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服9篇

时间:2018-10-08 来源:礼仪 点击:

丧服篇一: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典命/职丧

春官宗伯第三·典命/职丧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奇

丧服篇二: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81)素 sù


  81、素,sù
  (1)名词
  ①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十三岁就能织白绸子,十四岁就学习裁衣服。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流血到五步之远,使天下人都穿白色的丧服。
  ③平常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与留侯张良交好。
  (2)形容词
  ①白色的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到了春冬季节,那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
  --大家都把奢侈浪费当作光荣,我心里却单单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③没有文采的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丧服篇三:和谐_900字

  在我们这个物资极度繁荣的时代,总有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成为我们生活进行曲中的不和谐音。
  我每天要上学,经常能看到有一个十五六岁的人在路边乞讨。他穿着肮脏的丧服,一双因磨损而破旧不堪的橡胶鞋,额头上蒙着一层肮脏的灰,凸出的脸颊十分肮脏,跪在马路上,显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他旁边摆着一个水瓶,前面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亲爱的叔叔、阿姨们,………。。”读之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过路的行人都心生怜悯,纷纷施舍给他钱,他也点头哈腰,一一磕头言谢。
  也许,他可能是真的有困难,需要人们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也许,他是好逸恶劳,只想依靠别人的施舍,来过着安逸的生活;也许,他是被坏人威逼利诱,不得不做这种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如果他真的有困难,他应该像洪战辉那样,自力更生,在困难中奋斗,那他就会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不是遭到人们的怀疑。如果他是好逸恶劳,他就会遭到人们的唾弃。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孔子说过:“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是啊!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就人生的大事业,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如果他是被坏人威逼利诱,他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应该学会向他人求助,因为只有会自爱的人,才会爱他人,才会成为有用的人。
  一个人,只有知荣识耻,才不会走向歧路,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才不会危害社会、危害祖国,才不会成为我们这个的不和谐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荣识耻呢?胡锦涛主席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我们只要把“八荣八耻”作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道航标,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人生的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勤奋劳动,就能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实现我们的理想。
  让我们知荣识耻吧,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回报社会,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成为我们生活进行曲的每一个和谐音。
 

丧服篇四:礼书

【说明】“书”是司马迁创行的史体之一。《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义》说:“五经六籍,咸谓之书”。其实司马迁《史记》中的八书之书,与五经六籍之书完全不同。后者是名词;前者是动词,为书写之书,是记录的意思。班氏《汉书》改称为志,志、

丧服篇五:心系“母亲”_900字


  不要让世界又多一条黄河。                                                                ——题记
  每个人,都有一条河在静静的流淌。荡漾在心头,岁月的消磨,久久不能消逝。
  那仿佛是从遥远的过去,继承下来的。流淌在记忆中的,她不知哺育了多少代人,静静的流淌,流淌在屋前的枯树时,等到枯树重新绽放久违的绿色,向前方流去;流淌在干渴的沙丘时,等到沙丘重回水润肌肤,才向下流去;流淌在人们的村庄前时,等到人们将那杨枝甘露尝在干渴的嘴边时,才向下流去……
  曾经的我,赤着脚丫,和伙伴们在沙滩上行走;光着膀子,在细沙土地上,堆积城堡;穿着一件短裤在河中尽情嬉戏。走到上游,和伙伴们在激流中向下飘去;流到中游,在石头缝中,抓到一个又一个螃蟹,手舞足蹈想伸出钳子抓向我们,却怎么也抓不到,惹得我开怀大笑;到了下游,人们在河边洗衣,洗床单,朴素的民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不知何时,人们拥有了自来水,不再在小河里挑水洗衣了;不知何时,一辆辆挖土机在河边无休止的工作;不知何时,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小河开始沦为人们的垃圾池。她的白衣翻出一块块污迹,身上散发出一股股恶臭。河上,漂流着一些死去的猪狗,白色的塑料袋。下游,原本平整的细沙滩,被挖土机挖空了,形成了一个个大坑,一个个黑色的气泡冒出,破裂,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在这个村庄,又多了一条,一条黑色的长河。又少了一条,一条清澈的长河。它仍然默默的流着,可是,她再也没有从前的魅力了,黑色的丧服穿在身上,不知是为谁办法事,或许是她自己吧!
  突然有一天,“让天空更蓝,让河水更清”,保护母亲河的行动,在村里开始盛行,一场盛大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始了。人们来到河边,拿起铁楸,将以前的坑坑洼洼抚平,将河边的脏物一个个从沙堆刨出来,将河边又植满了青翠的绿树,一些小孩也将家中一些活蹦乱跳的鱼儿放入河中。都祝愿她能回到从前,那青山绿水般的日子!
  时间如流水般走过,不知过去了多少岁月。小河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臭气熏天,但是再也没有回到以前,或许明年也回不去了吧!如这时光般,一去不复返了。
  曾经的母亲,已经被剥削干净了;
  曾经的母亲,已经容颜苍老了;
  曾经的母亲,已经油尽灯枯了!
  梦中的她还时常警示着我:孩子,不要让世界又多一条黄河!!!
    高一:极地之皇

