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8篇

时间:2018-10-2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二:学校素质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求发展,以德治校创特色的办学思想,采取夯实基础抓双基质量,丰富活动促个性特长的发展策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下,依靠全体师生,塑德艺双馨的一代骄子,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政府信得过的市区名优学校。    工作目标:    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是人所共有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它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关键是它内在于人的情感和意志,对师生是一种柔性的“精神引领”,它会催生学校一棵蓬郁的生命之树,健康成长。    学校的    六字校训:博学修德达材    八字校风:文明勤奋健美和偕    时刻警训,提示全校师生如校名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兴旺而教,为中华民族的兴旺而学。    倡导教学:求真,求实,求精,求新    引导学生:乐学,勤思,诚信,进取    以精诚,团结,务实,开拓的这样一个领导集体带领学校再铸辉煌。    办学条件建设    为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并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计划:    1、东楼门窗的改造,防护栏的制作。    2、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    3、按标准装备实验室。    4、继续抓好体音美器材的配备。    5、更有效的抓好新三室的使用和管理。    6、粉刷教学楼内外,楼梯两侧粘帖大理石面。    7、争取为实验班配备实物投影机,以方便教学。    继续加强谋划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和《德育工作纲要》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创造德馨满园、书香满楼的育人格局。    目标: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学生素质——全面综合提高    学生品德——做真人做实事    师德表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爱生,敬业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三:教师暑假党员学习心得范文

  这个暑假集中政治学习,一改以往领导读,教职工记的传统,我们学校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也很丰富。有教体局的文件,有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胡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体会很深,获益多多。尤其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的学习。
  首先是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文件,应该熟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其次是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热爱教育事业集中体现在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对学生不嫌弃,不歧视,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三是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对我们搞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来说尤其重要。这也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四:2013年高考作文习作实例:关于两会的作文素材之教育_1200字


  过去10年,我国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教育投入在去年历史性地达到GDP的4%,教育公平也进一步扩大。可是,长期困惑我国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依旧存在,“择校热”高烧不退,应试教育趋向严重,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学校“千校一面”,难以培养拔尖人才。
  在笔者看来,两会代表委员在解决教育“老大难”问题方面,大有可为。事实上,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这中间都有两会代表委员的努力。其中,呼吁增加教育投入,按照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是过去10年中很多关注教育问题的代表委员提得最多的话题。
  对于目前教育发展面临的“老大难”问题,首先需要代表委员拿出当年追问教育投入的劲头,督促政府部门依法治教。拿治理择校热来说,我国早在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不得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各级政府要履行义务教育均衡责任,可是现实中,很多地方依旧保留重点校、重点班,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在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地方政府并没有转变原来的教育投入模式。对此,人大代表是否可质询政府部门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情况。其实,其他的教育“老大难”问题,也大多可在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中找到答案,比如,提高教师的待遇,这在18年前的《教师法》中就有明确规定;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歧视,这在2003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就是基本的原则。让这些法律法规管用,具有法律权威,立法机构代表责无旁贷。
  其次,两会代表委员还可按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分析近年来代表委员的教育议案、提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议案、提案所提教育问题、解决方案,有相当部分早已写入《纲要》,只是表述不同而已。这一《纲要》,是我国社会对解决当前教育问题所达成的共识,其中所提出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都直指教育“老大难”问题,颇具“亮点”。因此,解决教育难题的最优路径,就是落实《纲要》,而不是再把现实的问题拿出来分析,再寻找新方案。
  目前,这一《纲要》面临的困境是,它只是行政性纲领,没有通过立法程序变为法案。由于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未根据《纲要》所提的改革进行修订,因此推进教改被滞后的法律拖了后腿,存在“违法”的风险。人大代表的一大任务就是督促有关教育法律加快按改革精神修订。
  只有突破上述“老大难”问题,我国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无论是启动教育立法修法,还是质询政府部门、监督执法,都是代表委员们的职责所在。为此,两会代表委员在这方面的作为值得期待。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五: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最新预测


