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中秋10篇
一个人的中秋篇一:一个人的中秋——记一位烧锅炉的老大爷_900字
他是一个人——你瞧,他那样,长得跟个猴似的;他是一位老人——喂,老头儿,今天晚上怎么没烧水啊;他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小朋友,中秋节快乐呀;滚开,谁需要你的祝福;他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哎……要是老伴儿在就好喽。
没有人在意过他——一位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烧锅炉的老大爷;他却在意过任何人——这个学校里的每一位同学。他那憔悴的面容,显示着岁月的沧桑;他那凝重的眼神,见证了时光的飞逝;他那佝偻的身躯,蕴含着比天广,比海阔的情怀。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伴儿早逝,膝下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度过余生……他已经在这个学校当了二十多年锅炉工人了,一个与三四百元的工资,不算多,可是在他看来,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四十多年了,他一直在自己一个人过日子,后二十年还好些,起码有个活儿干,前几十年呢?一个人漂泊在外,靠捡破烂为生。饿了,吃口窝头,渴了,讨口水喝……那是他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现在想起来,不提了罢。
据我了解,他曾经有个孩子,那个孩子是他捡来的。他自己很节俭,把所有的积蓄都给孩子买了奶粉,玩具。老大也觉得这样很开心,但是十年后,一则寻人启事,打破了他这个小小的幸福。寻找孩子的正是孩子的父母,他们见到老大爷之后,连声谢谢都没说,扔到地上二百块钱,领着孩子走了。老大也很无奈,那又有什么用呢?
从那以后,老大人开始一个人生活,无论是什么节日。
啊!又是一轮皎月当空照,今天是中秋节啊!月亮依旧是那么亮,那么圆,那么令人痴迷。但是他呢——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床上,在他眼里,月亮依然是阴暗的,残缺的,毫无意义的。四十多年了,每年的中秋节他都是这样的惆怅。
“唉……过去吧,过去吧,一切就让他都过去吧。”这是他的叹息声,对生活的叹息声。
他的一生,或许有太多太多的坎坷,但是一路上披荆斩棘的他,挺到了现在,或许他还会挺到将来,直至死去……永久的长眠……
一个人的中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会永远记住它——那位烧锅炉的老大爷。
石家庄市赵县第二中学初二:李晓鹏
一个人的中秋篇二:[中秋征文]一个人的中秋节_800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题记
独在异乡,连月亮都模糊了,
当年的繁星,曾经何其耀眼?如今,不过灯红酒绿。
风,撩起我的发,或许是尘埃落入眼中,眼角滑下一滴泪。咸咸的。
若非梦想,我怎会在中秋佳节之日依旧漂泊他乡?
或许,我不该来。去年。与友欢聚一堂,吃酒赏月,万万没想到这时今日,再次举杯,只与空虚的校园共度佳节。我想这世界定是有预兆的,不信,你看,淡淡的月光,淡淡的影子,注定我今日的伤。
月儿也缄默了。
九月,来到这所学校。曾几度想起家乡,想起亲人,伤心流泪。中秋佳节,我又忆起家乡,那个温暖的地方,有漫天闪烁的繁星,还有一轮明亮的月牙。汀,今夜的你,快乐吗?
昨夜,与汀相约漫步在通往家乡的那条校园小道,我俩执手,一路沉默不语。
夜色微微露白,“你后悔吗?”汀转身背向我。
“既然选择了,何谈后悔。”我依旧低头,生怕一抬头,看到远方的家园,按耐不住。
学校西门出现在眼前。
汀张开嘴,想要说什么,“汀,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转身走了,没有回头。
转过西门,在走几里路你就到家了。汀,对不起!不是我不想答应去你家共同度中秋佳节,实在是我怕,我怕我再想家啊。
眼看,月儿渐渐西去,东边的天空微微吐红,远方的亲人啊,当初我带着理想离开家园,并非我无情,并非我不想家,实在是梦想路上太艰难,太坎坷!
未落的圆月啊,我悄悄许下心愿,愿我梦想早日成真!
耳边的秋风,请把我的祝福捎给远方的家人,祝他们中秋快乐!
