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8篇

时间:2018-10-08 来源:党团范文 点击:

第一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嗬!碎片化的生活!_1500字

  生活就像一幅没有图纸的拼图,零零碎碎,却又精彩万分。一块块小巧的拼图,各式各样,无奇不有。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哪儿蹦出来一块儿,让你吓一跳。你也不可能会有幸拥有生活的图纸,因为生活永远是未知的,而它是好,是坏,决定权永远在自己手里。
  而这些拼图中,因为各种原因,总会有空隙——也就是小碎片。随着人们越来越忙碌的工作和愈来愈强大的科技,拼图生活中的碎片变得很多,却也更碎,更细小。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紧凑,所有人中,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便是佼佼者,甚至胜者。
  现在已是晚上了,四周一片漆黑,我很随意地躺在床上,不大的小屋里有几许闷热。还好已是秋天,窗外传来阵阵清风,吵闹的城市,此刻十分安静。我竟不敢发出声音,打破这份珍贵的宁静。
  也许是因为太无聊了,我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我舔了舔嘴唇,脑袋里蹦出一些事儿来。
  首先先到的当然是学习,今天是周五,作业多得能堆成山,整理书包时候的我忙得像个工蜂,生怕落下哪个,那可就大事不妙了。课堂作业也是出奇的多,多亏我有先见之明,利用下课和下午的时间把它们“封杀”了,甚至连回家作业也被我攻下一项。还好是这样,要不然,也许现在我会有开灯补作业的冲动。回家作业么,嗯,当然还有不少。
  算了,不想这些伤心事了,想想开心的。
  今天下午我乘地铁的时候把《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最后几页“消灭”了,这本书真是好看,它写的是小男孩明子跟着师傅从一个小山村里来到大城市做木匠活儿挣钱养家的故事。他师傅叫三和尚,有个憨厚的朋友叫鸭子,一起出来干活的学徒叫黑罐,还认识了一个残疾女孩紫薇……哦哦,跑题了,这么写下去,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不过这本书实在有意思,下次再讲给你们听吧!
  嗯,明天得挤时间把《草房子》看完。
  我翻了个身,想尽快进入梦乡,可眼睛还是顽强地睁着,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精力为什么会那么充沛。
  再想想看明天有什么活动,爸爸好像说要带我去游泳和打网球,说起这两项运动,可有故事了。特别是游泳,这项运动。我从大班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几乎每一天都抽取2小时的时间游泳。因此,小学里我的作业做得特别快,其实我是很不情愿的,应为游泳毕竟是运动,当然吃力,而且我年纪小,学得慢,还怕水。以前每次游泳都是哭着喊着不要去,这件事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要不是我爸爸一直督促我,我也不可能拥有现在这样健康的身体。
  再说说网球,它可没有游泳那样的高龄,大约也就打了三年吧。但我却觉得它的频率往往比游泳还多,因为我们家楼下就是网球场,除了每周六周日爸爸都会抽一点时间带我到网球场“魔鬼训练”之外,平时放学也有可能会被“抓”过去打球。
  爸爸带着我做的运动还有不少呢,所有做这些事的时间都是我省下来的,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名言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现在想想,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从大班到现在每周我都抽出时间游泳,坚持了三年网球等,这些用的都是挤出来的时间,挤时间做。以前不觉得什么,现在我认为,如今能够拥有这样强壮的体魄,全都是靠那一点点时间的累加。就像《匆匆》里说的那样,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永远不要妄想他能回来。
  我忽然觉得生活不仅仅只是学业、玩耍这种大块组成的,更多的是一些零碎的小块,只有会利用这些细小的时间的人,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回首昨天,我发现自己还是挺会利用时间的,例如下课做作业,地铁上看是,挤时间运动等等。这些东西用的时间虽然毫不起眼,但偏偏是它们,让我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知、,更健康的身体;但偏偏是它们,让我的“拼图”生活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美好:但偏偏就是它们,组成了我多姿多彩的人生!
  不过,不管以前我做的怎么样。好,或不好,那都是过去式了,生活,是未来式!
  想到这儿,我满足的闭上了双眼,甜甜地睡着了……

