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
烙印篇(1):精神烙印
公元2100年,是一个人工智能发展鼎盛的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机器人取代了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甚至人类无法涉足的领域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人们似乎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可是精神的匮乏却和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出现了矛盾。好多人失去的生活的方向,变得无所适从,心中的价值观,核心观也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于是精神烙印怎样打,打下什么样的精神烙印,让人非常迷惑。
富足城那一年四季的变迁似乎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变化的乐趣。
春季如约而至,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花果的甜香,一望无际的美丽原野从富足城每个居民精致的落地窗外缓缓铺展。
一位衣衫破旧,捉襟见肘的诗人,被一群穿戴华丽的人群牢牢地夹在中间。他们来到城主门口,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吵嚷者着:“这个人是个疯子,莫名奇妙地在街头歌唱,还胡言乱语说要寻觅美。”其实诗人在人工智能时代失去了写诗的灵感,因为人们在电脑里输入关键词,就会合成钱百首风格各异的诗。迷失的诗人,迷失作文的人群。
坐在智能椅上的城主饮着一杯会变色的葡萄酒,轻轻启了朱唇:“他违反了本城的富足法规,给他打印个精神烙印。”她拍拍柔荑般的手,两个机器人闻声联通6D打印机,给他打上了富足城的精神烙印。然后把他投放到遥远的原野中。
清晨,阳光抚过诗人瘦削的菜色脸颊,他孤独又饥肠辘辘,饱含痛苦的睁开了双目,瞪大了。那青紫色的唇干裂了。机器人虽然给他打上了精神烙印吗,但没有给他一粒米和一滴水。诗人放眼望去,原野中一缕缕的的鲜红,是玫瑰花,是一只只夜莺心头热血化成的;那嫩嫩绿草中一道湛蓝,是小溪流,是仙女飘逸的腰带。美丽的大自然才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写出好的诗篇,是自己价值的体现。然而人工智能时代是计算机操作的繁盛时期,像现在的阿尔法狗虽然战胜了顶尖级的棋手,但它不会像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感觉。
最终诗人在冷酷无情的机器人面前消失在茫茫原野中。人们只有通过创造幸福和价值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快乐,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烙印。
烙印篇(2):成长的烙印
坐在小靠椅上,读着曹文轩爷爷的纯美小说,那是一份惬意,一种感动,一股力量。如果说《细米》、《根鸟》、《草房子》这些书让我流连忘返,那么《红瓦黑瓦》更让我爱不释手。
看到《红瓦黑瓦》的书名,一开始让我非常疑惑不解。伴着故事的脚步,我被吸引了。“红瓦”原来是初中学校的瓦房,黑瓦则是高中学校的瓦房,讲述的是他们成长的故事呀,我更被牵引了。故事里的“公丫头”,主人公林冰,从一个孤僻少年,跨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还正是他的宝贝二胡让他的步子坚定起来了。他的成长背后,有欢笑,有泪水,有洒脱,还有令人难忘的不屈不挠。
暑假,我在舞蹈馆里参加着舞蹈排练。这次的舞蹈节奏很快,动作干练,每次一排练就要持续三个小时,强度不是一般的大。舞蹈动作中“单臂下腰”,然后“猛地翻倒在地”这一连贯动作让我们心生畏惧。只见,一开始的我们,怎么也做不好。右手臂力量不够,“嘭”,整个身子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来了个屁股开花;难得右手臂立住了,身子却像随风中的狗尾草,摇摇摆摆,总不能半作文弧形地撑起身子;一个翻转动作又让我们伤痕累累,排练结束后,膝盖不是肿大包,就是青一块紫一块,活脱脱一个伤兵残将。每次一到做高难度动作时,我就莫名地害怕起来。“不要又撑不住!不要又来一块淤青!不要……”我越紧张,动作反而越做不好。此时,舞蹈陈老师不停地鼓励着我:“铭忆,要将身子收紧,将力量集中到手臂上,翻转的时候也一样,用两只手臂支撑起整个身子。”听着陈老师关心的话语,想着舞蹈动作关键的要领,慢慢地,慢慢地,我掌控住自己的力量了。“哇,我能撑住了!我会翻转身子了!耶!这动作,我终于会啦!”忘了酸疼的手臂,忘了腿部的一块块淤青,我开心地似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
是呀,我们的成长肯定也会跟故事中的林冰一样,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如果只会害怕退缩,自暴自弃,嫉妒怨恨,那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负能量了。一时的肿包真的算不了什么,它其实是我们迈向成功之门的钥匙。当获得了这把钥匙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又强大了许多。这成长的烙印,太值得我们拥有了。
烙印篇(3):儒家烙印
两千五百年的风霜雨露酿造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沧桑熔铸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荣盛灿烂的华夏文明因儒家思想而闪耀,我们的言行已然打上了两千五百年的烙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人生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我们应虚心接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虚心向人请教,犯了错误就应改正,没犯错误也需时时勉励自己,更加完善自己。作为年轻的我们会犯错、会迷茫、会彷徨,当别人为我们指出错误时,更应该心怀感激保持自己的态度端正。也许实践了也不会成为孔子那样博学多才的圣人,但起码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除思想中的缺陷、污垢;行为上的瑕疵、纰漏;多一些圆润与光泽、虔诚与仁爱。“仁”是孔子学说的根源,亦是精髓。它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与治国之道,影响极其深厚。“仁政”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的今天我们依然提倡,以人为本依旧是我们瞩目的焦点,孔夫子的《论语》俨然是我们探讨千古文明的中心研究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告诉我们人心极其重要。人生皆战场,非胜即败,决定它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到人心。集聚人心共同奋战,团结便是一切胜利的直接通站点。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想减少失败的机率必须深得人心,以德服人。无疑,孟老先生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作文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尽管他四处奔波游说各国诸侯,却无一人采纳他的意见,认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根本不能运用。他只能沮丧地退居老屋,授徒进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呵,“此之谓大丈夫”看似极其简单的五个字,读出来的却是昂然乎的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与巾帼英雄,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准则。
孔子是“文化高贵”的诠释者,平和而亲切,温尔也睿智,于举手投足间,于日常琐屑中,随意挥洒着人性和智慧的吉光。体现着真真正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散发着实实切切沉稳详细的世间美德,高贵不是高高在上,孔子的高贵光亮而不耀眼。孟子是“文化魅力”的叙述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把这些真理文字放入历史中,放入现代中,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使历史为之光彩,使现代文明为之耀眼,在以后的细水长流中依然也会充满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
学古为知今,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值得我们终生去探究。孔孟文化的精髓能够拯救人类的道德危机实现世界和平与和谐,能够在曲折道路中指引我们前进,完善自我,改变现实世界。两位大师的一词一句建造起儒家文化的钢筋铁骨,流淌成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雄风卷扬,悠长而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