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夜读9篇
篇一:[炳烛夜读]初三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微笑拥抱六月天》。
今天是5月29日,初三、高三同学触摸梦想,选择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在此之前,我们的同学一路打拼,经历了许多艰辛。这许多的苦,许多的累,许多的磨砺,都是每个学生必须的经历。此时已进入决战的瞬间。怎样以最佳的心态发挥最好的水平呢?
一、科学地复习
考前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心态,养足精神、冲刺中考高考。在适当放松的同时,考前科学地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复习方法要与前面不同。必须从大量的题目训练中跳出来,回归主干,进行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图。第二:学科复习安排尽量跟随中考高考安排。上午考的科,上午复习,下午考的科,下午复习;养成时间段内的学科思维习惯。第三:考前三天练练手,找找感觉。每天适当做些试题,但不钻非常难和非常怪的题,而是练考点题。第四;避免两个误区。误区一:完全放松,不看书,也不做题。这就象琴弦松了,无法调音一样。生物钟被打乱,考时将无法进入状态,找不到感觉。误区二:高度紧张,觉得这还不懂,那还没掌握。由此,题海战术,分秒必争。这样脑袋绷得紧紧的,不利于考时发挥。应该相信,经过几轮复习,知识梳理是比较充分的。
二、平和的心态
中考、高考,是我们人生路上关键的一步,他通向一个多年的梦想,通向一片崭新的天地,我们也需要紧张作为催化剂,加速成功的进程;为了他,我们挑灯夜战,辛苦浓缩在香浓的咖啡里;为了他,我们奋勇拼搏,身影映衬在家人的梦境里;为了他,我们憧憬未来,笑容绽放在熟睡的脸庞上。我们需要王励勤的良好心态,拿下决胜局。作为身在前线的学生,我们在考场中与难题搏斗过,在课堂上与瞌睡虫战斗过,在书中与abcd决斗过;我们与鲁迅一起痛斥腐朽的黑暗;与爱因斯坦一起做过时间与空间的旅行,与克里克一起探索过dna的结构,也许我们很苦,也许我们很累!但我们不能忘记在自己炳烛夜读同时,老师的灯下也有他们疲惫的身影,面对中考高考,他们和我们一起承受同样的辛苦;我们不能忘了其他年级的同学对我们的祝福,橱窗中跳跃的文字,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而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准备迎接中考高考
篇二:[炳烛夜读]成功来自勤奋
E度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一个人的成功,是来自于勤奋的,
顺境、逆境、机遇,仅仅只是客观条件虽然是重要因素,但成功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一个人的主观努力。
汉代的匡衡,幼时家境贫寒,他非常爱好读书,但是他没有钱买烛夜读。他家的邻居虽然每晚都灯光明亮,却有高墙相隔。于是,匡衡凿壁穿孔,借光读书。后来,匡衡终于成为一位有学问的名人。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的客观条件如此低劣,可是匡衡却成长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人,靠的是神什么?--主观努力。
再如,众所周知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的困境中,仍然写出了不朽的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在此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由此可见,客观条件的好与坏,并不是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决定因素是主观努力。
人生的传舵掌握是在自己手中的,能否在这行进的队伍中成为佼佼者,全都是靠自己勤奋努力,因为客观的条件并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自己的主观努力,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开发区四中:李智
篇三:[炳烛夜读]夜读_800字
大海的蔚蓝抄袭了天空,红霞的嫣红模仿了燃火,我不再欣赏它们,我要做一枝独秀,炫出自己的色彩,玩味独特的兴趣——夜读。
当繁星满天时,打开窗户,借着灯光,让夜的幽静,雅致与书的热情,澎湃融为一体,静静品味书与夜给我带来的美妙遐想……
