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其意10篇

时间:2018-11-07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篇一:[二三其意]我们要“三心二意”的生活_2000字


  对待生活的感恩之心
  对待工作的热心
  对待困难的决心
  对待同事的有情有义
  对待伴侣的浓情蜜意
  生活教我们如何生活。要生活,你首先必须存在。要存在,我们应该有一张通往这个世界的护照。感谢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父母照顾着我们,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无论何时我们饿了、害怕了或病了,他们都会帮助我们。无论何时需要他们,他们总是在你身边。你几乎认为,他们总会在那里;从没有想过,没有他们你的生活会怎样。但是,当我们长大时,我们的父母也在变老,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给予我生命,教我做人,让我健康的成长。感谢同事的一句鼓励,感谢朋友的一份牵挂,感谢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学会感恩,只会索取不讲付出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缺少了流动。总有一天会干涸消失。感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感恩让我们的存在得到升华。即使生活不能如你所愿时,也不要抛弃感恩,因为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自主选择的机会不多,不要轻易丢掉这个完完全全由我们掌控的权力。
  对待工作,有很多人觉得工作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一天24小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有句名言这么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要使这种美丽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就需要我们换种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它。不同的思维能够造就不一样的工作态度,如果你觉得目前的工作处处不顺心,不妨把它当作考验自己的机会,当思维转换了,心态自然就轻松了。常总结工作中的小小进步,常反思工作中的种种失误。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当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工作也不再是难事,相反会变成和一日三餐一样的享受。工作让我们收获使生命延续的金钱,工作更让我们实现存在的价值。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将工作当作一种赐予,认真做好当下,不抱怨不逃避,这样你的工作就会充满无限的活力,阴霾的日子也会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困难,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谁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从我们咿呀学话,到我们步履蹒跚,我们途经多少困难的阻碍,怕是数不清的。但是结果呢?不管结果怎样,我们不是都过来了吗?“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这句话说的多好,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就以我们梁场的施工为例,炎炎夏日带来了百花齐放,大家穿上了漂亮的夏装,但是也同样感受到了烈日的烘烤,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开展箱梁施工,一方面为了保证箱梁质量,我们要避免高温作业,另一方面,考虑到施工人员在高温天气下容易脱水中暑。白天我们的施工几乎处于停止的状态。在箱梁生产赶工期,保数量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困难,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上个月的生产任务。因为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我们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道理。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心理上藐视困难,战术上击退困难。生活中我们还会有畏惧吗?
  对于同事,茫茫人海我们相聚就是缘分,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奋斗在一起。有人说,时间分成三份那么工作就占了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那么一生当中呢,工作要占多少时间?所以我们要珍惜这种缘分,积极的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特别是在我们工程项目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所有的同事几乎都是朝夕相处,谈理想,话未来,拼干劲,将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请珍惜这种人生涉世之初的相遇,做个有情有义的人。就像爱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爱我们的同事。学会宽容,面对工作中同事的失误,苛责和宽容面前,当你选择后者时。生活将是别样风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定的空间,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恨和抱怨,还有什么空间放置爱。以宽容的态度帮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爱心。收藏每一份善良的忠告,释放永恒不变的甜美笑容。珍惜我们的相遇,不离不弃,继续一份温暖,相伴一份执着。
  对于我们的伴侣,也许有很多人相信我们能走到一起是前世姻缘注定的结果,但是我更相信,即时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要想真的天长地久,还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谁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和你一起走到老,拥有了就要学会珍惜。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温暖和关怀。爱情才不会枯萎凋落。面对分歧时,不要过分的计较谁对谁错,学会知足常乐。有时我在想。我们这种工作性质的人,能够找到一个人,对你不离不弃,坚定决心与你一直走下去,或放弃她的理想伴随在你身边,或在远方的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甘心为你燃起一盏灯,那个人真的值得我们珍爱一生。不要让我们的理想已她的青春为代价,有爱就要说出口,对她好一点,再好一点。让她觉得这一辈子跟了你就一个字“值”。
  有人说幸福就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也有人说幸福是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幸福也是执子之手的相濡以沫或者是相望于江湖的一丝挂念。其实无论幸福是什么,每个人总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管得到或者失去,幸福便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等待。让我们继续着“三心二意”的生活,不管你是否找到幸福的答案,请不要放弃,只要每天向前迈进一步,生活永远都是不同的色彩。
 
    北京丰台区五十中高三:lixiaojing705

篇二:[二三其意]学习需要“三心二意”_350字


  你知道吗?学习需要“三心二意”。你也许会惊愕:学习怎么可以三心二意呢?学习应该是一心一意、认认真真的呀!
  三心二意的词语解释是:心里又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做事不专心或不专一。可是,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这个意思哟!而是另一个意思!
  这里所谓的“三心”,就是:
  一要专心,集中精力,不能东张西望,不能磨磨蹭蹭。
  二要虚心,不骄傲,不烦躁,学习中遇到困难要虚心请教。
  三要有恒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而“二意”呢,就是:
  一是课堂上要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和别人玩耍。
  二是在课外,要充满好奇心,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学习就是要做到这样的“三心二意”,才能一心一意的学好知识哦!!!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星元小学三年级三班三年级:郭静怡

