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自无心水自闲7篇

时间:2018-10-25 来源:文秘知识 点击: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一):《白云泉》之思_1200字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白居易
  儿时的我总想成为有赫赫武功的大将军,统领三军,叱咤风云,建功立业,封候拜相,能让后人称赞,当自己渐渐长大,而知识领域开始接触到生和死的边缘时,一种对死的莫名恐惧突然击碎了内心最怯弱的一处,一击而溃,出于对死的敬畏,我开始构造能流芳百世的道路。
  浏览手中的书籍,主人公或生或死,结局或喜或悲,不同的人性,绽放出多彩的花,香飘五里。
  在感动同时,我也在羡慕他们,羡慕他们超凡的人生,时而彷徨不知所措,叹惜自己的平庸。从此,我便更热衷于对惊世之举方法的探索。
  读完《战国策》,纷乱的社会造就多样的人性,苏秦、张议游说诸候,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白起、吴起则一展军事将才,攻城野战,闻名诸侯间。
  他们的事迹可谓惊世骇俗,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玩君王于股掌。生时享尽世间富华,最终苏秦受车裂之刑,张仪被流放,不得善终,武安侯自起仅凭几万秦兵,攻入拥有百万雄师的楚国,一举而下鄢郢,再战而烧掉夷陵,南吞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坑杀与赵括所率的四十万赵兵,使血流成河,哀嚎之声惊天动地,从而建立起秦国的霸王之业,从此以后,楚赵两国日渐衰弱。无力与秦分庭抗礼,这都是白起的赫赫武功,白起攻下的城池有七十多座,大功告成,却被赐死在杜邮这个地方。吴起为楚王裁汰冗员,杜绝权贵私门的请托,改良楚地的风俗,南没杨越,北并陈蔡,破除连横拆散合纵,使游说之士再无开口余地,可算得上功名成就了,却不料死在楚人乱箭之下,再被分尸泄愤。白、吴二人虽生前纵横沙场,所向无敌,但手上沾了太多鲜血,积怨太深,不得好死,也是情理之中。
  这一桩桩血的教训,就像一条无形的绳子,扼住了我儿时理想的咽喉,也明白了盛极必衰的道理,就如在乾隆时期受宠的和绅,宫至内阁大臣,军机大臣,首辅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总管等九个“大”官封至极,甚至在乾隆晚年被称为“二皇帝”,不料乾隆驾崩,嘉庆便处理了和绅,留下一句“和|跌倒,嘉庆吃饱”的童谣为世人笑。
  难怪陶潜隐居山林,以山水为乐,脱离尘世喧嚣,悠然乐于南山。
  热衷名利,终无善果,渐渐明白生死殊途的哲理时,刺入心中的利刃便消失了,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在生活中的我,却一直与宁静致远的心态相离甚远,几乎灵魂都游走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之间,漫无目的,即不知去路,又忘却归途。若生命从此而终,便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我期望被赏识,同样希望在百年后,永垂不朽,也许那将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梦醒之时,千般滋味涌上心头,一时乱了方寸。
  脑海中浮现出姜太公垂钓那一根无钩的鱼杆,那是一颗包含希望被赏识,同时又不强求命运的心,姜太公乐山、乐水,但一朝得意,便建功立业,为后世所称赞。真正的智慧藏匿于最宁静的山水中。一颗被世俗所熏染,燥动的心,永远得不到它的踪迹。
  不过智者于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人无完人,正如毛泽东所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未来的事,永远是不定的,成败得失一切由人主观能动性决定。而一颗宁静,平常的心会让你发现平常所不能察觉的美丽,同时,会让你的人生有平时所不能感悟的精彩。
  一颗平静的心,也许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二):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节习俗_3000字

  摘要:[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戴柳]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清明,“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今人《芜湖古今》:清明,“清晨,街市叫卖杨柳,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
  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清光绪二年《怀安县志》:清明,“插柳于门,男女亦各戴之。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清朝插柳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插柳“纪年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种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而不论生时年月,“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梦梁录》)戴柳即为成年标志。据此,后世便有“纪年华”之遗俗,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在此,青青春柳,又有象征青春之义。