曾几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回忆。当学子们忙于应付试题时,当大人们忙于经商炒股时,我却坐在日暮的窗前捧读,为屈原的壮志难酬扼腕叹息;为朱自清的自然朴实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大沙漠……每当与阿诺德?洛贝尔,奥特弗利德?普罗伊斯勒和利奥?巴斯卡利亚相会时,我总会心一笑,久久不忍暂别,直至夜深人静,直至忙碌了一天的环卫工人拖着疲倦的身影和被昏暗路灯照的长长的影子回到勉强成为“家”的下水井。
我总在李白、杜甫的身后跟随;总在王勃、苏轼的履痕上沉思;总在辛弃疾、李清照的婉词中感叹;总在王维、白居易的吟咏中品味。那诗里诗外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更把我带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让我观其色彩,闻其声韵,悟其真谛,进而心翔蓝宇,魂系山川。
我爱夜读,尤其爱坐在窗前,让夜风拂过我的脸庞,让书本告诉我梁山好汉的义举,福尔摩斯的推理,保尔的坚强,骆驼祥子的堕落,卡西莫多的心灵……带着宁静怡然的心情,我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畅游,享受着清爽的夜读,充分领略书中的境界,尽情品味文化精髓的神韵,倾听作者那字里行间灵魂撞击的声响,或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在大悲大喜中流泪与欢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夜读这颗种子也在我心中茁壮成长,伴随我走向人生的漫漫征途,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找我人生的榜样,明确奋斗的目标,而现在家里的名着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我将面向更加宽广的书海。
美文如玉,活色生香;奇文似壁,伴君饰王;故事如脂如膏,润人肝肠。在夜读中我放飞梦想!
六年级:蔡雨晴
篇四:[炳烛夜读]夜——读《夜》有感
在我眼里,
与白天那刺眼的阳光相比,
我更享受夜晚给我带来的宁静、舒适。
静静的望着窗外,
深邃的天空让我看得出神。
今天的夜好孤独:
没有月亮的陪伴,
没有星星的点缀,
夜被寂寞一圈圈环绕,
显得更深邃更沉了。
夜,
我灵魂的寄托。
夜,
包容我的
种种苦涩与伤悲,
分享我的
种种快乐与不快。
夜,
深沉得令人窒息,
我却为它深深着迷。
(湘潭市第三中学319班指导老师:李鲜艳)
篇五:[炳烛夜读]我喜欢夜读_1000字
月儿已经升起来了,夜色已渐渐浓了。我又来到了窗前,映着昏黄的灯光醉心阅读《好的故事》我喜欢夜读,尤其是在宁静的月夜。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故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
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竟情不自禁地吟出声来。窗外是如银的月色。沐浴柔和的月光,我轻轻地打着节拍,低低地吟诵着。那意境,那情怀,有点让我飘飘然了。
在宁静的月夜,我喜欢读散文,尤其爱读鲁迅的,也爱读张爱玲的,还有琼瑶、三毛的。冬日,我团坐在一堆暖和的炭火边,轻轻地读着它们。那一个个整齐的方块字竟让我激动不已。我不会辜负这美丽的月光。我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害怕、寒冷全抛开了。我细细体味着那字里行间的情味,作者深藏其中的感情……我忧惚有些醉意了。
月儿早已爬上了树梢,灯盏里的油燃尽了,可我仍恋恋不舍地看着书,直到妈妈轻轻叩响我的房门,我才带着几分满足、几分惬意走进梦乡。在漆黑的夜里,我会点上一支蜡烛,虽然有明亮的灯光,但我嫌它刺眼的光亮会扰乱我读书的情绪。我常常会捧一本诗集来读。诗是美的,而此时读诗更觉得美。不是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儿在鸣,蛙儿在叫,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呀!“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级无穷。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拢?”我摇头晃脑地吟诵,有如以前私塾先生读书入神的样子。爷爷常说古人读书摇脑袋是因为入了神,那我现在岂不是也入了神?妙哉!妈妈常提醒我不要在夜间看书,说那样会影响视力,可她哪知道我开始夜读还有一个缘由哩:那也是一个很美的月夜,我路过村长张大伯家,只见他正坐在桌边,专注地看书。我疑惑地问:“张大伯,您为什么不在白天看呢?”他微笑道:“白天忙里忙外的,只有晚上才能静下来看,书不可一日不读呀!”揣摩着他的话语,“从今开始,我也夜读!”
