影时,在每一位同事的脸上,我看到了红安作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部意义。我确信,红安以及红安精神将成为我们的精神向导,也将成为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最耀眼的主题。

篇七:[红色教育]红风_650字



  春节之红风
  在春节,大街小巷,到处是红色,喜气洋洋——衣服是红的,春联是红的,门前挂着的小辣椒也是红的……老老少少都按着传统的习俗穿上了红色服饰——老的显得年轻了,少的显得成熟了,个个都觉得吉祥与红火洋溢全身。这阵红色的流行风在春节吹得异常猛烈。
  革命之红风
  当革命的号角开始响起,“红”也印刻在人们的心头,“红军”这群人是当时人们最敬佩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那一枚枚红色勋章,唤起了每个人对革命胜利的信心与渴望,激发了他们为“红”做出强烈斗争。红色之风吹遍大江南北。
  如今,革命之红已成为一种怀念与鼓舞,红色依然像风儿一样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而且这风从未止歇过,它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
  教育之红风
  义务教育已成为当今对青少年最好的恩惠。社会各界教育着我学生,每个孩子的成绩,从而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希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当莘莘学子在校园近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教育中成绩的红色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这股风吹起来,将志向由远方吹向每个人的心头。
  生命之红风
  在人流涌动的献血站内,红色成为了每个人复制生命的信号,无怨与感谢在此之间按流程传递着。这红风,使世界增添的不只是红色的生命,而是七彩的光芒。
  小结:红色是春节、革命、教育、生命……的代表,它透射出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人民团结友爱和睦融洽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象征……
  红风吹遍世世代代,永不停歇,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高度概括。
  常熟市八中初三:王梦竹

篇八:[红色教育]参观红色基地_550字


  今天我们小组去举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地点是: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36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进到门口,见到了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2两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轿车。但是,这两个牌子,我也没有听说了。进到楼内,一边听讲解员说,一边仔细观看文物。在一处,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生前的摸样。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图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的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物品。还有一系列的物品,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通过本次的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宋庆龄是21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是个几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久仰,被誉为“国之瑰宝”。她也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被称为“国母”。她一直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失业中。同时,我也感到了革命的艰辛。
  送而言之,本次的活动,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革命的知识。
  李惠利中学六年级:詹婉婷
 

篇九:[红色教育]红色西沟行_500字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徒步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西沟。
  一路上,没有城市的喧哗,只有我们在歌唱,放眼望去,翠绿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入海的波浪,无穷无尽得延伸到遥远的山尽头去。
  不知不觉来到了西沟,陈校长组织我们照相,三个班三个班的照相。我们照完了,在班主任王老师和语文老师贾老师的带领下,去西沟展览馆。
  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去,一进门首先看到了西沟沙盘示意模型,解说员先解说李顺达的一生,李顺达出生在河南省林县东山底村,在首届群英会上,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1951年李顺达第三次见毛主席。1952年李顺达又被评为“爱国丰号”“新中国农民号”。随后,又为我们讲解申纪兰。申纪兰在1930年出生在平顺县山南底村。14岁的她参加了灭蝗虫战役。山西省出席全国第一届人代会的四位女代表:胡文秀,郭兰英,李辉,申纪兰。2000年3月江泽民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称她为“凤毛麟角”
  李爷爷和申奶奶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活样板,是我追求理想的助推器,是我万里征程的鼓风帆,我要像你们一样脚踏实地,做一个平凡忘我的普通人,追求高尚,做一个真实,大我的人间仙!
 
    山西长治平顺县实验小学五年级2班五年级:黄欣雨

扩展阅读文章

活动总结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活动总结推荐文章

活动总结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