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岭4篇

时间:2018-11-04 来源:文秘知识 点击:

大庾岭篇(1):文学常识: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知识之四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
  黄鹤楼〖湖北武汉〗
  滕王阁〖江西南昌〗
  其一 鹳雀楼 其二 蓬莱阁 山东 其三 大观楼 昆明 其四 越王楼 四川(这个楼,毁于清代乾隆初年,目前正在重建)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大庾岭篇(2):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常识(二)_1000字


  1.中国十部着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

大庾岭篇(3):走进唐诗_2000字

  唐诗,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不知何时,我也总喜欢捧一本唐诗诗集,走进瑰丽奇美的诗歌意境中,畅游一番,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走进唐诗,便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走进唐诗,走进初唐“四杰”,与王杨卢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理解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份诚挚,“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羁旅思愁;懂得了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高歌;知晓了卢照邻“寂寂寥廖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那份凛然气节;感受到了才高位卑的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悲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万千感慨。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洞天别样的人生。倾听宋之问于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燕,传闻至此回。我辈数未已,何日复归来”的衷肠,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心声;随王湾于次北固山下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奇观,随知章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柳,随张若虚享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妙绝伦;从张九龄。的“兰叶”、“丹橘”里感受生活的哲理,与孟郊走进“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的母子深情里。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里的“战场”。感受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悲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抑郁悲愤;体味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信报平安”的浓浓乡思,“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荡气回肠;悲叹高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李颀“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的无限凄凉;叹息在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的壮烈与无奈里。
  走进唐诗,走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摩诘。领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清幽,静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万事不关心的闲适;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奇景,发出“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悲叹;更钦羡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愿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的诚挚多情。
  走进唐诗,最爱诗仙的飘逸洒脱、侠风道骨。欣赏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放浪不羁,“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率真自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冲天豪迈,“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挚情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太白更为我情由独钟。朝别黄鹤楼,午至庐山望飞瀑;朝发白帝城,夜至“碧山”会故友;“将进酒”后“把酒问月”,诗情大发,作《蜀道难》,慨叹仕途维艰;便独望敬亭山,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生借酒高歌的李白,让唐诗的苗圃里酒香四溢,醉到
  了一代又一代人。
  走进唐诗,最敬忧国忧民,怀揣天下的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寄寓着他无尽的悲愤,“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着他深深的忧虑,“三吏”“三别”充满着他的血泪般的控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飞扬着他的美好夙愿。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雄心,品尝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激动惊喜,“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悲凉与无奈;也曾享受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欧日日来”的闲适与清心;沉浸在“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中,忧伤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叹息里。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一个千古流芳的“诗圣”。
  走进唐诗,走进一颗颗洋溢着人性魅力的魂灵。走进催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若失,走进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胸襟,走进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奇崛诡魅,走进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隐隐沉痛,走进柳宗元“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寂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望眼欲穿的愁苦,走进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千古情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相思之苦,走进元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苍凉与厚重,走进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刚正与忠心,走进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份坚贞与痴情。
  走进唐诗,一颗心似于平平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领略天高云淡,倾听天籁之音,感受历史沧桑。
  走进唐诗,一颗心便如轻轻迎风而翔的风筝,穿越历史长空,亲近着一颗颗厚重深远的心灵。
  走进唐诗,感到充盈与满足,生命在体验中升华;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别有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经历中丰实;
  走进唐诗,我今生永远的追求!
 

大庾岭篇(4):张耳陈余传第二

【说明】本传叙述张耳、陈余二人的交游、政治生活和矛盾斗争。张耳、陈余都是战国末年浪迹社会的儒生,结成密友。秦统一后,颇不得志。故秦未投身陈涉起义。当时鱼龙混杂,参加反秦起义者的思想极为复杂。张、陈二人当了复建赵国的将相之后,因争权和思想不一而分道扬镳,成了冤家,陈余投靠赵、楚,张耳则投靠汉刘邦。汉高帝三年(前204),张耳灭赵,杀了陈余,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史记》以张、陈二人合传,因其政治生活和私人交游,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特点及反面的教育意义;传未讥其“以势利交”,入木三分。《汉书》本传大致袭取《史》传之文,传未增加“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等语,也是重申司马迁的批判之意。
张耳,大梁人也(1),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2)。尝亡命游外黄(3),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4),亡邪父客(5)。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为请决(6),嫁之。女家厚奉给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为外黄令(7)。
(1)大梁:县名。今河南开封市。(2)魏公子毋忌:即 信陵君魏无忌。(3)外黄:县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4)庸奴其夫:视其丈夫如庸夫。(5)亡邸:私奔之意,父客:父时之 宾客。(6)请决:请决绝于前夫而嫁于 张耳。(7)外黄令:外黄县之长官。
陈余,亦大梁人,好儒术。游赵苦隆(1),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余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2)。
(1)赵:指 战国时赵国,都 邯郸(今河北 邯郸市)。苦陉:县名。在今河北定县南。(2)刎颈交:言交情深重,虽断颈绝头而无所顾。
高祖为布衣时,尝从耳游。秦灭魏(1),购求耳千金,余五百金。两人变名姓,俱之陈(2),为里监门(3)。吏尝以过笞余,余欲起,耳摄使受笞(4)。吏去,耳数之曰(5):“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余谢罪。
(1)魏:指 战国时魏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2)陈:县名。今河南 淮阳县。(3)监门:守门。(4)摄:《 史记》作“蹑之”。(5)数(shǔ):指责。(6)谢罪:认错。
陈涉起蕲至陈,耳、余上谒涉(1)。涉及左右生平数闻耳、余贤,见,大喜。
(1)上谒:通名进见。
陈豪桀(杰)说涉曰:“将军被坚执锐,帅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功德宜为王。”陈涉问两人(1),两人对曰:“将军

上一篇:起范20158篇
下一篇:赞美老师的诗歌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文秘知识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文秘知识推荐文章

文秘知识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