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有一个女孩倚在窗前享受着书中的快乐与甜蜜。我喜欢夜读,并将永远坚持下去。
点评:
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读好书更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必需。本文的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选取读书的最佳时机
篇六:[炳烛夜读]我的夜读全记录_700字
晚饭过后,摊开书桌,开始正式进入我的夜读生活。
8:00
教科书和辅导书开始为抢地盘开战。教科书乃久经沙场老将,辅导书乃初生牛犊,敢于挑战;双方势均力敌,拼得你死我活;漫画和小说在战乱中东躲西藏,哪个不知好歹的敢出来抛头露面,五马分尸就是他的下场。圆珠笔和草稿纸正在举行游行示威,它们的生命健康严重受到威胁,圆珠笔两天就夭折;做一张数学试卷就让草稿纸死伤一大沓,可怜我家那垃圾桶啊!发福的书包小姐称完体重,嚷着要喝减肥茶,每天塞给它那么多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还让不让人活呀!而这边试卷们却在开香槟庆功会,庆祝本学期试卷突破10公斤大关。右手边一大沓等待完成的习题个个面容严峻,个个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22:00
电脑正在播放《江南style》电视机也不停的向我挤眉弄眼,可惜我现在的新欢是习题。眼睛和鼻子结了仇,鼻子骂眼镜厚的不象话,把自己俊俏挺拔的鼻梁压塌了;眼睛却怪鼻子自己长的蒜头寒酸样,能怨得了别人吗?十个脚趾头闲置在桌下太久,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出去溜溜多惬意,哪怕是瞄几眼平日里最无聊的天气预报啊!右手边未完成的习题已经坐立难安,左手边几本已完成的习题幸灾乐祸地等着看好戏。
00:00
上眼皮和下眼皮正处于热恋期,任凭我生搬硬拉就是不肯分开。这不,牙签都撑断好几十根了。台灯大叔像挤牛奶一样懒懒的挤出一点亮光,心想:这年头做哪行都不容易,连学生都得加班加点。月光像条高贵的水蛇,优雅的扭动着腰肢,缓缓的游着。右手边剩下的习题个个愤愤不平,吵吵闹闹的,仿佛是起义前的宣誓。只有那张贴在桌子前的“学习计划”像个外人,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嘴角泛出一抹难以察觉的微笑……
湖南永州零陵区永州市芝山区实验中学初二:王琪
篇七:[炳烛夜读]烛光点点扰人心_400字
星期天晚上,家里停电,只好点上蜡烛照亮。用惯了日光灯,真不习惯在这烛光下夜读。看了一会儿书,就觉得眼睛很累。抬起头,望着跳动的烛光发起了呆。
火苗不是很大,一窜一窜的很是动感。我轻轻吹了口气,火苗向前探了探身。可能是受了惊吓刚才还盈满火苗底部的烛油,倏地流了下来。吓了我一跳,难道她哭了?是疼?是我吓着她了?还是。。。。?我伸出手想安慰安慰她,热泪盈眶的她,泪水流的一滩糊涂。我想用手给她把眼泪擦干,热呼呼的。跳动的火苗就好像她抽泣的不能自主。惹得多愁善感的我眼睛也模糊一片。
无私,奉献,粉身碎骨,这些高尚的字眼一闪而过。我想到的却是背后的痛苦与艰辛。蜡烛并不想做伟人,为人照亮黑暗时也没想让人去赞扬。因为她经历了艰辛与痛苦,才成了伟人。燃烧是他的本分,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是伟大的。人民伟大因为他成就了历史,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之举。所以每个人只要做到本分,不必去追求那一举成名,鹤立鸡群。
篇八:[炳烛夜读]西窗烛_200字
长夜冷漠,惟有西风吹过。
繁花似锦,却也无心欣赏。
时间流过,留下苍老容颜。
可否记得,那些年卧膝夜谈。
未曾归来当天空落着雨,想起西窗前的那只烛。
不知归期何事,不成敢提笔,落下。
那些挚约化作一场雨。
滴落,飘散当花儿落土化泥,岁月悄然流逝。
我仍不忘你。
窗外寒月,独守窗前。
遥望月色,依旧如初。
“烛炬成灰泪始干”你何时回来?