第二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生活碎片_650字

  生活在这个烟雨朦胧的江南,诗情画意的山与水常常能使人陷入连篇的浮想。
  而我很幸运,能处在江南小镇上,肆意地让思想的潮水排闼而至,将我湮没。
  碎片之一
  努力在流淌了几千年的河中搜寻岁月的年轮。水好像挺眷恋这个好奇的孩子,让我找到了几颗鹅卵石,几颗被水雕琢,覆盖着岁月线条的鹅卵石。轻柔的线条是岁月的浓缩,古老而沧桑。线条流淌开来,不断涌向远方,想把尘世间的尘埃冲走。
  岁月的线条不肯停下,她是想流向那人情冷暖的旧上海吗?
  曾经幻想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灯红酒绿,歌声缭绕。着旗袍,披裘衣的歌女在迷幻的霓灯下吟唱,嘴角微微上扬,妩媚得令人迷失,空中还蔓延发酵着迷迭香。在如此繁华,纸醉金迷的旧上海,有谁能听到她们心底滴血的声音?
  上海中的每个人都会在五光十色的梦中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是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的透明灵柩,守护着已消散的曾经拥有的璀璨。
  隔着时空的玻璃墙回望,越眩目的过去也就越透着凄凉。
  碎片之二
  倚在石桥栏杆上,满目是来往的船只,抚摸到的是起伏的石面。桥承载着历史,不论是荣或辱。我追塑到,远方的她也承载着世人赋予她的荣与自己给予的耻。
  她便是张爱玲。
  她的人生路是坎坷的。但她站得很高,看得见人生的虚无;却也有点胆怯,回缩到尘世的低俗当中,作出妥协的姿态。
  她说她不喜欢音乐。说那是人做出来的。有点假。颜色和气味倒常常叫她喜欢。
  她是一口井。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志士来掏的井,却又身不可测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她是一本书。不要妄图一天读懂,你只能品一杯香茗,将书艺术化后让她娓娓道来。
  夕阳西下,山林里惊出一飞鸟,划破了寂静,划破了长空,截断了我思想的流水。
 

第三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2015年杭州中考作文解析:金克木


  着名学者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历史、翻译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考完语文,很多考生走出考场都是笑眯眯的,状态不错。不少同学都说,作文题蛮好写的,很有话说。
  其实,今年不管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透露着一个信息:阅读真的很重要!
  一位初三的资深语文老师分析说,今年的中考作文难度适中,材料简洁明确,学生很容易就能从所给的文字中提炼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展开记叙和评述,不太会跑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浙江省高考的作文题和杭州市中考的作文题,都把目光投到了相似的话题上。”高考作文题是“文章和人品”,而中考作文题则是“阅读与成长”,这两者之间,还真的隐隐有一些联系和牵扯。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今年中高考的命题在引导学生更加关注阅读写作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位老师说,作为作文考题,“阅读”这个话题绝不“惊艳”,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最为紧密,所以也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乍看比较平常,但下笔行文却足可见考生的功底,通俗地说,这是一个比较好写但又比较难写好的题目。”
  “阅读”这个话题符合初中生的实际
  这位老师分析说,今年的中考作文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对象和阅读的内容——大学者和大学者的借书单;二是阅读的作用,主要是开阔眼界,增长学问。大学者的感召力给了金克木极大的学习动力,而大学者的书单又为金克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学习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金克木通过广泛阅读,最终取得卓越的成就。
  “这些写作思路,对于考生而言,不难提炼和概括。同时,材料所指向的‘阅读’这个话题,符合初中生的实际,考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让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让喜欢阅读的考生有兴趣去说去写。这篇作文,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还可以抒情。这样的命题,既能够保证每位考生能不离题、不偏题,又能适当拉开不同写作水平考生之间的差距。”
  他特别有感触的是,这则材料给予了一个鲜明的启示——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情趣必须多读好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促进人的成长。
  暑假里记得多看几本书哦
  阅读的重要性其实大家都懂,但也有些初中生因为学业压力重,很难保证阅读时间,阅读量少的情况并不鲜见,而且在资讯发达的当下,人们对阅读有许多的误区,比如“碎片化”的阅读太多,缺少系统性的、具有针对性的深入阅读;再比如在对书的选择上,也有迷茫和纠结。
  阅读是为自己奠定精神基石的重要过程,这个暑假,对于初三毕业生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阅读时间,到高中以后,不管是平时还是假期,阅读时间相对就要少了。
  昨天,我们也请了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许涛给初三毕业生推荐了暑期书单。这些书,都是经过时间检验,历久弥新的作品,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励志书等等——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周国平《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顾城《顾城的诗》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朗达·拜恩《秘密》
  邱华栋《亲近文学大师的七十二堂课》

