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9篇

时间:2018-10-26 来源:其他范文 点击:

湘江北去篇(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遏(è):阻止。

沁园春·长沙押OU(IU)韵。韵脚为:秋、头、透、流、由、游、稠、遒、侯、否、舟。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当年,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很是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鉴赏】

【历史角度】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毛泽东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毛泽东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景物描绘角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主要内容】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

【思想层面】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解读】

【中国古典】

诗词大都悲秋。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泽东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讲解】

这首词写于1926年秋(作者手书此词称“一九二六年作”,见《毛主席诗词墨迹续编》,似系笔误。1926年秋作者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未去过长沙),全词刚健遒劲,大气包举,情采飞扬,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也显示出他诗词艺术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众多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山是红的,水是碧的,色彩对比;山上的树,如朝霞一般的绚烂,江中的船,又如同群马奔驰喧闹,动静互衬;仰观鹰飞,俯看鱼游,视角转换,呈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发的活动着的湘江秋景图。于是作者不禁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由衷赞叹。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发展,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情景!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起,悲秋成了中国古代诗人墨客笔下的恒久主题;虽也有个别颂秋赞秋之作,如刘禹锡《始闻秋风》“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指秋风)扶病上高台”,感谢秋风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诗歌中已属凤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气魄,自然不能也无须与这里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比较。作者后来的咏秋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这句对秋景的礼赞,已使词情趋于高昂。然而,百尺竿头再翻进一层,突发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全词遂达于高潮。

“谁主沉浮?”这个囊括悠悠时空、茫茫大地,涵盖人类历史、现实斗争的大问题,正体现了本篇的中心思想。这里凝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

毛泽东从1921年夏天起,就积极献身于建党和各种革命群众运动。1924年冬他返回湖南,在韶山等地组织“雪耻会”等,展开了一系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革命活动。1926年秋,湖南督军赵恒惕密令逮捕毛泽东,毛泽东机警地离开韶山,取道长沙,南下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这首词即作于暂留长沙期间。

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不是以游赏者的闲适心境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而是带着为民族争自由、为人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才不期然而然地寻找到与大自然的契合之点。“独立寒秋”的“独”,“怅寥廓”的“怅”,都在此词乐观、热烈、绚丽的基调之上,不免抹上一笔独立绝行枨触无端的迷茫冷隽之色,并非单一的感情更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深沉感受。特别是“谁主沉浮”一问,不啻抓住了当时革命斗争全局中的根本问题:中国的命运究竟由谁来主宰?本篇似有问无答,实际上是有答案的。日后作者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用文学语言作出的回答,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则是理论的答案了。其实,此词的下片也是一种回答。

下片是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但又专写其在长沙的行迹,以贴切本地风光,使全词的取材即绘景和叙事两者又复统一,紧紧集中在词题“长沙”上。

对长沙,对橘子洲,毛泽东有着太多的追忆。他曾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长达5年之久,以后又多次居留长沙。在岳麓山下,他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与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学少年”或“书生”一起,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他在长沙主编过《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平民夜校和文化书社,“指点江山”,评论时政,写下了篇篇激昂慷慨的宏文华章。袁世凯准备称帝,他所任命的湘督汤芗铭积极拥戴,毛泽东四处印发小册子,加以揭露抨击;张敬尧督湘,他又领导“驱张运动”,把这些反动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词中“恰”字以下的又一组领字长句,就是对这些活动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

作者最后又以如椽大笔,突出描写了当年游泳的生活细节。人们都知道作者喜爱游泳,尤擅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斩浪。他的《水调歌头·游泳》有句云:“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游泳在作者作品中已成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意象。正如他多次阐发的那样:“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中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因而,结尾三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和“百侣”那种一往无前奋勇搏击的豪情壮志,而且也昭示人们:“主沉浮”的伟大革命理想的实现,必定需要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特色】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他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图画,并即景抒情,大胆发问,“谁主沉浮”。词的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为读者勾勒出了特定的环境。“独立”二字,进一步突现了词人雄立橘子洲头、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一代伟人的青年风采由此跃然纸上,横空而出。接下来的七句由一个“看”字总领,通过“万山”、“漫江”、“霜天”、“飞鹰”、“游鱼”等一系列意象,不断地变换“看”的视角,将“远眺”、“近观”、“仰视”、“俯瞰”四个角度所见景物有机地揉合起来,形成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艺术张力,寒秋景物因此而生动、活泼、壮丽起来了。上片的后三句,通过一“怅”一“问”,则更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萧杀、感伤的季节,是文人骚客容易产生“悲秋”情调的季节。“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毛泽东同志面对“寒秋”,他欣然命笔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则一反传统手法,描绘的是色彩斑斓的秋之壮景,展示出他阔大的胸襟和卓尔不群的抱负。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一句开启下片,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一个“忆”字,使词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干,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激扬文字,视军阀统治者如粪土。一个:“记”字,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流击水图”,手法极为夸张,壮志豪情万丈,一代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有胆识、有志气,“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就是主宰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同学少年”。