  2011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实施后中考的第一年,也就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中考的第八个年份,经过几年改革尝试,“后课改时代”的中考作文命题在一定时期内将趋于相对稳定。最好的中考作文命题具有“两性两度”四大特点:“两性”是指能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方面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议可发,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两度”是指有助于分出考生写作能力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回避日常教学中的常见题目,努力规避宿构,保持一定的“新鲜度”。也就是说,当命题者着意于中考作文试题的不同功能的时候,也就会使作文试题指向不同的内容。
  一、立足一个视角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是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围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我和家庭→我和学校→我和社会”这样一个“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命题者坚持的这个视角,是保持中考作文试题普适性和区分度的有效举措。这也启示我们,备战2011年中考作文的考生,首先就是要经常认真地观察生活、丰富阅历、思考人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具体来说,就是要留心自己的经历、接触生活中的人物、关注生活中的事件、分析生活中的热点、评说生活中的现象、回眸生活中的发现、品味生活中的情感、揭示生活中的哲理--这些,都是命题者关注的内容,也应该是我们备考时的重点。
  二、聚焦两大题型
  在搜集到的2010年140道中考作文试题中,有全命题49道,占35%;有半命题24道,占17。1%;54道选题作文、108道备选题中,有全命题45道、半命题30道。二者相加,140个考区中,可写全命题作文的考区共达94个,可写半命题作文的考区共达54个。这说明选用指向明确、限制较强的全命题、半命题作文已经成为当今中考作文命题者的首选。我们的备考,一定要优先备战好这两种题型,特别是2009、2010连续两年选用全命题或半命题的考区,先前没有选用全命题和半命题、但是前几年中考作文题型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考区,更是要全力备战好这两种题型。
  三、关注三大主题
  在中考作文内容指向上,大体上指向三类主题。这是多年来的作法,也将在新一年中考里得到延续。
  一是“成长·生活”类主题。这类考题在中考作文中最为普遍。它以少年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考生回首人生道路,放眼社会生活。在表现形式上,有的是将“我”或“我们”直接插入试题之中,有的是选用折射生活历程的话题或中心词。备战2011年中考的同学,可以按照“我这样战胜自己”、“我的长处”、“在你的呵护下成长”、“你我同行的日子里”、“我们手牵手”、“我终于走出了______”、“留心身边的_______”等试题写作,注意备战与“成长”、“亲情”、“迎接”、“第一次”、“铭记”、“机会”、“今天”、“瞬间”等话题相关的题目,写作中要努力表达自己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体验。
  二是“素质·情感”类主题。这类试题,有的给出体现美德的词语作为话题或中心词,直接指向品德修养;有的直接指向真实心态,打开情感大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地走向生活;有的指向交流倾诉,将“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吐和关注的对象,引导考生学会合作、交流、倾诉,等等。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拟出“我的责任我来担”、“感悟美德”、“你的心情,我感同身受”、“让你满意,是我的追求”、“向你致敬”、“我的勇气”、“快乐的_______”、“做一个_______的人”、“我爱我的_______”等模拟题,提醒“诚信”、“自信”、“合作”、“孝顺”、“节俭”、“兴趣”、“陶醉”、“心境”、“感恩”、“感动”、“价值”、“同情”、“扶助”、“友爱”、“礼貌”、“祝福”、“好心情”、“人生目标”、“真情”、“心态”等话题,给有心人用以练笔。
  三是“想象·创新”类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一小部分教育基础较好、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的考区(特别是大城市考区)不时选用这类考题,以激发想象,启迪创新。笔者据此拟出“沐浴阳光”、“走过风雨”、“那一面镜子”、“在播种的季节里”、“我的另一个天地”、“打开_______”、“面对大自然的______”等和话题“水”、“门”、“窗”、“桥”,就属于这类试题,让写作者“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以彰显其创新才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给出的话题,并非是需要大家写话题作文,而是希望大家注意以此为基础,拓展、新造若干题目,比如,我们给出的关键词是“美”,你可以据此拟出“________也是一种美”、“美在_______中”、“不能抛弃的美德”、“我发现美在我身边”、“在美好的世界里”等分别进行审题、构思练习。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六:素质教育从课堂做起_2000字