后记:不知教学楼的那间教室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一:温玉超
点评:非常巧合,荣获二等奖的两篇作文都是作者在异地求学的作文。
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人物在场景下对话的描写来突出内心的寂寞,但文章并没有停留在寂寞这一层,尽管心中还有些不敢抬头怕勾起家乡的回忆,但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不后悔,选择了独自奋斗的道路,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而言,本文优秀之处。
最后作者将祝福送给了其他人,颇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胸襟和气度,值得赞扬。
点评老师:马娟娟
一个人的中秋篇三:中秋念亲人_600字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心里不禁想:怎么过的那么快,又到中秋节了?记得上次中秋节才刚刚过呀,怎么又到了?想了很久,我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时间老人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悄的过去了!我记得时间老人走得很慢啊!以前在上课的时候,只有三十五分钟,可是不论我们怎么盼他快点过去他也不干!可是现在呢?好像我一眨眼一年就要过去了。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爸爸说过的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不能浪费!也不知道爸爸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爸爸去秦皇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了,在那边开不开心?有没有生病?累不累?他扭伤的要好了没?一串串问号在我的心中萌发。也不知道他一个人怎么过中秋节,一个人会不会很寂寞。想到这里,我的心很酸。爸爸一个人背井离乡去秦皇岛打工,连过节都不能回来,只能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吃月饼、赏月。我心中突然有种想要跟爸爸一起过中秋节的激动,可是光想又有什么用呢?再怎么说爸爸也是不可能回来陪我过中秋节的。还是苏轼说得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算了,反正想也是白想,还是打个电话到爸爸那里祝他中秋节快乐吧!
凌河小学四年级:史君君
一个人的中秋篇四:中秋之感_500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大家都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庆祝中秋。高兴,是因为自己远方的亲属要回来过节吧!真的好羡慕他们,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过中秋,诉说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千言万语。孩子们可以快乐地玩耍,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
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境。对至亲至爱万般的思念,在中秋佳节更为强烈。回想多年前与家人们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月饼,赏月亮,仿佛已经是几个世纪前的事情了。今年的此刻,满满的一大盘月饼只有我一个人独自享用,那轮皎洁的明月,也不再有人在身边陪伴我共同欣赏了。明月似乎有了小小的一个缺口,不再是当初的皎洁美丽,月饼似乎也没有当年那么香甜可口了,伴随着阵阵苦涩,直沁入我的内心。
支离破碎的现实,难道连传统的中秋节日也无法挽回了吗?一个人的中秋,真的叫团圆吗?时钟依然还在不停地走,它一次次地告诉我,那想象的场景早已成为美好的回忆了。我多次想捉住这回忆,但是铁一般的事实无情地否定了我这个想法。美好的中秋,黄金的中秋,痛苦的中秋,哀伤的中秋,都只能由我一个人来静静度过了吧。
低下头来,细细默数一滴滴酸楚的泪水。
平顶山十六中初二:杨凇
一个人的中秋篇五:无月的中秋_900字
“人在雨中行,月在云后飘”。今年的中秋节秋雨绵绵,凉风瑟瑟,给人一份浓厚的秋意。
记忆中的中秋节是欢乐的。奶奶从下午四点就开始早早地张罗晚餐,六点后,一家人坐在一张大桌子边上,喜气洋洋地开始吃晚餐了。这一天,奶奶总是要做许多我和表哥最爱吃的菜,一家人坐在大圆桌上吃饭聊天,大家仿佛过年似的愉快。按照家乡的传统习惯,酒饱饭足之后就要开始一场祭月的活动,爷爷会打开平时不轻易打开的大门来迎接“月亮菩萨”(嫦娥)。大家把一张八仙桌子抬到门前的河岸上,在桌上摆满了月饼和水果。那时,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门前的小河中跳跃着闪闪的银光,一家人都笼罩在明亮的月光下。但今年却不同了,夜空中不再有皎洁的月光,今夜不再是月光笼罩的一夜。我的心略微有点黯然,不再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浪漫了。
古人曾有许多赞叹月亮的诗句。苏东坡曾有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从这首琅琅上口的诗句中,我们闻到仙宫中丹桂清香,看到唐宋时楼台倒影。但今年的中秋不再是一个笼罩在月光中的节日,不再有融融如水的月色。无月中秋,留下一片遗憾。在这无月的中秋,苏轼的千古绝句默默地爬上了人们的心头,是啊,在这无月的中秋,又有什么词句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能真诚地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呢?