人生如棋,棋局已定,我时不久,只愿与你相会。
泛黄书卷,无心翻阅,人生几何,惟在思念。
初一:ellsworth冬
篇九:[炳烛夜读]关于姐姐的作文:关于姐姐_2000字
摘要:从姐姐家里出来,站在这个满是残疾人的村头,看着袅袅的炊烟,望也望不到头的山路,我感到这十多年的记忆其实并不空白,姐姐每天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还用去追忆吗?要是我永远不去姐姐那里,我也能把那些空白填满,而且和现实中的一样……
对于一个出生在80后的年轻人来说,写这样的东西似乎有点装。现在的喜欢装嫩、装纯,不知为何我更喜欢装深沉、装老练、装悲凉……有人说写小说要自己经历丰富,以自己感受过的为契机,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太装了,装蒜、装X。
我认为,有些事情并不是一定非要是自己经历过的。我乐意听别人说他自己或者他知道的一些事情,所以80后的我也许经历过60年代的事情,又或许我活在很多不同年代人的别样生活中跨越时空,感受别人的悲苦忧乐。
其实我没有姐姐,写姐姐无外乎是更亲切一点,让人感觉更真实一些。看看,我似乎又在装了。
姐姐并不是很漂亮,可不知道为什么,一有庙会看戏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男人的目光游弋在姐姐凹凸不平的身体上,眼睛总是盯着上下几个不相同的部位。姐姐告诉我男人是狼,所以此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害怕男人,包括我的父亲。直到后来姐姐告诉我狼是不吃男孩子的,至少我们这里的狼没有这个嗜好。
姐姐出嫁那年我六岁,她十八岁。姐夫是贾家洼里一个唱皮影戏的男人,那年他三十三岁,父亲说皮影姐夫可以带姐姐到镇上去。我十五岁以前只有一个梦想,就是去趟镇上,二十世纪的某一年,我们那个镇上每逢集市都会有耍猴子的艺人来,这对那个时候的我是莫大的诱惑。
皮影姐夫是用一头灰驴子把姐姐接走的,前天夜里,姐姐给我说让我当压轿娃,到了姐夫家里还可以挣四毛钱的压轿钱和一把梳子。可是第二天我并没有看到有轿子来接她,只看见了一头灰不溜求的毛驴,毛驴在我家门口肆无忌惮地拉了几节大粪,姐姐是哭着骑在毛驴身上的。从此以后,关于姐姐的记忆就像老师的黑板擦一样,把姐姐一点一点地从我的脑海里摸去。留给我的只是一些残缺的回忆,一头毛驴,几节大粪,两行眼泪,若干鞭炮……
后来我慢慢长大,姐姐又突然变的清晰了起来。就像冬天来了,几乎找不到一片曾经的翠绿,然而春天又会唤醒它们一样,对于姐姐我又开始熟悉。
父亲一直不喜欢贾家洼那个地方,他说那里邪乎,从祖上就很邪乎。可是姐姐喜欢,姐姐爱唱,爱唱老调,信天游,还爱吼秦腔。姐姐因为迷恋唱戏才跟了姐夫,她没有想着皮影姐夫会带她去镇上。姐夫的皮影戏在我们整个鱼儿沟都是很出名的,姐夫因为答应父亲以后能带姐姐去镇上,并且给了父亲二百块的彩礼,才把姐姐娶过门。
父亲之所以说那里邪乎,是因为那里的人慢慢地都会变成瘸子,变的畸形。村里人都说是因为祖坟没有安好,但是一直没有人提出要移祖坟。姐姐嫁过去之后,姐夫并没有把她带到镇上去生活,生活平淡一如既往。姐姐和嫁到那里的女人一样,接受着每天简单而又可怕的变化。姐姐手巧,经常绣鞋垫,在姐夫死之前姐姐整整绣了三大纸箱。她绣的鞋垫可好看了,有单凤朝阳、渭河秋水、烛窗夜读……贾家洼人的变化一般都出现在腿上,而姐姐连一只手也变得残疾,此后她再也没有刺过针绣。姐姐也喜欢跳蜡花舞,可是随着她身体的变化,这些她曾经很痴迷的东西也就慢慢离她远去。