时值春季妇女戴柳,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荡秋千]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很有趣味。《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人们带着食物,来到郊野,投向大自然。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蹴鞠”为用足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据《说苑》记载,相传为黄帝发明,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鞠”在战国时代已开始流行。其时的鞠“以皮为之,中实以毛”。唐代用动物的膀胱为球胆,内中充气,增加了球的弹性,可拳打脚踢。
  大约在汉代有了蹴鞠的专著《蹴鞠经》。唐宋时出现蹴鞠的专门组织球会“圆社”。杜甫“十年蹴鞠将雏运,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说明在唐朝时,清明蹴鞠已十分兴盛。
  唐人仲无颜在《气球赋》中描写了时人足球赛的情景“寒食景妍,交争竞逐,弛突喧闹,或略地以丸走,乍陵空似月圆”。当时的球赛有两人对踢的“白打”,即以踢的花样和次数多少决定胜负;亦有三人踢的“官场”。到了宋代,开始使用球门,同时有了评判胜负的裁判员,此为现代足球的前身。蹴鞠不仅在民间十分流行,在宫内亦然。韦庄在《长安清明》中说:“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王建在《宫词》中亦说:“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中“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的诗句,说明除了民间和宫延,军队中亦开展踢球活动。
  据说唐僖宗非常喜欢踢球,他曾对俳优石野猪夸口说:“腾若步打进士,当得状元”。宋徽宗也非常喜欢蹴鞠,高俅之所以深得徽宗宠信,并被封为太慰,就是因为他“踢得好脚气球”。
  [斗鸡]斗鸡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早在春秋时就相当流行,传承至唐代,风靡一时,并形成了主要于清明时斗鸡的习俗。
  唐玄宗在即位前就十分喜爱斗鸡活动,待他即位以后,在宫中专门修建了鸡坊,选养了千余只“金毫铁距、高冠昂尾”的雄鸡,并派五百小儿专门负责训养。皇帝如此,达官显贵争先效仿。许多人为此不惜重金,以至倾家荡产。由于斗鸡之风大兴,城中男女均事斗鸡,贫寒者无资购鸡,便以玩假鸡为乐。
  传说唐玄宗在一次出游途中,遇一小儿贾昌玩木鸡。玄宗将小儿召入宫中,使其在鸡坊训养雄鸡。因贾昌训养有方,深得玄宗赏识,遂“金帛之赐,日到其家”。贾昌在当时号称“神鸡童”,社会地位日变。他的父亲去世时,唐玄宗下令“县令为葬器丧车”。时人有诗讽刺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关于斗鸡的记载,早期可见于《战国策.齐策》、《左传》、《史记》等书。《三辅黄图》记载汉长乐宫有斗鸡台。汉画像石、画像砖有屡见不鲜的斗鸡图。唐杜淹在《吟寒食斗鸡应秦王教》中对斗鸡的场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寒食东郊道,扬鞴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三):第十二届一等奖:夏茗光影_3000字


  夏日在天际灼得眼晃晃,几声蝉鸣偶透过厚重的窗帘敲击着耳膜。教室内的风扇仿佛不知疲倦呼呼地转着,淹没讲台上老师的声音。微汗湿的衬衫粘在皮肤上,似乎可以看见外皮组织下流动的血管。
  透过靠走廊那一边大开的窗,可以看见湛蓝天空中几团可爱形状的云。
  收回晃悠在天际的视线,重新回到胸前摊开的课本上,《古诗十九首》,诸如此类的诗词学了不少,大抵是思乡怀人的。耳畔老师口中的音节仿似天边传来,一点点,逐渐清晰。轻轻握紧手中的笔,在课文边缘洁白空余处写下一笔一划,点,撇,捺。
  夏天,才刚刚开始呢。
  【第一话】
  1
  黄昏的流云浸染了天空,边缘镀上一层华丽的金光。天穹流光变幻,仿似一场仰角拍摄的电影。
  日落以后,天黑以前。
  仰望此时的天空,玫瑰色的霞光一直变换到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云彩长长地拖着,宛如航行中的船尾留下的水痕,凝固在大气之中,仿佛某种遥远的、行将离去的事物,却不悲伤。
  紧紧抱着一大沓书的女生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站在四层砖红色教学楼前,微微抬头往上望。
  三楼,最左边,朝北。几个短短的名词后加上的是自己接下来将要呆上一年的教室。如果要附加上一些补充说明,那么采光足够好,右边是附带的专属自习室,最不受厕所异味干扰,两边都没有别的班级等等也应勉强算得上。而隐藏于其中的“校方的特殊照顾”,这样的前提则是一切优越条件的总起源。
  视光角度稍往左偏偏,视光聚焦中心便落在与面前文科毕业班所在的D栋教学楼仅相隔一条校道的高二所在的C栋楼,二层中间的带前后两个小房间的教室,是承载了自己高二一年所有记忆的地方,仅仅是刚分别一个多月,
  高三了呢。
  抱着书的手紧了一紧,说不清心里什么感觉。
  “卓清?!”随着声音渐近的是一团很难形容的巨大物体。
  “班长大人,你不是吧。”被唤作卓清的女生转过头,看见在心里被称作莫名巨大物体其实是左肩扛着四把扫帚,右手拎着两个垃圾铲外加两根拖把的男生,而男生的体形又过于高大健壮。
  “这些卫生工具不应该是生活委员去领么?”记得新学期初都会有广播通知各班生活委员去后勤处领本学期的打扫工具。压下想笑的冲动,卓清好心地想助人为乐一下,后又记起自己手中的重荷,于是想伸出的手最终只是动了动。
  “咳,别提了,才刚来到学校,就听桐森那家伙急急忙忙打电话给我,说是存有班费的存折又不见了,好像是什么放在包的夹层里然后被放进洗衣机搅了,只好马上去重办。”
