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4篇
篇一:[张平宜]名人故事素材:希望之翼-张平宜_650字
张平宜事迹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希望之翼”张平宜
“2012年,我希望在大陆成立基金会,结合两岸更多人力与物力,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张平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价张平宜: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颁奖辞:
噫吁
篇二:[张平宜]2012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那手,那人,那心_900字
初中时和同学去一家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小男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摸了摸,然后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摸了摸手,你就知道我是好人呢?”
小男孩骄傲地抬起头,宣布他的理论:“因为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呀!”
是啊!好人的手是暖暖的。这句让我永远无法忘却的话在那么多双手,那么多个人,那么多颗心中流淌着。暖暖的手,伸出的是慰藉,是依靠,是将心比心。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一次从下水道中救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
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
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一双温暖的手更是一种依靠。《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第一次来到四川凉山的大营盘村时,孩子们便抓着她的手不肯放。他们依靠着她,向她诉说这个麻风病村的孤寂。张平宜也没有辜负这种依靠,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用十年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她向这个在迷雾中彷徨的村子伸出了温暖的手,为它提供依靠,引领它走向了明亮、开阔的世界。
一双温暖的手更需将心比心。一位旅行者来到云南一所山村学校,提出为学生免费支教时,校长竟果断地拒绝了他。而校长的解释更发人深省:“我们发现许多支教者离开之后,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那些支教者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他们只把支教当作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日子……”
在向他人伸出手时,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只有将心比心,手的温暖才能真正被感知,予人慰藉与依靠。
穿着黄衣的志愿者,默默无名的捐款人,街头的一把搀扶,公车的一次礼让……伸出温暖的手其实是如此简单。这份温暖虽小,却是一份传递的力量,一份足以点燃整个社会的力量。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是那人暖吗?是那心。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
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啊!
篇三:[张平宜]寒假征文:感动的力量_1200字
感动,平平凡凡中却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一种无可比拟的作用,它撞击着我们的心,给我们心中一种强大的震撼。
——题记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中国的当今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说,现在的社会太混乱,社会秩序太差;
有的人说,现在的社会太阴暗,盗贼小偷行窃手段极端恶劣;
有的人说,这个社会太无情。老人摔倒了,路人是否要将其扶起,都需要犹豫片刻…
不同的人对于我们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敢肯定的是,孔子提出来的大同社会在当今世界上根本无法实现。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社会中的好人也不少,他们不被利益驱使,只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平淡淡地活在这人世间。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地方政府、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这些好人好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渠道之一,它走过了30年风风雨雨。
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
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甘于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年逾90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扎根高原地区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从8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以及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2011年的《感动中国》,又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感动,平平凡凡却有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能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正如这些获奖者,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着自己,更感动、鼓励着别人。
其实我们的身边不缺少感动,真正所谓的好人、热心人也并不仅限于这十位感动中国获奖者,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给予我们方便与温暖。他们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个人,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一员,或许我们做不出什么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大事来,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想着多为别人做些什么,多为集体做些什么,多为家庭做些什么,多为社会做些什么。那我们同样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这样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多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奇的奇迹。而这,正是感动的力量!让我们带着感动的力量前行,驱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让社会多一丝和谐与温暖,少一丝自私与功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初二:陈雨游
篇四:[张平宜]感动与赞叹 ——读《美丽心灵,感动中国人物赞歌》有感_450字
今年的寒假,我读了一本是人们深思的书,它就是《美丽心灵,感动中国人物赞歌》。这本书详细介绍这些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挖掘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道德闪光点的高尚品质,他们或者自强不息、或者无私无畏、或者孝老爱劳老……以纷拥如潮的善举诠释人生的真谛,用默然无闻的奉献构就完善的人格,为我们青少年树立了好榜样。你通过阅读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教育和启示,从而达到广大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教育效果。读了这本书,我体验到了感动。
这本书中有曾经获得过“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的十四位人物,有独自照顾养母的孟佩杰;有因意外触电失去双臂,但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的刘伟;有不顾生命危险救坠落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有放弃荣华富贵去偏远地区关注弱势群体并尽力为其争取权利的张平宜……
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全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闻之震惊。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他们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赞叹。
五年级:吴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