丧服篇六:[2016期末征文]唐雎不辱使命(现代版)_1200字


  出场人物:中国主席--安陵君助理--唐雎日本天皇--秦王秘书--司马
  近日日本外交官司马来到中国会见主席安陵君。司马说:“我天皇想要用日本岛来交换钓鱼岛,安陵君可要答应天皇啊!”安陵君说:“天皇给予恩惠,以多来交换少,很好!但即使这样,钓鱼岛是老天的馈赠,我们愿意终身守护它,怎么敢拿它交换呢?”司马回日本后告诉秦王,秦王听后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让唐雎出使于日本。秦皇对唐雎说:“我想要用日本岛来交换钓鱼岛,安陵君不答应我,为什么呢?况且我用日本岛来交换钓鱼岛,是把安陵君当做好朋友,是为了我们两国能了解彼此,和平相处,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但是安陵君违背我大大的好心,是看不起我吗?”唐雎说:“不是这样的。安陵君受钓鱼岛于上天,即使是整个日本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日本岛呢?”秦王盛怒,说:“你听说过天皇发怒吗?”唐雎淡定地说:“我从未听说。”秦王说:“天皇发怒,不仅钓鱼岛被拿下,就连整个中国都要被吞噬。”
  唐雎说:“秦王曾听说过中国老百姓发怒吗?”秦王说:“中国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哭着乱叫,忍气吞声罢了。”唐雎说:“这是无能胆怯的百姓发怒,不是勇敢有胆识的百姓发怒。就例如当年日本鬼子十几万人侵略中国时被中国百姓所赶跑。
  今中国百姓在此,谁人敢交换钓鱼岛!中国百姓心中怒气未发,如果怒发出来,我就要跟你同归于尽,到那时全天下的百姓将会穿着丧服,国旗降下半旗。今天就会是这样。”说完唐雎举着枪站了起来。秦王听后变了脸色,跪在地上道歉说:“先生坐!先生坐!怎么到这种地步了呢?我明白了,钓鱼岛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它属于中国,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高二:蔡泳仪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可见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文章非常有创意,希望小作者继续努力,加油。
  点评老师:孟祥琦