贾家洼的泉一直让我心痛,有一年正月去姐姐家串门,我仅有的一毛钱压岁钱掉在了里面。我捞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捞上来,所以我痛恨它。我曾经发誓有一天一定要填平它,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这么无法预想,没有等到我誓言实现,姐夫就死在了这里。那泉其实是就是个大水坑,离贾家洼很远,姐夫赶着毛驴得用上两个小时才能驮回水来。就是那年正月,姐夫从中午出去驮水,傍晚时分灰驴驮着姐夫回来了。王三瘸说他驮水的时候看见姐夫躺在泉边边上,估计是让饿鬼给缠上了。父亲和姐姐赶紧把姐夫放下来,收拾东西给姐夫驱邪。姐姐舀了一碗清水,拿了三只筷子和一点干粮,点上纸钱把一直筷子横放在碗上,另两只筷子骑在它上面,在姐夫的头上面比画着。嘴里念念有词地说“快点,吃饱了喝足了就赶紧去,不要再缠着他了……”。
半个小时过去了姐夫还是没有醒,父亲说“还不走就拿笤帚打”,姐姐慌忙拿起地上的笤帚在姐夫身上抽打。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姐夫还没有一点动静。村里的刘三爷听说了跑过来看,他摸了姐夫的脚看着姐姐和父亲摇摇头说“人走了”。
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姐姐哭,她很好强,就是父亲打她的时候她也不会哭,她和我不一样。但是这次我听见也看见了,她确实哭了,哭声在黑夜里显得那么无力,那么苍凉……姐姐给我说她嫁给姐夫是命里注定地,是天意。姐夫对姐姐很好,村里的每个女人都很嫉妒她。因为姐姐手残疾有些事情她干不了,姐夫连饭都替她做,而且每次她都吃的很饱。在这里姐姐的待遇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姐姐改嫁了,对于腿脚都残疾的女人来说,她必须这么做。和姐姐结婚的那个男人四十多岁,他原来的老婆也死了,他力气很大,姐姐说他能双手把她举起然后丢在炕上。改嫁后的姐姐生活很拮据,贾家洼好多人家都是这样生活的,没有早饭,中午女人只能吃一碗饭,晚上男人喝碗汤吃半个饼子,孩子只喝一碗汤,女人只能站在门口看着,女人一天只有中午能吃一点,姐姐后来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了。
在第一个姐夫死后的十多年里,我和父亲再也没有到过姐姐家,姐姐也没有回过娘家。印象中父亲和母亲很少提起姐姐,也就是说这十多年里,姐姐在我的记忆中又是一张白纸。十多年后我问父亲为什么听不见姐姐的消息,他说“现在我们是一家人,他们是一家人,以后你也会变成一家人,一家人和一家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比如明天下雪了,我们家院子里的雪你姐姐会跑来给我们扫吗?我们会去给你姐姐家扫吗?又或者我们下雪了,而你姐姐家没有下呢?”。父亲的这句话我始终弄不明白,就如高数那么难懂。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突然想起了姐姐,这是十几年间我唯一一次惦念起姐姐。走进姐姐家门,看到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唯一变化的是姐姐地容貌。那个曾经让无数男人的目光聚集的身体,如今成了风中的菏叶,那佝偻的样子和温顺的性子已经让我无法辨别还是不是她。晚饭的时候我让姐姐吃饭,姐姐死活也不肯吃,她说她不饿,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她还告诉我那泉现在不用了,前年来了一伙人,说是上面派来检查水质的,检查完了之后认定是什么东西超标。现在他们在另一个更远的沟沟里找到了泉,虽然远,可是姐姐说吃了那里的水不会影响下一代。
从姐姐家里出来,站在这个满是残疾人的村头,看着袅袅的炊烟,望也望不到头的山路,我感到这十多年的记忆其实并不空白,姐姐每天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还用去追忆吗?要是我永远不去姐姐那里,我也能把那些空白填满,而且和现实中的一样。
姐姐说“生活放逐我,那么我也就放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