第四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于丹:作文命题更开放 不再被标准答案绑架


  我听了今年高考题目,第一个感觉,是考题更加开放了,我们正在脱离一种被标准答案绑架的文科考试思路,而是开放的,理性的,客观的,多元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说,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个题目反映的是一个现象,没有说评价别人生活一定是贬义,人不可以议论是非,也不是说不评价就是显示你自己的高明。这是自媒体发达的时候出现一个文化现象,现在的生活中,大家不自觉地在进行着直播,我们都是在把别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参照,我们往往是评论别人多于评价自己的生活。我们往往评价别人的时候更加清楚,而在看待自我的时候更加含糊。这个现象在中学生当中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怎么看待对他人的评价,怎么看待参照系,怎么看待价值标准,又怎么看待自媒体传播?所有这些是需要一种清晰的个人主见,需要你清楚的按照你的逻辑把它评价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其实非常有时代感,是一个当下具有时效特色的题目。当然,我也要说一下另外一个担心。不知道在最后判卷子的时候,老师会给出什么价值引导,这个题目不仅仅考学生,也是在考老师。如果老师本身是一个过于封闭,不熟悉自媒体生活的人,仅仅把评价他人生活看作是不好的现象就没有办法应对这个题目。就是说,一个好题目不仅考学生,也同时在考进步当中的教师队伍。但是,这个里面还是有价值评定,这里面善恶是非是否清楚,主流价值是否明确,而我们在这样一个生活方式中,自我的判断与抉择又在什么位置上?一定是带有评价的,又不可以过分封闭。这个是一个好题目,同时考量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教师的评价体系。
  第二点,今年题目当中有一些在考学生知识面,考眼界,不仅仅是题目当中的材料。“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出现在公共视野当中,通过春晚,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让大家了解到。“老腔”,是传统当中的元素,在最为时尚多元集体狂欢当中呈现的。如果一个学生只会做数学,只会做老师给的参考作业,如果是在知识化集中的教学当中,根本没有看过春晚,往往对于“老腔”没有感觉的,不知道什么是“老腔”,那也就是说,今年的考试,包括任何一次高考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导向的风向标。其实在告诉我们,学生眼界有多么重要。我觉得在考眼界,考知识面,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往往现在高中三年的孩子是不看电视的,根本不需要课外知识,考试范围划定了。我们把学生搞成了考试机器,没有乐趣,没有眼界,这个很危险。作文考试题目是很好的风向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个题目就是考眼界。
  第三,也是表现出了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不仅仅是把传统文化当做一个考试的古文,比如说,《神奇的书签》,是讲书签里面的故事。这种爱读书的人对于书签的感觉,不仅仅是在阅读书籍的内容,同时也是在享受阅读过程。一个书签反映的是什么背景,书签是别人送的礼物,还是父亲传给你的一个纪念品,还是手工做的,上面是不是被水弄脏了,还是被阳光晒黄了,留下什么阅读痕迹,是不是曾经在火车上丢失又失而复得,是不是送给同学的礼物?书签都是有故事的,是读书人特有故事。书签是电子阅读者没有办法享受的一个附加价值。今天就是手机碎片化的传播,仅仅是在阅读,没有办法享受书签的乐趣。书签是与纸质文本相伴相随的。可以把这个也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一种阅读回归,不是那么生硬。它给你的也是生活方式的呈现。
  高考作文都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导向,今年三个题目当中可以看出来,考试范围的多元,开放,脱离标准答案,考试情怀,眼界,趣味,生活方式倡导上不那么生硬,提倡有故事的人生,把个人经验跟考试结合起来,所有这些题目回归到一句话——我们的作文越来越靠近文科引导人文情怀的本意了。因为越来越多地贴近了个性化,生活本身,考量人的情怀和趣味,也在考量人生活方式的积累。正在从更多的有意义的题目变成有意思的题目。正在从越来越多的真实价值转向了一种生活方式,人的是非判断。这样的题目在考学生的同时,一定在考核着教师,给什么题目,老师如何评判,这体现老师的与时俱进。所以,我更希望这样一个文科的格局可以形成一个情怀,影响更多中学课程,影响更多学生个人观点的肯定。我看见了这样三个题目,是我所喜欢的题目。