  说着的男生和听着的女生立马很默契地摆出无奈且心累的表情,这位任职将近一年的生活委员大人的可靠程度还真是令人怀疑。
  “所以你就很好心地揽过他的工作咯。”卓清替他作结,并附以同情的语气。
  “不然咧。话说回来,你站在这里这么久怎么都不上去,远远看来还以为你中了什么蛊。”
  “嗯?什么什么……蛊?”一下子没反映过来男生的话。
  “哈!不会真的中蛊了吧。我先上去咯,你悠着点啊。”
  突然记起眼前的男生也一贯以各种奇怪的言行闻名,卓清刚才的同情对象立刻转向自己,真是满脸黑线。
  拢了拢怀中的书,最终还是踏上男生离开的方向。
  2
  夕阳下男生和女生的背影被拉长,牵着手的定格被漫溯成漫长的空镜。
  “就到这里吧。”亚绮转身对邱铭说。
  男生点点头,把手中的书连同自制的小书架递交给女生,还是不放心地出声:“要不我帮你拿上去吧。”
  摇摇头,“不用了,你也快去教室收拾你自己的桌子吧。”
  妥协后的男生抬头望着,“是三楼么,和我们是同层呢——等等,好像是相对的诶。”
  经男生一说,亚绮想想,似乎是真的。莫非这又是校方的什么诡异安排,文科精英班和理科精英班都在三楼最靠右边的教室,分别在各自两幢楼相对呼应。
  抱紧怀中的东西,“那我先上去咯。”
  “等等——”刚转过身的女生又被拉回身。
  邱铭晃晃手中的袋子。
  亚绮恍然地笑了,伸手接过男生递过来的装着港式奶茶的袋子。
  踏上三楼的最后一级台阶,亚绮没有直接进教室,走到走廊上,向下望去。男生果然还在,手插在裤袋里站在原来的地方。看见亚绮探出的身子,微笑着挥了挥手,才转身沿着两幢教学楼中间的草坪走去。
  男生年轻而美好的背影,在玫瑰色的黄昏中仿佛是一生最长的一个慢镜头。
  思绪不禁晃回高二的暑假前。
  一教楼下的公告栏前,所有人都面对着分班榜争看自己未来的归属,议论纷纷。有怨声载道的,也有满心欢喜的。几家欢喜几家忧。
  相比之下,站在2班名单前的亚绮看起来就平静淡定得多。从上往下数第16个,自己的名字。
  还好在意料之中,虽然并不属于年级前二十的梯队,但文科前五十还是足以保证稳进文科最强班。
  视线稍微往右偏一偏,3班,一年前高一新生分班名单上自己名字所在的地方,虽然相比原来变动不是像有的班级那样大换血,有些名字平移出现在了亚绮现在所在的班级名单上甚至更远的地方,大多数留在了原来的位置,也出现了不少陌生的新的名字。
  不管怎样的变化,有一个却不会变。目光自第一列上平稳地往下滑到第20个,熟悉的男生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印在上面。
  在心里把那熟悉的两个字点竖横撇地描了又描。
  “怎么样?”
  一只手轻轻搭在右肩上,属于名字主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没什么悬念啊。就像我们班学文的去了2班学理的留下,你留在3班我去了2班。”
  微侧过脸,男生棱角分明的脸撞进视野里。
  邱铭自顾自地把两个班级的名单上下打量了一遍,点点头,“说得好像也是,进来不少新同学呢。”突然又像发现了什么,“哎——黎峰不在2班呀,他不是学文么?”
  “他么,在1班。”算是原来3班中唯一的学文的男生,固然勇气可嘉,但降级到文科普通班的遭遇不得不让人同情。
  “听说是前两次关系到分班的大考都没考好,有点可惜了。”
  “是有点。我们班学文科的也不多嘛,就十几个。你们那一群怎么都学文去了。”指的是3班中常在一起包括亚绮在内的一小群女生。“以后就不用被你们压榨咯。不过,真怀疑你们是不是串通好的。”
  对男生无厘头的想法感到好笑的同时,还是听出了故作轻松语气背后的失落与愤懑,显然男生还在为自己选了文科这件事上纠结不满。
  “我理科有多差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数学啦物理啦化学啦,还是放过我的脑细胞吧。”
  “少来,你这个数学课代表还自称数学烂让我们怎么活啊。你化学也不差好吧。况且,文科就不会死脑细胞么,要背那么多。”
  “好吧好吧,就算是为了物理行么。我敢说到文科班随便去问问,除了那些从前一心想学文的或是什么文艺文学学生的,物理绝对是学文的一大理由。”
  刚才还在孩子气地争辩的邱铭似乎是暂时认同了这个理由,一付“拿你没办法”的神情笑着看看亚绮,随即转回到眼前的名单上。
  半晌,就在亚绮以为他不会说话,要提出走的时候,男生淡淡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只是不习惯,今后的数学课上不能往右边递纸条了。”
  不能像对角线那样刚刚好的距离,转过头,你就触手可及。
  八岁,彼此是上下楼的关系,第一次相见,男孩子把蚯蚓塞在女孩子的手里,大笑着跑开,留下原地惊声尖叫独自哭泣的女孩子。
  十三岁,作为科代表抱着一叠作业去办公室的路上在楼梯拐角与他多年后重逢,才发觉当年楼上那个爱作恶作剧在六年前搬走的小男孩已长成参天大树模样,已经是那样成熟稳重的男生。
  十四岁,拿着第一次收到的男生正儿八经送的礼物,想起多年前他送予她的那条恶心的蚯蚓,嘴角还是禁不住蜿蜒出笑意。
  十五岁,两个人都以全市前五十的名次考进省重点的最强班;身为数学科代表总是在数学课上睡去也并不担心经常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危险,不是因为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足够的自信,而是因为坚信这时总会出现左前方递过来的,写满答案的纸条。
  十六岁,在面对文理分科时,除了自己的意愿家人的期望老师的建议成绩的衡量外,脑中时不时出现的,是那个叫邱铭的男生的面容。
  青梅竹马么,应该算得上吧。
  即使最终还是选择了文科,他已经成为你在面对关系人生与未来这样重大的选择前考虑的原因之一。
  很明显,他已经拥有了,在你的生命中不可或缺,这样的定义。
  右脸侧过去,瞳孔里自己喜欢的男生侧脸浸在上午暖阳在公告栏玻璃反射的光线中,晕出淡淡的一层光。
  转回头,右手向下滑,轻轻地握住男生的左手,微朝男生的左肩靠去,嘴角牵出一道小小的弧线。
  “这样,那我以后也不能在数学课上睡觉咯。”
  3
  “江卉,昨天下午开会的资料你放在哪?”