丧服篇七:媚色如卿(第二章)颜如莲花_1000字

  女子折下青檀瓷中的黑蔷薇,捏于掌心,残艳的花瓣碎落在地。
  她嘴唇微动,凉凉地笑了,鸽子灰的瞳仁黯淡无光,窗外的一抹夕阳,染红了她的一圈眼眸,宛若沉香色的温情千年如斯。
  阁中空落落的,是死一般的沉寂,阴凉的气息笼罩着女子,一寸寸攀上她的咽喉。
  “啊——”伴随着极度惊恐的尖叫声。
  “啪嗒!”是瓷器破碎的声音,滚烫的液体飞溅出去,飞落在女子下垂的手上。
  炽热的温度,却唤不起她的生机,被踢翻的绣花凳,如雪般的白绫死死地套在女子纤细的脖颈上,她素面朝天,一拢红纱,瞪得浑圆的双眸中还含着未曾滴落的晶莹泪水。
  小宫女吓得倒在地上,跌跌撞撞得跑出房间。
  关公公斜着眼,细声细气道:“呦!叶子,被训了吧,好好改——”
  那小宫女却带着哭腔打断了他的话,一张小脸因恐惧过分扭曲着。
  “关公公。公。公主她、她自尽了!”
  ————————————
  好像一下子惊醒过来。
  顾再语猛地睁开眼,入眼一片漆黑,眨一下,仍旧如此,她失明了?
  挣扎着想要起身,“咚!”一下子撞到了头顶的硬物,顾再语冷不丁地抽了口冷气,懊恼的咒骂了一番,却奇怪自己是身处什么环境。
  她试探着伸展,半天后,她突然明白了什么——她躺在棺材里!
  再语生生打了个冷战,却很快平复下来。她狠狠向上推去,棺材盖“兹兹”地移动了,细碎的光线一下子射了进来,再语大喜。
  随着她的推动,光线一丝一丝泻进。
  再语眯着眼,一瞬间没来由的火大,忿忿间手上力道加大,轻喝一声——
  一身白丧服的侍卫还倚着门打盹,突然被“砰!”一声惊醒,目瞪口呆的望着打开的棺材,那婀娜的女子,从其中起身,慵懒得伸了个懒腰,素净的脸蛋上噙着优雅的微笑,那姿态,妩媚到了极点。
  鬼。鬼啊!诈尸、诈尸啦!”那侍卫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
  待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肩头被一只白净的手抓住,再语绕到他面前,语气有点阴冷:“看清楚了,老娘、是活的!”那侍卫两眼一黑,直接倒下。
  顾再语也不理会那人,想着定是在演戏,好笑的踢了几脚,开始兴致勃勃得观望四周。
  看着,她的面色却有些古怪,她突然想起来了,她、不是掉到山崖下了吗?
  转眼望去,朱红色的一排长墙望不到边,阳光下刺目的琉璃瓦,典型的古代宫廷式建筑。
  她略有沉思,负着手极慢极慢的走着,突然极为异样的偏过头去,怪不得、怪不得总觉得不对劲——醒目的及腰长发,光滑的如绸缎般,映出一圈一圈光辉。
  长发、白衣、纤弱的身段。
  难道自己是附身到怨念极深的千年女鬼身上了么?
    初三:张晨汐