清代的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景是客观存在的,情则是主观的,因事而生的。情和景不是平行的,更不是对立的。作者在描写客观景物的时候,都是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观察、描绘的,作者情感的哀乐则直接笼罩在他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上,或哀或乐,或喜或悲。大多数人,尤其是古代作家,写寒秋常常离不开“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萧杀之气,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展示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壮丽秋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泼场面。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在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对这大好的自然,有一种勇敢地投身于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大任的大无畏精神。整首词的情调是慷慨激昂的,风格是豪爽奔放的。至此词中豪情的抒发与壮景的描写是和谐统一的,正所谓“情乐则景乐”。

“独立寒秋”,毛泽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浪遏飞舟”,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于改造旧世界的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今天,我们诵读、鉴赏、品味《沁园春.
长沙》一词,面对祖国如此多娇的江山,我们仍能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赏析】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湘江北去篇(2):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全文翻译: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 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 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对照翻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携来百侣曾游,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 粪土当年万户侯。 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湘江北去篇(3):岳麓山记_300字

  
  【一】
  登高乎
  而望其下
  临其端
  纵横观左右
  湘江北去
  橘子洲里枫叶红
  滔滔水兮
  接连天之际
  望高楼
  一线波澜荡芦苇
  两岸青山皆上空
  高厦而立
  车水马龙
  叹今日之星河
  非凡流
  【二】
  锦鲤浮出
  岩石阶上
  亭立高头
  横匾当空
  爱晚夕阳多俊俏
  怎及霜叶此处红
  观幽谷
  鸟语风动
  绿野仙踪
  步履又怎会匆匆
  清水泻下飞瀑
  乱石叠影其中
  丝竹萦绕
  梁上皆风流
  【三】
  一院卧于山底下
  千年风雨未停休
  楚辞歌里曾唱罢
  英杰俊秀出此中
  学堂严谨千古训
  东西南北圣贤书
  石碑立此明真理
  岳麓山阴有鸿儒
  于斯为盛楚天下
  不曾孤独傲春秋
  【四】
  丛林翠绿
  大雁高飞
  一螺绿隐星城左
  满园秋色亦春秋
  树树枫叶
  分外红
  英雄长眠此灵地
  山水相依先哲修
  半山水墨半山碧
  芙蓉国里俏出头
  江西省芦溪外国语学校初二:李世鹏
 

