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3篇
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篇(1):春天(看图写话)_400字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小红、小丽和小明一起去找春天。
他们走在碧绿碧绿的草坪上,突然,小丽高兴地大叫:“你们快看,这儿有一朵好漂亮的小花儿!”小红和小明赶紧跑过来,果然看见了一朵粉扑扑的小花。它那么娇嫩,那么可爱,迎着风,朝着阳,摇摇摆摆,仿佛刚出生的孩童,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这时,小明看了看远方,若有所思地说:“小河也在唱歌呢。”
原来,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发现它!
二年级:woaianqi
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篇(2):小学一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要不要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教师思想模糊,至于如何搞,更是缺少研究。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这可以看出一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把课标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之中去。为此,教师须对起步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要寻求操作可行之路。去年九月份,我有幸赶上了新教材,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这一年当中,我在作文教学上,也在摸索和尝试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
一、“你能讲出来,就能写出来!”——说完整的话,写完整的句。
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口头作文”,即说话训练。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用完整、正确、简练的书面语言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在说话训练中形成句子的概念,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训练。如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训练的基础上,我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但在写之前,我都让每位学生动口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我经常对他们说这么一句话“你能讲出来,就能写出来!”反复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敢说,乐说。在这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另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几个好词,让他们组合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先练习说,在会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地写下来。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可以从说完整的句子过渡到写完整的句子,在实践中初步形成句子的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巩固识字,提高学生语言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你观察到什么,就说什么!”——重视看图说话,训练看图写话。
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形象入手,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道德品质有一定影响,而且对训练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观察事物、分析表达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作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训练。
看图说话和写话,可以是一幅图或几幅图;可以是一幅图说一句、写一句,或说几句、写几句;也可以是几幅图写一篇或一幅图写一篇。不管是一幅图或几幅图,还是写一句、几句或一篇,都可以分看、说、写三个阶段。看清楚才能说清楚,说清楚才能写清楚,看得好才能写得好,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在一年级下学期中,我每个星期抽出四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和写话练习。在指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为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胆地练说,我时常鼓励他们,对他们说:“你观察到什么,就说什么!”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或三言两语,我也会说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激励语言:“你真能干!”“你进步真快!”激发学生们想说、愿说、敢说的欲望,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虽然,一年级的小朋友思维能力不够,还不能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几句话,常犯的毛病是颠三倒四和错用词语,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把几句条理混乱的话,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空间、时间)和几件事物之间的关系,重新安排前后顺序,使之条理化。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低年级学生就会逐步具有围绕一个中心说几句话或写一段连贯话的能力,这就为以后开始的命题作文,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现在,我班的学生对看图写话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有时真难以相信他们是一年级的学生呢!
三、“看的书多了,你也会模仿了!”——增加阅读量,提倡学一学。