  “在你桌上啊。”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年轻女老师终于把目光从学期计划安排表上茫然地移开,愣了几秒后反应过来。“诶,昨天我明明放在那里的,帮你找找。”
  说着起身走到相邻的女老师位置上。
  “哈,我就说被盖住了嘛。”江卉扬扬手中刚被从一堆资料中抢救出来的计划书。
  “不过,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埃及之旅这么短啊。”记得上一届高三老师在高考后刚获得学校大假去埃及旅游吧。
  回到位置的江卉随口问了一句,正在翻着刚刚自己帮找出来的资料的英语教研组组长谢毓欣头也没抬,“你们都这么辛劳地开工了,我们怎么好意思在外这么享乐。”随后一顿,“不过本以为会带高二,还真没想到,又是辛苦的一年。”
  仿佛是刚想起什么,对对面的江卉笑道:“祝贺我们又成为战斗伙伴。”
  上一次的合作好像是好几届前的事了,那时江卉不过是刚进清渊不久的新人,还没有当毕业班班导的资格。
  “我可是第一次带文科毕业班呵。再说,你们英语不同我们语文,不论怎样每年总能轻松拿到很好的分数,今年的英语状元不是你的得意门生么。”
  “不管怎样,可预见接下来一年的辛苦。”
  恰巧路过的一个化学组老师插进来,“哎,你们就不要这么不知福了,三年二班班诶,随便一个学生就是重点大学的料。”
  江卉和谢毓欣都不好说什么。毕竟再抱怨下去在别的老师眼里未免有故意炫耀之嫌。
  一年前,面对大调整的新分班名单,从惊讶到复杂的神情似走马灯在江卉的脸上上演。
  面前是年级组长信任恳切的脸,“江老师,二班就交给你了。”末了还交负重任似地拍拍年轻女老师的肩。
  高一几次大考年级前五十,大部分中考600分以上,全年级文科佼佼者的聚集地。
  是这样的班级。
  在高二文理分科前经校方深思熟虑后大调整后组成的,代表清渊骄傲,两年后将前赴后继为学校赢得荣光的文科最强班。
  同样经过深思熟虑后选定的还有她这个班导。
  在得知自己将以三年二班班班导的身份度过接下来两年的时候,胸腔里的那种感觉说不出来。虽然是对学校为什么会把文科最强班交给从未带过文科毕业班的自己感到讶异,但绝对不是那些在别人眼中看来“受宠若惊”“领导交付的重任啊”之类的,
  不是非得要带出什么状元,带出重点率第一。
  而是不能辜负那些孩子们的期望。
  我不需要那些“状元之母”“金牌班导”之类虚虚实实的荣誉。
  亲爱的孩子们。
  我只是不想让你们失望。
  4
  “相信明年六月我们一定不会让关心鼓励我们的人失望。”
  校书记兼高考备考小组组长用这句话为整个大会作结。宣布散会后,早已蠢蠢欲动的队伍一下子散开来,四面向礼堂的各个出口涌去。
  可以算得上是高三前的一次动员大会,与以往的大会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既无风趣幽默也未能做到诲人不倦,总是让人补眠的好去处。校长在总结性鼓励前先历数了上一届在刚刚结束的战役创造的辉煌战绩,这些铺垫最终指向的是:学校创造过这样那样的辉煌,所以你们这一届也要前浪推后浪。而在校长讲话后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等等讲完之后,终于引起长久以来的喧嚣的是对新高三老师调整的介绍。远远望去只见一排刚刚从上一届高三下来的老师,看不清长相,但明显都是一副自信的样子。
  也是,今年虽然没有拿到文理状元,在总体水平方面却也有着足以睥睨其他学校的资本。
  顺着拥挤的人潮,眼尖的千寺一眼就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女生。努力挤开几个胳臂,终于成功抓住了女生的手臂。
  一脸茫然的慕溪转过头,眼前就出现好友放大的脸。
  “你刚刚在哪里,我都没找到你。”说着亲密地环过慕溪的手肘。
  “来得晚了些,排在队伍后面了。”
  张口还想说什么的千寺被斜剌里插出的男生打断,是同班的周嘉纬。
  男生一面努力拨开人群,试图与两个女生保持平行,一面压低声音说:“哎,听说我们班要来三个新同学哦。”
  “什么?!”满意地看到两个女生脸上同时出现的惊讶神情。
  “怎么会有三个这么多!”看来女生的注意重点放在了数目而不是宾语本身。
  “是从平行班来的吧。”不到一刻,千寺已经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早先从别班同学那里探得到一点口风,现在从同班同学口中道来,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话语一出,慕溪也恍然地点点头。
  每个学年伊始,按理班级都会有些调整。而实质真正调整的不过是那些佼佼者聚集的实验班。学年结束时,会根据几次大考排名情况,决定实验班那些学生的去留,而平行班成绩优异的就会被提拔到实验班。
  优胜劣汰,如此残酷却真实的生存法则,在校园里也不能避免,却是人间的至高真理。
  传言最终被教室里出现的三张桌椅证实。
  相较于先前传言掀起的喧嚣,三个舆论主角的出现实在是有些平淡。
  由于江卉很少介绍新生,新同学只好自动站到讲台上自我介绍。本身不是什么非常夺目的存在,观之也较易亲近。
  这本就是个耀眼的集体,似一片发出灿烂光芒的星云,无论是哪一个行星靠近,都免不了被光芒所掩盖的危险。
  5
  “慕溪,有人找”
  闻言起身到教室门口,等在门口的女生熟络地挽起慕溪的手肘,是3班班长纪泽。
  “怎么有空大驾光临啊。”
  “我想你了呗!”纪泽毫不羞愧地道。
  “去你的。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没,真的。刚刚是过来通知你们班班长一些事项,顺便来看看你啦,看我对你多好。”
  “好啦,放学请你吃可爱多。”
  “真的?!”