湘江北去篇(4):长沙发生的变化_1500字

  早在春节前,我随着妈妈去游玩购物时,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歌瑶:“新长沙,我的家,家中的人儿都爱她。朝看橘洲红,晚披岳麓霞,绿水青山美如画……”我循着歌声望去,噢!原来是长沙市老年合唱团成员们结伴聚在五一广场,冒着凛冽的寒风深情高歌长沙的变化。这时我想起了老师给我布置的关于长沙变化的调查报告。于是我问妈妈,长沙有哪些变化?妈妈说:长沙变化多多呢!刚是从外表看明显有三变:变大了,变绿了,变美了!实质变化则有的是说了,这些老年人的精神面貌就是一种变化;还有啊,路通了!桥架了!灯亮了!水畅了!生活方便多了……要说长沙的变化太多了!太多了!
  妈妈说,长沙最大的变化是道路,而且长沙巨变首先是从道路开始的。
  最近几年,长沙市投入巨资拉通五一大道、劳动西路、蔡锷南路、长沙大道、雨花大道、振兴路、猴子石大桥;拓改和建设了芙蓉路、湘江大道、人民东路、火星大道、黄兴中路、潇湘大道、劳动西路、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麓山南路、展览馆西路、伍家岭立交桥、黄兴北路、长湘公路、劳动东路。一条条道路拓宽变美,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
  在我的问邻居调查中,调查对象都提起:长沙的变化感受最大的也是路变宽了。断头路通了,老马路宽了。邻居老爷爷说:“哪怕你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长沙,也会有走在长沙新马路上不知道身在何处的尴尬,找不到过去曾多次到过的地方,说不清以往自己曾经熟悉的地名。”外地老人对长沙道路变化的体会就更大了。这次春节回外婆家过年,我特意问了外公,
  其次,长沙变化较大的就是变绿了、变美了!
  长沙的绿化广场多起来了。小巧玲珑的绿化广场如似碧玉,为闹市中平添一分宁静。五一绿化广场和沿江风光带的兴建,不仅给市民们带来了假日休闲消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给长沙市的绿化建设添上了完美一笔,把长沙装扮得更加美丽!
  寒假期间,我再次登上岳麓山顶,俯看整个长沙城:高楼,绿地,城市的环境,一切尽收眼底。
  过去低矮的棚户区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狭窄泥泞的街道被宽阔干净的条条大道取代;体育场馆一个比一个有气势……过去杂草丛生,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灰尘满天的东风广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能举行田径、足球和网球比赛多功能的人民体育场。
  城市面貌的不断刷新,使长沙的旅游菜单除了马王堆、橘子洲头和岳麓书院这“老三篇”可点外,又增添了城市标志性建筑及景观工程“大菜”:湘江水面三桥横跨,如长虹卧波;芙蓉路一分南、中、北三段,段段风光无限;五一市民广场、芙蓉绿化广场使喧闹市中有了郁郁葱葱的花园;潇湘大道上可看湘江北去、层林尽染……这些变化都令游客及本地市民神往。
  一天晚上,我央求妈妈带我到城里去看夜景,那迷人的夜景灯光更让长沙别有一番美味!夜色中的湘江二桥好似一对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夜幕下的五一绿化广场、芙蓉绿化广场,灯火辉映。沿江大道两旁的彩灯像星星点缀着夜幕下的湘江……看遍半个长沙城,都快九点了,但我依然兴致不减,我向妈妈表示,今后还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出来走走看看,去亲身感受这个时代的生机和活力。我看长沙的变化,就像看我自己,一天天长高,一天天更漂亮,我心里怎么不高兴呢,和从前相比就像是丑小鸭变成了五彩的凤凰了。如今长沙风景如画,山水洲城,天蓝水碧。
  再次变化较大的就要数长沙市民的精神文明变化了。
  路旁的花草,五年前不可能有,现在能保持,就是长沙市民精神面貌变化的体现。还有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了:打门球的、练太极拳的、舞剑的、扭央歌的、跳交谊舞的随处可见;还有长沙人变忙了,我爸爸妈妈就是大忙人,其它大人也都忙着上班工作、做生意、炒股票,游手好闲的已很少见。
  长沙真的长大了,它与快速发展的中国共同进步。长沙人真的文明了,推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
 

湘江北去篇(5):谁主沉浮_650字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个挺拔的身影映照在寒秋之中,望着那鹰击长空的壮美,鱼翔浅底的潇洒,不免寂寥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们不信奉上帝,自然也不认为是上帝主宰着我们,我们的历史中只记录着有血有肉,真豪情的英雄。
  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所以在这纷纷扰扰的乱世中一位豪杰出现了。
  温柔的月光打在长板坡下的身影上,疲倦的面容也随之显现。曹操,用阴谋、阳谋、明争暗斗都只为荆州。如此的执着,如此的固执,有如此的令人愤恨。阴险、狡诈,成了曹操的代名词。他恩将仇报杀死恩人的事情也为众人不耻。但我还是要说他也是一个顶天立地当之无愧的英雄。回想当年,如果他没有先一步砍下大刀,那葬身在刀下的就是他自己。人无完人,虽然他多疑,心胸狭窄,但他做事的果断与执着令我羡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魄令我向往,最重要的是他那豪放的文采,远大的志向令我折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能写出如此震动人心句子的人怎能不成为一代英雄。
  虞姬
  她没有花木兰的刚强,没有西施的温柔,更没有杨玉环的多情,她有的只是一颗无畏的心。
  硝烟散尽,在满地伏尸中立着一个红衣女子,火红的衣衫被风吹起,一如她涌出的鲜血,于是在霸王含泪的眼眸中她消失了。但在临死的前一刻用无言告诉他要成为明君,用行动表现着自己的支持。虞姬,一个为了苍生百姓而无畏选择死亡的女子她难道不配称之为英雄吗?
  历史中的英雄何其多,他们是有着“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的王昌龄,他们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更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周瑜。”
  但他们早已成为过去事,所以我的答案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湘江北去篇(6):拥有发现 感悟美丽_800字