中秋本应是一家人团聚之时,但是绵绵的秋雨却打断了我的思情。不知爷爷一个人在家中,望着这一无月的中秋夜空,眼中会有怎样的深情。爷爷是一个在太阳下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曾经的他头顶骄阳,脚踏大地在田地中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但是,现在老家之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当他一个人倚在锄头上看到这一没有月亮的单调的夜空,想起往日与家人的团聚,心中会翻起多大的浪花啊。想到这,我心中不禁也涌起了淡淡的思念和牵挂。
空中不再有李白笔下的“白玉盘”和“瑶台镜”,也不再有苏轼笔下的“琼楼玉宇”;不再有白居易卧病浔阳城时的皎月,也难见李白举杯邀明时的月光。无月中秋,虽然看不见月亮,但我心中却仍有一轮皎皎圆月,一抹淡淡的月光。它承载着我的心和牵挂,穿过这绵绵的秋雨,飞向那南方的夜空,那下面是我的家乡,那里有年逾古稀的爷爷一个人期盼的目光。
无月的中秋,虽不见月,月在我心,虽不见人,人亦在我心。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初二:李胡柯
一个人的中秋篇六:我想要一个团圆的中秋节_500字
今年又是一个冷冷清清的中秋节。。。。。。我常常渴望每年的中秋节,一家人坐在圆圆的月亮下吃着月饼,喝着茶,聊聊家常。。。。。。......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这些情景,只有在梦里出现过。可现实呢?家里只有空荡荡的几个人,每年的中秋都是这样。。。。。。我的渴望,常常换来的是大人忙碌的理由。我何尝不体会大人赚钱的辛苦,但,比起钱,我更需要的是家人的团聚!
我渴望,我期望,我真希望,这一愿望可以实现。起码,让我有一个温馨的回忆。。。。。。每年的这一天,我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父母,真希望在我睁开眼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出现在我眼前!不仅仅只是中秋节这一天,有时候生病,真希望妈妈就在身边照顾我。。。。。。。有时候放学,真希望爸爸就在校门口接我。。。。。。。有时候,一个人坐在大大的饭桌上,真希望爸爸妈妈就坐在我身边。。。。。。。。真的好希望。。。。。。。。
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冷淡的中秋节。。。。。。我就是这么过的。。。。。。。。我想念在外面工作的父母。。。。。。其实,我不怪你们。。。。。只求一年能多回来看看我和爷爷奶奶。一次也可以!我爱你们,爸爸妈妈。
溪南中学初二:/奎奎。
点评教师:郄惠淳老师
一个人的中秋篇七:寂寞的中秋节_500字
人们都说:中秋节是一个团圆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了一桌美味可口的月饼以及盛菜佳肴。可我却不一样,我过的这一个中秋,是寂寞难耐的。
皓月当空,是中秋节的那一个晚上,我原本是兴高采烈的,因为妈妈答应了我,回家陪我一起过节。可是在我最高兴的时候,我却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她说是因为晚上工作繁忙的关系,所以不能回来了。这时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住从眼角滑落下来,我使了脾气,生气地把电话挂断,并且摔在了地上。因为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过中秋节?不应该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吗?而且更何况只有我只身一人!