  “说到吃的就这么开心。”
  “不过,说到这个,还真有一件事。”
  “怎么?”见女生一脸不怀好意的笑容,慕溪有种背上被人暗算的感觉。
  伴随“锵锵——”的模拟声,纪泽拿出从刚才一直藏在背后的一本笔记本。
  墨绿色布艺封面的笔记本,慕溪一看,诶,这不是我的么。
  “为什么会在你这里?”
  “我才要问你咧,诺明郗为什么要让我来还你这本笔记本啊。”边说着纪泽还边作势扣紧两人相挽的手臂。“说,你们俩个什么时候勾搭上的。”
  “哪有。还有……勾搭,这么难听的……”
  也就是恰巧在暑假报了同一个英语班。又恰巧是前后桌这样的关系。
  也就是同校同学在校外辅导班相互认识从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的关系啊。
  6
  仅仅是这样么。
  对面的女生似乎相信了,然而自己却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可是如果真的单单是这样,就不会在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心里无由的触动。
  另一个梦境般的场景,你怎么可能知道。
  像黑白电影的胶片咯吱咯吱地倒回那天。
  公车自动门在身后哗啦一声关上,车子在颠簸中启动,忽如其来的惯性让慕溪赶忙抓住旁边的扶杆才没有摔倒。把交通卡放回包中,缓慢地向车子中间移动。不可能妄想有座位,只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站的地方。
  还有二十分钟,应该还来得及。
  早上因为父亲出差,拒绝了母亲早起送自己去课外报的暑期英语辅导班的建议,以现在被挤在高峰期的公车上来说,早上的行为真是不智之举。
  车里像慕溪这样的学生不多,毕竟是刚刚放暑假。只有几个,想来也是像她一样奔波在去课外辅导班的路上吧。
  找了个较松的位置站定,手扶着椅背。旁边站着的是一个个子瘦高身形英挺的男生。余光中戴着白色耳机的男生一手扶着最高的扶杆,一手插在裤袋里。看样子是个和慕溪差不多年纪的中学生。细碎微斜的额发正好挡住了慕溪这边的视线,因此也就无法看清男生的面容。当然,慕溪并非那种见着个帅哥就一定要看到真面目或幻想着能在这公车上发生一段公车情缘满眼桃心状的花痴,所以也仅仅是偏头看了看今早同车的同僚。
  本来若是这样一直到下车为止,就不会发生那场意外,也就不会有后来仿似偶像剧里的场景上演。
  世事就是这样难料。
  到了下一个站,又涌上来一批人。
  虽然是空调车厢,但在炎热的夏季,空间又狭小密闭,女生的脸被熏得又红又烫。背后实在挤得有点难受。
  最叫人郁闷的是,一个站往往下车的人数还不到上车人数的一半,想多挣些钱的司机老在大喊着“往后走走往后走走,挤一挤可以的。”
  平日淑女形象的慕溪真的很想抛开面子大声回他一句:“大叔,你以为是挤沙丁鱼罐头么。”
  更过分的是,刚松开手去把滑到眼前的刘海撸到耳后,立刻有只不知从哪来的手占据了慕溪原来手抓的位置,顺道把她挤到了与刚才那男生几乎无距离的的位置。
  在心里欲哭无泪的慕溪直呼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这种时候来乘公车。看来接下去的日子里还是要辛苦老妈了。
  虽然车厢里现在挤得已经塞不下再多一个人,前后左右都在与别人反复验证牛三定律的存在,动弹不得,但如果什么都不抓着的话一旦刹车就会摔倒。
  仿佛是为了证明这个理论,前面的司机突然刹了一下车。
  物理上说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本来平衡感还不错的慕溪在承受着身后累积起来巨大的惯性后,毫不意外地往前摔去。
  有那么一刻,慕溪甚至脑子里冒出了人死前回望这一生做过的事,开始忏悔之类的诡异想法,从而闭上了眼睛。
  手臂突然被什么抓住,手肘处被轻柔而有力道地托起来,前额似乎顶到了什么异样的物体。
  有好闻的衣服上散发的肥皂味道传来,确定不会摔倒在地之后,慕溪终于慢慢睁开眼。
  如果说这不是一场梦境的话,谁能想像到在拥挤的像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上,混杂着各种味道的人群间,会有那么美好那么浪漫的一刻。
  逆光的站立位置,大片金色阳光擦着男生的边缘轮廓,漫溯上自己的眼眶。脸部俊朗的折线湮没在侧额流畅微过的发线,阳光在微微栗色的发上调皮地跳跃,男生的嘴角敛出些许淡淡的弧度。
  ——“没事了吧。”
  美少女撞进美少年的怀里,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形成定格,简直可以媲美言情小说或韩剧最最浪漫的镜头。