  美丽,是无处不在的。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是流露出它。晋朝的陶渊明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的杜甫曾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宋朝的王安石曾有“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一个个传世名句中都饱含着美丽的身影。而白浪滔天的北戴河,天高云淡的六盘山,湘江北去的橘子洲,苍山如海的娄山关,满天彩虹的大柏地,无不是毛泽东的发现,也正是其感悟美丽的硕果。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虽然美丽随处可寻,但如果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那么,它便会从我们身边溜走。美丽之神只喜欢善于发现的人。它的头发只长在前额,一旦放它过去,光秃秃的后脑便什么也抓不住了。所以,我们只有拥有发现美丽的慧眼,才能感悟美丽。
  画家处处留心生活,走遍万水千山去感悟美丽。
  登上每一座山峰,所看到的壮丽景象在他们眼中是美丽转过山路,所看到流水磅礴的瀑布在他们严重是美丽峰回路转,所发现的每一处桃花源在他们眼中是美丽。
  美丽同样在诗人的笔下屡屡呈现。
  看见了,看见了,白居易笔下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再现了春天。感悟美丽,使春天的万物更加新意盎然。
  看见了,看见了,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再现了夏天。感悟美丽,使夏天充满了活力。看见了,看见了,刘禹锡笔下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再现了秋天。感悟美丽,使秋天的凄凉荡然无存。
  看见了,看见了,岑参笔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现了秋天。感悟美丽,使冬天的死寂消失无踪。
  四季的美丽被诗人们发现的眼光所捕捉。感悟美丽,使四季不再那么普通,而是充满了魅力。拥有发现,感悟美丽。
  我轻轻地将三尺素宣展开,在上面写下:拥有发现,感悟美丽。
  就让发现之泉向上涌出吧!让这潺潺流水唱着欢快的歌,流入每个人的心田,擦亮每个人的眼睛。让我们处处发现美,处处感悟美。
  那麽,现在,就请聪明的你睁大那双聪慧的眼睛,发现着,来感悟我这篇文章的美丽所在吧!

湘江北去篇(7):一壶清酒,诗意天空_1000字


  回望历史沿岸,浸朔那一道道风尘的沟壑。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魏武帝扬鞭东指既做天涯,壮心不已;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间……他们选择了历史,选择了永恒。纵使谄媚诬蔑其言,也不随其流洋逐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使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化作一

湘江北去篇(8):同窗漫谈_1500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小学生活早已翩然而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我们又要在新的征程上“万类霜天竞自由”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悲欢离合,有喜有忧,令我笑逐颜开的是我们都在“几番风雨,几度见斜阳”地向目标奋斗,而让我“怅望千秋一洒泪”的是,曾经百花争艳、济济一堂的班级要四分五裂、七零八落,怅寥廓,我们再也不能一同踏上中学的热土,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携来百侣曾游”地在人声鼎沸的校园欢呼雀跃了。回想起以往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时光,一种莫名的感伤让我潸然泪下。于我而言,以往的多愁善感是我在“为附新诗强说愁”,而今朝的泪如雨下才是真正“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悲凉啊。曾经的我们邂逅在这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沃土,而今日,又要在“狼籍残红,飞絮蒙蒙”的土地上分道扬镳。在班级里近八十人的手松开的那一刻,我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这“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时节掩面而泣,涕泪沾巾,我感受到了屈原《离骚》中的那种“独自怎生得黑”的凄凉,我体会了李清照在风烛残年之时那“对酒当歌歌不成”的寂寥的心境。在这“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的时候,眼前突然浮现起了那几个眉飞色舞的面孔——我的同桌。
  小学时代,我曾经历过七次同桌,有男有女,拥有的同桌个数算是班上首屈一指的。或许是我的人缘好,也或许是老师对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张冠李戴,当然,同桌次数多,那坐同桌的时间便寥寥无几了。有一两次是我们刚刚握手言欢,义结金兰,便又要各为其主、天各一方。在这些层出不穷的同桌中,几乎没有让我印象很深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窗时光在我看来平淡如水,或许我太过无情无义了吧,虽然我对同桌要求不算太高,但真能与我意气相投、肝胆相照的同桌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地让我望眼欲穿,既然印象很浅,那就权当他们是让我如鱼得水、拨云见日的好友吧。记得一年级时,我是以插班生的身份成为了这个班级的一员,第一个“移船相近邀相见”的同桌是个女生,在那时,女生、男生的分别在我眼中是十分模糊的,索性便眉开眼笑地同意了老师的安排。那是个头发较短的女生,喜欢戴着俏皮的花帽子,还经常与周围的人挤眉弄眼,我想是她的音容笑貌让我开始喜欢上了小丑。她可能是我遇上过的最啼笑皆非的女生了,对待同一件事,她可以表现得冷酷无情、指桑骂槐,也可以表现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至今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她或横眉冷对、或笑逐颜开、或和颜悦色、或含沙射影的面孔。我印象较好的另一位同桌,与她的性格大相径庭、“东边日出西边雨”。他是一位面色朴实、言辞含蓄的男生,年龄与我相像,自学习上我可以扮演他学长的角色,可能举重若轻的学习成绩就证明了这一切。我从不肯主动教他,但每当他毕恭毕敬地发问时,我便会“千呼万唤始出来”地为他排忧解难,这样让我感觉更有成就感。因为他的面颊和双手天然的黝黑,所以我们戏称他为“非洲大总统”,这样的绰号当然是惟妙惟肖、一言中的的。我们比较能玩得来,但平时的活动课却很难见到我们一同“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情景,我喜欢打篮球,他则是愿意跟其他死党滥竽充数地混在一起。从他的身上,我学习到许多好的方面,同时也学会了避免坏的做法。我们的同窗岁月应该是与其他同桌相比最有声有色、五彩斑斓的。
  时光可以让我们淡忘许多,但永远不可洗刷掉我们对往事最真挚的回忆。“笙歌散尽游人去”,小学的同窗岁月已云消雾散,但这份记忆会在我心中永存。同窗,漫谈……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六年级:gmlwx