要想写好文章,它的前提首先是有丰富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词汇、模拟情境等。新课标下的小学一年级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改变,他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学年下来,学生按照规定要求已经能认识1000个字,为他们提早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现在只要拿到一篇文章以后,基本上能流利地读下来。为了有重点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得以提高,我在平时注意为学生搜集适合他们阅读的儿歌、童话、故事等,把这些文章装订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去理解,去体会,并尝试他们的写作方法,去写一写。“学一学”也可说是模仿,它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在读完了我为他们搜集来的《天上也有动物》这篇文章以后,学习小作者的写作方法,一口气写下了《我喜欢的动物》,虽然句子不是很优美,但从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写作发自内心的喜爱,那足以让老师感到欣慰,在学生心中的那根“作弦”终于把他拨动了。从那以后,我经常在班级当中,把“小作家”们的“经典”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带动了好多小朋友,自发地开始阅读,开始学写。同时,我也教育他们,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多鼓舞,少批评,给学生一份自信。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跨人作文殿堂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无可非议。在作文教学当中,我也经常对学生们说:“别怕,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作文教学一贯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作文教学,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历去尝试、去摸索一套让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更快的作文教学之法,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篇(3):看图作文:入得画里,出得画外--《蚂蚁搬骨头》之二
预习一下:
小蚂蚁搬骨头(上海黄浦区一年级:谷仲贤)
春天,小黑出来散步。忽然,它看见签名有一根大骨头。小黑想:这根骨头一定很好吃,我把它搬回家。小黑使出全身的力气,骨头纹丝不动。小黑眼球一转,想:我要叫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来扛,它吹了一声口号,所有的小蚂蚁都跑过来。“有什么?小黑。”小黑说:“你们看这个骨头,一定很好吃。”我们一起搬回家。小黑叫它们排成两排,小黑喊口号“一二一,一二一……”它们齐心协力把骨头搬回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这一课,重点是如何把作文写实。上午为大家列举了范文《老黄牛吃草》。大家可以看到,《老黄牛吃草》这篇作文写得很实,怎么样写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抓住一些重要的环节,把它们写生动了,把要写的重点具体化,就是写实。
正如妈妈在感言中讲的一样,孩子的这篇作文表达得很清晰。表达清晰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作文有“头身脚”,换句话来讲,就是结构具有逻辑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篇作文能表达得很清晰,实在很不容易。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辅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从结构抓起。换句话来讲,一定要从表达清晰开始抓起,这是实现作文的第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实现了,从清晰到生动就容易了很多。那么,这篇作文该如何生动?如何写实呢?我们来看这一句:春天,小黑出来散步。忽然,它看见签名有一根大骨头。在本句当中,我们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开门见山。作文的题目是《小蚂蚁搬骨头》,在本文中搬骨头有了,但小蚂蚁没有,而是提到了“小黑”。这个小黑是谁呢?是小二黑?还是赵本山小品里的黑土?这里的门开了半扇,所以我们可以补充一下讲:春天,蚂蚁小黑出来散步。
开门见山的意识,一定要有。特别是对于刚写作文的孩子来讲,开门见山不仅是写文章的正道,也是作文不跑题的基本保证。虽然,我们这样改有一些吹毛求疵的味道,但其目的,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辅导孩子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开门见山的意识。开门见山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就是开卷有益、开宗明义。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本段中的关键词是“骨头”,那么这个骨头就要写实一些、写生动一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骨头呢?从后面的内容,还有从图片上的画来看,是很多蚂蚁参与搬的一根骨头。这个骨头有多大?有多长?是不是可以写一写。这块骨头有没有散发出诱人的味道?——六根六尘法中的香法。这根骨头上面,还有没有些些的肉丝?写具体的大小,写诱人的香味,写上面残留的肉丝或是肉沫,这样的骨头才值得去搬啊!
当我们——不是“我们”,是蚂蚁小黑,看到这样一块骨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在原文中,蚂蚁直接有想法了:小黑想:这根骨头一定很好吃,我把它搬回家。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小黑看到这样的一根让人口水欲滴的骨头时,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兴奋得两根触角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一边咬紧牙关、用力地控制着欲流出来的口水,一边双手不停地搓动着——用来表示发现大骨头的那种兴奋的、激动的馋状。
在《实战篇》中讲到看图作文,有一个原则:入得画中,出得画外。什么叫入得画中?就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什么叫出得画外?就是源于画面,但要高于画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图作文,不管是一幅画、两幅画,还是几幅画,其用意无非就是通过画,激发孩子的想象,并把这些想象串成一个故事。
所以,我们不妨还可以去想小蚂蚁接下来的动作:它一个箭步,跳到大骨头上,左手摸摸,右手碰碰;东闻闻,西嗅嗅。最后不由得感叹:真是一块上好的骨头啊!
这个时候,小黑心里是不是就激动了?一个前滚翻,翻下了大骨头,要去搬救兵。但没跑两步,会不会又折回身来啊?
——怕的是大骨头没有人看着,让别人搬走啊。于是,又跳回到大骨头上。就冲着远方大喊了起来:“二豆、三胖、地瓜、红薯、西葫芦(其它小蚂蚁的绰号),快来啊,我发现美餐啦!”说罢,又顺手揪起一块肉丝,咬上一口,又一边挥舞着手,一边大喊起来:“二豆、三胖、地瓜、红薯、西葫芦,快来啊,我发现美餐了!”
那些小蚂蚁听到呼声,是怎么跑来的呢?有骑“灰”尘跑来的,有颠三倒四跑来的,有撒丫子跑来的,还有往家里跑去通风报信的。再下面,当小蚂蚁都聚集起来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有的拍拍大骨头,有的闻闻骨头的香味,有的甚至忍不住钻到骨头里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相同的动作:头上的触须都激动地颤抖起来。再往下:搬骨头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呢?有用肩扛的,有用手扶着的,有在后面用力往前推的,还有站在一边,“一二一、一二一”地喊着劳动号子的。是不是还有个别的小蚂蚁,边推着、扛着、拉着,还偷偷地咬上一口肉丝的?是不是在干活的时候这样喊着号子:“一二三啊,用力干啊,三二一啊,抬回家啊!”
最后结尾: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手推肩扛,大骨头让一群小蚂蚁搬回家来——大与小的对比。这个故事说明,不管骨头有多大,小蚂蚁也能搬回家;不管困难有多大,团结一心无难关。
大家手里有书的,还可以参考《实战篇》中第四章动漫类的作文范文,特别是有一篇相似的作文,名叫《我是一只小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