篇三:[二三其意]如何三心二意_900字

  我在日记本里写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三心二意,决不能一心一意,否则就会失败。老师批注着:不要胡言乱语。我一想起来就怒发冲冠,还好没带帽子。凭什么说我胡言乱语,能给我个理由吗?纵观古今中外,试问:没有三心二意,谁堪称雄?
  所谓三心二意者即: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撒姆尔·巴特勒曾有言在先:信心,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这是绝对理论上的真理。拥有信心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会有进取,最后才能胜利。怀疑只能抑制我们的能力和力,让我们屈服于困难。相信自己,你将超越一切,赢得胜利。相信自己才能获取别人的信任,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迎接幸福。
  光有信心信心还不够,要知道:事情的成败与否没有恒心是万万不能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倘若没有恒心,又如何经得起此三境呢?
  一个人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下决心,要不你还做什么事呢?你要不要做它还不知道,那做了又有什么用呢?你不下决心证明事情不重要,所有的事情不下决心,难道你没有可做的事情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诸位还记得这句话吧。不下定决心背水一战,百二秦关怎会属楚,三千越甲有何可吞吴?
  三心固然重要,二意也是关键。
  创意即创新,创新好啊。不创新怎么发展呢?老是墨守成规只会让我们更加迂腐,事情会办的越来越糟糕。当然创意不仅仅要新,,而且要有内涵,要有意。就像人一样,你要彻头彻尾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换一下行头,而是心灵的净化。各位都看过电视剧,不是常常有师傅们要徒弟面壁思过吗?
  己所不欲,无施与人。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是历史的积淀,孔老先生的经典之作。想必老先生是看到它的弊端了吧。要一个人去做他不想做的事,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一塌糊涂。及时不是这样,也是不尽人意。你想啊,他不乐意去做,那他还会有信心恒心决心吗?更别谈创意了。
  观古今中外,数风流人物,还看三心二意!
 

篇四:[二三其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_15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读书。中国有句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错,要想获得知识,读书是最好的捷径。读书能让人感到生活充实,读书能给人灵魂的震撼和心灵的慰籍。但是,如果只囫囵吞枣,纸上谈兵,尽信书还不如无书。欲穷大地三千里界,需上高峰八百盘。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是要每天积累,不断进取才获来的。读书一定要能吃苦,不然怎么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呢?
  你可能会说:“你说了一大堆道理,百闻不如一见呢!”就以我为例吧,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我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别人看了都想打瞌睡。一二年级无所谓,到了三四年级,我就为此很矛盾,总是闷闷不乐,爸爸也开始察觉到我不对劲,知道了真相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为此着急,说明你还有上进心,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爸爸接着说:“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吗?”我摇摇头。“大文豪鲁迅写的《最先与最后》里关于”叛徒‘一词’的特殊含义:指反对旧思想、揪道德的人。现在你的作文总是固定着一个框架,把你的思路,你的想象能力都钉死了,乍一看每篇作文都一个样。你有些作文初看语句通顺,还说得过去,但细看却内容空泛。如那些‘啊!某某地方真是迷人哪!’的表达方式,已经是上世纪老掉牙的东西了,保质期都过了,还可能新鲜吗?这就是你的作文一直拘泥于形式,而没有新颖突破的根源所在。要想把这个病根铲除,就要做传统的‘叛徒’,书为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要多读书,看看别人是怎样写同一件事情的,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这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打那以后,我每天大量地阅读课外书,我不怕苦,因为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成果,那是神话。渐渐地,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直至如今我写什么文章都得心应手,耐读耐看。我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作品,虚心学习别人文章的优点,再综合自己的思维、想象,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有就是勤练笔,光说不练假把式,百见不如一干。不过,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信心,慢慢地就能发现你的水平正起着微妙的变化。
  当然,读书的好处肯定不止能提高作文水平,它的好处不计其数,它能让疑难的人豁然开朗,能让伤心的人破涕为笑,能让无知的人学富五车……像我现在已经看了不少书了,读书甚至读上了瘾,我终于明白了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书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快乐。每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就会想起保尔、海伦等形象,从而获得信心与力量,有了一种奋发图强的斗志;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在我耳边回荡,让我脑袋清醒,不会自以为了不起;每当我失败了,心灰意冷、垂头丧气时,“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功之父”就会不断地鼓励、鞭策我,让我不从此消沉下去……
  人活在世上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要从书里获取,而不是从游戏中获得。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则无疑是一具行尸走肉,整天在无聊、空虚中度过。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即使你在金钱物质方面贫困了点,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你又是无比富有的人,读书苦,读书也福,这就是读书的乐趣,这种乐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我相信:古今中外,甚至将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是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关键。
 