第五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2016年高考九大时政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如何出彩?真情实例、合理布局、卷面工整、文章完整!后面三个可以临场发挥,可以依靠平时练习做的更好,而真情实例就必须要经过平时积累,临场发挥不仅浪费时间,如果没有平时积累想发挥恐怕也非真情实例!
  要积累,就别错过那些明显告诉了你是“作文素材”的文章,就当是片刻休息,看一看也许就能挖到宝呢!
  今日整理出2015年九大时政作文素材,让你的作文不仅高大上,更有丰富的内涵!
  一、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二、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
  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政治学》等经典名着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具体而言,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因。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腐败,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腐败的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腐败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腐败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
  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
  三、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着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四、“亚洲版奥斯威辛”应被全世界记住
  77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12月13日起,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强奸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77年后,中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13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

第六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做个有心人_650字

  生活之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当低头族泛滥在大街小巷,当人们的思想被电子产品牢牢地禁锢,生活中的美好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不妨做个有心人,去感受生活的美好,领悟生命的真谛。做个有心人,古人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法布尔少时就热爱生活,喜欢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乐于观察昆虫的生活片段,他发现生活的美好为他打开了成功之门,最终著成了《昆虫记》,生活之中,难免会听到抱怨“好累啊,生活真是没有意思,”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当你在窗口埋头写作时,几只小鸟会在你面前扑棱地跃上窗外的枝头,这也是一种美,只要你用心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就会发现生活的愉悦,享受生命带给有心人的点点滴滴。做个有心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日趋严重,碎片化的信息如腐骨之蛆使人们的创造力,观察力慢慢衰退,何不从虚拟世界中挣脱,去山间,林间,田野间漫步,享一回心远地自偏的悠然?古人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当你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何不静下心来,感悟生命的美好?城市夜景的灯火阑珊,早晨的浓雾愁云,不就是一种美吗?罗丹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对美无动于衷,对春天视诺无睹,那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徘徊呢?做个有心人,并不是做一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小人,而是做一个享受生活,乐于观察的成功者,做个有心人,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吧
 
