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诞日3篇

时间:2018-08-19 来源:手抄报 点击:

一:[毛诞日]我知道的风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


每逢过年,父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回到我们的老家——云浮。印象中,爸爸经常回老家,对家乡的种种事,他都娓娓道来。在爸爸的耳目濡染下,我开始对云浮的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过年,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车上睡觉。今年没有,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到家后,我找了个机会,问问爷爷奶奶家乡的种种。奶奶告诉我,以前的房子没有现在的现代,是老式的四房一厅,靠门的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和饭厅,另一间做浴室,一间做杂物房,最后一间是房间。中间是客厅,厅的地上有个四四方方的槽。屋顶上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口,为的是让阳光投射进来,而雨天则用槽把雨水接进去排到地下。外墙是用青砖砌的,耐用又好看,则屋顶是用瓦铺的,整栋小屋温暖又结实。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我们家乡以前的小屋拜祭老祖宗。我发现老屋也有个槽在中央。抬头望去,刚好与屋顶上的口一线连上。此外,我还听了奶奶说的其他风俗习惯。比如说端午节,在广州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云浮也不例外,亲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扫除,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并驱杀蚊虫。

云浮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佛事大会,这是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为什么一定是这两天呢?”我问奶奶。奶奶笑着回答我:“二月初八子时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生诞日,而八月初三子时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日。”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

爷爷奶奶说了很多很多云浮的故事和风俗习惯,我越听越感兴趣。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家乡的乡亲们正在努力维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着家乡的风俗。

二:[毛诞日]“胡诞地”

“胡诞地”




——胡公大帝诞生的地方




 




  供奉在永康方岩、曾被伟人毛泽东赞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官”的北宋名臣胡则——胡公大帝(
缙云民间称他为“胡相公”,下文都称“胡相公”)
诞生在缙云县的靖岳胡塔地,他原来还是我们缙云人,大家相信吗?不妨听我说说这个故事吧。








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都,有一座巍峨屹立的大山叫马鞍山,在马鞍山北的好溪边上,有一座形状酷似乌龟的小山,故人们叫它龟山。这龟山的西北面,山体岩塔凹进,一洼半月形清水环绕,名为岩湖,也叫月湖
(
约在
1990年前后,龟山西北角岩石被人炸塌,岩湖被填埋,实在可惜、可恨)
。这龟山附近地面就是人们为了纪念胡相公出生在这里而尊起的地名——“胡诞地”,后来因为缙云方言的谐音讹传,才变为今天人们所叫的“胡塔地”。




相传胡相公父亲胡承师是本县溶江乡的岩坑村人,母亲应氏从永康县嫁入。应氏怀孕不久,其夫承师大病一场,不幸身故。致使应氏孤苦零丁,家境贫寒,衣食不足。临产前欲沿途行乞,回永康娘家做产。一路风餐露宿,至八月十二日下午,途经仙人荟萃的仙都山时,应氏顿觉腹中胎儿踢动,腹中隐隐作痛,他坚持前行……最后实感体力不支,见前面村口有一座破庙,急忙进去稍事休息,不觉睡着。待到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应氏随即起身,挺着个大肚子,忍着饥渴,慢慢地翻过截脉岭,来到龟山边,见湖水清澈,捧起湖水洗了把脸,然后坐在岩湖边歇脚。这一坐不要紧,突然袭来一阵穿肠剜肚的剧烈疼痛,伴随“哎哟!哎哟!……”的凄厉呻吟,应氏在淌满血水的湖边全力挣扎,终于生下一个小孩。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荒野,应氏只得用尽最后的力气,用自己的牙齿咬断脐带,将小孩放入岩湖洗身。说来奇怪,整个岩湖的湖水一下子洗成了鲜红颜色,而且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三日这一天,岩湖中的水就会变成红色的呢。应氏洗好孩子,用所带的破包裹布将孩子包好,再也没有一丝力气了,于是紧挨孩子,朦朦胧胧,躬缩在路边。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小孩赶着一只大黄牛,从山上放牛回家,路过此地,见应氏母子如此窘样,还见湖中一池红水,连忙前去,问明原委后,立即将应氏母子轻轻扶上牛背,带回家中。这个牧童的家就在离岩湖、过好溪不到两里地的靖岳村。牧童家中虽不富有,但全家仁慈,乐善好施,遂高高兴兴地将应氏母子安顿在家中好生招待。不知不觉已到满月,牧童全家与应氏母子欢欢乐乐喝起“满月酒”。应氏千恩万谢,酒过三寻,应氏提出要回娘家。牧童父母早已知道她思母心切,料也留她不住,只得给她母子选择吉日,备足干粮、衣物,依依不舍地送她们母子上路……。光阴似箭,一晃过了二十多年后的一天,两顶官轿,几个随仆来到靖岳,走进牧童家中……。原来这官轿中坐的就是当年的应氏及其儿子胡则呢。这时胡则已经中了进士当了大官,他们是向牧童一家谢恩而来的。靖岳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况且他出生在这块地面,特别是闻知他为官清正,又曾奏免当地身丁钱粮,为民排忧解难,所以众议纷纷,欲在龟山旁边建起胡相公大殿,永远祭祀。胡相公知道此事后,坚拒不准,后来靖岳村的人们只得在龟山附近的山边选了一个地点,建起一座至
今尚存的
小庙,取名为“胡相公殿”,同时把龟山岩湖一带取名为“胡诞地”,以示永久纪念。








无独有偶的是胡相公出生在“胡诞地”一说不仅流传于缙云,而且广泛流传于永康各地,并屡屡写进研究方岩及胡则的相关资料之中。例如永康民间妇孺背诵的《胡公经》,开篇就说:“南无佛说《胡公经》,胡公出生在缙云。胡公分身胡塔地,父母双双上天庭。”(
9
7
3
1


8


 

 

 

三:[毛诞日]一个脑筋急转弯诞生记


朋友们,读这篇文章前,先请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那可是我原创的哦。“打什么东西,既不用力气,又很舒服透顶?”打架?不对不对!既费力气,又伤和气!打电话?老兄,费钱不爽吧,不够舒服。哈哈,你想不出来了吧!让我来告诉你答案,那就是“打呼噜”!够形象吧。

说起这个脑筋急转弯的创作,还有爸爸的功劳呢。

昨天晚上,我睡着睡着,梦见爸爸妈妈带着我乘火车去北京看奥运会,心里别提有高兴了。“啊呀,不好!”火车生病了,发出“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声,声音越来越响,似乎要脱轨似的,我心里一急,吓出一身冷汗来,也被吓醒了。奇怪,梦醒了,这怪声怎么还响着?我听得毛骨悚然,会不会是鬼在叫?我哆嗦着打开灯,不由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原来这怪声是从爸爸的嘴里出来的,他在打呼噜呢!真是虚惊一场!

“呼噜噜!呼噜噜!”,,只见爸爸有节奏地打着呼噜,脸上还微微笑着。我在想,是不是他做着和我同样的梦,正在去北京的路上呢?看着爸爸高兴地打着呼噜,想到我的美梦被他搅成恶梦,心里有些懊恼。突然间,一个脑筋急转弯就诞生了:打什么东西,既不费力气,又舒服透顶?

哈哈,多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我越想越开心,竟也甜甜地入梦了!

扩展阅读文章

手抄报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手抄报推荐文章

手抄报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