  广州市天秀中学初二(一)班:蓝若瑜
 

篇五:[二三其意]三心二意的小兔_400字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公园里到处一片绿油油的,各种各样的花都开放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
  小猪和小狗抱着一个足球一起到小兔家邀她去公园踢足球。可小兔却带来了一张网出门。
  到了公园,他们投入了激烈的足球比赛……就在小猪挥起一脚,准备射门时,小兔突然说:“暂停!”说着,她拿起网去追一只美丽的蝴蝶。她东跑西跑,还是让蝴蝶飞跑了。她只好又回来踢足球。
  就这样小兔不停地“暂停”,不停地捉蝴蝶,把小猪和小狗气得狠狠地批评她。“你听说《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小猪严肃地问。小狗接着说:“三心二意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小兔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猪和小狗继续教育她,直到小兔知道自己错了为止。
  小兔专心地和小猪、小狗踢足球。蝴蝶几次飞来,小兔都像没看见似的……
  他们玩得很开心,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去。
    四年级:方子翼

篇六:[二三其意]《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诫兄子严敦书

【作者简介】

马援(前14—后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时,为新城大尹。后依附隗嚣,继归刘秀,攻灭隗嚣,为陇西太守。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著有《铜马相法》。

【原文】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②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③,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④,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⑥,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⑧。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⑨辄切齿,州郡以为言⑩,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阅读练习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答案:

6.D 7.B 8.C

【注释】

①汝曹:你等,尔辈。②是非:评论、褒贬。③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④口无择言:讲话不选择言辞。意为所言皆善。⑤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⑥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⑦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⑧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⑨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⑩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解析】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篇七:[二三其意]八佾第三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3?1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 3?2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3?4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3?5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
【注释】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3)女:同汝,你。 (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评析】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原文】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原文】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2)徵:证明。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评析】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原文】 3?10 子曰:“

篇八:[二三其意]高三_700字

  我是一个学生,不,确切来说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如果仔细来讲应该是一个爱文字的高三学生。
  我爱文字,却不是单纯的爱文字,若子要是文字便喜欢,那就只有恋字癖了,所以我爱的应该是文字的组合体文章。因此我常在看见诗情画意的散文时有感而发,既而拿出纸笔抒发自己的感情,可写了一半却觉其文章苍白而幼稚,常有种心中载着太多的灵感,不吐不快的感觉,可好不容易吐出来却如小学生日记,流水记帐,平平淡淡。当我看见诙谐幽默的小说,亦兴致勃勃拿笔书写,而写了一些便觉才思突断,不知怎么续写下去。
  看别人的文章总觉其舒畅清新,看自己的文章却如坠入了迷雾丛林,分不清东南西北。文字好比一块块的“骨头”“肌肉”,经合理的排列方可为“人”。而完美的“人”既要外貌艳丽如牡丹,身材凫娜如丝绸,心灵更要如莲般的清秀。三分文章,二分其形,一分意境。才是佳作。而我所写非但缺胳膊少腿,还意境全无,无形无意,自不是好文章。可像我这种无形无意之人偏热忠于文字组合的学问,文学。为了精通此道,便常看别人的文章,摘其精华插入自己的文章。可写出来的文章便像用残肢拼合的“人”,形是有了一点,意却一点也没有。几经上问才知一来我脑中的“骨头”“肌肉”不够丰富,2来摘别人的文章只知硬搬,却不能使其转为自己的文字,这样拼出来的“人”能好吗?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多了一分呆板,少了一分灵动。因此要写出好的文章,必先丰富脑中的“骨头”“肌肉”,二写时抓其形扣其意,假以时日,佳作定出。
  我看创网上的文章无不词藻华丽,遣永婉约,而我学艺不精,亦只能发表这扑素无华的文章,让看久了朝霞暮雨,花月晴空,残阳如血,迷离夜色的网友们享受“宠辱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因此写下了此文章。
 

篇九:[二三其意]《聊斋志异》中《蛇人》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18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年大青死 期:满
B.二青亦渺 渺:渺小
C.荷去教之旋折 荷:担、扛
D.祝而纵之 祝:祷告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与交首吐舌
C.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且怒而仇焉者
D.蛇人乃祝小青曰 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1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参考答案:
11.B【解析】渺:无影无踪。
12.B【解析】B项因,于是;A项,凭借/以致;C项,但是,却,表转折关系/表并列关系;D项,竟然/于是。
13.D【解析】A,以前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二青;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去做。
14.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15.(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2)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
【解析】关键词:以……为……,逝,小侣,荐,哺,让。句式:省略句,反问句。

篇十:[二三其意]容斋三笔 卷七

容斋三笔 卷七执政辞转官【原文】真宗天禧元年,合祭天地,礼毕,推恩①百僚,宰相以下迁官一等。时参知政事三人,陈彭年自刑部侍郎迁兵部,王曾自左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张知白自给事中迁工部侍郎。而知白独恳辞数四,上敷谕②,终不能夺③。王曾闻之,亦乞寝④恩命。上曰:“知白无他意,但以卿为谏议大夫,班在上,己为给事中,在下,所以固辞,欲品秩有序尔。”于是从知白所请,而优加名数,进阶紫金光禄大夫,并赐功臣爵邑。元

扩展阅读文章

工作总结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工作总结推荐文章

工作总结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