    初三:江永岚

第七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2017高考话题作文:经典注定孤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着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着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经典注定孤独
  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着赫然在目;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
  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信息传递上,与通俗文学的哗众取宠作比较,经典不具备吊人胃口的噱头;从心灵洗礼来看,与通俗文学的碎片化填充作比较,深层次上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优势藏于庭院深深,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它的随波逐流而在于它的超前性;经典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说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隐秘,还在于说出了我们内心里难以抹去的、无法掩饰的真正恐惧——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灵性寄托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些,潜藏于庭院深处而不为人知,就好比宝藏深藏于海底而游客只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
  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看到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的作品时,有几人能从那枯枝、残叶、怪石、丑鸟等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去领悟那那倔强与顽强的生命?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又有几人能从“黛玉之死”看到曹雪芹设计这一情节“上接屈原、下引王国维,昭示着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世的开启”?
  而通俗文学则不然,它以时效性博人眼球,以趣味性吸引关注,以庸俗性迎合读者,以碎片化抢占空隙。不是读者不想向上向善,而是读者实在难以沉潜下心来仔细品读。如果经典的深邃与引领性能让读者在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那经典必然会重新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如何让经典的精髓为大众接受,或许,我们能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着作中找到答案。当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如潮水般涌向书店购买上列书目时,经典已然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经典本不过时,但若没有合适的走近读者的方式,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经典名列前茅的状况恐怕依然会继续。期冀有那么一天,经典不再孤独!

第八篇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我的生活变化着_900字


  十四年前,我睡在妈妈的怀里,感受拥抱的温暖,脸上浮现纯洁的微笑。
  八年前,我听妈妈讲永听不倦的故事,牵爸爸使我感到安逸的手,翻阅我惊叹流泪的童话故事。
  两年前,我倚在电脑旁宣泄内心的迷茫。
  一年前我以躲进自己的城堡,读我爱的文字,我爱的寂寞,我爱的感受……
  现在我缩进书堆,做我诅咒千百次的数学题,我不爱但必须做的事。
  在嘈杂的环境里,我会莫名地想起“安静”这个词,这时我会安静下来。安静下来,就像哭闹过后安睡的孩子,平静中幸福着。我安静得就像晴天里的串串摇晃的紫荆花。
  我总爱在阳光下,倾听心灵的快乐或者忧伤的歌唱,然后睁大眼睛仰看天空融化寂寞的伤感,轻轻翻晒发霉的心情,画面就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黑白电影在寂寞的脑海中反反复复地放映。
  去年,我记住了阳光般的眼睛,那是军训最艰苦的时候。阳光肆意地舞动它那明晃晃的刀割得人身疼,汗珠像滴血一样哗啦啦倾泻在我眼前,令我炫目无助,不经意间我看到旁边同学的目光,直视前方,里面渗透着执着的信恋:那目光,像一把利剑穿透我的灵魂,刹那间,我明白了什么事坚持…
  后来,我整天啃小说,杂志,听我的歌,玩我的游戏,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地方可以让我尽情宣泄悲伤,我只能潜入水中,泪水融入水波,哭声化成气泡,没有人看到,没有人听到,我在幽闭的泄底放纵大声哭喊。
  很长的时间都是和敏走过的,我们一起讨论喜欢的文字,崇拜的人。记得哈气成烟的冬天,我们捧着奶茶,神采飞扬地挥濯冰冻的青春;我们拿着冰糖葫芦,一口一个,嘴里塞得满满的,脸上舔着冰糖,开心地笑着。
  但就像王菲唱的:“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就连友谊也会变老,也会长皱纹。”任性而固执的我们最终彼此拂袖而去,我听见友谊的瓷瓶从高处摔下来发出尖锐的声响,这声响震痛了我的耳膜,片片锋利的碎片刺伤我的视网膜。我想我的个性决定了我生活的各方面,敏是我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一半,有阳光有影子。但更多的时候,我生活的另一半灰蒙蒙的天,没有影子,我也不需要影子。
  我体验这明媚与阴暗。
  我累了,心也倦了,喜欢出去吹吹风,听听音乐来疗伤,偶尔也会哭一场,学习累了,生活倦了,找找朋友兜兜风,喝杯咖啡闲话家常,明天开始,会遇见快乐,数着岁月的足迹,经历人间悲与喜,感谢朋友的鼓励,给我坚持的勇气,懂得珍惜心存感激,分享快乐的回忆。
 
    初三:洪欣

扩展阅读文章

党团范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党团范文推荐文章

党团范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