湘江北去篇(9):空空的_1200字

  童年的那份好奇我还留着,记忆里的快乐我依然默记着,这么多的风雨,我竟忘了,忘得一干二净,仿佛那只是一个空格键,持续地按着……
  一场场的考试,一张张的铅字试卷,一个个的字眼,一笔一划都是那么的令人陌生,却是一种舒畅。现在,我不期待有爸爸妈妈的肩膀可以靠,我想要的只是一堵冰冷的死寂的青墙,然后靠在上面,低垂的眼帘看起繁华落尽,我不会表达自己的心情,我应该是一只丑蚊子,令人讨厌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失落,是这场措手不及的考试么?仿佛不是的,似乎我有点快乐。即使我考得不怎么好,可我竟没有一丝遗憾或是不满,因为我知道我该满足了,至少还有那么多的人羡慕着我,至少他们觉得我是幸福的,从来就不懂得什么叫做悲伤?可是你们知道么?我不快乐,我并不是象你们看到的那么热爱生活,我比较喜欢封闭的自我,我自己才会真正的快乐,寻找一片净土,荒无人烟的地方,可是那终究会让自己觉得遗憾的,我不应该爱这里么?
  湘江北去,这已不是那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了,现在他愤怒了,满腔的热血染红了河岸,冲破了封锁,越过人类的界限,侵占了我们的领土,那是在咆哮么?看来他还是不同于我,他能发泄出来,我呢?怎么不学一学他的好处,我也要吐出心中的不快,那沉闷的心扉,怎么迟迟还不打开,我等了这么久,就等到哪天能象某某人一样。
  今天,我看见他了,那个某某似乎很快乐,他提着垃圾袋去倒垃圾,我也很想去倒垃圾,真的!呼……他因为已经考完高考,那么重要,他会跟我有同感么,会不会与我所想的一样,在家里尽情欢笑,不会的!我们怎么会一样?平行线会相交么?即使曾经并肩走过!他可以在考完之后帮家里做事体验生活,似乎这只是我小时侯的事情,可是从未珍惜过。他走出那条巷道,他就住在那里面,我很怀念,因为我曾经也住在那里面,那里记载着我的童年,我第一次学车,我第一次养鸟,金鱼,我第一次跟他们在冬日里烤火,我们一起玩水泥,我们学着武狭小说里挥“刀”弄“枪”,我们一起在阳台上开“演唱会”,我们一起讲鬼故事,我们一起……那么多,那么多,我拼命的回忆,又拼命的忘记,竭力地告诉自己不要去回忆,不要去多想,想起从前的快乐会凸显现在的痛苦,我不想要如此鲜明的对比,这只会让我落寞,难道我就这样过我的一生,没有一丝波澜,没有一点我想要的。那句话我还记得,“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要是伤了怎么办?痛了怎么办?就这样无助的埋没在人海中,孤立无援,拯救,救一救,有没有一双眼睛供我寻找光明。
  无言中……
  “我很快乐,请不要再说爱我,我已经把失去得当成了一种收获。”
  我已经把失去得当成了一种收获
  收获……
  失去……
  收获……
  失去……忘记……
 

上一篇:任性什么意思5篇
下一篇:事在人为9篇

扩展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其他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