  但现实往往需要前进。于是接下来慕溪才发现自己的手在下落那一刻碰到刚好伸过来的男生的手臂,像溺水的人碰到浮木的本能,之后就一直紧紧地抓着。了解了现在两人其实尴尬的姿势后,慕溪终于回过神来,立刻松开手,努力站直身体,在车上众人对司机忽然刹车的抱怨和咒骂声中,悄悄红了脸。
  车子再次启动前行。刚刚平静下心情的慕溪在男生又开口的一句话中乱了心跳。
  原本把视线再次投向窗外远处的男生觉察到身旁女生并没有可以搀扶的任何东西。
  “呐,你可以拉住我的书包带。”
  心里面某一块松动下去,被四周泛滥的噪音泡涨了。
  这就是所谓的少女情怀么。
  拉着男生书包带的女生一直到下车,都低着头不发一语。
  在一声“谢谢”后,女生头一低,飞快地挤过人群,下了车逃走了。
  因此没有看到在她身后随之下车的男生,踏上了与她同一方向的路途。
  直到当慕溪气喘吁吁地在位置上坐定后,在门打开的瞬间抬起头,定格住。
  刚刚在公交车上扶了自己的男生走进来,坐在了慕溪前面的空位上。敢情这位就是开班初两天都未见其踪影的神秘的自己的前桌?
  这直接导致了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内,慕溪手握着笔,看似认真的样子,仔细看,却在教材空白处发现一堆不知何物的乱码。
  能让慕溪难得走神发一次罕见花痴的不是因为帅哥与自己一个班诶。而是在男生朝这边走来,真正看清他长相后,心里爆发出的那声震惊:怎么会是他!
  一向视力很好的慕溪毫不费力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前面男生桌上的所有东西。
  线圈的笔记本封面上流畅的笔迹,属于男生特有的大气,是他的名字:诺,明,郗。
  没错,就是诺明郗。
  在认出了男生后慕溪在脑中自动搜集着有关他的信息。
  三年三班,曾经的学生会主席,外形十分符合标准的漫画美少年。待人温和,体育和学习都是一等一的好。虽然不是稳坐理科年级第一的宝座,但相比起前两名典型戴酒瓶底眼镜的书呆子女生,他可算是很潇洒了。这样的男生,在理重这种专产木讷理工男的地方,简直是鹤立鸡群。
  这些大抵都是听说,没有一点是自己亲身接触过体验出来的。
  其实从高一一进校就已经听闻这个名字,从好友千寺的口中,被贴上难得的长得帅成绩好的标签,
  对于同校两年,只在各种颁奖会和数奥竞赛辅导中彼此见过几面,私下完全不见面,从而导致女生在见到的第一时间都没能反映过来他是诺明郗啊。
  至于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认出他来,也许是被闷热与颠簸弄乱了脑子。应该可以这样解释,还是让女生懊恼得想捶脑袋。
  后来的十几天里,也不过是因着同校的关系,相互就着学习方面的问题搭过一两次话。
  仅仅是熟到在课程结束的最后一天借走她的笔记说要补回开头两天的笔记,允诺到学校再还。
  不得不承认,在纪泽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时,慕溪心里有不小的失望。
  7
  在往后的那些岁月里,无数次画面的重播让自己最终追寻到了后来那份感情的蛛丝马迹。
  拥抱时男生身上清新的肥皂味,眼帘下衬衫肩线处细密的针脚,明明是夏末秋初,却感到周遭花香四溢,草种飞扬。时间和空间的齿轮错了位,是卡在了定格的一瞬。身体被男生紧紧贴在胸口。心脏被温暖的血液包裹起来。思绪抽丝剥茧延伸向无限远。
  身高的差异让自己明显听见了一米八的男生的鼓点一样的心跳。
  都是可以反复咀嚼的美好细节。
  温和的,真实的,清晰的声音。
  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上,某些真实又细微的感情在酝酿,浓重的呼吸被实体化成看得见的白色雾气,悬浮在清晰度所剩无几的视野里。
  那些字连成句,那些语气与音调起伏成潮汐,暖入骨髓的温柔声音无边无际地朝自己蔓延过来,微微刺痛了耳膜。
  【第二话】
  1
  由于补课期间校门不设门禁,学校对面的各大小吃店挤满了平日受够学校食堂摧残,趁此机会出去打牙祭的学生。
  “石锅拌饭加一杯芦荟汁。”
  “我要一份冷面,谢谢。”
  “再来一份石锅拌饭。”
  ……
  即使不是周末,适逢着放学的学生流,店里客人还是很多。千寺她们好不容易在最靠近店堂里面找到空位坐下。
  “凡影呢,她怎么没来。”问的是平日里与她形影不离的卓清。
  “她今天有事回家了。”
  “诶,听说这家店是本市开的第一家韩国料理哦。”
  “这么有历史啊,看不出来。”“你怎么知道啊?”
  “我也是某次在网上别人推荐的。以前在这里吃那么多次都没发现呢。”
  “唔…。还是觉得珈叶的烤肉味道最赞。”
  “对了,你们觉得这次新换下来的老师怎么样?”