可是,哭到底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只好把眼泪用手一摸干,一边哭泣,一边拿出水果,拿出月饼,坐在了阳台的椅子上。我望着皎洁的月亮,月光照在了我的衣袖上,萧瑟的秋风轻柔滑过我的脸颊,抚慰着我受伤脆弱的心灵。“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顿时感觉一片凄凉、孤清。望着月亮,我又想了远在故乡的爸爸,工作繁忙的妈妈,我不得不觉得“中秋节”,为何要过得如此孤寂!想到这里,我的眼睛里又渗满了晶莹的泪水。
月光下,只有我的身影若隐若现……
六年级:欧荣怡
一个人的中秋篇八: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来临 一人感悟_750字
摘要: 堕落,无所事事,路过回忆还好有感觉。感觉悔痛如磨盘磨磨唧唧借着你的余力把心一片片磨成沫沫。昏睡一幕接着一幕是不停的幻灯片刷新梦境,是开在空中的花坠落的无力缓慢。扬扬散散的写些文字,寄托思念,逃离时间……
一片荒芜,我的头沉枕在我的右手上,麻木沿着神经传入大脑楚楚灵明。
堕落,无所事事,路过回忆还好有感觉。感觉悔痛如磨盘磨磨唧唧借着你的余力把心一片片磨成沫沫。昏睡一幕接着一幕是不停的幻灯片刷新梦境,是开在空中的花坠落的无力缓慢。扬扬散散的写些文字,寄托思念,逃离时间。
中秋的夜意外的来了阵雨,多少扰乱赏月的闲情逸致。月探出个头,乌云便羞涩的退去了。银光均匀的倾泻在校园里,照得前面的池水凌光闪耀,芦苇载歌载舞的左右摇着腰。夏天若能长一片荷莲可否携你嗅一季清香。望着明月轻瞟过往的人群30万里的路程在我仰头低迷间走完了。形单影只矗立广场的我招来了匪夷所思的眼光责备我打破这静月下的和谐。也就灰溜溜的潜行回宿舍了。一个人的浪漫我心如止水。
宿舍里舍友们剥开鲜嫩的石榴晶红的子密密麻麻。客气的分我一半不客气的咬下无数的子,呛得泪在眼睛里打转转。“酸的”舍友望着我滑稽的笑着,这中秋的气氛可不能充满心酸。
做个好孩子,拨通电话依次惯列的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姨妈姨爹”“舅妈舅爹”“姑妈姑爹”“叔叔阿姨”,还有我所有可爱的表姐们问好。在家里聚在一起感觉月亮是那么的大那么的接近也由我放肆的胡闹。然后是那些不关心我也不给我打电话的朋友,他们却也不无无聊的坐在电脑前或和一群狐友们聚着胡乱的喝着闷酒。等着我这傻儿的电话,寥寥对话,讥笑中挂断了。
别时对窗口,俩人怕怕。不敢触动的琴弦,不是撩动出烦人的音协,而是断了,分开了。我抚摸这陈旧的琴面,拨动出语音,回荡来熟悉陌生的问候语“whoareyou”。道出来意后迂来你淡雅的笑声,勾勒你奇明瑕面。
一个人的中秋篇九:[中秋征文]中秋节_800字
俗话说得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节家家都应该是团团圆圆的,可是我的中秋节呢?这是属于我“私人订制”悲伤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本应该是和我的家人在一起过节的,可是妈妈工作太忙请不了假。爸爸呢?他一天到晚忙这忙那的,中秋节了还身在他乡。一个人的中秋节可真无聊啊!我把冰箱里的饭菜放在微波炉热了一下。吃完这一顿悲伤的饭菜,心中的孤独更是HOLD不住了,我跑到鱼缸前,对着那些鱼儿们说:小鱼呀,小鱼现在只有那陪着我喽。忽然,豆粒大的泪珠从眼中涌动而出,鱼缸里“滴答滴答”的泪珠声似乎吓到了鱼儿。我趴在窗台上,看着那皎洁的“大圆盘”。在一旁的星星他们“笑着”、“闹着”、“跑着”、“跳着”……深蓝色的天空好像似一个“荧光屏”为我尽情展现出它的亮、美。渐渐地,我似乎听到那个“害羞的姑娘”在我耳边“轻声絮语”:“孩子,睡吧,别伤心。”我在这美妙的星空下睡着了,梦中,我好像又看到那些星星们和那个“害羞的姑娘”也睡着了,它们睡的是那样的安详。
“咚咚”开门声把我从美梦中“拽”了出来。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背影,是妈妈!我大喊到:“妈妈,你回来啦,我都快等急死了。”我上去“扑”在了妈妈的怀抱中。“哎呦!你看我带了什么。”我仔细一看,是月饼!哈哈!我和妈妈独享这这份月饼,月饼好像带着幸福、充实的味道。当然,我也没有忘记我那亲爱的爸爸,我打了个电话给爸爸:“爸爸,中秋快乐!”“儿子,中秋快乐”妈妈在一旁听着我们父子的对话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虽然我的中秋节不像有些家庭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但是,我觉得我的中秋节并没有任何遗憾!这更让我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一:王恒
一个人的中秋篇十:中秋节的习俗_3000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着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江西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