  《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和课堂教学目标总是围绕着知识传授和部分技能技巧的掌握上,在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下,片面追求短期应试效应,偏离了国家教育的方针。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重点在于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改善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注重追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求。改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心准备,做到课堂有序
  准备,不等同于写好教案。首先应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适合于实际情况的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第二,搜集、选择好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除课本内容外,确定还有哪些教学用具、资料,实例、应用、故事等能为实现本节教学目标服务,还要用到哪些相关知识。第三,选择教学、学习方式方法。计划用什么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哪些内容由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提出哪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预计在学生讨论发言中,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和规范。最后,书写教案。教案要层次清晰、实用,不搞形式主义。它主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反映在各部分具体实施中,教师头脑中未能明确记忆的东西,从而起到纲要、提示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罗列,也不是详细的课堂实录。有时教案写的复杂、细致,反倒使课堂呆板、低效。只有周密计划、胸怀全局、精心组织,才能使课堂紧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创设环境,使学生充分展示和发挥
  教育绝不是培养划一人才和服从者,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习环境的创设,不是设下种种圈套让学生去钻,从而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利用教学计划和资源,给学生学习创造宽松、和谐、公平、民主的气氛,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给每个学生制造语言(回答、提问、表述、阅读)、行为(合作、讨论、探究、实践)、思考(分析、抽象、归纳、总结)的机会、条件和时间。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学生演示、演讲、讲解、回答、互答、全体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尽可能的得到发挥和展示。
  三、利用教学资源,引导自主学习,注重能力提高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化到学会学习,是一个重大的飞跃。在很长时期,我们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也就是学会了很多知识,会参加卷面考试,但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敢探究,缺乏创新精神、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因此,课程改革要重点突出“过程、方法”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对今后的教学、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有承担责任、任务、研究探索的需求,学生自主探究成功的喜悦,必将使其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倍增。所以,根据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力争让学生去处理。能够让学生自学的就让他们自学;需要用生活经验去探究和实践的,可提前准备材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和规范,使学生经历学习、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同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四、做好评价,激活学习气氛
  评价,除了甄别作用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发挥其具有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任何人都有希望别人认可的需要,评价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气氛,关系着学生自主参与行为的调动。我们应该运用“成功教育”思想,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注意发现学生各个方面(行为、态度、积极性、学习收获等)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成绩,及时实施激励性多元、多样化的评价。
  课堂内一般以口头语言评价方式为主,也可辅助将评价按等级,用符号简单记录,应有自评和互评(同学评、教师评)穿插、结合,充分肯定学生成功之处,同时在不伤害自信心的前提下,分析其欠缺,这样才能趋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获得进步。根据实际,在教师及时调控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探索解决问题,讲出自己的收获、体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观点。虽然已有教案设计,但教案只是一种设想和预测,我们不能只束缚于教材、教案之中,一味追求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的知识量的大小,从而限制了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开发。如果计划的任务没完成,但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讨论等,对其思维发展和成长有足够的价值,都应鼓励其进行下去。这样,达到生成性目标是完全值得的,如此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摆脱学生旧的接受式学习模式,才能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效学习,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才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有志、有识、有情感、有思想、乐进取、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宁夏灵武市梧桐树学校初二:刘佑凡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七:教师节的大事记


  一九八五年
  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第一个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勉励教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九八六年
  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第十四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一九九二年
  《特级教师评选规定》出台,提出:进一步明确特级教师条件,增加评选数量,提高特级教师津贴,加强特级教师宣传,扩大特级教师的知名度,充分发挥特级教师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九九三年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4条提出“在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实行优待教师的政策”。
  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九九四年
  3月14日,国务院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10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大连召开全国教师住房 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各部门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经验及做法,研究加快教师住房建设和改革的方针政策及目标任务,以推动全国教职工住房条件 的全面改善。
  一九九五年
  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9月14日,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出《关于进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的通知》,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
  一九九六年
  实施《教师法》两年多来,教师的待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各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此外,中小学、中专教师被列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评选范围。
  一九九七年
  9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1月20日,李岚清视察清华大学教师筒子楼改造工作,全国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进入高速进行阶段。1997年,全国城镇教职工住房建设投资542亿 元。竣工建筑面积8012万平方米,建成住房105万套。截至1997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和城镇中小学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8。45平方米。
  一九九八年
  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其中第五十条规定:国家保护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一九九九年
  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月,北京西三旗育新花园高校教师二期住宅如期竣工,至此这项建筑面积总计46万平方米、国内最大规模、设施最为完备的花园式高校教师住宅小区全面落成,近5000户高校教师陆续喜迁新居。
  二零零零年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二零零九年
  2009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教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进行,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 30年来教育事业的伟大成就,大力宣传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隆重表彰全国模范教师。通过活动,充分展现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全 面反映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 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60周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篇八:关于幸福的作文: 建设幸福中国_1500字


  在2011年柳枝新绿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两会"的会场内外,一个鲜亮的词语在人们口中流传开来,它就是"幸福中国"。
  建设"幸福中国"是全国人民殷切的希望,无论是在到各地"十二五"规划,还是地方"两会",都纷纷把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作为主要目标,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为衡量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及国家领导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及个人。江泽民提出"我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谋。"说到底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让人民生活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却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的"大蛋糕"做得再大再好,也有人分享不到,我们在感叹社会不公的同时有必要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为何享受?如何享受?如何保证子孙后代的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中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生活才可舒心。
  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必备条件之一。幸福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要建设"幸福中国"必须加强民生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人民勾勒出了一幅"幸福中国"的蓝图,这里有医疗,住房,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有人们的舒心,安心,放心和信心,描绘了人人都有好工作,人人都有高收入,人人都有好环境,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前景。
  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条件。作为中国人民,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心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的幸福做贡献。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国家要有规划和政策,每个人也都应有各自的计划和理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财富和理想中的幸福。有了人人的幸福才能真正完成"幸福中国"中国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鲜红如血,那是用革命前辈的鲜血染成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打到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无数先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复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完成。同时,又把中华复兴的第二项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高到中国人民面前。中共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逐步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i额生机勃勃,奋发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建设"幸福中国"的新生力量。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的修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我们才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让我们的"幸福中国"更给力,更持久!

扩展阅读文章

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心得体会推荐文章

心得体会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