  “数学老师嘛,不好说,虽然号称省级名师,还有待观察。我倒是觉得那个历史老师萧杨挺好的。听说上一届都很喜欢他诶。”
  “真的假的?”
  “哎,”千寺突然压低了声音,“你们有没有觉得政治老师长得很凶神恶煞啊。”
  “噗!”其他两个女生都笑起来。
  “真的!你们想嘛,像不像6班的‘灭绝’”?
  “哈哈……”
  女生聚在一起的话题永远逃离不开明星、服装和八卦。正当话题正要往近期一些明星逸事延伸上去的时候,卓清突然像发现什么一样,差点被刚一大口喝下去的芦荟汁呛到。
  “那……那不是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四):仲尼(列子)

【原文】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尔,请以今言为正也。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今告若其实: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于心虑①,尔之所谓乐天知命之无忧也。曩吾修《诗》、《书》,正《礼》、《乐》,将以治天下,遗来世,非但修一身、治鲁国而已。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仁义益衰,情性益薄。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其如天下与来世矣②?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于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③。虽然、吾得之矣。夫乐而知者,非古人之所谓乐知也④。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何弃之有?革之何为?”颜回北面拜手曰⑤:“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⑥,104 不寝不食,以至骨立⑦。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辍。
【注释】
①亡——《集释》:“‘亡’本作‘止’,今从《藏》本、世德堂本、秦本正。”
②矣——杨伯峻:“于省吾《易经新证》以为‘矣’即《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之‘以’,何也。”
③此乐天知命者之所优——杨伯峻:“《御览》四六八引‘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下有‘也’字。”
④所谓——《集释》:“‘所谓’二字,各本皆倒作‘谓所’,今从吉府本正。”
⑤拜——王念孙:“拜乃 之伪。” ,今“拱”字。杨伯峻:“ 拜形相近而误也。”
⑥淫——深。
⑦骨立——形容人消瘦到了极点。
【译文】
孔子在家中闲坐着,子贡进来侍候,见他面带愁容。子贡不敢询问,出来告诉颜回。颜回便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听到了琴声,果然把颜回叫了进去,问道:“你为什么独自快乐?”颜回说:“老师为什么独自忧愁?”孔子说:“先说说你的想法。”颜回说:”我过去听老师说:‘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规律,所以就没有优愁。’这就是我快乐的原因。”孔子的脸色变得凄然,然后说:“有这话吗?你把意思领会错了。这是我过去的话,请以今天的话为准。你只知道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而没有忧愁的一面,却不知道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有很多忧愁的另一面。现在告诉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看法:修养自身,听任命运的穷困与富贵,懂得生死都不由我自己,因而心虑不会被外界改变和扰乱,这就是你所说的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而没有忧愁的一面。过去我整理《诗经》、《尚书》,订正礼制与乐律,准备以此治理天下,流传后世,并不是只修养自身、治理鲁国就满足了。
而鲁国的国君和大臣一天比一天丧失秩序,仁义道德一天天衰败,人情善性一天天刻薄。这个学说在一个国家的今天还行不通,又能对整个天下与后世怎样呢?我这才知道《诗经》、《尚书》、礼制乐律对于治理乱世没有什么作用,但却不知道改革它的方法。这就是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的人所忧愁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明白了一些。我们所说的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并不是古人所说的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没有乐,没有知,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知,所以没有不快乐的事,没有不知道的事,没有不忧愁的事,没有不能做的事。《诗经》、《尚书》、礼制乐律,又丧失了什么呢?又为什么要改革它呢?”颜回面向北拱手作揖说:“我也明白了。”他出来告诉了子贡。子贡莫名其妙,回家深思了七天,不睡不吃,以至骨瘦如柴。颜回又去开导他,然后才回到孔子门下,弹琴唱歌,诵读诗书,一生也没停止过。
【原文】
陈大夫聘鲁①,私见叔孙氏②。叔孙氏曰:“吾国有圣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以知其圣乎?”叔孙氏曰:“吾常闻之颜回曰:‘孔丘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吾国亦有圣人,子弗知乎?”曰:“圣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③,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亢仓子应聘而至。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子者妄。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注释】
①大夫——周代的等级,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食一县的贡赋,在设置县令之前,也为一县的行政长官。聘——古代国与国之间派使者访问,称为聘。
②叔孙氏——当时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之一。另两家是孟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之子仲庆父的后代,故称“三桓”。
③亢仓子——《释文》:“亢仓音庚桑,名楚,《史记》作亢仓子。”贾逵《姓氏英览》:“吴郡有庚桑姓,称为士族。”
【译文】
陈国的一名大夫被派到鲁国去访问,以私人身份会见了叔孙氏。”叔孙氏:“我国有一位圣人。”陈国大夫问:“不就是孔丘吗?”叔孙氏说:“是的。”陈国大夫问:“怎么知道他是圣人呢?”叔孙氏说:“我经常听颜回说:‘孔丘能放弃心灵而只用形体。’”陈国大夫说:“我国也有一位圣人,您不知道吗?”叔孙氏问:“圣人是谁?”陈国大夫说:“老聃的弟子中有个叫亢仓子的人,学到了老聃的道术,能用耳朵看东西,用眼睛听声音。”鲁侯听到此事大为惊异,派大官用丰厚的礼物去请他。亢仓子应邀来到鲁国。鲁侯谦虚地向他请教。亢仓子说:“传说的话不真实。我能不用耳朵听,不用眼睛看,但并不能改变耳目的作用。”鲁侯说:“这就更奇怪了。那么你的道术是什么样的呢?我很想听听。”亢仓子说:“我的形体与心相合,心与气相合,气与神相合,神与无相合,如果有极隐微的东西,极弱小的声音,
即使远在八方荒远之地以外,或近在眉睫以内,来干扰我的,我一定都能知道。我也不晓得是我的七窍四肢所感觉到的,还是心腹六脏所知道的,它自然而然就知道罢了。”鲁侯十分高兴。过了些天把这事告诉了仲尼,仲尼笑了笑,没有回答。
【原文】
商太宰见孔子曰①:“丘圣者欤②?”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③。”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④,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⑤。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⑥:“孔丘欺我哉!”