丧服篇八:故乡_1200字

  于鄂省东南边陲,一叫新开的小隅是我的梓里。羸羸弱弱、风雨兼程的它,许年后与我久违在了这斯盛夏。间或记忆斑驳,又若生死苍铅,但求化于青冥之中九天之上。缀文于仲秋。是年我加冠。
  隐褪了的青灰色故乡
  大凡到过新开或老于白酒的人,是会有知道六咀的--那依江而傍、靠水为生我之故乡。
  故乡的房屋是在一段由江堤子坝横向延展的百米残坝上次序修建的。一排青砖灰瓦屋一耸便是三十来载。抑或年久失修于旧年地震中给坍塌了四栋,好心的共产党都相应不同程度地给予了补偿。我是七月回故乡的,在堤上老远就能有高矗的水泥楼房映入视野,活脱地扑面给人点现代气息。
  听祖父说,我们的祖籍在上五房而不是这。七四年的一把火烧没了曾祖的家,又时恰那年行搞渔业紧俏,于是与另三姓氏举家搬迁定居六咀,别立新域称六咀渔业队--这当是有趣的渔业队三家半姓之来由。
  在故乡人的心底曾祖父是个传奇。我见过他,十六年前冬天,他死葬的时候。漫天笼雾般大雪后再大雨,门前枣树下搭的放棺帆布棚帐,老坏的小桌上,一盏棉油麻线制长明灯星光阑珊个不停,旁边旮旯处针别一白布黑字的铭旌,雪融后行人踏糊的浊胶体泥巴凼,缌麻质丧服,祖父执着曾祖父的寿像,一家老小风雨中送他去廿里外的圹地。泣血的、吃洒赶闹的,记得曾祖父就是这般走的。
  直至许年后,才晓得在那寒年冬月、冷风时作的江中,泊靠沙洲的那叶孤舟不远旁站立冻殁的老耋就是曾祖父时,斯人斯景不禁勾起《老人与海》的那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我想,与水一生的曾祖父末了就水而终之做法是特有的、应该的、也是令他所安慰的。
  我常想,曾祖父的死是一时代故乡的里程碑,它将万劫不复存在的。譬如,刚行花甲礼的祖父母便被不允上船,安心在家受菽水承欢之岁年。
  爹说,这世界说大它大,大到一个世界是一故乡;说小他小,小到一个故乡是一世界,而他在这世界里则生活了大半生。十六岁中学毕业时,祖父按例分他二条网、一小木船,算着织家工具。筚路蓝缕,仰着姑母擘助、风栉雨沐八年后才迎接了娘亲。这,就是他那代人的婚姻。
  谈至我们这代,我算不得长,先于前的哥姊有十位多。他们赶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春风,一溜烟全出了外去打工。大抵他们高小未完或行将步于中学校堂就都嫩翅展飞了。二哥说,那是种孤鸿作没得目标飞行的痛苦与迷惘,打工打工,到头来一场空。
  而今,下一代的生衍早已开始,这群渔民的未来又向何去,我们谁都不知。毕竟适者生存是个真理。不过,呜呼哀哉了先辈优良的渔方至我这代已无人善用,怕是真要失传了!
  我是八月末别离故乡的。之前,亲戚款邀我一同做每年例行的血吸虫病普及检查,遗憾结果未能等来。走时,大片大片葳蕤的绿物竟肆恣生断了大路,漫天狂嚣的蚊蠓又将人拉回了原始的混沌最初。负不重的行囊却弥加实重。猛回头,我再见了那隐褪了的青灰色故乡!
 

丧服篇九:徐悲鸿早年艰苦学画



  徐悲鸿公元1895年生于宜兴县一个穷教书的人家。早年的生活甚为艰苦,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以此来形容他年轻时的生活艰难。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为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对画画发生兴趣,那时就想学画。他父亲认为七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他;但是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就偷偷地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他九岁的时候,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帮他的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添染颜色。但生活的艰难,仅仅十七岁,他便辍学到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养,他那时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以求换得买米之钱,但却被无情退回。他那时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那时,他常常吃不到饭,也找不到工作。——徐悲鸿甚至为此有过自杀的念头,据他后来回忆,他曾经狂奔到黄浦江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混浊而奔腾的汗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轮船的汽笛尖锐地吼叫着,他解开衣襟,让无情的风刚打入他年轻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颤栗从脚跟慢慢传递到全身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1915年,当人们都在用锣鼓爆竹迎接新年的时候,青年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拿到报酬,他的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了。
  1916年,徐悲鸿考进震旦学院,攻读法文。他是穿着死了父亲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了这个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品逐渐受到社会的注意。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可是出国不久,因为内战,他的经济来源就断绝了。他经常干面包就白开水度日,并且不间断地从事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劳作。他用功锻炼素描,临摹古代的名画,并努力于国画和油画的创作,还给书店画书籍插图及写一些散稿来维持生活。
  由于徐悲鸿曾经经历过艰苦的遭际,所以在他后来的一生中,凡是遇到年轻有为、肯用功吃苦的人,或穷苦无告的人,他总是给予莫大的同情,并且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和鼓励他。1928年,他给当时的福建当局画了一幅壁画,画好后他辞谢了给他个人的金钱报酬,却提出要福建省派送两个青年出国学习艺术。这两个青年一位是油画家吕斯百,一位是雕刻家王临乙,二人后来学成归国,对我国艺术都卓有贡献。
  30年代初,徐悲鸿游江西南昌,发现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在报刊上发表有关中国美术史的文章,很有见解,就约见了他,并替他写信向那时的江西省长熊式晖推荐,后于1933年将其派遣到日本留学。这位年轻人就是其后名满天下的画家傅抱石。

扩展阅读文章

礼仪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礼仪推荐文章

礼仪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