【注释】
①商太宰——商,即周代的宋国,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微子,建都商丘,是为宋国。因是商后,故又称商。前 286 年为齐所灭。太宰,官名,掌天子或诸侯内外事务,或在君主左右赞画君命者。
②欤——音 yú(于),此处表疑问语气。
③弗——《集释》:“‘弗’各本作‘不’,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
④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有多种说法,《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王历》说,为天皇、地皇、人皇。任——王重民:“‘善任因时’义不可通。盖本作‘三皇善因时者’,‘任’字因上文‘三王善任智勇’‘五帝善任仁义’诸‘任’字而衍,智勇、仁义可言任,因时则不必言任矣。《类聚》三十、《御览》四百零一引并无‘任’字。”
⑤名——此处用作动词,称誉的意思。
⑥嘿——音 mò(墨),同“默”。
【译文】
宋国的太宰去见孔子,问:“你是圣人吗?”孔子说:“我哪敢当圣人,我不过是学问广博知识丰富就是了。”宋国太宰问:“三王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王是善于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是不是圣人,那我不知道。”又问:“五帝是圣人吗?”孔子说:“五帝是善于推行仁义道德的人,是不是圣人,那我也不知道。”又问:“三皇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皇是善于顺应时势的人,是不是圣人,那我不知道。”宋国太宰大为惊骇,说:“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的脸色一时有些变化,然后说:“西方的人中有一位圣人,不治理国家而国家不乱,不说话而使人自然信服,不教化而政令自然实行,伟大而宽广啊,百姓不知怎么称赞他才好。我怀疑他是圣人,不知道真的是圣人呢?真的不是圣人呢?”宋国太宰默默地在心中计议说:“孔子在欺哄我啊!”
【原文】
子夏问孔子曰①:“颜回之为人奚若②?”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③?”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
人奚若④?”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⑤?”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⑥,赐能辩而不能讷⑦,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②奚若——何如,怎么样。
③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孔子弟子。
④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⑤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陈人,孔子弟子。
⑥反——张湛注:“反,变也。夫守一而不变,无权智以应物,则所适必阂矣。”俞樾:“‘反’字无义,疑‘刃’字之误。”,“刃与忍通。”忍,忍心,《新书·道术》:“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力忍。”
⑦讷——说话迟钝。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怎样?”孔子说:“颜回的仁慈之心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样?”孔子说:“端木赐的辩说能力比我强。”又问:“子路的为人怎样?”孔子说:“仲由的勇敢程度比我强。”又问:“子张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颛孙师的庄重严肃比我强。”子夏离开座位问道:“那么这四个人为什么要来做您的学生呢?”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颜回能仁慈却不能狠心,端木赐能辩论却不能沉默,仲由能勇敢却不能怯弱,颛孙师能庄重却不能随和。把四人的长处合起来交换我的长处,我也是不干的。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而不三心二意的原因。”
【原文】
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昏瞀人,乃居南郭①。从之处者,日数而不及②。虽然,子列子亦微焉③。朝朝相与辩,无不闻。而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不相谒请。相遇于道,目若不相见者。门之徒役以为子列子与南郭子有敌不疑④。有自楚来者,问子列子曰:“先生与南郭子奚敌?”子列子曰:“南郭子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⑤,往将奚为?虽然,试与汝偕往。”阅弟子四十人同行⑥。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⑦,而不可与接。顾视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与群。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与言,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五):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着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六):姜夔简介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着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一、人物综述
  人物简介
  姜夔(jiāngkuí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

云自无心水自闲篇(七):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8]赏誉第八
【题解】 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都是很简练而且被认为是恰当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士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么,有一点可赞的就赞一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赞誉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至今时过境迁,令人难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除外.如显示尊贵,喜好饮酒、会欣赏山光水色等,也受到赞誉。尊贵,是士族阶层所自诩的异于平民百姓的特点,如果言行神采显示出这种身分,自然会成为学习的榜样。例如第80 则记殷浩评王羲之为“清贵人”。鼓吹纵情饮酒,也许在开始时有愤世嫉俗而借酒浇愁之意,以后逐渐也被视为名士风流,借纵酒来表现超脱、放诞,或脐身名士。在世事纷争之中,与其机关算尽,何如酣饮一醉,于是饮酒也成了名士的一个特点。例如第130 则说: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这里同时也赞扬了他的酒德。至于寄情山水之间,更是名士借以表达意趣超脱或超然物外的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例如第125 则说:“谢太傅称王

扩展阅读文章

文秘知识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文秘知识推荐文章

文秘知识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